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大皇帝 >

第18部分

三国大皇帝-第18部分

小说: 三国大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高戴的地盘,他根本没有任何发言权,也没有一丁点谈判的资本,怎么才能说服高戴放人?

    高戴在一旁说道:“陶商,你既然知道他的名字,想必也知道此事,敢在东城打我的主意,真是好样的。”

    陶商转过身,没有理会高戴的威胁,平静问道:“说吧,你要怎样才可以放人?”

    “放人?”高戴目光一愣,旋即大笑:“哈哈哈,那可是五条人命,就算官司打到衙门,老子也不怕!”

    笑罢之后盯着陶商一字一字地说道:“杀人偿命,以命还命!”

    这显然不是高戴的最终目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和自己说这么多废话,之所以说得毫无转寰的余地,就是为了给自己增加压力,但不知道高戴的意图之下,他也不好开口,只能等对方先开出条件。

    “若非你指使手下挟持人质,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此事也有你的责任。”

    “挟持人质?”高戴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一般,以手抚额:“我只是想请两位姑娘到家中做客而已,哪想到还有刺客暗中跟随,真是岂有此理。”

    刘威眼珠一转,赶紧凑上来说道:“大哥,杀人就要偿命,我们死了五个兄弟,他们四个加起来都不够的!”

    刚才高戴只是让甘露他们三人偿命,刘威却连陶商都算到里面,也是想置陶商于死地,只可惜他害人心切,没有看清高戴的真实意图。

    高戴冷笑道:“何止四人,就算再有四人,也不足以为我的兄弟们抵命。”

    就在刘威喜上眉梢的时候,高戴话锋一转,大有深意地看着陶商又道:“但要是自己人,那又当别论了!”

 第36章 只身入虎穴

    等马忠的伤口处理好,喝了汤药抬回府中的时候,已经天色将黑,和马忠一起的那些人见马忠伤成这样,全都吃了一惊,急忙抬回房间去照顾,暂时住在陶府中,他们心中安定不少。

    房间里,陶商和上官博、燕荣三人沉默而坐,半晌没有人说话,这一次虽然救回了两个人,也成功震慑了西城那些士子,但陶商同意加入三害,如同跳进污泥一般,恶名也会传得更远。

    想了一阵,上官博开口道:“公子加入三害是为救人,无可厚非,只要高戴不让公子做那些欺压百姓之事,倒也无碍。”

    虽然他也痛恨三害,但陶商的选择已经无法改变,首先陶商不能食言,而且就算食言,恐怕接下来也会把府中闹得鸡飞狗跳,谁都不得安宁,谁知道高戴下一次会不会继续抓人,总不能天天躲在家里不出门吧?

    燕荣也苦笑一声:“若我处在当时的境地,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正如公子所说,加入三害,或许还能阻止他们做一些坏事,帮助东城百姓,只是此事只有我们知晓,恐怕从今日之后,公子先前的那些称颂便不复存在,反而要背上骂名了。”

    陶商笑道:“此事我早已想过,防民之口胜于防川,我们不能阻止百姓议论,凡事但求无愧于心,而且我此次同意加入三害,也是想借此寻找机会除掉这二人,为东城彻底清理这颗毒瘤,我的初衷始终未变。”

    听到这句话,上官博和燕荣都诧异地看着陶商,见他黑白分明的眸子里平静如水,似乎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两人对视一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上官博喟然叹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公子此举,非大勇大智不能做到。”

    燕荣也忍不住摇头:“只可惜东城百姓不会理解公子此番苦心,为民除害,却要背上千夫唾骂之重。”

    陶商洒然一笑,站起身看向窗外,淡淡说道:“凡事莫问前程,但求问心无愧,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众说纷纭,也只能由他去了。”

    上官博起身抱拳道:“公子如此胸襟,老朽佩服。”

    燕荣也道:“此生能追随公子,我燕荣之幸也!”

    陶商转身对二人笑道:“两位也不必如此夸赞我,如今我们遇到的都只是些小问题而已,如今朝堂不稳,盗贼四起,谁知道还会不会再有黄巾之乱这样的大乱之时,那时候才要齐心协力,保全家人,待时而动,成就大事!”

