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汉 >

第216部分

强汉-第216部分

小说: 强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诏很是不屑的一挑眉头:“除了新近投靠的那帮汉国文士,谁会放出那此缺德传言?”

屋内的所有武将都是一愣,他们彼此相视,脸上表情说不出来的怪异。

或许……风波总是从一些不同意见滋生,有了矛盾之后开始走向对抗,在外征战的武将们的确是越来越受不了一些文士老是唧唧歪歪讲一些不合实际的见解,心生反感之下火花总有一天是会冒出来的。

蒙诏看着门外一队卫士巡逻而过,他低低自语了一句:“不能再放任那帮人乱来了!”

第三百零六章 指日可待

蒙诏深深皱眉了,他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前汉部的势力分布比较单纯,大家都是武将出身互掐的事情很少发生,可现在的汉部已经发生了改变。

自从汉国众多士子前来投靠,汉部内部也就有了一个以士子为中心的集团。这些士子急于表现做事太过不折手段,他们每时每刻都围绕在林斌身边,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他们出谋划策,虽说有好的建议但是更多是在给征战在外的武将找麻烦。

拿子泊这一次建议向卫氏朝鲜战场增兵的事例来说,可能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的的确确为蒙诏增添不小的麻烦。而偏偏蒙诏不能驳了增兵的建议,因为向卫氏朝鲜增兵的行为是正确的,而不分配粮秣补给……,似乎是大大的错误了?

蒙诏纳闷的想:“君上此举是何意?”

蒙诏现在只在欣慰一件事情,他万分欣喜自己只是黑旗军的统领,只要管好黑旗军对卫氏朝鲜的攻伐就可以,不用分心去管那么多事,不然光是处理粮秣补给就有的难受。

目前韩安国是东线战场的总指挥,他负责卫氏朝鲜的军团作战部署,蒙诏的黑旗军、吕炎的虎军,还有吕炎早期训练的那支步兵部队也归韩安国辖制,麾下兵员总数超过十八万,这十八万还没有算上后勤人员,如果将后勤人员算进去的话该有三十五万上下。

战争时期的总指挥其实并不好当,首先三十几万人吃喝首先就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就更别谈战场的调派、分划战区等等的问题了。

蒙诏想到这里就又该苦笑了,韩安国根本没有身为东线总指挥的自觉,韩安国每次都需要蒙诏点头才会向下发布军令,这样是韩安国在向蒙诏表示不会夺权的诚意,但是对于蒙诏来说这却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韩总长没有明白君上的意思,君上本意是想让黑旗军专心攻伐,韩总长统筹全局……”蒙诏下了一个重要决定:“不能再这么下去,我该找韩总长说明!”

何阎看着自己的统领低头一声不吭觉得怪异,目前黑旗军所部大部份驻扎在辽阳城,按照西林的命令黑旗军可以在辽阳城休整五日,五日后就该继续对卫氏朝鲜的西线城池展开攻略,现在不是发呆的时候,而是应该和众将领商讨战局才是。

其余在屋内的武将都眼睁睁看着蒙诏,他们现在最期待的是赶快杀进卫氏朝鲜腹地,攻下卫氏朝鲜国度王俭城,然后着手准备对汉国的征战。心态往往决定了办事效率,而现在他们的统领却是在发呆,显得有些魂不守舍,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许多人心里产生一种疑问:“统领是在恼怒建议君上向卫氏朝鲜增兵的子泊?”

蒙诏决定不多想了,不过他却是拿定主意要向林斌进书,强硬地建议林斌约束那帮士子,如果不约束士子,让那帮士子养成往上爬而不折手段的习惯,以后的汉部一定会乌烟瘴气,这对才刚开始发展的汉部来说绝对是一个灾难!

“庄晓何在!”

黑旗军校尉庄晓踏步向前,他抱拳洪声应:“末将在!”

在场武将见自家统领终于不再发呆,而是有所动作,他们都是精神一振抛开乱七八糟的思绪专注起来。

蒙诏的声音依然沉稳:“你部驻扎于室伪水,由你向众位袍泽讲述室伪水对岸卫氏朝鲜军部署。”

辽东山地多,同时河流也非常多,所谓室伪水是辽河的一条分流,它与大梁水相连,分流交错于辽东境内,是支撑辽东农业的根本,可以说如果没有室伪水和大梁水辽东就是一个不毛之地,毕竟农作物是需要水源灌溉的。

室伪水与大梁水相连,它们又同时与辽河相接,从内陆汇集起来的水源流向辽河,由辽河流向辽东湾,成为大海的一部份。

辽东天气寒冷,就算是春季温度也就只有二十度左右,每到秋季开始辽东就会冻霜,冬季来临开始降雪,农历十月左右的时候辽东各条河流会开始结冰。

庄晓没有太多的表情,他缓步走向挂在墙边的地图,这时蒙诏站了起来,众将也都走向挂着地图的墙面。

“统领!各位同袍!”庄晓没有拖泥带水,他拿着指挥棒指向室伪水靠近卫氏朝鲜居就城的地段:“我部目前驻扎于此,对面乃是居就城……”

