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大皇帝 >

第126部分

三国大皇帝-第126部分

小说: 三国大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门的守军此时还未得到消息,只是隐约听到城中鼓声大作,不由奇怪非常,纷纷引颈张望,彼此打探消息。

    正惊疑不定的时候,忽然看到一行人马疾驰而来,守卫的士兵急忙大声喝止,城中不得纵马狂奔,否则便以军法从事。

    但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人马已经冲到城门道里,这时候才发觉这些人不对劲。

    想要关闭城门已经来不及,城头上的守军急忙弯弓搭箭,只来得及射出稀稀拉拉的一轮箭矢,这群人已经打马扬长而去。

    …………

    庞季一大早就被王睿派去清点粮草,等他听到鼓声和士兵的报信赶回府衙的时候,不由大吃一惊,看着大堂中满地的血腥,半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他也没有想到,陶商竟然会杀死高望和王睿,反出了江陵城。

    这一下突然的变故让庞季觉得太过突然,家族事先的种种猜测和准备都彻底泡汤。

    愣了一阵之后,庞季才回过神来,马上召集军中将领,带兵出城追拿反贼陶商。

    与此同时,庞季也派了亲信想襄阳的家族报信,江陵的变故,必定会震惊天下,这本就混乱的荆州,恐怕又要风云震荡了。

    刚刚安排完兵马,又有狱卒匆匆跑来报信,刚才牢狱被一群人袭击了,杀死了牢头和几名狱卒,还放走了监牢里许多囚犯。

    庞季此时心中想着因陶商而引起的变故,哪里还会在乎这些,江陵城早已乱成一锅粥,贼人趁乱打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过百姓的安全还是要保护的,庞季马上召集差役和其他士兵出动,维护城中治安,王睿虽然死了,但荆州却还不能乱。

    南门之外,李通和徐福等人也趁乱出城,那宅院的主人不能就此离开江陵,毕竟他的家业就在这里,加上此时城中正乱,把他二人送出城外,便拱手道别。

    两人骑马来到江边,寒风呼啸,徐庶披着一件灰色长袍,目光深邃,眼波一如翻滚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

    良久之后,徐福缓缓言道:“文达,此次为友报仇,虽然了了心愿,却也让吾恍然大悟,只凭这掌中剑,一人力,又怎能铲除天下不平,斩尽人间恶霸,如今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欲成大事,还得胸藏韬略,运筹帷幄才是征途,恕我不能再与你同行了!”

    李通闻言,似有所悟,点头道:“元直能有如此高见,通自叹弗如,不知元直兄有何打算?”

    徐福慨然一笑,叹了口气道:“若只是凭我之能,怎能有此远见,这还要多亏监牢之中,陶公子善言开导,才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听说颍川陈门广收门徒,吾欲前往求学,但愿能有所成!”

    李通抱拳道:“元直兄本就聪慧过人,此去必有所获,通早已决心要追随陶将军,此番一别,不知何时再见了!”

    徐庶洒然一笑,言道:“江陵之事,必定会震动天下,从今之后,吾改名徐庶,弃武从文,陶将军心怀大志,并非池中之物,将来必能成事,要找文达兄,易如反掌!”

    李通也笑道:“但愿如此,那就来日方长!”

    江水之畔,李通和徐福拱手相别,一人向东,一人向北,各自打马离去。

 第275章 根据地

    江陵向东八十里,丘陵起伏,山林无数,这里树木茂密,地势多变,即便进入冬天,还能看到满山青黛。

    华容,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其中最险要的,莫过于向东通往乌林港口的华容道,

    天气阴沉,华容道右侧的山坳处,一座古旧破败的庙宇中,十几匹坐骑绑在殿外的草地上,浑身皮毛上的汗渍还未干透,如同洒了一层晨露。

    大殿之中,结满蛛网,庙中人早已不知去向,供奉的雕塑也七零八落,看不清原本的模样。

    正殿的丹犀之上,香炉里插着一排香草捻成的香,袅袅青烟升起,陶商带着众人躬身再拜。

    每个人都面色沉痛,尤其是陶勇,眼圈不知何时变成了青黑色,就站在陶商身后,陶谦一家人的死亡,对他打击极大。

    陶商遥祭亲人,任哲兄妹也以草为香,望北而拜,任哲阴差阳错杀了高望,又一次手刃仇敌,这可比陶商替他们杀死段珪更要解恨。

    半个时辰之后,陶商将众人招呼到大殿另一侧,目光平静,扫视过每一个人的脸,他们一路跟随自己来到荆州,历经艰辛。

    “杀了王睿,高望伏诛,朝廷必定不容于我,是大汉弃我!”陶商静静说道:“如今家破人亡,我要讨一个说法,从今之后,不为汉臣,不食汉禄,跟着我,就是反贼,,诸位是去是留,请自行决断吧,我绝不勉强!”

