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159部分

大汉光熹-第159部分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阴谋给排查个清楚。

    到了孙圣那里一看,只见孙圣留给他一个后背,看样是在生闷气。黄忠就以为和古邨厮打的士兵已经逃跑了,致使孙圣抓捕行动失败而郁郁不乐。

    “这也不对呀,按道理孙圣这会早该带领人马去缉捕逃兵,难道孙圣对吴辽的能耐就那么有信心,能保证吴辽一定能将逃亡者抓回来?”

    黄忠暗自踅摸了一会,不由想到吴辽可是出了名的细心人,历次负责的追击行动还没有失败过一回。又想到,白马军营附近十几里早就被吴辽布置成天罗地网,估计这个逃亡者早就被无数暗哨现了,于是上前安慰孙圣道:“悟空,不用担心,只要有吴三桂在,逃跑的家伙一定会被他给捉回来。”

    孙圣听到黄忠的声音现黄忠的到来,转过身,先是有些迷惑而后明白过来黄忠的话意,不好意思的嘿嘿笑道:“汉升兄会错意了,那个家伙倒是逮到了。逮是逮到了,可是那家伙无论如何也不承认,是他给古邨传递的情报,反而咬住去劝架的几名士兵不放,一味哭诉我们冤枉了他,希望我们不要冤枉他这个好人。

    我思量一下,认为他说的也有道理,万一是劝架之人趁机浑水摸鱼,那么我们如果动用大刑就真是委屈了他。主公屡次交代我们不可虐待士兵,交代我们爱兵如,我只好将他交给扬军师,让扬军师头疼去了。

    将他送走后,我一个人冷静思考,在这样关键时期,我这种举动属不属于优柔寡断?会不会因为我的办事效率低下而影响主公的大业?”

    黄忠听完孙圣的思考,也禁不住为这个问题忧虑片刻,在眼下这个特殊时期,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黄忠思考一阵也没有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微笑着上前拍拍孙圣的肩膀,夸赞道:“不错嘛悟空,爱动脑筋总比不动脑筋的强,未来你的成就绝对不可限量,再磨练些年月,说不住未来的廷尉就是你的了。

    嗯!爱兵如没有错,紧急时刻特殊对待也没错,就看我们如何将两者结合得好。不想了,这个问题我也说不好,还是交给扬头疼去吧。”

    经过黄忠的打岔,孙圣也不再思考这个纠结的问题,他和黄忠一起去看刘晔究竟处理这个难题。到了刘晔那里,只看到刘晔笑得灿烂如花,手中拿着一卷卷宗得意的对着他们摇了摇。两人一看,顿时明白刘晔已经完成了审讯任务,连忙问刘晔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原来,刘晔见那人拒不交代,又见那人眼神中有些慌张神色,就不慌不忙的将那人的档案拿出来,一点一点的将他的籍贯家庭情况和从军立功情况细述一遍。然后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和他聊起家常,在闲聊之中将这次事件的严重性又增强了若干倍,而后表示,趁现在事情还没有坏到顶点,如果他坦白自的话无疑等于帮助了刘谦,事后刘谦不但不会找他秋后算账,反而会重重的嘉奖与他。

    此人也算是一名老兵,是刘谦何苗在河南尹征兵时参军的,一直以来作战还比较勇敢,经过这么长时间教员的洗脑,也成为刘谦崇拜者中的一员。可是此人的军纪观念比较单薄,有一些个人英雄主义作风。在刘晔道出事情的严重性之后,他深思一阵,终于违反江湖道义说出了他所知道的真像。

 两百五十三章 张绣的要求

    大汉光熹元年五月十一日,天色黄昏的时候,刘谦一行人终于在黾池追上了大军。刘谦见天色已晚,盘算一下时间对于他的计划来讲还算充裕,就让四万大军在黾池城外驻扎下来。

    暮色之中,刘谦倚马环视着战士们娴熟的安营扎寨,不时间轻微点点头或者摇头,之后不断低声对刘义说些什么,而刘义手中的笔则一直不停的记录着。

    张绣脸孔上浮现一片惊诧欣喜,对着高娴熟安设营寨的汉州军很是好奇,不时的东张西望着,他的表现恰到好处的释义了,初次见到汉州军高技能的震惊和羡慕。他是跟随着刘谦的亲卫一起来的,在刘谦没有做出特殊安排情况下,他只有暂时和亲卫待在一起。

    在别人看来,张绣不停的东张西望,神色中写满了好奇、震惊和羡慕。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眼角的余光一直围着刘谦打转,他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告诉他,绝不能放松观察刘谦的一举一动。

    张绣之所以如此,只因为他看不透刘谦。按照他的推断,十七八岁年纪的年轻人,心机城府了不得能掩藏一些心事就不错了,比如刘谦在焦城怒的状况就比较合乎常理。但是,刘谦在焦城激动一会之后,脸色虽然还有一点阴沉,可是基本上已经算恢复了常态。随后刘谦安排的所有事宜,在张绣来看简直冷静的可怕,为此张绣很是忌讳这个看不透底细的年轻人。

