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19部分

大汉光熹-第19部分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口之家五十亩田者,只有带田投身豪门,躲避税赋租调,不然无法生存。

    在古代,因为没有化肥,田地需要休耕轮作。第一年耕作收获,第二年五六月种上菉豆(绿豆)或胡麻(芝麻),七八月间把菉豆胡麻翻入土中,第三年会地力肥美,旱田亩产可过两石半。

    若是不用菉豆增加肥力,也要把嫩草翻在田里,不过田地就要再歇上一年。这样就合乎,孟的五口田百之说,田百实际上说的是大亩百亩。一百大亩等于二百四十小亩,留下三十亩务桑麻,每年耕作三分之一七十亩,其他休耕,这样亩产也可达两石半。

    大地主要好一些,以刘家为例,由于刘家有大量牲畜粪便,每年只用休耕三分之一的田地,亩产可到两石半。刘家四十万亩良田,翻车汲不上水的旱田四万亩,种成桑麻,织成布匹,自给自足之外,丝帛岁入六千金。每年休耕三分之一,十二万亩,其余二十四万亩,五万亩种菽(大豆)和蜀黍(高粱),为养马所用。剩下水田十九万亩种稻,每年产粮近五十万石,除去家人所食、接济朋友、缴纳赋税之外,每年余下二十八万多石。

    汉代赋税【1】并不重,去年灵帝每亩加征十钱,只有调赋厉害,因为它没有硬性指标。皇帝修宫殿,要修宫钱,要木头,要石头,要负徭役,没有固定的名目和制度,随意征取。调赋到了灵帝手中,是扬光大,地方上得到乱收费旨意,闹得沸沸扬扬鸡飞狗跳,豪门大户不好下手,后遭殃的只是小民。

    活不下去的贫民,一般都卖身世家豪门,小地主也养不起。只有战乱灾荒,人口会出现大规模流动,通常情况下,不会离家太远,灾荒过去,人们大多还是要回到家乡。由于东汉建立后,国家已升平一个半世纪,北方可以开垦的荒田,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南方到有一些,不过大都数也是名花有主,剩下的,不是开垦难度太大,就是瘴疠横行,不适合居住。

    像书中跋涉千里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一路上没吃没穿,饥寒交迫疾病侵袭,到达目的地后,十个幸存一两个,已经十分不错了。试想,数万数十万的百姓,每天前行二三十里,像蝗虫一样横扫过去,那个地方受得了。

    良马喂养不易,想要神骏有力就不能只喂草料,还要喂粮食,好莫过黑菽和蜀黍。一匹良马要养到三岁方可大用,其间需小心喂养调教,要消耗万钱。刘家每年都要卖掉一些马匹,一匹可以卖到十二万钱,神骏者二十万钱难求,每年千匹得钱万金。

    汉代男只要在官府登记,都可以合法拥有武器,如果想购买大批的武器装备,却很困难。汉代放宽了盐酒专卖,可是对铁器依然实行严格管制,各个产铁郡县中央都设有铁官,专管冶铁制铁及打铁的作坊。大批的铁器生产运输,要经过朝廷中央的批准。

    宛城产铁,是大汉的武库,凭着刘家和宛城铁官的交情,每年也只能私下运出千把斤好铁,兵器盔甲十具左右。就是有铁又能如何?冶铁制铁的匠人官府记录在籍,祖祖辈辈世代为匠,只有豪族背景的匠人,可以开作坊做生意。

    管理如此严格,只要是防备,匈奴鲜卑等异族。这些马背民族,因为从小生活在马上,骑技精湛箭法娴熟,机动性强,时常骚扰边疆。大汉为何立于不败之地?除了那时的汉人颇具血性之外,战器精良、强弓利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异族不懂采矿,没有矿山,没有铁匠,每次交战均吃战备器具之苦。

    汉代实行散户政策,一种变相的推恩令。父母死后兄弟不分家,征一倍缗钱税(所得税:一万钱需缴纳一百钱),第三代不分家,两倍缗钱税,以此类推直到分家为止。汉代的世家豪族看似家业颇大,可是在汉代散户政策下,大多徒有虚表。

    大家族,一般都是枝繁叶茂,经历数代开枝散叶,族人成百上千不在少数。从外面看,家主是一个家族的当家人,实际上经过一代代的分拆,家主自己的土地已经没有多少。以一个家主,每代生两个嫡计算,五代之后,财产将越来越少,第五代孙拥有的财产,只有第一代的十五分之一。如果还要保持,家族全盛时的奢华和排场,已经有心无力了。若一代中有多位兄弟,庶出只能分给一小部分,其余的大部有嫡兄弟瓜分,到了下一代,财产只会少。其实刘家兼并土地之时,就有一些大户不过五代就败落了,为了维持面。田产后被刘家收购。

    故此,有时候家主,也代表不了家族的意见,只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总要选一个代言人来代表家族,来维护家族的利益。一般情况下,是由嫡出长门来做家主,家主在分得财产上,可以比其他兄弟多分一点。天下豪门大族,能够拿出百万金的比比皆是,可要家主一人拿出十万金,就不容易了。

    古代成活率非常低,刘家几代也并非一脉单传,有些已经结婚,由于疾病原因,英年早逝。如果不是刘晔横空出世,代替刘谦,西鄂刘家这一支也就结束了传承。不过,像刘家这种情况,全天下也是寥寥无几,六十年生聚会积累如今的巨资。

    令刘谦头疼的是,今天收服的几个小弟,Tnd!原来是黄巾余孽,这不是来害老嘛!

