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大皇帝 >

第97部分

三国大皇帝-第97部分

小说: 三国大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势造英雄,曹操、刘备、孙坚之流,不也在这腐朽的王朝之下苦受煎熬么?

    正说着话,忽然亲兵前来报信,董卓回城,派人来请他会面。

    陶商一阵诧异,他还没去找董卓,董卓倒反而主动找他,告辞贾诩和冷祁,让徐晃等人先回军营,陶商独自来见董卓。

    县衙之内,董卓的兵马忙里忙外,一队队被俘虏的羌兵,被押解着进进出出,也不知道在搞些什么。

    “哈哈哈,陶将军,抱罕一战,你居功至伟,若非你吸引北宫伯玉主力,某万难如此轻易取下抱罕!”

    才进门,董卓就大笑着迎上来,满脸笑容,刚刚出兵回来,还一身戎装,显得威武非凡。

    陶商抱拳笑道:“攻破羌兵,还是要靠将军兵力雄壮,在下不敢居功!”

    “唔!”董卓满意地点点头,对陶商这一点十分满意,示意他落座,言道:“听说你在多拉隆城中受伤昏迷,某也派人探试,如今见你恢复如常,某也放心了!”

    “多谢将军挂怀!”

    说完闲话,董卓故意脸色一整,言道:“攻占抱罕,某本欲带兵返回汉阳,却又怕羌贼死灰复燃,再犯中原,故多留几日,将逃散者尽数围剿,俘虏叛军,押回中军受审,今日已经基本肃清反贼,不日便可回师!”

    陶商想着董卓的目的,知道绝不会是找他来专门说这事,也囫囵言道:“********,斩草除根,将军深谋远虑,果然英明!”

    “唉!”董卓却叹了口气,皱眉道:“只是这俘虏甚多,足有四千余人,押解途中,必定要许多粮草,又延缓行军速度,某军中粮草本就不足,着实为难呐!”

    陶商问道:“不知将军有何良策?”

    董卓扫了一眼陶商,忽然哼了一声,沉声道:“羌人反复,若将其释放,日后必反,即便押回长安,也是杀头而已,不如某先行将令,陶将军替某做个见证,回师之后,也好如实禀报!”

    陶商吃了一惊,没想到董卓竟然会以杀掉这数千人来威胁他,而且还让他作见证,背负屠杀羌人的恶名。

    忙抱拳道:“将军万万不可,斩杀俘虏,本为军中大忌,如今异族蠢蠢欲动,朝廷本待安抚其心,若杀了羌人,匈奴、南蛮等闻讯必定起兵造反,中原涂炭,在下与将军,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嗯,倒也有理!”董卓眼中精光一闪,故意点头沉思,沉吟道:“这些羌兵,杀也杀不得,放又放不得,以将军之间,该如何处置才是?”

    各种处理办法都被董卓否决,唯一剩下的当然就是充军,但陶商怎能让董卓轻易如愿,此时他心中也有了个主意,自然要让董卓自己说出他的意图,才好和他谈判。

    “在下也是初次出征,见识浅薄,如何对待俘虏,实在没有经验,还请将军定夺!”

    董卓又哼了一下,故作思索,才道:“为今之计,唯有劝降俘虏,愿降者充军,不愿降者押回长安,若有拼死抵抗者,当场斩杀,将军以为如何?”

    陶商知道董卓这是怕他回去之后乱说,故意和他商议,堵住他的嘴,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是他的部下,自然别无异议。

    只好说道:“将军英明!”

    董卓果然满意一笑,故意为难道:“只是这俘虏甚多,某一人恐难悉数收纳,不知将军可有意收编一二?”

    陶商马上摇头道:“羌人桀骜难驯,在下手中并无兵力,岂敢收编,还请将军多费心力,尽量收编吧!”

    只是个小小的杂号将军,哪有统兵之权,若敢贸然收编降兵,就有造反的嫌疑,董卓知道他不敢如此,才故意问了一句。

    “哈哈哈,既然如此,某便只好多操些心了,让诸将连夜说降!”

    达成意图之后,董卓果然展颜大笑。

    陶商见时机差不多,便道:“将军克胜反叛羌兵,功比卫、霍,在下还有一计,可令将军名垂千古,为羌人称颂,不知当讲不当讲!”

 第216章 兵回长安

    招降羌兵,本来就是董卓的一大意图,收编湟中义从,他的骑兵会进一步提升,如今心意达成,正自高兴,听陶商说还有好处,不由有些期待:

    “不妨说来听听!”

    陶商言道:“北宫伯玉和李文侯率军从湟中入侵抱罕,本土部落遭受欺凌,如今将军为其解除忧患,羌人必定感念将军,将军若乘机推举羌王,与羌人结盟,年年进贡,岁岁入朝,岂不又是大功一件,如此不但羌人永远感念将军之恩,朝廷也会因将军威震边陲而犒赏,名利双收,岂不更好?”

