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347部分

大汉光熹-第347部分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蜓筶uàn臣贼子的嚣张气焰,还我大汉一个朗朗乾坤”

    “陛下臣王章有事起奏伪帝刘徙身为大汉藩王不思为国尽忠,却要和袁绍等luàn臣贼子相互勾结,实在是辜负历代天子圣恩,平luàn之后请陛下废除北海王号,对于北海王族世系也绝度不能姑息”

    “陛下老臣林瀚赞同王大人的意见。北海王族一系一直以来就对中原政fǔ颇有微词,第四代北海王刘威就曾说出天下原是齐武天下的僭妄话,后来等朝廷前去调查虽然刘威畏罪自杀,可是这也证明了北海一系素来都对朝廷有二心。故此,请陛下下旨降罪刘徙九族,使天下人以儆效尤”

    “臣附议”

    “臣附议”

    ……………………

    “诸位爱卿,刘徙这件事先放一边,稍后再议不迟。朕有一点不解,朕听说陈王刘宠也被袁术立为天子,为何就没人对他弹劾?现在谁来为朕解huò?”

    小刘辩有点厌恶的望着宝座台下,这些迂回攻击刘谦的大臣,心中连连冷笑。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小刘辩没有见过刘谦,可是刘谦以前只要和小刘辩在一起,总要想着办法让小刘辩知道经济、财政和军队等治理国家的道理。为此,刘谦毫无忌讳的带着小刘辩走访于民间和军队,经过一些切身体验和刘谦言简意赅解释之后之后,很多书里边讲述的小刘辩一直不理解的大道理,小刘辩不但充分的理解了,而且还都记在了心里。

    所以,大臣们只看到小刘辩经常不大关心国家大事,可是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所有的奏章小刘辩都一一只是小刘辩感到这些大臣们干的tǐng不错,就从来没有对他们指手画脚罢了。

    这次一众大臣借着北海王刘徙之事,名为弹劾刘徙僭妄帝位,实际上是趁机将属于北海世系的刘谦给排挤出朝廷。当然,这些大臣也知道这次并不能彻底搬到刘谦,他们也从来没想过杀死刘谦,他们只想以让刘谦主动避嫌的名义,给刘谦封个有名无实的诸侯王,让刘谦从此彻底离开朝堂,再也没有从回朝堂的机会罢了。

    以上这些分析,年纪稍小的小刘辩自然考虑不了这么多,但是小刘辩身边还有一个加官shì中的荀攸,有这样一个超级智囊在小刘辩身边经常不时提点,小刘辩知道的多一点也就是正常的事情了。

    “难道大家居然不知道刘宠称帝的事情?”

    看着崇德殿中呈现稍显震惊之sè的诸位大臣,一番jīng彩的表现,小刘辩心中的冷意更甚。心中冷笑道,果然不出大哥所料,这些大臣们根本看不起我,只是将我当做笼子中拳养的金丝雀罢了,以为我什么也不知道,哼,他们竟敢看不起我这个天子。

    “陛下,刘宠称伪帝的事情也非常恶劣,但是若没有刘徙窃国在先,估计刘宠也不敢如此,所以臣认为必须首先惩治首恶,才能让天下人信服陛下的神威。”

    “陛下俗话说饭咬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步一步来。刘徙率先做出极其败坏的影响,故而臣请陛下首先惩治刘徙,等刘徙和北海王族罪名拟定,再廷议刘宠的罪行也不迟。”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毕竟刘徙称帝这件事确有此事,小刘辩作为天子自然有必要维护大汉天子至高权威,而根据大汉法典规定,像自立为帝这样的大事铁定要追究株连九族。严格说起来,这些大臣的提议没有一点问题。

    所以,小刘辩就算心里想维护刘谦,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眼下,他只有暂不表态拖延时间,尽可能的将这件事给拖下去。

    但是,小刘辩估计错了这些大臣的决心,他们昨天下午得到东方发生巨大变化消息后,昨天晚上秘密商讨了一个晚上,决意趁此机会将大权臣刘谦给拉下马,早就想出种种对付小刘辩的对策。所以,他们看到小刘辩准备拖延的意思后,所有人几乎同时对小刘辩进行了jī烈的哭诉。

    小刘辩望着大殿中各个大臣泪流滂沱,听着传音良好大殿中彼此起伏的嚎啕大哭,心情烦躁之下就准备下令退朝,求一个眼不见为静。但是,当他刚刚站起来准备离开,却看到正在嚎啕大哭的大臣,一些哭着爬上丹墀yù阶,拉扯着小刘辩的龙袍衮服不让小刘辩离去,另外一些大臣见到小刘辩不能离开,他们则纷纷以脑袋去撞崇德殿中的几个巨大的柱子,撞得头破血流浑身是血,口中却还在高呼请小刘辩下旨降罪北海王族世系。

    小刘辩毕竟是十二三岁的孩子,而且平时是个没有主见的孩子,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当场就吓坏了。如果不是今年经历过一场生死考量,后来为了减轻南阳郡守军压力亲自抵达前线,见过战场血淋淋的残酷战斗,估计当场就会被吓得尖叫起来。