    “是!”听到这句话,二人同时眼中一亮,之前对陶商的观察和猜测,在这一刻终于得到证实,这一声郑重的答应,就是对陶商最好的承诺。

    三天时间,马忠也恢复了许多,他身上伤口并不是很致命,主要是当时流血过多导致虚脱,已经没有大碍,一伙人听说陶商为了救人被迫加入三害,更是感激涕零,对陶商千恩万谢。

    陶商心中也有自己的盘算,顺便将这些人安排在府中做事,再也不用去大街上流浪,个个都十分高兴,马忠心中也装着甘露,干脆加入了陶商的护卫中一起训练。

    第三天,高戴的人很准时地来到府中,令陶商意想不到的是,高戴派来的人居然是刘威,而且刘威的神色比之前好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他横眉竖眼。

    三害走进陶府,顿时引起了一阵骚乱,他们并不知道陶商之前的决定,刘威报上名之后,家丁一阵风一般跑进了陶商的房间,把给陶商整理衣服的银杏吓得差点尖叫出来。

    才走出后院,刘威这个尖嘴猴腮的家伙,左腮上颗拇指大小的黑痣在阳光下十分醒目,两撇胡须也重新修理了一番,一双眼睛四下观察着,穿一身蓝色长衫,明明是个地痞无赖,还喜欢装成一副士人的样子。

    看到陶商,刘威勉强挤出一丝干笑:“陶公子,高大哥让我来请你过府一叙,若没有其他事,现在就走吧。”

    陶商懒得和刘威废话,当下点头道:“好,请带路。”

    刘威似乎也不想在这里耽搁多久,马上转身就往外走,陶商拍了拍有些紧张和内疚的银杏,示意她不必担心,没有招呼任何人,跟着刘威走出院门,外面有马车早已准备就绪。

    能坐车,当然比骑马好多了,陶商毫不客气地钻进了马车,顺便把帘子拉下来,根本没有让刘威进来的意思,一个人坐在里面,倒也宽敞舒适。

    刘威刚抬起脚,见车帘哗啦一下子甩过来,顿时气得眉毛倒竖,只能咬牙忍住怒气,而且他也不想和陶商单独在一起,冷冷扫了一眼马车,转身跨上了旁边的一匹马,顺着来时的方向走去。

    马车轻微地摇晃着,车轮在青石板上发出咯噔噔的声音,陶商斜靠在车厢里,微微闭上眼睛,不管马车去哪里他都不在乎,要想彻底除去高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还需要尽管其变,掌握更多的信息,以及高戴身边的势力,才能从容计划。

    马蹄哒哒,约莫过了半个时辰,终于在车夫的吆喝下慢慢停了下来,陶商半睁开眼睛,车帘被揭起,一个喽啰躬身道:“陶公子,到了。”

    “唔!”陶商懒洋洋地答应着,下了马车,却见来到一所黑色大门的府邸,没有门匾,两旁站着几个持枪而立的士兵,墨色的铠甲给人一种锋芒毕露的压迫感。

    “这是什么地方?”

    刘威见陶商背着手头也不会的问话,气得黑痣上的一撮毛抖了无数下,才深吸一口气,硬声道:“你进去就知道了。”

    “哦。”陶商无所谓的点点头,当先迈步走上台阶,那些士兵扫了他一眼,并没有理会,径直走进了府内。

    这座府邸算不上宽大,里面的陈设却颇有讲究,最显眼的莫过于正厅前方一个偌大的练武场,白色的岩石铺了足有五百多平米,赶得上一个训练场了,两旁陈列的兵器架、战鼓等等,活脱脱把这里打造成了一个小型军营。

    “哈哈哈,陶商,你总算来了。”陶商还在猜测来这里的目的,就看到高戴从走廊上迈步走来,大笑着说道:“今日请你来此,是要给你介绍一位贵人!”

 第37章 人情冷暖

    高戴介绍给陶商认识的,在陶商看来其实并不算什么贵客,正是高戴背后的靠山,在洛阳县衙有过一面之缘的城门校尉的赵延。

    本以为赵延是个仗着其兄的势力飞扬跋扈的无脑之人,但这一次见面之后,陶商才觉得,赵延是骄横狂傲不假,但心思却要比高戴缜密多了,言谈之间更是比高戴隐晦犀利,要想打击赵延来除掉三害,以陶商的能力,几乎是蚍蜉撼大树,有心无力。

    虽然高戴对陶商很看重,把他作为自己进入士林的敲门砖,但赵延依然对陶商不冷不热,他在朝中不知道见过多少名士,自然不会因为这两首小诗就会对陶商青眼相加,能够接待陶商,也是拗不过高戴的再三请求。

    这一次让陶商来到城门校尉府,是以家宴的形式接待,并非真正的待客,在赵延心中,陶商还不能算他的人,只不过是高戴的好友或者属下,就当给小舅子一个面子。

    不咸不淡的酒宴结束之后,高戴眉飞色舞地向陶商保证只要他好好表现,以后在洛阳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他以为,能得到赵延的接待,陶商一定会感激涕零,受宠若惊。