    【1】汉代赋税:

    田税:三十税一,当今天每亩加征十钱;刍槀税:每顷三石刍和两石稾;户赋:每户五月出钱十六钱,十月出刍一石;口赋:七到十四岁的儿童每年交二十三钱;算赋:十五到五十六岁每年交一百二十钱,商人奴婢双倍二百四十钱;赋:成年丁每年三百钱;献费:成年男女献给皇帝六十三钱供给皇室宫庭的费用。还有车船税、缗钱税、牲畜税、关卡税、矿产税、鱼税、市租(营业税)等。

 第二十九章 正是招兵买马时

    刘谦怎么也想不到,剽悍的周头真叫周仓,估计就是帮关二哥扛刀的那位,关西人氏。周仓是贩卖井盐出身,大概是身处社会底层倍受剥削缘故,太平道轻轻一忽悠,就到黄巾展公司报名了。太平道失败后,他和残存的黄巾余部,汇集在汝南山区。

    其余几位的身世和他差不多,刀疤脸叫何曼,黄粱叫做黄劭,青黄脸叫做杜远。强抢美人的主意出自杜远。刘谦觉得杜远的名字很熟悉,在累死三万脑细胞之后,刘谦想起他的英勇事迹。演义里,这厮打劫了刘备的两位老婆,挺义气地把其中一个,分给座第二把交椅的廖化,谁知道廖化毫不领情,还把他的脑袋当球踢,哎!好人为啥都是不长命。

    当刘谦听黄劭说,汝南黄巾残部,六七万人愿意投奔时,刘谦第一个念头是,阴谋,绝对是阴谋,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谁见过天上掉下来馅饼?毒计!杀人不见血的毒计,这是汉末版逼上梁山呀。

    黄劭见刘谦面色不善,神神秘秘说,这是刘谦师傅,老神仙玉真的安排。而后,痛哭流涕信誓旦旦。

    刘谦还是怀疑他别有用心,暗自揣摩:“难道是,偶到处传播他是偶师傅使他不爽,于是使用这等卑鄙的毒计害偶?他为啥不来见偶?当面拆穿偶的诡计,不就了结了吗?

    等到面对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时,刘谦彻底相信了,靠!这些宝贝换成黄金,绝对比刘家的多上三倍,不是疯的话,绝对不会把这么多钱财送人。有了这笔财富,可以招收十万兵马,装备精良的十万兵马。

    黄巾当家刘辟的来信,条理清楚,不像疯的语气,刘谦暗自放下心来。信上大意是,按照仙人玉真的吩咐,他们在刘谦身上赌一把,赌刘谦是经天纬地之,是未来的救世主。

    黄劭几个和刘谦谈话时,绝对不能提到玉真,不然就要品味,那种崇拜到了极点,一副顶礼膜拜的神情,刘谦开始怀疑,玉真就是张角的化身。

    刘谦苦苦思考,玉真的动机,想得鬓角疼,也没思考出个所以然来,只好不再为此伤神,寻思着以后,小心谨慎防着他们就是了。

    接下来的日,刘谦很忙。

    他忙着视察家仆的生活现状。当刘谦提出,进一步提高家仆生活质量后,大伙对刘谦拥戴程度,蹭蹭地向上飙升,忠诚度大概接近大值。

    其实刘谦只是把一天两顿饭变成三顿,每人添加一身冬衣而已。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刘贝告诉刘谦,三顿饭只是比两顿饭多消耗一餐的四分之一,如果一人一顿饭吃一斤,三顿饭每天比两顿饭多消耗25斤粮食。(为此风起,坚持了一个月的每天两顿饭生涯,数据绝对有效。)

    为了未来的乱世,刘谦需要自己拥有的力量保持在佳状态,一点粮食而已,收获的却是,想也想不到喜悦。

    根据三角板上厘米,和可乐标示的重量为标准,刘谦终于明白了,大汉实行的度量衡【1】。

    为了方便自己,使自己不被这些混乱度量衡弄晕,遂决定制定一个标准来。不然就像一石这个单位一样,各种粮食的重量不一而足,同样是一石粮食,可是却相差太大,如果战时没有搞清楚的话,两只部队同样一万石粮食,一支部队吃大米盈余多多,而吃谷小麦的部队早就断粮了。

    深思熟虑之后,崭的度量衡出炉,刘谦暗下决心,以后只要是他所掌握的地方,一律采用度量制度。

    重量单位:一斤=5克=1两=1钱

    长度单位:一丈=两步=28米一尺=28厘米=1寸,一里=18丈=36步=54米

    面积单位:一亩=34平方步=66667平方米=14大亩=34小亩

    刘谦强制颁布的度量衡改革,没有遭到一点阻力,看来经过广为传播的造神运动之后,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

    刘谦露出真诚的笑容,龇牙笑道:“贝叔,咱们的军备也该提上日程了,这次咱有钱了,你老,还有什么借口推脱?”

