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213部分

大汉光熹-第213部分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堑谋硐郑冉判宓胤焦僦案饺蚊捌锒嘉荆笫忧榭鲈俑盎帷

    张绣为人精明,再说方还是他提醒何进不要声张,故而对于何进后一句话自然心领会神,他知道,这次事成之后少一个校尉的官职是跑不掉了。校尉在两汉来讲也算是大官了,要知道他叔叔张济打拼了半辈,也不过官拜校尉之职,以二十几级岁的年纪能和他叔叔并举,这本身就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了。

    众位诸侯都在算计的董卓时候,董卓正带领五百骑离开了大营,满脸愁容的带着华雄纵马向几十里外的虎牢关奔去。

    董卓近的心情不好,准确说是非常的不好。

    当初带军离开凉州,年过半百的董卓感到年轻了二十岁,好像一下找到了年轻时的意气风。那时,刘谦在他的眼中纵使不是一个死人,也和流寇没有什么区别的。董卓以为,只要何进的圣旨到达刘谦军中,刘谦的军心必然大乱,然后在他的凉州铁骑威慑下,刘谦那还不得服服帖帖的引颈自杀。

    圣旨去了幽州,董卓也带军向幽州开拔了。结果,太上皇刘宏突然从幽州军营冒了出来,而后幽州二十万大军倾囊而出,转眼间就席卷了冀州,然后在河内郡和董卓军遭遇,再然后董卓断后的军队几乎全军皆没。

    令董卓震惊的是华雄打了败仗,如果华雄败在刘谦跟前早就成名的武将手中,董卓心中就是有些不舒服可是他还能勉强接受,但是华雄却败在了他根本没有听说名字的关羽手中。董卓当时就寻思,这个关羽以前根本没有听说过,一定是刘谦在幽州近收服的,而像关羽这般的猛将,谁又能知道刘谦这厮究竟搞到了多少?为啥天下的猛将都被刘谦这厮给收拢走了?

    而让董卓一直惦记的刘谦,并没有和董卓见面的意思,早在董卓出兵之时就潜伏到了雒阳附近,不动声色的就将函谷关给掌握在手了。不久,闪电一般突袭潼关,闪电一般击败了攻打武关的郭汜,闪电一般就将三辅捞到了手中。

    尽管刘谦当时显示的非常强悍,可是身经百战的董卓可不是吓大的,在李儒为他献上联合匈奴人攻击刘谦后路时,董卓必胜的信心又膨胀了起来,他以为刘谦的势力这次终该烟消云散了。

    可惜,蹲在黄河边做美梦的董卓,在今天早晨终于梦醒了。在得到何进求援的军令后,董卓很是豪放的款待了何进使者,从使者口中掏出,刘谦在一夜间,先是马踏何进函谷关十数万人的军营,接着一口气拿下了雒阳城,后一鼓作气将虎牢关也给攻了下来。

    董卓震惊了,当场以暴跳如雷的方式来掩饰他心中的恐惧,他确实有些怕了。但是,抽尽他后一丝信心的不是别人,而是他一贯依赖的李儒。李儒听到刘谦一夜间的战绩后,深深的叹口气道:“难道天意当兴刘廷益?”

    李儒是位智者,历史中如果李儒投效在曹操手下,名气尽管可能不如郭嘉贾诩,但是他绝对不会比戏志荀彧叔侄逊色,可惜他追随的是董卓,这也是他彗星一现悲惨命运的使然。

    在董卓色厉内荏的叫嚣,要到虎牢关找刘谦一决胜负一刻钟后,李儒又叹了一口气,然后给董卓提出来两个假设问题。

    第一个是假如刘谦也去用钱财买通匈奴,再付出不菲代价后让匈奴人满意离去,而没有匈奴人的后顾之忧后,刘谦会不会抽调兵力来解决虎牢关以东的乱局?第二个假设,假如董卓响应何进的号召,去虎牢关参加诸侯会盟讨伐刘谦,刘谦会不会拿董卓军士兵的家属加以要挟?如果刘谦这样做了,那又会出现那种后果?

    董卓听完李儒的分析,当场就萎靡了下来,一时间苍老了十岁,再也不提出兵虎牢关的事情了,反而听从李儒的建议,在离虎牢关四十里的地方扎营,静观下一步事态展再做行动。

    至于董卓这次前来,说的好听一点是来拜访安慰何进,实际上却是董卓按照李儒的安排来探听何进的虚实。如果何进败得很惨势力大损,董卓不介意换一家东家,如果何进的实力依然非常雄厚,那董卓也会坚持拥护何进到底。

    非常遗憾,因为何进杀死两宫太后属于机密之事,董卓并没有从何进使者口中打探出来。董卓怎么也算不到,就在他出的时刻,虎牢关前刘谦拿出了董卓的罪状,而后诸侯群情激奋誓言讨董。遗憾的是,就在董卓向虎牢关以东十里外的何进大营行去时,因为路途不同的,他手下得到消息的探,正在另一条路上狂奔着,竟使他错过了心生警觉的机会。