    既然决心要从内部将三害拔根除掉,陶商也转变了方式,借此机会对高戴的态度缓和了许多,假意配合他。

    目标初步达成,高戴大喜过望,晚上又在自己家中摆宴为陶商接风,其间有许多他得力的属下,当然也确立了陶商在三害中的地位,比刘威还要高一头。

    刘威虽然心有不满,但好在陶商只管和士林中的人打交道,并不干涉他们在东城的其他事务,这些事主要还是交给刘威来负责,这才让他心中稍有平衡,在他看来,陶商得到的只是虚名而已,并无实权。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陶商加入三害的事情第二天就向飓风一般传遍了大街小巷,甚至还有人以为是有人造谣,为此大打出手,知道实情的人则纷纷摇头叹息,失望不已。

    也不知道是谁传出的消息,说陶商借机除掉陶兴,就是为了能够加入三害,为了权势不顾手足之情,用心险恶,冷血无情等等,总之把陶商描述成了一个心急歹毒,阴险无情的小人。

    府中上下的人看陶商的眼神也发生了变化,又开始像当初那般见他都低头避开,眼神也变得冷漠,如今陶府的人都不敢出门,即使出去也是小心翼翼,连出门买东西都是硬着头皮,要不是三害的名声实在太大,可能没有人愿意卖给他们一片菜叶。

    面对陶商遭遇到的冷眼和鄙视,银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明白陶商做出这样选择的无奈,私下里不知道掉过多少眼泪,但见了陶商还是好言安慰,更加细微的照顾他,当然这样的事更是不敢让甘氏知道。

    这个结果早就在陶商的意料之中,人情冷暖向来如此,不止在这个时代,任何年代都不曾变过,陶商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依然每日里照常训练,不断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

    几乎每隔一两天,高戴都会派人来请陶商去赴宴,从东城的文人到西城的文士聚会,只要有机会,高戴都会带着陶商参加,陶商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但他的反面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

    半个月的时间,陶商的才名和三害的恶名成正比直线上升,不知道剽窃了多少名人的诗词,陶商渐渐地名噪京师,人们惊艳之余,也知道陶商是三害之一,纷纷摇头叹息,再高的才学,品性不端正,终究是祸害。

    在此期间,孟佗也派人来请了陶商几次,他也为自己没有发现陶商的这个价值后悔不迭,甚至责怪已经死去多时的兄弟,陶商有这么好的才学,居然不告知于他,否则得到陶商的就是他,而不是高戴和赵延。

    陶商还做着四两拨千斤,想着以后能不能找机会让张让和赵忠反目,打乱十常侍内部的结构,虽然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现在也不能太冷落了孟佗,所以也去了几次,有两次还“恰巧”碰到了张全,很是亲和的共坐一席。

    好评和恶名如潮水般涌来,除了这些舆论之外,生活中倒是没有什么意外,不过让陶商失望的是,他所接触的士林中的人也只是十常侍这个圈子的,而大将军何进那边的名士,几乎没有见到一个,他们根本不屑和十常侍的人接触。

    所以陶商虽然才名传了出去,但没有见过一个真正的名人,也就是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人物,陈琳、袁绍、曹操、荀攸等等,这些在大将军府中做事的人,陶商也只能在宴席间偶有听闻,却从未见过一面。

    转眼间半月已过,这一天陶商正在府中练武,忽然看到久未露面的甘露父亲面沉似水地大步走进来,看到陶商一声冷哼,便转头走进了后堂。

    甘露父亲自从去皇城办事之后一直未回,将甘露留在府中,今天忽然回来就是这个神色,让陶商有些莫名所以,即使甘露曾经被人抓走,但现在早已平安无事,貌似不必要生这么大的气吧?

    不过对此陶商并不在乎,依然在练武场舞动弄枪,没过多久就听到甘露的惊叫声传来:“爹,你这是怎么了,这么急着就走啊?哎呀,你不要拉我,不要拉我了!”

    甘露的声音惊动了府中的人,都跑过来,只见甘父脸色阴沉地拉着甘露的衣袖走进了大院,冷声道:“为父已然办完公事,要即刻回去复命,耽误不得。”

    甘露挣扎了几下,挣开甘父的手,轻跺莲足:“走就走嘛,但也不必急于这一日,好歹也等女儿收拾一下,拜别姑母和堂兄才是。”

    甘父哼了一声:“客居之人,哪有什么要收拾的?此等亲戚,不见也罢,如今的陶府,我们已经高攀不起了,快走吧!”

    “堂兄这是怎么了?可是家里发生了什么急事,如此着急赶回去?”陶商正要上前质问,忽然听到甘氏的声音传来,只好咬牙止住了脚步。

 第38章 安排

    看到甘氏走出来,甘父也不好太过强硬,转身说道:“你们陶府今非昔比,我们高攀不上,就此告辞,这段时间承蒙照顾小女,让你费心了。”

    甘氏走过来,不解地看着甘父,知道他嘴上虽然说得客气,实则心中有不满,问道:“即便要走,也等吃过饭,让商儿派人安排送你们一程才是,何必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