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汉 >

第208部分

强汉-第208部分

小说: 强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的战争就是敌我双方慢慢放血,谁的血流的快,那么谁就最先灭亡!战争从来都没有投机取巧,想战胜一个对手不是依靠一时的阴谋,而是从长远上去部署,用最真实的手段去摧毁敌人!

如今的匈奴军队是入侵没错,但是已经确定匈奴的统帅是伊稚斜,看伊稚斜以前的作战风格,乌穆这一战耗时绝对比以往多得多。

甲贺的视线从地图上移开,他看向仲:“不用再派出斥候了。”至于命令前方斥候回来?这简直是开玩笑!冷兵器战争可没有无线电这玩意,难道还派人出去寻找前方的斥候,然后一一通知撤退?

仲没有掩饰,他重重地呼出一口浑气应:“喏!”他要转身出去的时候被甲贺叫住了。

甲贺意味深长地环视在场的部下们一圈,他深呼吸一口释出狂热的表情:“诸位同泽!在出战前君上告诉本统领!君上要建立一座英魂殿,在鸿台设立一座忠魂碑!以前牺牲的同泽、今后牺牲的同泽,无论是谁:只要他为国家做过特殊贡献不论尊卑皆可进英魂殿接受国君每年一次的祭拜;每一名在战场上为国家牺牲的士兵,他们的名字将被刻上忠魂碑!它们将永远竖立于世接受子子孙孙的膜拜!”

所有人都呆住了,有人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感到发怵,明白的人自然是一脸激动。

甲贺没有再多说什么,有些东西只能让下面自己去想透彻,而无疑谁都不会放过青史留名而且是作为英雄而留名青史的机会!

战争前的动员……一次又一次来的比以前的任何一次都激烈!

第二百九十三章 乌穆之战(五碰撞)

无庸质疑,林斌的知识面太窄,基本上已经忘记什么叫舍己为人,从某一个方面来说他是自私的,至少不会为了什么大局而去选择牺牲自己,人活着才是真实,死了就什么都不是了。非要死?那总也要死得明白、死得不迷糊,为了别人的私利而死,那太孬了。

事实上作为现代人几乎每人都被物质社会同化了,早就没有了舍己为人的情操,民族的观念也随着物质社会的生活压力而在变淡,人们想着的是怎么努力工作去改变自己的现状,赚更多的钱维持家庭生计。

而在现代社会当兵,那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一方面享受来自军旅的战友情谊,另一方面也存在现代军人特有的迷惑。可以说当兵纯粹是为了锻炼自己,想着能不能依靠好的表现退役后为自己争一块金饭碗,至于牺牲和奉献……在那种现状下基本上是没有多少人会去想了。

现代人管牺牲和奉献叫啥?没错……把那个叫蠢。见义勇为牺牲了,人们议论的不是英勇,人们把那个叫多管闲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普遍都是这个想法。话说……那真是一个悲哀的年代啊,法纪低落到需要人民自己去见义勇为维持了。执法者呢?鬼才知道跑哪溜达去了。

人不总是有一些达不到的希望才有所谓的梦想吗?事实上绝对美好,绝对理想的环境从来都与人无缘,现时永远是残酷的,就有如那一片幻想的天空下在上演的每一幕。

战争年代,人们同样也需要良好的生活品质,他们可以从劳动中去获得,而无疑当兵上血肉战场去拼杀是获得身份地位和财富的最佳途径,那里有死亡甚至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但是那里从来都不缺乏奇迹……

燎是谁?他不是很重要的人物,但他却是一个极其幸运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豹军士兵,或许应该更加确切的说他现在是一名豹军很有前途的军官。

燎是在两年前的朔方被编册进虎豹骑军的建制成为虎豹骑军的一名骑兵,在此之前他是一名羌族人的下等奴隶,他原本是一个缺乏希望对什么都没有要求的人,事实上作为奴隶讲希望和理想都是可笑的事情。刚加入虎豹骑军时他还是什么都没搞明白,从来都是别人说什么他信什么,军官要求他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懂得问“为什么要那么做?”,其实问了也没有人会去回答。

虎豹骑军分拆了,这让燎一度很伤心,他害怕新的生活新的环境,不过虎豹骑军分拆后他却是一名受益者。自从虎豹骑军分为虎军和豹军,新的军团就需要大量的基层军官补缺空额,燎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看上,他被编进豹军后成了一名队率,经过卫氏朝鲜的半年战争又成了一名屯长,到了这一步可算是踏上中层军官的边缘,只要再往前迈一步可就是享有不同级别待遇的曲长了,运气好一点的话成为军侯也不是不可能。

“屯长,你要是再获得一个二等军功就能回西林接受培训了吧?”

燎笑得有些腼腆,而作为军官腼腆起来真的让人觉得别扭,他一直都想改变性格,可惜人的性格一旦固定了想再改太难了。他习惯性地拉拉自己的领口这才看向说话的人,那人是他屯下的一名队率,好像时时刻刻盼望着燎能升官,因为燎升官了屯长的位置就在向那名队率招手了。

“嗯!”