    因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打探何进的虚实,不过纵使董卓要去虎牢关观战,他也要先到何进这里拜访,然后能去虎牢关,因为这是古代人对于上司基本的尊重。

    当何进得知董卓亲临大营,马上亲自带着一众属下,以高的规格隆重而热烈的将董卓请进了军营帅帐。而按照规矩,董卓带来的人马是没有资格迈进帅帐的,故而董卓也绝对不会对何进如此安排而起疑。

    董卓在被何进请进帅帐之后,何进语重心长的将诸侯要对付董卓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董卓。董卓陡然大惊失色,心中立刻就判断出,如果按照何进所言,他恐怕是没有几天好活了,心中如揣了小老鼠一般惴惴不安。

    眼下董卓能够指望的只有何进了,他再也顾不得试探何进,震惊中,动容间对何进的说了一番不华丽却很朴实的感谢之语。

    就在董卓对何进感激不尽的时候,何进脸上浮出几分诡异的笑意,表示要给董卓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董卓见此,那会疑心何进要算计他,当下差点哭着向何进保证,这条命以后就交给何进云云。

    何进脸上诡异的笑容加诡异了几分,他轻轻敲击案几,胡乱的节奏声在炎热的天气中使董卓心慌意乱起来。但是此刻的董卓那里会在意这个,一双眼睛眼巴巴的凝视着何进的嘴巴,仿佛何进一旦开口就会传出仙籁之音。

    终于,何进开口了。

    “仲颖留下一封交接军权的遗书吧,至少我会保证如今在仲颖军中大公的性命,我听说刘谦已经将你老家一百余口都投入了大牢,他们的下场恐怕我们就不用再想了。”

    “呃噗你”

    数次神情激荡之下,在董卓抱定大的希望之时,他决想不到何进会和他来这一手,他再也压制不住胸口的甜意,鲜血喷涌而出。董卓纵横一生,如何甘心受到何进的摆布,当下猛然跳了起来,手中已经多了一柄钢刀。

    “不要激动,我就是不逼你,你又能活过几天?你儿性命能保全吗?我要是你绝不会这样的冲动。”

    随着何进的话音,百位甲士在张绣的带领下,钢刀利弩,将董卓围了个结实。

    人在砧板身不由已,董卓看到眼前的甲士,再想想眼下面临的危机,纵是不将兵马交给何进估计也没有几天好活了。于是董卓含着泪将跟随他出征的儿,托付给何进,提笔刷刷刷写下一封遗书,而后痛地喝下何进为他准备的好酒,不一会七窍出血死得不能再死。

    一代原本该叱咤风云的枭雄,却因为刘谦的到来,后落下个这般的下场。

 三百五十八章 掘井

    三百五十八章掘井

    因为小周瑜的谨慎,导致孙坚大军推行的很慢,使惯于高进军的孙坚很不满意,对小周瑜很是有些成见。如果不是出征前,孙坚允诺了小周瑜全权节制军队,而孙坚为人又重于承诺决不出尔反尔,小周瑜早就被孙坚给掀翻在地了。

    孙坚郁闷一肚的火气,到了下午酉时终于消散了大半。因为连续派出的斥候回报,前边林中现了汉州军曾经埋伏的痕迹,可能汉州军是怕大量斥候天罗地网般的搜查给查找出来,故而退兵了。

    得到这个消息后,斥候又接二连三的回报,好几个地方现伏兵曾经埋伏的痕迹。这下孙坚的怒火全部消散,开始正眼相看小周瑜来,不过尽管他心中承认了小周瑜的能力,他却将全部的功劳放在了现小周瑜有的孙策身上,自己的儿怎么看怎么顺眼。

    大军缓慢却坚定的推进,在南阳郡舞阴的土地上一点点进行着。尽管小周瑜的谨慎,避免孙坚军遭受汉州军数道埋伏,可是缓慢的推进也为舞阴的坚壁清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待孙坚越过几座大山,来到南阳平原的边缘时,进入他眼帘的是一片片空荡荡的乡野。每个原本富有活力的村落,已经不能用十室九空来形容了,准确来说是十室十空。乡民们饲养的家畜和粮食,也是不见半个影,使孙坚生气的是所有的水井全部被土石填埋,几条小河内也被投入了毒药。

    行军打仗,必不可缺的就是粮食和水源。粮食因为舞阴距离豫州较近,运输上虽然增加一点难度,但是还不至于让孙坚愁,而饮用水就是一个大问题了。时值盛夏,天气炎热犹如火笼,五万大军每天单单饮用水这一项就是一个大数目,可是眼前陷入无水可用的状态,如何不让三军统帅的孙坚愁。

    小周瑜的脑瓜很聪明,可是他也不能解决这种迫在眉睫的用水问题,在孙坚严峻目光的注视下,短短一个上午小周瑜的头顶就染上了几丝白。

    后,不用孙坚催促小周瑜,小周瑜就和孙策周瑜一起来到军中。广为宣传,再往前边疾行三十多里,就真正进入了平原的腹地,而平原的地下水比较浅,到了那里掘井饮水足够五万大军饮用了。