    危难时刻,刘谦曾经给予小刘辩的信心一下子被小刘辩忘个干净,让他不由自主想起了大哥刘谦。当然,小刘辩知道刘谦远在潼关,不可能在这里出现,可是他身边不是还有刘谦派给他的shì中荀攸吗?极度害怕的小刘辩马上后头寻找救星荀攸,希望待在内殿的荀攸刚快出来救他离开崇德殿。

    荀攸作为shì奉在天子身边的内臣,身为朝中重臣的外臣本能排斥他,坚决不许荀攸参与廷议,要不然廷议中小刘辩每次都向荀攸请教意见,根本不理会他们这些大汉中坚臣子。

    小刘辩急着荀攸出来救他的时候,荀攸就待在崇德殿的后面,崇德殿发生的一切他都一清二楚,但是他却并没有出来救援小刘辩的意思,而是脸上带着淡淡自信的微笑,津津有味地旁听者崇德殿的一场闹剧。

    崇德殿前,濛濛细雨依然不紧不慢洗涤着殿前的一尘不染的汉白石地面。

    “这是bī宫这些狗屎大臣这是要bī死骠骑将军怎么办?难道我就任由这些jiān臣陷害骠骑将军?”

    秘密潜伏在南军中,今天负责在崇德殿前执勤的尚离,感到浑身犹如投在熊熊火焰中一般,眼前飘散的méngméng细雨不但没有降低身上的热度,反而像火油一样让体温燃烧得更高。

    “咯吱咯吱”

    尚离没有发觉握紧长枪的十指关节正在咯咯作响,他决定今天就算是暴漏目标也必须做些什么。就在他刚刚下定决心,想要做些什么的时候,忽然间苍龙mén中德殿方向有一个士兵手中拿着一个红sè木匣,一边奔跑,一边扯着嗓子叫道:“天大喜讯天大喜讯北海王自感辜负圣恩已经自裁身死北海王自感辜负圣恩已经自裁身死”

    细雨点点滴滴滴嗒在汉白yù石面上,发出劈啪噼啪的声响,很多人听不清楚这个非常重要的消息。尚离是暗隼卫中的jīng锐之士,耳力远远超过一般南军,他清清楚楚的听到了这个他很清楚代表着什么意义的消息,连忙停下了方才的念头,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吼出了这个消息。

    “天大喜讯天大喜讯北海王自感辜负圣恩已经自裁身死北海王自感辜负圣恩已经自裁身死”

    尚离放牛娃出身,自幼可能是在旷野中呼喊惯了不听话的小牛,练得了一腔好嗓子,加上他用尽了全身力气,所以他的吼声在传音效果良好的崇德殿中清晰地盘旋了好久都没有散去。

    静,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殿中众位大臣集体陷入石化状态。

    不是他们没有听清楚,而是他们听得太清楚了,清楚得他们知道他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这个错误极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官位受到重大威胁。

    原来,他们只是针对刘谦而已,如果成功搬到刘谦他们以后就大富大贵,搬不到刘谦他们肯定会遭到力气报复。正是他们搬到刘谦的心情太迫切,现在,他们的xìng质已经是威bī天子。眼下,根本不用刘谦出手,小天子估计就不会饶了他们,石化中的他们心中盘算着,能离开朝堂外放地方任职估计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该我出场了我不出场估计这场戏演到这里就要停止了,呵呵设计了这么多天,一次不演完有点对不起这么多天的付出。”

    待在崇德殿后边的荀攸心中想着,满面chūn风的从旁mén绕过,迈着方步慢条斯理的向崇德殿走去。

    这些大臣不知道,他们拐着弯设计排挤刘谦的手段,早早被郭嘉料中。由于刘谦身为北海王族世系,受到了很大牵连,在这件事上不便主动出面,于是郭嘉就把这件事jiāo给了shì奉在小刘辩跟前的荀攸处理。

    以荀攸的才智,整天陪伴在小刘辩身边,说起来确实有点屈才。不过小刘辩毕竟是天子,一言一行都涉及着天下大事,对于刘谦干大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不让敌对者在小刘辩这里钻空子,把荀攸放在小刘辩身边把关就非常必要了。

    荀攸得知郭嘉计划之后,也是禁不住深深佩服起来,因为有了郭嘉巧妙的安排,他简直不用在小刘辩为刘谦开脱也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为了让计划更加完美实行,荀攸才在小刘辩那里又下了一番功夫。

    现在,大局已定,该他出场了刺jī一下反对派的神经了,要不然他们怎么会疯狂?不疯狂又如何自取灭亡?

