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大皇帝 >

第30部分

三国大皇帝-第30部分

小说: 三国大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是怪自己多管闲事了,陶商抬手挡住了准备说话的管家,笑问道:“要是他们拿了银两,还不肯放人,你又如何?”

    杨修一愣,顿了一下强说道:“书信中已经言明,岂能不做数?”

    陶商笑道:“贼匪之言,有几分可信?”

    “这个……”杨修顿时无以对答,他只学过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至于贼军之流,都是凶狠嗜杀,出尔反尔的反面教材,怎么能信?

    陶商又道:“再说了,等你们去救人,也是第二天的事了,那山贼肯定会带着你姐转移地方,一路之上不也要受奔波之苦?山贼良莠不齐,人心险恶,身处贼窝,以你姐的美貌,万一哪个起了淫邪之心,又有谁能制止?”

    “这……”两句话,就把杨修说得哑口无言,小脸发白,他毕竟还是孩子,心思单纯,此时被陶商说出后果来,不禁有些后怕!

    愣了一阵之后,杨修忽然转身从桌上拿起一个青布包裹递给陶商:“这是我姐带给你的东西,让你好好照顾自己,你拿着!”虽然转折得有些生硬,但这个举动无疑是认同了陶商刚才说过的话。

    杨修和管家是奉了杨蓉母亲的命令来见陶商的,看到杨蓉每天愁眉不展,闷闷不乐,杨母实在不忍心,劝了好一阵,又让管家带了东西来送给陶商,才算让杨蓉心绪平稳下来!

 第60章 流言蜚语

    布包里是一对护腕和一串流苏,护腕以蓝色为料,绣着金丝边,镶嵌着一个个小小的金色珠子,煞是好看,流苏则是紫色的枪缨,大概是看他的盘龙枪光秃秃的不好看,特意制作的!

    第一次收到姑娘家送的礼物,陶商不禁激动起来,拿在手里端详了好一阵,护腕是舍不得戴的,收起来之后,马上拿着枪缨缠在了盘龙枪上!

    暗青色的枪身,黝黑的枪尖,配上紫色的枪缨,果然十分好看,女孩子的心思就是细腻,陶商一直觉得盘龙枪好像缺了点什么东西,现在才明白是没有枪缨的缘故,乘兴就地耍了一阵枪法!

    杨修他们走后的第三天,陶谦的府上来了一位大人物,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杨彪,将来倾颓汉室的顶梁柱之一!

    通过历史的映象,陶商一直觉得杨彪是个耿直的家伙,敢和董卓对着干,后来又和曹操作对,和他的名字一样彪悍,但他见到本人之后,却觉得这人很沉稳,也很儒雅,或许还没有人把他性子里的那股劲给激发出来!

    陶谦不在,这么大的人物可把甘氏给吓到了,她至今还不知道陶商在外面做的那些事呢,赶紧让陶商去迎客,却哪里知道杨彪就是来找陶商的。

    客厅里,杨彪穿着一身便服,端详着陶商,看了好一阵,才缓缓说道:“你和我想的不一样,倒让我放心了!”

    陶商尴尬一笑,原来自己被他的面目给蒙蔽了,杨彪一直都是这种性格,他当然知道杨彪担心的什么,要是自己真和传言中那样是个纨绔子弟,街头混混,恐怕杨彪真会当面痛斥一顿!

    “但你终究是有污名的!”杨彪言道:“陶议郎在朝,倒也有些清誉,但不足为你所借用,你那些诗文,终究还是太少,我此次前来,是有个功劳送给你,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本事!”

    “什么功劳?”

    “讨贼!”杨彪看着陶商说道:“就是上次那些山贼,这段时间我已派人打探到了其巢穴!”

    陶商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有带兵的机会了,不由高兴道:“区区几个蟊贼而已,这有何难?”

    “休要高兴得太早了!”杨彪皱眉道:“你从未进过军营,又不懂带兵之法,何以如此自信?”

    “呃,这个……”陶商不由愣住了,杨彪虽然说的是实情,但他总不能说自己前世带过兵吧?

    “年轻人,总是容易冲动!”杨彪教训道:“听蓉儿说,你武艺还算不错,但为将者,要有勇有谋,方能成大事,只凭武力,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

    “是是!”陶商只好躬身领教。

    杨彪见陶商态度恭敬,赞许的点点头:“好了,到时候我自会安排将领与你同行,你只管取了贼首请功便是!”

    陶商总算听明白了,杨彪这次来是试探他不假,却也不会相信他真的有剿灭山贼的能力,暗中派个会打仗的将领跟随,自己只是挂名出征,白得功劳而已!

    不过这毕竟是杨彪的一番苦心,人家能这么上心为自己安排,就说明已经暗许自己和杨蓉的关系,这是在为自己未来的女婿铺路呢!

