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墙 >

第21部分

汉墙-第21部分

小说: 汉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蹄膀里面我可下药了。”刘福忽然冒出一句。

海棠的手一僵,恨恨的瞪了刘福一眼,“别叫我知道是谁给的你迷药,否则我一定要他好看!”边说海棠边把拿到嘴边的蹄膀狠狠的咬上了一口。刘福见状笑嘻嘻的问道:“你不怕再像上回那样被我绑起来了?”

“哼,你一个小屁孩,就算把我绑起来了又能怎么样?”海棠一脸不在乎的答道。

“可你不要忘了,我这回身边还有别人哦。”刘福说着瞄了一下正啃蹄膀啃得欢的典韦,海棠脸色不由一红,嘴里嘀咕道:“不要脸的死小鬼。”

一个蹄膀没吃完,刘福已经吃得很饱了,看典韦、海棠还在吃,刘福就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跟二人闲聊了起来。主要还是刘福说,典韦、海棠听,其中海棠还能时不时的插嘴说几句,而典韦就是闷头吃,至于听没听那就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聊着聊着,三人就聊到了刘福最近频繁跟胡商来往的事情上。海棠十分不解的问道:“少爷,你最近干嘛总是跟那些浑身有怪味的胡商来往,你不怕那些就跟妖怪似的人啊?”

“怎么说话呢?那些人跟咱们一样也是人,只不过长得不太一样而已,怎么就能说人家是妖怪呢?你也不想想,咱们在人家的眼里保不齐才是妖怪呢。”刘福白了一眼海棠,继续说道:“要说我干嘛要找那些胡商,当然不是打算交几个胡商朋友,而是想要从他们手里得到一些咱们大汉目前没有的东西。”

“咱们大汉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的?”海棠一脸不信的问道,已经吃得差不多的典韦此时也放下了啃得只剩下骨头的蹄膀看向了刘福。

刘福看了看海棠跟典韦,放慢语气说道:“有自信是好事,但也要认清楚现实。咱们大汉的好东西的确很多,但要说什么都有,那就有些过分自信了。别的不说,就单说那些胡商每回来大汉所贩卖的商物,恐怕有些在大汉就找不出来。当然我对那些所谓的稀世珍宝不感什么没兴趣。”

“那你对什么感兴趣?”有人出声问道。

“工艺,技术,还有农作物一类的……老师,怎么这时候还不休息?”刘福随口答道,不过回答到一半就意识到不对,扭头一看见蔡邕站在门外,不由出声问道。

蔡邕也不客气,迈步走进屋,“为师睡不着出来转转,结果发现你屋中灯火未熄,所以走过来看看,结果听到了一些事情。福儿啊,那些胡蛮俱是逐利小人,你还是尽量少于他们来往才是。”

“……老师,你似乎有些瞧不起商人。”刘福微微皱眉说道。

“难道为师说的不对?”

“唔……有点偏激了。士农工商,这商在四民里可是也占着一个位置的。”刘福想了想后答道。

当老师的总有老师的一份骄傲,如今被自己的学生反驳,蔡邕顿时觉得自己面子上有点过不去,不由加强语气说道:“那你倒是说说为师错在哪里?商虽然也是四民之一,可你不要忘了,那也是排在最末位。”

“照老师这么说,那士农工商里的士是排在第一位的?”

“难道不是吗?”

“……老师,不知道这是谁规定的?老师博古通今,对文献典籍信手拈来,不知在哪本书上有将士农工商分等级的记载?还请老师不吝赐教。”

蔡邕被问住了,虽然分了四民,但严格说起来,还真没有将四民分个高下的记载。之所以会将士作为第一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士排在了第一位。可老师能被学生问住吗?太有损作为老师的尊严了。

“那你倒是说说你是怎么给四民排序的?”蔡邕梗着脖子问道。

“为什么一定要排序?”刘福反问了一句,不等蔡邕回答就继续说道:“学生觉得,当初划分四民的人之所以会念士农工商,那纯粹就是因为这么念顺口,不信你换个顺序再念念?”

说到这,刘福请蔡邕坐定,这才又说道:“学生认为,士农工商并不能用以区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不管是士还是工,或者是农,其实这都只是代表着一个身份,他们之间并不存在任何不平等。士有士的长处,但工也有工的优点。就比如老师,让老师吟诗作对对老师来说易如反掌,可让老师上阵杀敌,躬耕田野,恐怕老师就不行了吧?反之让那些农人来做老师擅长的事情,那也是不行的。”

蔡邕静静的听着,海棠跟典韦也安静的瞧着侃侃而谈的刘福。等到刘福住嘴,蔡邕才又问道:“那在你心里又是如何看待士农工商这四民的?”

“我?我觉得可以把士农工商比作一个人。其中农是人的躯干,工是人的四肢,而士则是人的大脑……”

“那商呢?”

“商?商就是人体内的血液。”

“怎么解释?”

“先说农,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人只要活着就需要吃饭,所以农存在的目的就是种出我们需要的粮食。而工则代表着我们需要的各种工具,其中种地需要的农具,打仗需要的兵刃,甚至包括我们身上所穿的衣物,那都是出自工的手。至于士就是负责指挥安排其他人做事的人,有计划的做事永远比漫无目的,想到什么做什么要有效率的多。”

“那你倒是说说商又是负责做什么的?”

