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墙 >

第16部分

汉墙-第16部分

小说: 汉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三个月里,刘福按照自己以前的记忆让庄子里的工匠造出了不少以前用到过的日常用具。当然这些东西并不复杂,对刘福的计划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唯一的作用也就是让刘福的日常生活更方便一些。

曹操对吃到的面很满意,而且对刘福吃饭的方式很好奇。汉代人吃饭采取的分食制,也就是一人一个小桌,这点倒是跟岛国有点相似。但刘福吃饭用的却是一张足可以坐下十个人的大圆桌。看着坐在自己旁边的刘福帮自己布菜,曹操越发的觉得眼前这个小兄弟的与众不同。

在来庄子之前,曹操先去了一趟乘风观。翻修一新的乘风观里,史老道的身边站在一个名叫史侯的小道士。曹操虽然看那个史侯跟眼前的刘福有些相像,不过却没有贸然声张。原打算跟刘福说说这件事,不过在见到刘福以后,这个心思又被曹操按下,没有再提。

夜,曹操正准备入睡,忽然就听外面传来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紧跟着人声吵杂,抓贼的声音传进了曹操的耳朵。曹操二话不说,抓起刚刚解下放在边的佩剑,推开门就奔刘福的小院冲了过去。

还没等靠近,就被三个全副武装的人给拦住了去路。领头的人曹操白天还见过,就是在空地与刘福答话的那个李九。

“曹大人请回院休息。”李九面无表情的对曹操说道。

“庄子里进了贼,你们不去抓贼,拦着我做什么?”曹操急声问道。

“曹大人请回院休息,些许宵小,不用曹大人费心。”李九依然面无表情,语气不变的说道。

正在曹操考虑是否强行突破的时候,刘福带着几个人走了过来,见状叫道:“李九,你不去抓贼,带着人在这里做什么?”

“少爷,小的见曹大人持剑出门,所以拦住询问一下。”

刘福闻言喝道:“胡闹,曹大哥不是那种人,你赶紧滚蛋去办你该干的事情。”

“是。”李九领命带着人退去,曹操看着李九带人离去,不由苦笑着说道:“贤弟,要不是你及时出现,为兄今天可就丢人了。”

“曹大哥见谅,其实李九也没有恶意。只是因为前些日子有贼曾经潜入这里,所以他显得有点紧张过度。”刘福歉意的对曹操解释道。

曹操摆摆手,“贤弟误会了,为兄倒没有怪那个李九的意思,有那么个认真负责的手下,是你的福气,为兄替你高兴还来不及呢。不过刚才你说有贼潜入这里是怎么回事?”

“唉~既然被曹大哥瞧见了,那我也就不怕丢人了。实话对曹大哥说,自打庄子里开始招收流民开始,这庄子只要到了晚上就没有消停的时候,总是有人想要偷偷进来看看。”刘福叹了口气,对曹操说道。

正说着话,外面抓贼的喊声已经停了,刘福见状说道:“曹大哥,有兴趣去看看护院都抓了什么人吗?”

“好啊。”曹操答应一声。

被抓到的贼一共有三个,两男一女,年纪都不大,男的看上去十一二,女的则只有七八岁,三个小孩分别被人提溜着放到刘福的面前。看着这三个小孩面黄肌瘦的样子,刘福叹了口气,吩咐身边的人道:“去给他们拿点吃的。”

“贤弟,你准备怎么处理他们?”曹操低声问刘福道。

“收留下来吧。他们三个一看就不是有家的人,估计是孤儿。”

“你要收留他们?不送官?”

“送官做什么?就算是送了官,又能怎么样?他们还这么小。”

“……那贤弟打算就这么养着他们?”

刘福随口答道:“那倒不会,让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他们一碗饭吃也就是了。李九,把这三个孩子交给成叔。”

“是。”李九答应一声,上前让三个小孩跟着自己离开。曹操看着三个小孩离开的背影,若有所思。刘福见状不解的问道:“曹大哥,你想什么呢?”

“没什么,我就是在想,像这三个孩子一样的孩子在洛阳会不会很多?”

“应该不少吧,反正我看洛阳的人市很繁荣……”刘福不确定的说道。

无事,在早上送走曹操以后,刘福找到了管家成叔,询问昨晚三个小孩的安排。成叔闻言答道:“少爷放心,这事已经不是头一回了,那两个少年被我送去了少年军,至于那个女孩则被我安排在厨房帮忙做点事,不会饿着他们的。”

“哦,成叔办事我当然放心。对了,如今少年军已经有多少人了?”刘福点点头,又问道。

“已经有了将近百人,少爷,不知道你要那些半大小子做什么?他们一个个都很能吃啊。”