    “公子,我几人都是蒙你收留,才能活着,若非如此,恐怕也是猪狗不如,不管公子去何处,我几人必当誓死追随,绝无二志!”

    话音才落,秦河和陶忠四人便马上单膝跪地,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是陶商救了他们,给了他们成长的机会,不管陶商的身份是什么,他们都死心塌地的追随。

    陶勇更是不说话,默默地走过来,站在陶商身后,他是陶谦的亲卫,陶家的管家,如今老主人不在,但陶商还需要他的保护和照顾。

    “我等愿意追随公子,以公子为主!”

    秦河身后,他从徐州召集来的丹阳兵也齐齐跪地,这些人都是秦河和陶勇亲手训练出来的,早已忠心耿耿。

    剩下的就只有徐晃、任哲和貂蝉,李通去营救徐福还未赶来,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三人身上。

    夜幕降临,大殿中人的面目变得有些模糊,远处的香火明灭着,无声燃烧。

    只见徐晃向前一步,淡然一笑:“我本就是贼军身份,早已起兵反叛,比你们可早多了!”

    众人没想到一向严谨少语的徐晃,在此刻也开起了玩笑,更意外的是,徐晃忽然也单膝跪地,抱拳道:“徐晃拜见主公!”

    怔了一下之后,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变得亲切欣慰,徐晃的这个举动,让大家再次找到了归宿感。

    “哈哈哈,陶公子,在下本当快意江湖,但在江陵府衙之中,人人看到你我同行,必定会被官府通缉,不敢独行,只好在你这里寻求庇护了,还望公子莫要嫌弃才是!”

    陶商点头笑道:“任公子若能通行,商之幸也!”

    任哲虽然说的委婉,但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如果没有陶商,他想报仇完全就是奢望,只是和陶商相处时间不长,加上他性情高傲,一下子就要拜其为主,心中还难以适应。

    任昂的决定,便是任红昌的决定的,貂蝉只是冲着陶商淡淡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扶起徐晃等人,陶商分派几人去外面打猎,找些吃的,其他人则在殿中架起篝火,共商大事。

    如今成了彻底的反贼,还没有落脚之地,又是这人生地不熟的异乡,想要成事,必须要选一个理想的根据地。

    造反之路,必定要比割据一方和群雄争霸更难上几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不计其数,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这和他们没有明确目标不无关系,纯碎是忍受不了官府的盘剥,为反而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得不到士人和士族的支持。

    在等级森严的汉代,读书人基本都出自世家,普通百姓连字都认识几个,更不要说政治远见及谋略等等了。

    起义之后渐渐变质,成为了流寇,本为百姓,却终究又被百姓唾弃。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这一路之上,陶商已经想了无数落脚之地,从荆州到益州、江东等地,此事诸侯割据还未开始,似乎哪里都有机会。

    但要想白手起家,又要背着反贼之名,必须要选一个不受世家影响,又远离朝廷的地方,才能安心发展。

    现在在他身边的人,除了徐晃有些见识之外,任昂还不知深浅,没有一个像样的谋士,一切去留,都要陶商自己来决断。

    这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所以徐晃并未发言,任昂也知趣的置身事外,其他人都对陶商唯命是从。

    现在终于成了自由之身,再也没有人来干涉左右,一身轻松的陶商却又觉得头疼无比,仿佛成了一个大家族的族长,自有固然是好,但这些人的吃喝拉撒,却都着落在他身上。

    眼下身在江陵境内,要想辗转其他地方太过冒险,南郡世家盘根错节,又是四战之地,难以落脚,江东的形势更为复杂。

    就近又最利于发展的地方,只有荆南四郡,长沙区星造反,桂阳、零陵也有人响应,眼下正处在混乱时期,而刘备来到荆州之后,也是靠着这四郡逐步发展起来。

    长沙四郡远离中原,短期之内不会受到战火波及,而荆州刺史王睿被杀,朝廷再派人来接替,还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难以顾忌到长沙等地的叛乱。

    陶商的目标便对准了荆南四郡,而最好的突破口,莫过于正和官兵大战的区星,这些义军,需要一个真正的头领。

    吃着抓来烤熟的山鸡和野兔,陶商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众人,既然决心为贼造反,就从贼窟里开始。

    区星手下有近万人,再加上其他各郡响应的义军,如果能全部收纳,以这西郡为根据地,可西进益州,也能北攻荆州,甚至东取吴郡也不是没有可能。

 第276章 应对之策

    第二天一早,李通也通过暗号找到了陶商一行,此时才知道竟然是陶商杀了王睿和高望,而不是被任哲假冒御史的身份带出来的。

    不过他也是无处可去,本就是绿林中人,加上对陶商的了解,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便拜陶商为主。