队率的眼睛有点特别,是那种势利的三角眼,而这种有着三角眼的人通常都是作为反派出现,很明显这个叫夫的队率不是什么正直的人。他刚要再说什么却是被燎禁止了。

“噤声!”

趴在地上的士兵们感受到地面轻微的震动,他们面面而觑……

“大股骑兵!”

毫无疑问,那根本就是一句废话!

在预定的战场,离上善大约十里外的一支匈奴骑兵毫不珍惜战马的体力在全力驰骋,这股匈奴骑兵大约有两个千人队,没有携带甄别身份的大纛当然也没有旌旗。

燎很小心地露出头,他看到了高速驰骋的匈奴骑兵,作为一名基层军官他很快判断出匈奴骑兵的数量,而在那两千骑兵后面又是一支骑兵队,初步目测大概有五千骑。

“守在这里!”

夫三角眼一眯用力点了点头。

燎卧在地上匍匐着下坡,坡地下是密密麻麻的豹军骑兵,一名校尉和几名军侯正围成一圈在商讨什么?

草原并不是不能埋伏,一般进行埋伏是躲避在山坡后面,利用山坡的高度挡住敌军的视线,而如果敌军派出侦骑探查,这样的情况下埋伏算是失败了,所以在草原作战中对军官素质的要求很高,高到需要有快速反应过来的能力。

燎下了坡地终于能站立起来,他奔跑着过去,神经质地压低嗓子:“校尉大人!”

围成一圈的人很快就散开了,地上摆着的军事地图也很快被亲兵收了起来。

校尉马坦语气有些快:“是不是匈奴人的先遣队过来了?”

燎抱拳应:“大约十里外出现匈奴骑兵,数量为两千;十五里外还有一些匈奴骑兵,数量五千。”

马坦击掌:“好嘛!终于来了!”他对燎如此说:“你的任务完成了,归队领着你的弟兄准备作战吧!”

燎腼腆地笑着应“喏!”转身离去。

一名军侯靠了过去,他笑嘻嘻说:“大人,等这仗打完这小子该回西林了吧?”

马坦笑而不答,在汉部军队侦查敌情也算是一件军功,他满看好那个腼腆的小子,派燎观察敌情算是送一个易得的军功直接推燎一把,这一推豹军又诞生一名中层军官,对豹军以后的发展有助益的作用。

其实无论在哪个年代哪支军队,这种情况都属合情合理,毕竟什么地方都存在竞争,多一份助力多一个军官在平时或许没有多么大的作用,但是一到关键时刻作用就会凸显出来,为本军团累积实力是每位上司都会做的事情。

“另一边怎么样了?”

“回校尉:李校尉那边也准备就绪!”

马坦亲自爬上坡远远看去,前方的匈奴先遣队已经停了下来,而后面那支匈奴骑兵速度没有降慢,他知道两支匈奴骑兵要进行集合了,等待匈奴骑兵集合完毕必定会继续前进,而那时就是他们出击堵截的时候。

甲贺给予前方部队的军令很简单:他命令上善前沿的部队每发现匈奴军队就进行堵截,能吃掉的一个不留,不能吃掉的视情况进行局部打击,别让匈奴军队太容易就突入上善核心。

埋伏?不!那是一场堵截战,只有用这样强度的堵截才能不使伊稚斜生出疑心撤退,这种堵截战与不打周边部落是两码事,每一道军事命令必然都有它的理由,如果那么容易理解谁都能做统帅了。

马坦终于看见两支匈奴骑兵合成一股,依稀可以看见匈奴军队阵中奔驰出十几骑。他皱了皱眉:“匈奴侦骑……”说完退下坡地,他召唤各曲军侯:“各回建制!一刻钟后……我们出动!”尔后看向亲兵:“派人通知李校尉,按计划行事!”

周边的人一下子少了许多,马坦走向战马一个翻身就攀了上去,他调整身上的甲胄,用力踩踏脚底板的马镫,抽出了战刀……

“全军准备!”

军令下达,五千骑士神情一肃。

燎用力托了托手中的骑枪,他很满意这次掌心没有像以往那般出汗,用骑枪作战时掌心有汗绝对会要了自己的小命。他转头看向屯下的袍泽,发现一些补充兵的表情果然有些紧张,开始向各个屯长在做的事情那样为屯下士卒鼓气。

骑在马背上无法感受到地面的震动,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知道敌军已经越离越近。坡上的观察兵在吼“十里……九里……”不断地汇报敌人的位置。

马坦深呼吸一口气:“全军……上坡!”

嘹亮的号角声响彻起来,突然响起的号角声果然惊动了正在奔驰的匈奴骑兵,他们做出了发现异动时谁都会下意识做出来的动作,那便是放慢马速!