众将点头。

庄晓的指挥棒转向驻扎地点的下方:“此处乃是卫氏朝鲜军据守的新昌城,有一万余卫氏朝鲜前期兵败的参军守卫,由秧校尉领军着寻时期攻伐。”

黑旗军校尉秧在前线领军并没有参加军事会议。

有一位随军参谋出言:“秧校尉稍前发回战报,因有诸多杂事未能公布。各位同袍:新昌城已被我军攻陷,秧校尉领兵搜捕卫氏朝鲜残余中。”

庄晓稍微愣了一下随即露出大喜的表情,他的部队驻扎在室伪水河岸,新昌城可以说是背后的刺芒,现在新昌城已经被秧带兵攻下,那么唯一威胁室伪水驻军的卫氏朝鲜军队也就不存在了,十分有利于庄晓本部专心准备渡河战争。他刚刚点出秧领兵攻伐新昌城也可以说是在提示蒙诏加紧对新昌城的作战。

蒙诏面无波澜:“你且往下说。”

庄晓脸上掩不住的喜色被同袍们看在眼里,他调整心态重新指向室伪水,脸庞又恢复军人该有的坚毅:“据斥候探查,室伪水对岸该有万余卫氏朝鲜野战部队,此些敌军在对岸多布木桩,河堤岸边亦被挖的坑坑洼洼。另外,斥候窥探居就城未果,只远观而望,斥候回报,居就城头旗帜甚多,若是以旗帜而断,居就城内该有十余万卫氏朝鲜军。”说完他却是自己乐呵呵笑了起来。

黑旗军副统领龚都摸着下巴很认真的问:“卫氏朝鲜在医无虑山城附近损失十余万士兵,他们竟然还能派十余万军队据守居就城?如此一来……卫氏朝鲜人口不可谓不多啊!”

蒙诏亦莞尔,卫氏朝鲜总人口也就两百余万,按照人口总数来推算,卫氏朝鲜能养得起三十万士兵已经很不错了。

好吧,现在是战争状态,卫氏朝鲜的国王卫蒙下了新的征兵命令,卫氏朝鲜的士兵数量会提升很多很多,但是卫氏朝鲜算来算去也就两百余万的人口,按照五个平民养一个士兵来算充其量也就四十万个士兵,那么卫氏朝鲜在前面的战争中损失十余万,又在新昌城损失了一万余,大大小小的战损统一起来也该有十七八万了,卫氏朝鲜还能剩下多少士兵?

“唔……”蒙诏忍住笑:“卫氏朝鲜越是强大,如此不是承托我军骁勇善战么!”

众将大笑出声,他们都是历经百战的军人了,谁都明白打仗看的不是军队的数量,其实作战更多是看精兵多与少,黑旗军随着战争次数的增多变得越来越精锐,卫氏朝鲜在先前的战争中大量损失有作战经验的士兵,现在卫氏朝鲜的军队大多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夫,农夫能与虎狼相比吗?根本没有可比性,所以说数量也只是数量而已。

卫氏朝鲜新上任的西部大将在室伪水设置了那么多障碍就是想阻止黑旗军渡河,这点绝对没有任何疑问,设置障碍阻止过河可谓是明智之举,毕竟卫氏朝鲜新败,军心士气都十分低迷,所以能拖延多一点时间就是一点。那么卫氏朝鲜新上任的西部大将接收了新败的残军,他手里到底有多少实力呢?

“嗯?唔……,哈,哈哈!”龚都有点惋惜地看着不小心从下巴撤下来的胡须:“卫氏朝鲜西部大将可曾领兵?多插旗帜,以显兵多,此乃欲盖弥彰耳!”

蒙诏含笑颔首。

庄晓收敛笑容继续往下说:“末将也是如此认为,可惜斥候无法入城查探,否则……”

“无妨!”蒙诏胸有成竹道:“只要渡河成功,居就城一战可下。诸君以为然否?”

统领都发话了,做属下的能不捧场吗?在场诸君皆是高声应:“一战可下!”

就在此时,门外卫士声音传来:“韩总长到!”

声音刚落,韩安国洪亮的笑声便响了起来,他一进门便问:“诸君谈论何事?何处一战可下啊?”

※※※

第三百零七章 一头老狐狸

屋内诸位将领对韩安国不是很了解,秦人也是热情豪放,对上喜欢内敛的人一直都是没什么好办法,他们干脆没语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韩安国问完见没人回答自觉没趣的笑了笑,他说好听了就是为人谦和外加做事小心,其实啊就是害怕与人争,这是长久做幕僚养成的习惯,毕竟在梁王手底下办事久了,对上一次与同僚争斗却落得下狱的结果很是忌讳。

其他人可以冷场,蒙诏为了以后的协同却是不能没有表示,他“哈哈”大笑:“韩总长可来了!”

众将之间彼此相视一眼,他们选择集体抱拳:“末将等告退!”

“也罢!诸君各回本部等待本统领军令!”蒙诏说完看向韩安国:“韩总长内间请!”