刘福闻言笑着说道:“呵呵,成叔,他们就算再能吃也吃不垮现在的咱们。”说完这话,刘福脸色一整,继续说道:“我召集这些孤儿自然有我的用处,不过这要等把他们的身体都养好了再说。别看他们现在没什么用,但将来肯定会派上大用处的。”

“是老奴多事了。”

“成叔一心为这个家考虑,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责怪成叔。”刘福笑着说道。

。。。

第16章贴身护卫

“你真是典韦?”刘福绕着被叫来的黑大个转了两圈,满脸狐疑的问道。

“是,在下名叫典韦,家住陈留己吾。”黑大个瓮声瓮气的答道。本来正在空地训练,结果却被叫来见庄园的小主人。刘福的年纪太小,黑大个有点不乐意陪小孩玩耍。

听出了典韦话中的不满,但刘福却并不在意。因为万一眼前这人真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个典韦,那这回可真就赚大发了,这就是一个护身符啊,忠心耿耿武艺高强,在冷兵器时代那就等于自己的另一条命。不过刘福记得史书上记载的典韦双眼似虎,可眼前这个黑大个的眼睛除了比普通人大点黑点外,并不像老虎那种泛着黄光的兽眼。

“你既然是陈留人,怎么会跑到洛阳来?”刘福看着典韦问道。

典韦闻言微微一怔,沉默了片刻之后才出声说道:“在家惹了事,不得不出门避祸。”说完这话,典韦的心里已经有了跑路的想法。

“什么事?”刘福追问道。

“……杀人。”

“哦,原来是杀人啊。对了,你杀的什么人?”刘福点点头,又问道。

“……”看着刘福镇定自若的样子,典韦反而愣住了。眼前这个小主人的反应太出乎他所料了。听到自己是杀人犯,就算不惊呼出声,脸上至少也该有些畏惧的神色吧。难道他以为我是在说瞎话吓唬他?

“你怎么了?杀的是什么人啊?”

“……你不害怕?”

“啊?哦,杀人这事虽然不好,但也要看杀的是谁。要是杀得是好人,那你就是坏蛋。可要杀得是坏人,那我认为这可以算是义士。”

“那你觉得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典韦又问道。

“……怎么变成你问我了?唔,好人跟坏人的区分是很模糊的,我认为吧,对我好的人就是好人,对我不好的人就是坏人。你是因为什么杀人?”刘福想了想后答道。

“……我的朋友被人害了,所以我就杀了那个害我朋友的人。”典韦沉声答道。

“哦,那就是为友杀人。不错,不错……我说老典啊,以后我的小命可就指望你了。”刘福话锋一转,对典韦说道。看着典韦那副身板,刘福忽然觉得就算眼前这个典韦只是同名同姓,担任自己的贴身护卫似乎也是合格的。

典韦:“……”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典韦如今吃人家的,用人家的,即便心里有点不愿意干带孩子的事情,但还是在第二天来到了刘福的身边。当蔡邕看到站在刘福身后一言不发的典韦时顿时被吓了一跳,连忙询问刘福原因。

刘福笑着解释道:“老师,这年头不太平啊,有个保镖在身边,出门办事的时候也能叫人安心一点。”

“你还要出门?”蔡邕眉头微皱的问道。

“老师,我曾经听人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学生现在不是出门的时候,但等我再大一些,我是肯定要去各地走走的,到那时自然就有可能会遇上各种危险,现在就开始准备,总比等到要用人的时候再找要好一些。”

“……你还真是未雨绸缪啊。”蔡邕神色有些古怪的说道。

“多谢老师夸奖,学生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刘福笑嘻嘻的答道。

“……为师不是在夸你。”蔡邕苦笑着摇头暗道。

对于自己的这个学生,蔡邕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实在是太人小鬼大了,自打搬到庄园来以后,庄园里发生的一桩桩事情都被蔡邕看在眼里。蔡邕是越看越惊奇,也越发的感觉到了刘福的不简单。唯一叫蔡邕有点不能接受的,就是刘福对外所做的事情,许多都是打着自己的旗号去做的。比如组建商队,开办酒楼,最近正在市面上贩卖的新式农具,也被人说成是出自自己之手。蔡邕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有冒名顶替的一天,虽然这个名是好名,但终究不是出自自己之手,蔡邕的心里还是多少有点抵触情绪。

“老师,您会来找学生肯定有事,什么事啊?”刘福看着发愣的蔡邕问道。

蔡邕闻言答道:“哦,一会为师的好友卢植卢子干要来访,你回头过来拜见一下。”

“啊?老师,我拜见他做什么?”刘福不解的问道。

“还不是因为你。”蔡邕瞪了刘福一眼说道。见刘福一脸不解的样子,这才解释道:“最近你让人在街上卖的那个农具又是打着我的旗号吧?”