    按照常理来讲,杨彪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所以陶商也没有多说什么,杨彪对他的整体印象还算不错,闲谈一阵之后,又勉励了几句,才满意而归!

    杨彪走了之后,陶商从带兵的喜悦中沉静下来,渐渐地皱起了眉头,刚才的谈话中,杨彪曾数次旁敲侧击的问过陶商有没有人为难他,或者上门责难!

    陶商仔细思索了良久,终于渐渐有所明悟,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一心只顾着增强自己的实力,想着以后的发展,对眼前的朝堂并没有过多关注,或者说对于外戚和宦官之间的斗争,根本没放在心上!

    因为他知道最终的结果,何进被杀,宦官被诛,董卓进京,这就是最后的结果,而且这个时间很短,以陶商的能力,是断然不可能阻止这些事件发生的,他还没有能力改变历史的走向!

    所以他选择了明哲保身,等待机会,但他忘记了,自己就在洛阳城,就在这股洪流之中,树欲静而风不止,他其实没有真正脱离这个漩涡,无法作为一名局外人!

    黄巾之乱被平定之后,大汉朝开始迅速走向衰亡,宦官集团的权势越来越大,而何进作为外戚也大量拉拢士人扩充自己的力量,宦官和外戚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

    其实在这两股势力之外,还有一伙人,他们就是以杨家为代表的汉室忠良,一心只想着保全汉室,为国为民,竭力保持着这座大厦不要倾塌,是朝廷真正的中流砥柱!

    这其中就有卢植、皇甫嵩、朱儁、杨彪等等这样的人物,他们在这两股势力的争斗中成了中立派,这些人的影响力很大,当然也就成了双方拉拢的对象!

    从杨彪的问话中,陶商隐约猜到了不管是何进集团还是宦官集团,都可能想拉拢同为四世三公的杨家,杨家在朝廷和士族中的影响力绝不比袁家低,而杨彪作为家主,他唯一的掌上明珠就成了人人想得到的香饽饽!

    不管是得到杨家的支持,成为杨家乘龙快婿之后的好处,还是杨蓉被人称赞的才貌,都让无数年轻后辈垂涎已久,但偏偏在这关键时刻出现了个陶商,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

    一趟北邙山逃难记,让杨蓉和陶商扯上了不清不白的关系,而杨彪的担心,就是怕这双方会有人跳出来为难陶商,甚至找借口打压,但杨彪没想到的是,这时候双方其实谁都不敢动!

    因为他们不知道杨彪的态度,万一杨家真的感激陶商的救命之情,又看中了陶商,得罪陶商就是得罪杨家,就等于把一股强大的力量拱手送给了对手,在这种微妙的情况下,陶商一直安然无恙!

    想到这里,陶商不由一阵后怕,原来这一次意外的艳遇,已经让自己无形中成为了双方瞩目的焦点,要不是这种僵持的局势,说不定他现在已经遭到了疯狂的报复!

    这是个被动而无奈的选择,想通了其中的关窍之后,陶商不由无声苦笑,因为他依然束手无策,还是只能静待出兵的消息!

 第61章 临阵磨枪

    三天之后,陶商没有等来出兵讨贼的指令,而是等来了张让等人封侯的消息,宦官封侯,顿时震惊朝野,惹来一片骂声,灵帝以讨张角之功,封中常侍张让等十二人为列侯。

    第二天,陶商也得到了一道诏令,正是光禄勋颁布的任命书,杨彪举陶商为平贼校尉,从属五官中郎将,明天马上到校场进行一场军演!

    来颁布诏令人或许不认识陶商,但陶商对这个人却很熟悉,此人叫王朗,就是后来被诸葛亮给活活骂死的那位,他是杨赐的学生,担任议郎,杨家的事当然让他来跑腿!

    根据王朗的转述,陶商才知道因为这帮宦官被封侯,本来杨彪提出的很小的一个剿灭山贼的奏议,在朝堂上却吵成了一锅粥!

    宦官集团刚刚封侯,正想找点事来掩盖朝野上下的风声,这个剿灭贼军就是最好的机会,但何进眼看宦官都封侯了,实力进一步增长,哪里会让他们再去立功,虽然只是一股小小的山贼,到时候不知道会被吹嘘成什么样呢!

    杨彪也有自己的心思在里面,朝堂上还有好友朱儁帮忙,于是三方各执一词,都把这股北邙山的山贼当成了巩固地位的重要一步!

    汉灵帝被吵得没有了主意,三方都有他信任的人在里面,偏袒谁都不好,最后只好问计于尚书卢植,卢植倒也很公平,让三方先来一场军演,谁赢了谁就去讨贼!

    于是以宦官集团为代表的城门校尉军,何进势力为代表的北军和中立集团的光禄勋各自演练,五天之后较量,负责制定演练计划的是尚书卢植,卢植性格正直,三方都没什么意见!

    宦官集团的统兵将领当然是赵忠的弟弟,城门校尉赵延,何进则派出北军中的越骑校尉何苗,同样是自己的兄弟!