    三十里在古代行军,一般来言差不多就是一天的功夫了。虽说军中原来跟随孙坚的荆州兵,对于这三十里眼都不眨一下,但是对于袁术支援而来的三万人马来说,就不是一个好差事了。假如今天没有遇到没有饮水的问题,三万原袁术军绝对不会和二万荆州兵卖命的赶路,不过事情已经逼到了这一步,为了缓解口渴难耐的痛苦,他们只有强忍着天上毒辣辣的大太阳拼命向前赶。

    大军在光熹元年五月十三日下午酉时末,终于进入了小周瑜所说的腹地,一个叫做霸王山的地方。霸王山不大,说白了只能算是一个平原上突出的小山包,多有四百多米的高度。相传,楚霸王项羽当年曾囤兵于此,在这里练兵数月,于是原来一个没有名字的小山包,就有了一个十分震耳的名字。

    霸王山是一个占地不大小山,远远看去就显得它在广阔的平原上有些孤零零的,而霸王山的四围就是土地肥沃地下水丰富的平原。

    第一支队伍由于是骑兵,在孙策的带领下早来到了霸王山。此时十几岁的孙策也是渴得嗓冒烟,到了这里也没有心思探查敌情,反正近一天来众多的斥候再也没有现敌人的踪迹,就认为汉州军坚壁清野就是为了坚守宛城。根据去年孙坚的战例,汉州军的战斗力根本不值得顾虑,再加上一天都没见一点线索和口渴的缘故,十五岁的他那里顾得了分派人去附近搜索,马上指挥手下对着树荫下的黄土挖掘起来。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孙策,斥候不管怎么说也是人,是人总要喝水,而斥候的活动范围和搜索强度比普通士兵还大,故而他们需要饮水。但是,摆在眼前的难题是无水可用,连三军主帅孙坚和公孙策都无水可饮,就不要提他们这些人了。

    在紧张和高强度的搜索中,很多斥候因为喝不到水,在烤掉人皮的阳光下因脱水而昏了过去,是有很多中暑而昏迷倒下。从出兵第一天折损两位斥候,到第二天,也就是今天一下倒下三百八十九名,而中暑陷入昏迷的那就加多了,九百一十一人。这样的结果孙坚也有些承受不住,据不用提陷入自责中无法自拔的小周瑜了,故而在中午的时候,在一天不见汉州军踪迹之后,早就伤残了的斥候队停止了搜索。

    已经十几天没有下雨,天气燥热得令人有些难以呼吸,田野中流动的野风也是干热得令皮肤火辣辣难受。

    尽管负责挖掘的水井是在树荫之下,可是随着士兵们卖力的挖掘,浑身的汗水依旧如同浸到水中一般。到了挖掘了丈余深浅,人体全部深入井内的时候,酷热加上剧烈的运动,使几名士兵呕吐中晕在了井内。

    饮水关系着军心大事,孙策也不敢轻视,见士兵脸上露出忧苦之色,他二话不说跳到井中挥起铁锹就大干起来。

    在古代,军官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比如刘谦投身于北宫救火之中,导致他的手下干劲陡然增强百倍,故而作为统帅大公的孙策如此卖力,自然也将普通士兵的干劲调整起来。

    平原地下水水位较浅,再加上将士上下众志成城的干劲,不多时,就在小周瑜也来到霸王山的时候,第一口水井在孙策的铁锹下出水了。

    顿时,树林中响起雷鸣般的欢呼声。

    顷刻,又一声欢呼在林旁响起。

    少顷,一声又一声的欢呼喝彩响彻了云霄。

    小周瑜的功夫也不错,不过和孙策相比的话就有些不给力了,除此外他还肩负统筹三军的重任,为此他要比作为前锋的孙策晚来到小半个时辰。

    小周瑜刚刚来到,就听到一声连着一声的欢呼,再看到大家有些喜极而泣的表情,一颗骚动不安的心脏终于平息下一半,嘴角禁不住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紧跟着,他脸上的笑容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百五十九章 荀彧之谋

    三百五十九章荀彧之谋

    有了水源就能缓解焦躁不安的军心,这点使小周瑜安心了不少。可是当他回头瞭望逶迤十数里,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后续军队,他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不见,一颗心又蓦然下沉下去。

    小周瑜顾不上搭理,匆匆跑到跟前捧着一碗冷水的亲兵,心中不断计算着,遭遇如此一难的大军如今还剩下多少战斗力?如果遭遇汉州军的突袭,那又该是一个什么结局?

    在中午举行的军事会议中,有些人提出,为了安抚军心暂且退回八十里,安排好饮水供给问题再战不迟。而孙坚认为已经推进了百余里,那就不能为了水源而退却,只有继续向前。

    原来两种意见都各有支持者,孙坚考虑到从此地到宛城还有一百多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