    “哦?”董卓果然眼睛一来那个,摸着浓密的胡须沉吟一阵,点头道:“此事与某大有裨益,我也知是陶将军之意,既然收编降兵在我,这选拔羌王之事,便由你来决定,彼时某自会亲呈书信举荐,料必事成!”

    “多谢将军!”既然董卓也看出了他的心思,陶商倒也不再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两人各取所需,互不干涉。

    当下又向董卓言道:“既然要和羌人结盟,将军当约束部下,追剿贼军之时,莫要误伤普通百姓,免失民心!”

    董卓笑道:“这你放心便是,前几日只因贼军到处逃窜,部下难以分辨,如今肃清进内,某已经下令撤兵回城,不会再有此事发生!”

    “如此便好,在下这就去找羌人商议和盟之时!”陶商从县衙出来,马上派人去请滇吾和几位有话语权的首领到抱罕城外来会合。

    听说陶商要推举羌王,让朝廷分封,众头领一致推荐滇吾,这一次要不是滇吾找来陶商,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希望,而且滇吾的领导能力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陶商又建议大家封拓拔野为护羌大将军,协助滇吾守卫抱罕,让族人在这里休养生息,恢复元气,都得到大家的赞同。

    羌人这里倒是好说话,他们现在一无所有,百废待兴,只想着先解决温暖问题,哪里会在乎这些职权,有人带着他们干当然更好了。

    董卓早就有了收编的打算,在此之前已经把愿意投降的羌兵收编,剩下的两百多人准备押赴长安,这些已经于他来说可有可无了。

    第二日,滇吾代表羌人前来向董卓致谢,中午大军准备出发,离开抱罕的时候,董卓还是横征暴敛的本性,将抱罕洗劫一空,只留下部分运不走的粮草留给羌人。

    这一次西征,陶商自己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收场,跟着周慎一无所获,却昂帮助帮着董卓消灭羌兵,彻底让其失去反叛之力,也让那董卓的实力进一步壮大。

    兵马来到北原,派往汉阳的哨马赶回来带来消息,天水守将已经换成右扶风鲍鸿,孙坚在镇守天水的时候和阎行交战,中计受伤,先回洛阳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陶商不由吃了一惊,没想到孙坚竟然会被阎行算计,不知道是不是韩遂的计策,直接返回洛阳,看来伤势不轻。

    而张温率领的中军,也因在外消耗太大,每日都要从长安抽调粮草,距离实在太远,已经退回陈仓去了。

    董卓马上派兵再次向陈仓报捷,率领大军向天水撤退,这一次出征,不但立下大功,还收了许多湟中义从,董卓的人马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可谓意气奋发。

    兵马从抱罕来到天水,已经是八月,出征时春泥才消,回来时已经秋叶泛黄,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事情,如流逝的岁月,冷酷无情。

    张温派人传来将令,夸赞董卓此战告捷,命他派兵驻守天水,其余兵马到长安集合,降兵交给周慎处置,而张温则受征召先回洛阳去了。

    有统兵之权,又有驻守之地,董卓自然毫不客气,鲍鸿前脚刚走,便派五千精兵镇守天水,又以照应天水守军为由,留樊稠屯兵陈仓,成为他的养兵之地。

    回到长安,周慎亲自出城迎接,他和董卓本为同级,又无功而返,此时董卓大胜归来,自然趾高气昂,不给周慎半分面子,庆功宴也搞得不欢而散。

    董卓的骄横,让众将颇为不满,但又无可奈何,人家不仅重兵在手,而且又大胜回朝,立下汗马功劳,谁敢得罪他?

    散席之后,周慎特意找陶商来道谢,他虽然没有立功,但能全军撤退,也着实不易,这其中功劳最大的便是陶商。

    不过周慎还是告知了陶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高阳死在征战途中,高望大怒,认为是陶商作为副将故意陷害,要不是他抢走了高阳的坐骑,又怎会叛军杀死?

    在朝中已经捏造了许多他谋反的罪名,如今陶谦遭受牵连,改任郎中令,完全成了虚职,这还是卢植、朱儁等人保举的结果,否则就要被卫尉关押候审了。

    而且周慎建议陶商,如果他想保护李通,最好将他编如自己的护卫之中,就说李通已经战死,不要让高望得到消息,否则李通会第一个杀掉。

    这算是周慎心怀愧疚,对陶商的一点回报,让陶商回到洛阳之前有所准备,不过他现在也算立下大功,攻破羌兵,斩杀李文侯,就算高望如何污蔑,应该能逃过一劫,就怕高望会通过其他途径报复。