    人类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张绣自然也不例外,他越是看不透刘谦,他就想将刘谦看个透彻。

    张绣的功力也不错,耳力也是远远于常人,虽然他离刘谦的位置有几十步远,但是他将刘谦的低语听得一清二楚。不用心听还好,越听张绣越是心惊。汉州军安营扎寨的度在张绣看来,真的很不错了,至少他没有见到过一支队伍的安营度能和汉州军相比。可是刘谦依然不满意,从战士们细节动作中又提出许多合理的建议。

    刘谦追求的高素质一下越了张绣理解的范畴,他暗暗品味半天后明白刘谦的目的。

    董卓的骑兵在张绣眼中无疑是精锐,按照张绣的判断,刘谦手下的骑兵只有亲卫队的素质能过董卓的骑兵,刘谦其余的骑兵战斗力估计不会是董卓骑兵的对手。

    如果说董卓骑兵的战斗力确实不是汉州骑兵可以媲美的,那么董卓骑兵安营扎寨的度连汉州军的一半也没有。

    除了安营这一项以外,汉州军在行军等细节上的要求也非常高,完全是一支综合能力比较全面的队伍,这许多细节的高水准生生拉开董卓骑兵一大截。

    单单一项细节严加要求也许没有什么,可是若干项细节堆积在一起就不得了了,如果是在长途奔袭追击战中,汉州军的优势一下就凸显出来了,在同等情况下,失败的一定是董卓的骑兵。

    张绣暗暗回味一下一路上对汉州军的所见所闻,心中得到一个他自己都害怕的结论。如果给汉州骑兵时间,这支各项要求都比较高的队伍,早晚一定会越其他的一切军队,达到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达到的治军高度,战斗力自然也会走上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顶峰。

    直到军营全部落成,刘谦这想到张绣,他将张绣叫到身边,神色蔼然的询问,张绣是希望跟随亲卫还是想和普通的士兵住在一起。张绣对刘谦表示真挚感谢后,选择了和普通士兵住在一起,然后又向刘谦提出要到营外拜祭牺牲的战友的要求,拜祭完毕他还希望按照家乡风俗,为死去的战友戴孝巾加以悼念。

    刘谦对于他提出,需要佩戴十二条染血孝巾时有些不解。因为张绣所说的和凉州的风俗习惯不同,凉州有佩戴十二条孝巾的风俗,可是都是一律的白色孝巾。张绣连忙解释,只有用鲜血浸染的孝巾能表达他们报仇的决心,这是张绣和战友商议后的意思。刘谦见张绣语调慷慨悲壮,而且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痛的答应了下来。

    张绣刘谦同意下来,强忍着心中的喜意行礼向刘谦道别,然后带着胡车儿等人和祭祀用品向营外而去。

    郭嘉看着张绣等人的身影消失在辕门,回头对着刘谦微笑道:“呵呵!此人真有意思,主公如何看待?”

    “呵呵!何必明知故问,此人有问题。”

    “何以见得?”

    “哼!我第一次用汉奸加以试探,他差一点就要拼死一搏。第二次我试探欲收留于他,他拒绝我没有问题,可惜他不该提出段煨重病不能给他创造报仇的机会,然后又表示留在我身边要跟随我一起与匈奴人作战。有点遗憾,如此心智隐忍具过人之辈不能为我所用。”

    “主公这样是否有些太过武断了,在我看来他因为报仇心切不去服侍段煨而暂时跟随主公,这在道义上完全说得过去。”

    “哦,这也是我暂时给他机会,没有取他性命的原因。好,就算我武断了,你又是如何判断他是个奸细的?”

    “很简单。如果他真是段家的家臣,他第一时间会去见段煨,然后会在段煨的示意下通报长安的军方,而后长安的驻军自然会把军报紧急的送过来。段信和主公并没有接触过,段信临死前第一个考虑的绝对会是他叔叔段煨而不是主公,故此段信绝对不会下达让他亲自求见主公的命令。

    除此以外,主公用汉奸加以试探他的时候,我在旁边观察的很清楚,他当时确实有反抗的意图,这一点让我第一次现,原来主公也很奸诈的。嘿嘿!主公恐怕不是想暂且保留他的性命,恐怕是想从他身上钓鱼吧。”

    “唉!郭奉孝就是郭奉孝,我在你身边简直是——”

    “大少爷!你的脸色不大好,你可要注意身骨,老爷在家没少惦记你。”

    刘谦正想夸赞郭嘉几句,忽然他的话被人打断。听着声音有点熟悉,这厮转一看,原来是何苗身边的二管家何宝,心头顿时涌起一阵温暖,上前两步走到何宝面前亲切笑道:“原来是宝叔呀,你近来可辛苦了!你跟着我一路从南阳郡跑到幽州,又从幽州赶回司隶,还受得住吗?受不了你一句话,我立马让你回侍候叔父大人,拿着我的书信,叔父大人绝对不会说你什么。”