    刘贝脸色微红道:“少爷还在章陵时,我就安排人去凉州买马,两万匹,这可是开汉以来的大手笔呀。”

    原来,刘谦与刘贝第一次会谈时,劝说刘贝进行大规模战备。刘贝认为刘谦有点胡闹,购进大批良马,纵然使朝廷知道,顶多罚没归公,而招兵数万,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可也不敢不听,于是只执行购马一项。

    一次购买两万匹良马,不可能不惊动地方官府,而大批购马,绝对是官府打击对象。除了一路重金开路外,必须上边有人帮你疏通。

    何进多金好名,不好说话,刘贝就找到了何苗。何家有钱,这是无容置疑的,可惜何苗不是家主,不能支配何家的钱粮。可是何苗为人好友,爱讲排场,一直和十常侍往来频繁,常常羡慕中官府高园深,其中富丽堂皇。自以为当朝国舅,近又官拜河南尹,就起了攀比之心。刘家逢年过节往年送礼具百金,与何苗关系一直不错,这次许他一匹马三千钱的好处。在西凉买匹良马价一金,而他就获利十分之三,两万匹马六千金,够买三个三公来做,何苗很满意。

    刘谦不知所谓的哼了一声。

    刘贝同志孜孜不倦为自己争取:“边郡马价每匹一金,两万匹马两万金;一个来回,一年的衣食住行,归途的马料,一万金;疏通关节需一万多金。

    喂养一年要一万四千金;五万士兵吃得多,每年消耗粮食,按大米计算,需要16多万石,折钱近五万金;衣物每年每卒四千二百钱,粮饷每卒每年六千钱,月耗油七升,盐三升,要花掉五万多金;普通武器就是自己打造,刀一把八百钱,弓一把六百钱,箭支一只十钱,盔甲八千多钱;马鞍嚼嘴每副八百钱,又是五万多金。何况这些还不好弄到,闹黄巾那阵,我们可是掏了七八倍的价格,买来一千多副。按照少爷的要求,五万兵两万马,一年下来就要花去二十多万金,加上其他开销,一年三十万金都不够。三年要花掉都少?”

    刘谦霍然站起,咬牙道:“花!再多也值!不过,路要一步一步走。”

    &&&&&&&&&&&&&&&&&&&&&&&&&&&&&&&&&&&&&&&

    练兵运动开始了,以前在刘谦手下饱受摧残的家兵,都升官财变成了教官。遗憾的是,刘谦手下没有熟悉骑兵战术的人,只好委任骑牛出身的魏雄为长官。

    天马谷,就是刘家以前养马的山谷,一直以来没有名字,刘谦就给它整个响亮的名字——天马谷。

    刘谦不懂马,欣赏的只是,清晨数千匹马儿一起奔腾的场面,很好看,很壮观,使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横刀驰骋万里。震耳欲聋的马蹄声轰轰地响彻心扉,就像隆隆的战鼓催人向前向前,刘谦随着马流闭上眼睛,幻想着奔驰在蒙古高原、天山谷地、帕米尔高原、亚平宁半岛。

    在刘谦极力要求下,刘贝通过暗箱操作,以上报朝廷一千丁的数额,实际上招了八千多名壮丁,加上其家属两万多人。刘家一下沸腾了,建房、加灶,能自己动手的全都自力生,好在是农闲时节,大家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在刘家老人的安排下,也搞得井井有条。

    在刘谦强烈主持下,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完美的、巨大的欢迎大会。为此,他冒着变成猛猛眼的危险两宿不休,精心炮制出一篇,极具煽动性的演讲稿。

    当天,人们感动得真是神经错乱、泪如雨下。据魏延事后向他回报,散场后,地面居然是一层泥泞。刘谦谓然叹道:“毛伟人没有说错,人多果然力量大呀!”

    几天后,经过精英葛玄初步洗脑后,从中挑出万余名精壮,四千交给黄翼、杜远、练就弓兵;四千交给牛金、周仓,继续打造独有特色的步兵。刘谦咬着牙拨给魏雄、孙圣、朱棣五千壮丁,没办法,骑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炼成的,如果要求骑射的话,没有三年五载不能形成战力,刘谦只好寄望于研出来一种连弩弓,可以改变这个局面。

    这些未来的专业士兵们,全都要去天马谷进行秘密训练。而剩下的男丁,则是农时为农闲时练兵,教头是他们就是刘家放在明处的武装力量,十分符合朝廷现行的政策制度。

    马日磾,字翁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