    吃喝完毕,陶商开始分配人手,加上任哲兄妹,总共有二十一人,派陶义和两名丹阳兵回转洛阳。

    陶谦被十常侍诬陷害死,但陶应等人还留在崤山别院,有燕荣他们照看,应该不会轻易被发觉,但陶商还是不放心,派陶义回去报信,顺便安抚众人,等站稳了脚跟,再想办法把他们接过去。

    当然也没忘了给杨彪和杨蓉分别送信,若在以往,杨蓉愿意等他再回中原,但现在自己是反贼身份,和大汉彻底决裂,走到了对立面,杨彪这样的大忠臣,恐怕是难以接受的。

    至于杨蓉,陶商也只能心怀愧疚,两人有缘无份,这时代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封休书,便是对她最好的交代了吧。

    人生无常,不如意十之八九,陶商两世为人,虽然觉得遗憾,但也只能认命。

    一行人在在华容和乌林分散卖了马匹,在乌林乘船过江,开始草根计划的第一步,积蓄力量。

    一路上,陶商给每个人分派了任务,过江之后各自分散,渗透进贼军之中,逐步取而代之。

    陶商的目标便是搞定区星,徐晃去桂阳渗透郭石部,李通去零陵周朝所部,其他的则以秦河、陶勇、陶忠、陶信、陶诚几人为主,各自分散进入长沙境内,收服那些散落各处的贼军。

    只等陶商搞定区星之后,大家便同时响应,一鼓作气攻取长沙,平定荆南四郡,徐图发展。

    半天的时间,众人来到南岸的陆口,按照分派好的人手各自分散,如同龙游大海,虎入深山,各自开始行事。

    陶商这么做,就是要以最快的力量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同时通过这次行动也能考察每个人的能力和忠诚度,当然还有个小心思,众人分散之后,便各凭本事,不用他再操心他们的衣食住行了。

    …………

    陶商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十常侍之一的高望,彻底震动了整个荆州,消息如风一遍传遍中原,四海皆惊。

    谁也没有想到,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十常侍,竟有两人命丧在陶商之上,而荆州刺史王睿的死亡,也表明了陶商的态度,一道圣旨,逼反了一位少年英雄。

    含章殿内,灵帝坐在龙椅中,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阴沉得能够滴出水来,怒不可遏地指着卢植等人大骂:

    “尔等口口声声只说陶商忠诚,无有反意,如今事实摆在眼前,刺杀天使,大闹公堂,王睿也遭了难,这都是你们干的好事!”

    灵帝愤怒尖锐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肥厚的拳头紧握在一起,几乎是在咆哮:

    “先有反诗为证,十常侍早就有所察觉,尔等个个为他说情,如今陶商公然造反,这就是你们眼里的少年英雄,卢尚书带出来的好门生!”

    陶商为何造反,卢植等人心知肚明,十常侍更是清楚不过,人家全家都被杀害,陶商又不是逆来顺受的性格,这明明是被逼而反,却在皇帝眼中,成了早有反心。

    卢植等人再了解陶商不过了,如果是他们,一道圣旨降下,再大的冤屈,或许也会甘愿赴死明志,但陶商却不同,他桀骜的性格绝不会逆来顺受,就此含冤而死。

    但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再辩解只会让陛下更加震怒,说不定还会来个叛党同谋的罪名,所以只能垂首不语。

    骂了一阵,灵帝也累了,鬓角隐隐出现了汗珠,缓了一口气,沉声道:“陶商谋反,杀害大臣,务必要将其诛灭,眼下荆州无主,尔等可有推荐之人?”

    荆州正在兵荒马乱,宗贼四起,派往长沙的鲍信至今还没有平定叛乱,如今又加了个更难缠的陶商,那可是打得羌兵七零八落的人物,一旦到荆州上任,就意味着要承担诛灭陶商的重任,一时间,重臣纷纷垂首,无人答话。

    就在大殿里静的让人窒息的时候,忽然侍中刘焉出列奏道:“陛下,如今天下离乱,盗贼四起,皆因刺史、太守德望不够,又有行贿买官,盘剥百姓者,招致众叛亲离,皇恩难降,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以平叛乱,如此,陛下只需坐镇王都,号令州郡,便可四海清贫,人人安乐。”

    如今灵帝正当焦头烂额之,凉州叛乱还未肃清,黄巾余贼郭太又在河西起事,三月便传来屠各胡杀并州刺史张懿的消息,未过多久,益州刺史郤俭也被反贼杀害,紧接着青州、豫州等地又传来黄巾余孽死灰复燃的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