“呵呵……这不是学生年纪太小,如果说是学生做的,大多数人很有可能会认为那个新犁只是一个玩具嘛。可那个新犁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老师也亲眼见过,的确是好东西。如果因为学生年纪小的缘故而被人忽视,对那些平日里在地里刨食的农人来说岂不是一个大损失。可要是用老师的名头就不一样了,老师是什么人,那是咱大汉的当世大儒啊,说是出自老师之手,那就会有很多人相信的。当然,学生也能顺便赚点辛苦钱。”

好话谁都爱听,蔡邕也不例外。在被刘福灌了一碗汤之后,也就不计较刘福拿自己名头骗人的事情了。不过一想到自己的好友卢植要来访,蔡邕的脸色不由又发起苦来。相交十几年的好友,谁又不了解谁?要说蔡邕又写出一篇可以传世的佳作或者找到一篇不为人知的古文,那卢植相信。可要说蔡邕研究出一种新式的农具,打死卢植都不信。

看到蔡邕一脸苦恼的样子,刘福试探的问道:“老师,不知道老师的那位至交好友可信吗?”

“唔?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蔡邕不解的问道。

刘福轻声解释道:“老师,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如果那个卢子干能够信任,学生倒是不介意多一个知道学生真实身份的人。只是他可信吗?”

“唔……”蔡邕闻言陷入了沉思。

刘福没有打扰蔡邕的沉思,带着典韦离开了房间。典韦看着走在前头的刘福,心里有些不敢相信方才自己听到的事情。在这个庄子上也住了有段日子了,对于庄子里发生的事情,典韦或多或少的从别人的口中知道一些。但亲耳听到这些事竟然是出自眼前这个孩童之手,还是叫典韦有点不敢相信。

“老典,你这么看着我做什么?”发现典韦没有跟上的刘福回头问道。

“刚才你老师说的都是真的?”

“……怎么?不相信?”刘福笑着问道。

“呵呵……有点不敢相信那些事都是你这个娃娃做的。”典韦挠挠头答道。

“嘿嘿……以后你就明白了。”看到典韦露出憨直的样子,刘福笑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合得来的人才会成为好朋友。卢植能够跟蔡邕成为朋友,大多数原因还是这二位都是性情耿直之人,换句话说,就是这两位都不太招如今的汉帝待见。既不会溜须拍马,又不愿攀附权贵,于是两个郁郁不得志的人就凑到了一起。

再次见到蔡邕的时候,卢植忽然发现自己有点羡慕这个好友。这才几个月不见,这个蔡伯喈的名气已经在洛阳城内再次响亮起来。虽然以前已经很响亮了,可如今却稍稍的比自己更加响亮了一点点。

不过羡慕归羡慕,卢植倒不至于嫉妒蔡邕。当然见面挖苦两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卢植坚信,自己认识的蔡伯喈不是一个会去专门研究有利于耕作的农具的人,如今正在大卖的新犁肯定是出自他人之手。而这次来访,卢植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见见那个作出新犁又不愿扬名的在野大贤。

听明白卢植的来意,蔡邕神色古怪,不解的问卢植道:“子干兄,你刚才说的是真的?你真是来拜访在野大贤的?”

“当然。不瞒伯喈兄,那种新犁我也找人验证过,的确比起往常农人所用的农具要好用许多。所以我想要见见那人,要是可以的话,我想要为国荐才。”卢植一脸正色的答道。说到为国荐才的时候甚至流露出一丝责怪的神色看着蔡邕。

蔡邕不由一阵苦笑,摇头对卢植说道:“那子干兄这回可要白跑一趟了。”

“怎么?难道那位大贤已经远游?”

蔡邕摇头答道:“那倒没有,只是那人现在不适合出现在人前。”

“那是为何?”卢植皱眉问道。

“……子干兄,你知道陛下的长子吗?”蔡邕答非所问的问道。

“知道,听说如今被寄养在乘风观内,好端端的你提这个做什么?”卢植不解的问道。

“……如果我告诉你,被寄养在乘风观里的皇长子是假的,你信吗?”

“什么!”卢植闻言一惊,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不敢相信的盯着蔡邕。却发现蔡邕一脸认真的冲自己点了点头。二人沉默了半晌,卢植才开口问道:“你不要告诉我,那种新犁跟皇长子有关。”

“的确有关。其实那种新犁就是出自皇长子之手。”

“……伯喈兄,这个玩笑可一点都不好笑。”

“你看我像是会拿那种事开玩笑的人吗?”蔡邕反问道。

卢植又是一阵沉默,犹自不相信的说道:“可,可皇长子今年才多大?一个黄口小儿怎么可能会……”

“皇长子早慧,不可将其与平常孩童看待。实话对你说,我之所以会告诉你这件事,也是皇长子同意的。在你来之前,我曾经对他提过你,那时他曾问我,你是否可信,若是可信,就可以将事情告知于你。子干兄,你可不能……”

“这个道理我自然知晓,不过我还是有点不敢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