    让刘谦没有料到,就是这番话,先是让何宝脸上浮过一丝尴尬之色,接着豆大的泪水猛然从眼中滚落下来。

 两百五十四章 屠他九族

    何宝今年四十六七岁年纪,福的圆脸使他的眼睛变得有点小,行走间双下巴的赘肉左右晃来晃去,显得他整个人整天笑眯眯的很随和。何宝原来是何苗跟前的二管家,自从何苗肩扛镇压荥阳张汤叛乱任务之后,何宝由于有着不错的统计天赋,何苗就让何宝负责军队的粮草辎重。

    何宝走马上任后勤事宜后,干得确实比较出色,后来若不是刘谦这厮为了用小贾穆牵绊贾诩,而委任贾穆后勤总管,何宝可能一直会是后勤的总负责人。纵然是在贾穆全力而为筹措后勤军需的情况下,何宝依然是贾穆得力的助手。一年多来,何宝一直在后勤这块为刘谦默默付出,也算是为刘谦不断壮大的军事力量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刘谦和何宝也算投缘,据何苗告诉刘谦,在何苗刚把刘谦带到雒阳之时,何苗将要把刘谦当作儿的想法告诉家中主事之人商议,何宝是第一个开口支持的。后来,何宝一直称呼刘谦为大少爷,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过来。

    故此,刘谦平时对待默默付出的何宝非常敬重,几乎将何宝当作家里人一样对待,每次见到何宝时,刘谦都会露出纯真的笑脸。

    刘谦看着何宝滚动的泪珠,心中也有些不解,以往,何宝每当在刘谦关心的时候也很感动,可是绝不会像今天这样老泪纵横。

    不明缘由的刘谦以为,何宝在担心匈奴人南下使刘谦肩上的压力过重,要么就是替三辅遭受灾难的百姓而担心。刘谦就安慰何宝不要介意,再三保证,这次一定会给匈奴人一个大大的教训云云。

    何宝见刘谦对他一日既往的关心,他含着泪的眼中掠过一丝愧疚,继而接着刘谦的话音叹气道:“方小马三个小家伙来报,袁绍曹操及青兖二州都反叛了朝廷,大少爷!老奴真的为你担心呀。”

    刘谦闻言双目忽然微眯一下,旁边的郭嘉清晰的看到刘谦目光中闪过的一丝杀机。郭嘉心中苦笑一下,坏的结局还是出现了,随即他又开心起来,因为刘谦如今的表现已经过他的预期。

    在他想象中,刘谦听到这个坏消息的时候,纵使不大雷霆也会大骂袁绍几句,可是这次刘谦眼光中除了转瞬即逝的杀机之外,脸上反而挂着淡淡的自信微笑道:“袁本初呀,这件事我早就料到了,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粮草辎重充沛军心可用,他们都是纸老虎!

    我不是让三个小家伙到我这里领罪吗?怎么,他们到了这里居然还敢躲着我,胆简直是越来越大嘛,看来他们又需要整训了。”

    “大少爷,不是你想的那样,三个小家伙是怕你听到袁绍的坏消息上火,就盘算着等你火气消了再来负荆请罪。”

    何宝听到刘谦又要修理三个活宝,连忙摆手为三个小家伙开脱。见刘谦微微摇摇头间嘴角流露出一丝疼爱的笑意,就知道三个活宝应该不会有大碍,又知道刘谦平时忙得不可开交,于是就先行告退了。

    何宝走后,刘谦收拾完三个小家伙,就和郭嘉来到中军大帐,准备就袁绍、袁术、曹操和孙坚等人举旗等事展开商讨。

    刚刚走进大帐,郭嘉没来由的来一句:“主公可现了何宝的异常?”

    刘谦顺手将一把扇递给郭嘉,拿起手中的扇轻轻摇动两下,这瞥了一眼郭嘉道:“奉孝呀,你近精神是不是很紧张,你怎么会每看到一个人就觉得有问题。”

    “主公你还别不信,我这个人的直觉一向很准的,我总感到何宝看你之时有些许的愧疚神色,这种神色绝对不该出现在他的脸上。我认为,主公应该派出人力对何宝进行布控。”

    刘谦听完装作认真的思量一下,然后忍不住噗哧的笑道:“张维那几人的行踪有些可疑,吩咐下边加强监控是必须的,宝叔就免了吧,我实在找不到对付他的理由。你要知道,宝叔跟随我一年多了,从来都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我没听说过他和谁闹过别扭红过脸,小贾穆每次都对他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赞不绝口。他绝对不会有问题的。”

    郭嘉见刘谦不为所动,挑起眉毛想了一下就丢开何宝的事情,凝视着刘谦足足好一会,就在刘谦即将毛的时候严肃的问道:“不知主公能否对我推心置腹吗?

    “哈哈哈哈!看来奉孝这段时间忍得够苦的,如今已经有了神经质倾向。看来这次攻下雒阳城之后,我一定得给你放假让你去会会那些红颜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