    等荀攸进了崇德殿,和小刘辩jiāo还一个颜sè,在丹墀旁边站定的时候。负责传报消息的南军士兵,已经把刘徙自杀这件事大概说了一遍。

    整件事大意是,刘徙一直非常忠诚于大汉,当初并不想听从袁绍摆布做天子,当被袁绍挟持之后他就想以死报国。可是袁绍担心刘徙自杀而不能利用刘徙陷害刘谦,就派人不分昼夜监视刘徙,结果使刘徙连个自杀的机会都找不到。

    连自杀也不能的刘徙,在袁绍安排下被迫无奈做了天子,可是他却时时想着以死明志,前段时间袁绍被刘徙的顺服míhuò,放松了对刘徙的监视,刘徙立刻找到一个机会以死明志,并让亲信shì卫把亲笔血书送到雒阳,请小刘辩原谅他的无奈之举。

 五百里十五章 苏双咆哮崇德殿

    五百里十五章苏双咆哮崇德殿

    “陛下,臣斗胆请陛下传信使进殿,臣杜林对刘徙自杀明志之事有几个疑点。既然袁绍很在意用刘徙陷害骠骑将军,那么袁绍就算有些大意,也不会让刘徙轻易死去。

    其二,刘徙作为伪天子,尽管有袁绍傀儡的嫌疑,但是袁绍至少还是在面子上维护刘徙的尊严,不然他也不能指靠威信极低的刘徙发号施令。故而,袁绍一定会在刘徙皇宫布置大量shì卫。

    我们假设袁绍指派监视刘徙之人马虎大意,给了刘徙自杀的机会,让刘徙偷空自杀明志了。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在袁绍重兵保护下,如此重要的消息袁绍可能让它流传出来吗?。”

    尽管传令兵把刘徙自杀这件事介绍得非常简要,可是还是用了一盏茶的时间才将这件事情说清楚。一盏茶的时间看似很短,可是也足够全体石化的大臣从极度震惊的石化状态恢复过来。

    特别是他们听清楚,传令兵屡屡提到刘徙自杀明志是为了维护小刘辩天子尊严,他们知道不能坐以待毙下去。

    虽然他们也知道这样重大的事情,没有人敢在天自面前造假。但凡脑子稍微正常的人根本不会考虑这种造假手段,因为太容易穿帮了。刘谦那么聪明的人,肯定知道造假的后果会让他在天子面前彻底失去诚信,得不偿失的事情刘谦绝不会干。

    但是,尽管他们认为刘徙死亡的事情切凿无疑,但是为了前途和利益,他们必须要反击。反击也许还有生机可寻,如果不反击,等待他们的注定会是一条暗淡之路。

    他们之间相jiāo多年,往往一个眼神jiāo流就明白彼此间的意思。传令兵讲述完,他们经过简单的jiāo流后,由杜林出场,抓住刘徙自杀事件的漏dòng质问起来。

    “杜爱卿言之有理,如此重大的事情还是nòng清楚一点好。”

    见刘徙这般死去,彻底洗刷了刘氏皇族王族的耻辱,又成功使身为北海王族的刘谦摆脱了困境,小刘辩心中很是高兴。

    听到杜林质疑这件事的真实xìng时,小刘辩心中有些不快,因为杜林这般怀疑就等于怀疑刘氏皇族对于大汉的忠诚。可能是刘徙自杀明志的做法给了他很大刺jī,让他简单认为刘氏皇族成员都非常热爱他们自己的大汉,也没有考虑杜林这么做的真实目的,就骄傲的传旨让信使上殿。

    “陛下小民乃冀州中山人氏,名叫苏双——当时小民正在青州淄博经商,看到几个浑身是血的人自称他们是北海王的shì卫,他们恳求小民火速将他们带到雒阳,小民出于对大汉无比忠诚,就冒着生死危险将他们到了这里。大略的事情,小民也只知道这么多,想要知道其中细节,恳求陛下还是当面问他们的好。”

    不久后,出身冀州清河苏家的家主苏双战战兢兢来到了崇德殿,首先介绍苏家一直在青州有海盐生意,然后又大力宣扬苏家对于大汉无比的忠诚,最后才将他们救助刘徙shì卫队长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好你不愧是大汉的子民,有功则赏,朕赏你千金及白yù一对,表彰你对于大汉的忠诚。另外,你还有什么要求不妨说出来,只要不过分,朕一概应允。”

    听到苏双冒着生命危险才将这个大好消息传送过来,小刘辩一边命人传刘徙shì卫上殿,一边重重奖赏了这个苏双。小刘辩毕竟年幼,容易受到情绪影响,一时开心之下,赏赐完毕苏双后,还认为赏赐有些不足,就给了苏双一个显示皇恩浩dàng大大的机会。

    “谢陛下陛下如此厚待小民,小民实在是诚惶诚恐。陛下,其实小民真的有一个想法,一直没有实现,既然陛下开恩,小民就请陛下恩赐。”

    苏双听到小天子要格外开恩,双目顿时明亮了起来,先是感jī得对着小刘辩磕了九个响头,这才提到他确有请求。

    “陛下现在天已近午,希望陛下还是尽快将北海王shì卫传到大殿,nòng清楚北海王的事情才是当务之急。等使事情全部nòng明白之后,如果北海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