    而光禄勋这边,则是杨彪举荐的陶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纨绔子弟,要不是他老爹陶谦还有些名气,人们几乎对他失去了讨论的兴趣!

    一个从未进过军营,从未带过兵,从未打过仗的十八岁少年,怎么能和人家那些老将较量?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关注着何苗和赵延,这两人才是这次演练的焦点!

    三个校尉,何苗是北军越骑校尉,那可是中央军的精锐,城门校尉,守卫京城的精兵,只有陶商的这个平贼校尉,只是临时举荐的虚职,不能和那两位的职位相提并论!

    这次军演成为三个势力集团之间的暗中角逐,剿灭北邙山的山贼倒成了其次,而随着杨蓉被山贼绑架和军演这两件事,陶商的名字瞬间就在洛阳高层之间传开了!

    总有好事者喜欢打听人的底细,究竟是谁何德何能,得到杨家的支持,杨彪的举荐,还要和北军、都城守军叫板?

    这一打听可不要紧,陶商东城三害的名号一下子就被重新翻了出来,虽然他的两个同伴已经不在,而且陶商也有一段时间不作恶了,但这短短的两个月,还不足以为他洗刷过去的污点,人们都盯着他过去的“事件”喋喋不休!

    更甚者,有人还得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理论:陶商之所以现在“不负盛名”,无法为恶,关键的原因是他失去了两个同伴,没有同伴连作恶都干不下去了,可见陶商有多么无能?

    欺压百姓,吃喝嫖赌,地痞流氓,种种评价和议论甚嚣尘上,他的恶迹在传播中不断夸大和渲染着,到最后,俨然成了京城中最大的败类,凶狠嗜杀、暴躁无常、欺压百姓,名声之恶,直追十常侍!

    至于他所做的几首诗,被有心人刻意掩盖,陶商此刻完全是一无是处,比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还不如。

    人言可畏,可见一斑!

    当然这些陶商本人是不知道的,本来说好了第二天到军营报道,但当天晚上就被杨彪差人给带走了,皇宫禁卫军的宿营之中,陶商再次见到了一位大人物!

    这一次剿贼事件已经出乎了杨彪的预料,等他在朝堂上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决定了三方军演,毫无准备的杨彪心中一点底都没有,要是去剿灭山贼,他还可以安排个能征善战的人从旁协助,但是军演,肯定就只能依靠陶商自己了,根本做不得假!

    所以杨彪特意请了一位老将来亲自指点陶商,比人就是刚刚在平定黄巾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和皇甫嵩同样有名的右车骑将军朱儁,现为光禄大夫!

    朱儁的身材并不高大,但神色刚毅,体型壮硕,双目炯炯有神,给人一种沉稳刚劲的感觉,留着杂乱的胡须,双眉之间的皱纹形成一个川字,一看就是个久经沙场的大将!

    朱儁也盯着陶商看了一阵,才微微点头道:“看来传言未必是真,有乃父之风!”

    这个夸赞对于陶商来说已经很不错了,陶谦到目前已经做过县令、刺史、议郎、都尉,此时正在带兵打仗,朱儁对他的评价就是一种肯定!

    谁也不知道卢植会做出什么安排,但带兵作战是一定的了,朱儁在问了几个简答的问题之后,对陶商的回答还是颇为满意,只是有一点,陶商对于行军布阵几乎不懂!

    在冷兵器时代,军阵和战法都十分重要,不像火药大炮,甚至到了高科技战斗时代,这些阵法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陶商虽然是教官,但不懂军阵,他的强项,在于练兵、战略和战术方面!

    只有五天的时间,朱儁也有些着急了,行军打仗可不是读书写字,死记硬背就能学会的,这需要不断地实践,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在无数次残酷的战斗中才能学得到,而陶商到目前为止,还没带过一兵一卒!

    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也有临阵磨枪三分快的说法,军演已经闹得满朝皆知,流言满天飞,在这种情况下要是陶商真的败了,纨绔之名将彻底与他绑定,再难翻身!

 第62章 纸上谈兵

    杨彪已经和朱儁说了杨蓉目前的情形,关乎到杨家大小姐的命运和杨家的脸面,朱儁也别无选择,硬着头皮开始从基础的行军给陶商做起了解说。

    这个时代的兵种还是以步兵为主,步兵又分辎重兵、枪兵、戟兵、弓箭兵等等,其次便是骑兵,至于车兵早已在东汉初期就被淘汰了,朱儁先给陶商讲的是如何行军,兵种之间的搭配,不同情况下队形的调整和变换!

    这些都是作为一军将领必须要掌握的知识,陶商也听得很认真,从黄昏一直到戌时,陶商听得如痴如醉,毕竟他就是在部队当过教官的,这些东西对他来说虽然是第一次听,但融会贯通起来倒也不难!

    朱儁虽然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