众将安然应:“喏!”随即转身向房门走去。

韩安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刚从细作那边得到一个重要的消息,的确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和蒙诏商量。

汉部与卫氏朝鲜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半年多,前期因为汉部的主攻对象是肃慎所以对卫氏朝鲜的攻伐节奏一直不快,再则负责对卫氏朝鲜攻伐的也是不擅攻城的豹军和虎军,战线一直胶着在医无虑山附近,战争节奏的缓慢等到肃慎陷落黑旗军南调才有所好转。

目前黑旗军已经将卫氏朝鲜在西线的钉子全部拔掉,卫氏朝鲜失去险渎城这个军事重镇后就等于已经敞开大门,尔后辽阳城、辽队城、襄平城、房县几乎都是被黑旗军一战攻下。现在挡在黑旗军面前的只有一个障碍,那就是室伪水,可以说只要黑旗军渡过室伪水并攻下外强中干的居就城,那么整个辽东就将易手,掌握了整个辽东的汉部剑锋所指就是卫氏朝鲜的腹地!

卫氏朝鲜的版图并不大,辽东是卫氏朝鲜在西部的屏障,卫氏朝鲜一旦失去辽东就会将自己的腹地暴露出来,而这个腹地可以说是非常脆弱的,其原因有很多,而最重要的是地形大多是平原,民族构造也相对比较复杂。

在卫氏朝鲜腹地有一个十分龌龊的民族,这个民族叫高句丽,高句丽人口不多,他们的分布却是很广,在汉国有高句丽人存在,他们一般生活在右北平郡的靠近卫氏朝鲜的边缘,而原先的肃慎也是有高句丽人存在,高句丽人聚集最多的国家是卫氏朝鲜,他们就生活在卫氏朝鲜腹地的平原地带。

正统的卫氏朝鲜人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名为高句丽的小民族,因为高句丽人极其擅长聚众暴动,但是喜欢暴动并不足以表达这个民族的龌龊,最龌龊的是高句丽极其反复,他们暴动后局势好时可以无恶不作,局势不好时则空言投降。所谓空言投降就是口头上的降服,并且不会因为答应投降了而付出什么代价,一旦别人放松了,那么这些小人又开始重操旧业,干起暴动的行当。

就实而言,卫氏朝鲜的政权对高句丽这个极其容易反复的小民族也是十分痛恨,但却没有办法根除。

为什么谈起高句丽?答案就在于韩安国得到的那条消息上面。

韩安国进了内间方才坐下蒙诏就走了进来。

蒙诏脸上有着难掩的疲惫,他十分随意地坐在韩安国正对面,才刚坐下就有亲兵送上茶水,他一饮而尽轻轻地叹息了一声。

韩安国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放下茶盏问道:“统领因何而叹?”事实上他有点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蒙诏果然苦笑:“韩总长明知故问。君上委你为东线战场总指挥,你倒好,整日游走于各部之间,遇事则推于我。”

“非也!非也!如何是闲逛呢?”韩安国正色道:“向统领赔罪……赔罪啊!然则,君上委以重任,我初来乍到对各部战力不熟,若不熟悉如何统筹?”

虽然有些牵强,不过这也算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了。

其实蒙诏比谁都明白一个道理,在攻下辽阳城前卫氏朝鲜的战局并不明朗,而且在那之前东线的战局一直都是他自己在部署,可以说没有人比他更加了解东线战场的发展了,韩安国初来乍到的确是对战局不了解,为了避免出现不应该发生的错误韩安国选择避开是绝对正确的。这样一来如果辽阳城攻不下是蒙诏的指挥失误,同时如果辽阳城攻下了功劳也归于蒙诏,韩安国这么做可以说是非常聪明的,既不得罪人又能表达自己没有霸占同僚功劳的意思。

蒙诏能怎么样?他只能一笑而过,之后再含有深意地看韩安国一眼。

武将有时候并不需要用太多语言来交谈,他们不是文人墨客,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抒情,一旦事情明了了,那么就不会再继续纠缠下去,这样是给人面子也是自己长脸。

韩安国“呵呵”笑着又举起了茶盏,他的一行一举都透出浓厚的华夏贵族风采,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不过嘛,这种斯文举动在热情豪放的秦人看来是一种矫情行为,韩安国就从蒙诏脸上看到了不耐烦。

“统领可曾收到西林的战报?”

“嗯?”蒙诏不解地看韩安国一眼:“西林的战报?”

汉部的军事系统比较合理,各军团之间的战报都是交到西林的密枢院,再由密枢院向各军团之间互相转发,这是为了让各个军团的统领了解友军的动向,容易让高级军官了解整个战局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统军将领做出最快、最及时、最合理的判断。

韩安国点头应“是”随后莫测高深的笑道:“乌穆草原的豹军已经和伊稚斜的右谷蠡王庭军进入对峙阶段。”

蒙诏略一想就反应过来:“君上的匈奴攻伐战略第一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正是!”韩安国铿锵有力:“君上攻伐匈奴的第二阶段部署已经启动,如今只待撑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