第一名豹军骑兵控马上了坡地,他还在继续往前挪,挪出空位给后面的袍泽。尔后是第二名……第三名……直至没有位置能容纳下后面的人。

坡地上突然出现的豹军使得匈奴骑兵的指挥官一呆,他不是菜鸟,事实上能当上先锋指挥官的人绝对是经验丰富的人。他发现自己的骑兵在降速,一马鞭子甩在旁边的一个骑兵身上,大声吼:“不能降慢速度,吹!给我吹号!全军全速!”

豹军这边的巢车终于立好升了上去,这种观察敌情用的瞭望车可及视野很广,有助于帮助指挥官了解战况。

马坦手中的战马用力下挥:“杀!”

滔滔马蹄,滚滚洪流,他们冲下坡地咆哮喊杀,迎向属于自己的战场……



 ̄炫〃√

 ̄书〃√

 ̄网〃√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二百九十四章 乌穆之战(六)

马坦部麾下的骑兵齐声喝“杀”,他们依借坡地的坡度策马而驰,坡度让骑兵座下的战马更容易完成加速,他们几乎是一下坡地就达到冲锋速度的要求。

按照骑军冲锋阵势,燎这一屯和许多同样是持骑枪的袍泽被按照在冲锋阵型的最前面,他们在冲锋的过程中没有端平骑枪,而是把骑枪夹在右臂适当地往下斜。

牢牢跟在枪骑兵后面的是弓骑兵,他们此时已经将骑弩或者角弓握在手里,一般在射完两轮到三轮的箭矢后他们会换上汉部骑兵每个人都会装备的战刀,准备近身厮杀,不过这些弓骑兵的主要任务不是用战刀近身杀敌,他们需要尽可能的保护自己不在冲阵的过程中掉队或是被敌人杀死。

数量颇多的刀骑兵,他们每个人都是持着一柄加长刀柄的斩马刀,那种斩马刀大约五尺六寸,加长了的刀柄能让他们在驰骋中轻松利用战马奔驰的速度杀敌,前冲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只要把斩马刀横出去基本不用刻意去挥动就能杀人。而他们将会跟在弓骑兵的梯队后面进行冲阵,在交错驰骋的过程中用斩马刀尽量收割生命。

轰鸣的马蹄声是目前草原上唯一的声音,两支不同阵营的骑军却选择不退缩,他们可以称得上凶悍,选择直直向对方发动冲锋。

两支由骑兵组成的箭头越离越近,匈奴军队这方几乎没有阵势可言,而事实上匈奴骑兵在作战时缺少新意,他们依靠的是自身的蛮勇和对骑术的熟悉,其实就是依靠身为草原民族的本钱在作战,这有一部份是因为缺少文化,另一部份则是处于草原民族天生对骑战所拥有的自信。

汉部的骑兵同样有着匈奴骑兵所拥有的本钱,谁都不会忘记汉部的人口结构是经过调整才有如今的均匀,在还没有调整前汉部的草原人口数量曾经一度占到了七成。

汉部的军队兵源其实也没有因为人口结构均匀而改变多少,汉部骑军目前的士兵仍然是以前的草原人为主,只不过那些草原人都不承认以前的民族,某些人就根本没自己的民族甚至姓氏,所以他们选择遗忘并坚信现在的自己是一名汉人没什么出奇的地方。而农耕民族一般很难被选上成为一名骑兵,原因自然是不必再多谈了,需要正视的是汉部骑兵的马术不会比匈奴人差多少。

匈奴人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无比肯定林斌来自汉国,想当然耳就会往“汉部肯定也是汉国人居多”的方向想。别奢望在这个探查敌国情报观念如此微薄的年代,各国政权会去考究某个民族某支军队是什么人口构造,他们在乎的太过片面,无非就是那个敌国有多少军队,被派来多少军队作战罢了,至于后勤、国力、后续兵力等等,那是现代才出现的观念,在目前为止都尚算模糊。

无可否认,汉国真的很富裕!汉国从来都不缺少金属也不缺乏先进的技术,但是受于国策的关系,执行的还是黄老无为之术,基本上不提倡动甲兵,在没有动乱的时候总是例行的制造一些器械存放,数量不是很大,一旦到了有战乱的时候才会得到命令大量赶制。

国家的军事力量必然与之国策相挂钩,在‘修生养息;于民不争’的国策下,汉国是富裕了,但较之开国时期相比,军事实力也因为这一政策而不断被消减军费,除了边塞一直在大量补充戍卒之外,内地也就是在几个重要的关隘布有重兵,大量的青壮一般都是在当地当‘正卒’,也就是在本地服役,到了一定的时间后又会转为‘更卒’,也就是需要进行徭役的预备役军人,需要为本郡县服一个月的劳役。

劳役的项目包括修治道路和桥梁、挖河浚渠修筑城墙,转漕运输,因为国家向来对这些基建不予拨款,只能由地方长官无偿役使当地更卒完成,基本上这些人都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