    从周慎府中出来,陶商还在想着该如何向李通说明此事,这一段时间大家相处得倒也不错,但李通毕竟是统兵将领,让他委身成为自己的家将,不知道他愿不愿意。

    还没想好李通的事,徐晃带着两个人匆匆在街上找到他,告诉他一个更惊人的消息,因为自己被韩遂围剿被迫南下,失去了联络,消息传到洛阳以后燕荣等人不放心,由秦河带着陶忠等四人来西凉寻找他的下落。

    五人刚到长安,便和董卓的家丁起了冲突,秦河本就是亡命之徒,不甘忍受欺凌,当街杀了董卓家中之人,被张济抓到监牢去了,等着董卓回来处置。

    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心中一沉,董卓这人桀骜不驯,喜怒无常,又极其护短,秦河杀了他家中之人,这事恐怕难以善了。

 第217章 规则

    虽然和董卓在抱罕有一段时间的共处,甚至能攻破羌兵,陶商有一大半的功劳在其中,但却不认为这点小小的情分就能让董卓给他面子,放了秦河。

    回到住处,陶忠、陶诚、陶信、陶义四人俱在,见到陶商,满脸惭愧,半年多未见,他们奉命出来寻找陶商,没想到还未开始,就被困在了长安。

    寻人不成,反倒给陶商惹了个大麻烦!

    陶商安慰几人道:“好了,你们不必担心,先把事情说一遍,我再想办法!”

    四人坐下来,他们在洛阳听到陶商带兵被迫南下之后失去消息,放心不下,向陶谦禀告之后便由秦河带着四人往凉州来寻找陶商。

    到了长安之后先打听消息,听说一人知道陶商的下落,而这人正是董卓的族亲,名叫董非!

    听说是董卓家族的人,秦河等人自然信了大半,却没想到被董非戏弄,收了钱财之后,却告知陶商带兵西征去了,其他的事情则一概不知。

    陶商西征,天下人人知晓的事情,秦河岂能不怒,但碍于是董卓族人,只好忍气吞声,让董非还回钱财便罢,他们要去凉州,盘费可就不够了。

    谁知道董非非但不给钱,又看中了秦河手中的兵刃,那是一把锻造得极好的宝刀,本是他们在洛阳打劫商队时发现的,好不容易找到趁手的兵器,秦河岂能让董非拿走?

    双方在浐河边上起了争执,董非平日里仗着董卓的名号在外胡作非为,也知道秦河忌惮于他,肆无忌惮地冲过来抢刀。

    秦河也没想到这个腰身粗大的家伙竟然是个无用之人,只发力推了一下,董非便掉进浐河之中,时值夏季,河水正猛,董非落入波涛汹涌的浐河之后连人影都不见了。

    那些家丁顿时慌乱起来,各自逃回城中报信去了,秦河自知闯了大祸,不想就此逃跑给陶商惹麻烦,让陶忠等人继续去寻找陶商,他自去城中自首。

    秦河被闻讯赶来的张济直接抓进了董府,陶忠等人几次求见不得,正准备放弃秦河去找陶商的时候,终于传来陶商跟随董卓大破羌兵,正准备班师的消息,便一直等在长安。

    秦河和陶忠四人是自己找的第一批护卫,也算是心腹亲信,来到这个时代之后第一次相处的人,自然最亲切,名为主仆,实则陶商将他们以兄弟相待,这一年多在长安,着实帮他做了不少事。

    这一次他们也是为了寻找自己而来,陶商当然不可能弃之不管,只是董非这个人的身份如何,在董卓心中的地位就很重要了。

    如果只是普通的族人,也还能说些情,或者送点别的东西救出秦河,若是近亲,这件事可就棘手了,董卓的护短,那是出了名的。

    陶商问道:“可曾打听到董非的身份?”

    “打听了!”陶忠言道:“这董非本不姓董,只因他母亲是董卓一个孙女的奶妈,故而被董卓赐姓。”

    “嗯!”陶商摸着下巴,又道:“可知道董卓之子是谁?住在何处?”

    陶忠道:“董卓之子早夭,只留下这一个孙女。”

    “独孙女么?”陶商的眉头不由皱紧了,想起历史上那个不满十六岁就被封为渭阳君的董白,董卓对其如此看重,她的奶妈之子,是不是也有些份量?

    “秦河现在何处?”

    “被关在段煨营中,段煨守卫浐河渡口,就在浐河边上!”秦河的消息,陶忠他们早就打听到了。

    陶商思索一阵,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打算先去找董卓,看他如何处置,便道:“好,你们现在此等候,我去一趟董卓府上!”

    “公子小心!”

    陶商知道他们是在担心,笑道:“放心吧,我是先去找董卓商量,即便他不肯放了秦河,也不会把我怎么样的!”

    安抚四人之后,陶商先去找了李通,将周慎的话告知他,但并未说一定要成为他的家将才能躲过高望的惩罚,李通完全可以选择就此离开军营,天下之大,何处去不得?

    李通本身就是一名游侠,如今天下大乱,要是他决意再入江湖,随便找个地方隐姓埋名,就算高望在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