“流通。学生认为商的最大作用就是流通,让各个地方可以互通有无。没有商的存在,我们穿不上蜀锦,吃不上海货,用不上名贵珍品。就像老师喜欢收集古书,可如果没有商人的存在,老师一个人又能收集到多少?”

“可那些奸商要钱很多的。”蔡邕小声嘀咕道。

“那没办法,物以稀为贵,谁让老师你喜欢那些东西呢?商人又不是慈善家,无利不起早,要不是有丰厚的报酬,谁会没事干去找那些孤本残书。不过以后老师就不需要担心这些了,咱们如今也有自己的商队了,回头我会给负责商队的管事们打声招呼,让他们在出外行商的时候留意着。”

“嗯,那敢情好。”蔡邕笑着点头说道。

不过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一阵用嘹亮都已经不足以形容的婴儿哭声,听到哭声,蔡邕直接就从椅子上跳起来,头也不回的往外跑去。刘福见状摇了摇头,起身跟着走出去,准备去看看自己的那位小师妹怎么又哭了?

。。。

第21章太学小事

小孩子不会说话,唯一能表达意见的方式就是啼哭。小蔡琰之所以会半夜啼哭,倒不是什么有什么问题,只是睡醒了想要找人陪而已。看着奶娘强打精神抱着小蔡琰哄的样子,刘福扭头对蔡邕说道:“老师,要不再找两个奶娘吧,只有一个奶娘照顾小师妹,似乎太辛苦了一点。”

“唔……也好。”蔡邕考虑了片刻,点头答道。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次日刘福就让管家去找合适的奶娘回来,而自己则去了木匠院,待了半天以后让典韦拎着一个新鲜玩意回来了。

蔡邕正在逗自己的女儿玩,见刘福拿了个陌生的东西回来,不由纳闷的问道:“福儿,你让典韦拿的是什么东西?”

“哦,这个,是我让木匠给小师妹做的。老师,来,把小师妹放到这个婴儿车里。”刘福一边解释一边伸手去抱蔡邕怀里的小蔡琰。

“啊,啊~”还不会说话的蔡琰嘴里发出意味不明的声音,努力伸出小手去摸刘福的脸。刘福张嘴咬了咬婴儿的小手,逗得小蔡琰咯咯之笑。蔡邕微笑着看着,没让刘福抱女儿,只是按照刘福的指点将小蔡琰轻轻的放进婴儿车里。

看着躺在婴儿车里的女儿,蔡邕有些惊奇,就听刘福解释道:“有了这辆小车,奶娘在带小师妹的时候就可以轻松许多。不用天天把小师妹抱着,等天气好的时候也可以出去转转,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什么的。”

“这是你想出来的?”蔡邕问道。

“以前见过,因为简单所以记住了。”刘福随口答道。蔡邕明白刘福所说的见过是在哪见过,当即也没有再细问,管他是不是真的,只要有用就成。

管家成叔的办事效率不低,上午出去,下午就回来了,同时领回来的还有三个奶娘。蔡邕觉得找的奶娘有点多,不过刘福却没有在意,当即将三个奶娘都留了下来,跟原来的奶娘一起分成两组,轮流负责照顾小蔡琰。

“找的有点多啊。”在三个奶娘千恩万谢的离开以后,蔡邕小声嘀咕道。刘福听到之后笑了笑,轻声说道:“老师,如今咱们家已经跟以往不同了,多找或者少找一个奶娘对我们影响并不大,可对那个奶娘却不一样。成叔是个老成稳重的人,去办事前我已经告诉过他是找两个奶娘,可他却带回来三个,那就是说其中必有让成叔不得不这么做的原因。”

看着刘福侃侃而谈的样子,蔡邕有些惊奇,他没想到只是这么短的工夫刘福就能够考虑这么多的事情。同时蔡邕又有些欣慰,这是自己的学生,学生有出息了,当老师的面上也有光不是。

与老怀大慰的蔡邕不同,卢植此时正有些焦头烂额。由他负责的太学最近又出事了,学子在外与人争执,说到最后更是拳脚相加,结果技不如人,被人捅死了,而凶手又逃之夭夭不知所踪。如今虽然已经发出了海捕公文,可被捅死的学子家属如今闹到了太学,要求太学给他们一个说法。

事情经过卢植其实已经跟死者同伴了解过,凶手虽然有罪,但起因却是死者率先出言戏弄凶手,结果被凶手回嘴又说不过人家,恼羞成怒之下率先动手,最后又被凶手给捅死了。整件事如果让刘福来评价,那就是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只是死者为大,人终究是死了,不管死者生前有多不好,都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评价。不过想要引起别人的同情,恐怕也有些困难。

按照卢植的意思,由太学出一笔钱安抚一下死者家属也就是了。可死者的家属却不愿意,一是嫌太学给的钱太少,二是要求把自家的二儿子给送进太学。可卢植一看死者家那位二儿子,就算不是傻子也离弱智不远。卢植虽然不会瞧不起残疾人,可也不愿意让太学因为招收了一个傻子而败坏了名声。严词拒绝了死者家属的这个无理要求,结果死者家属就闹起来了,天天一家老小齐上阵,身穿重孝的堵在太学的门口。等到刘福再见到卢植的时候,不由被卢植此时的样子吓了一跳,眼窝深陷,精神萎靡。

等问明白原由,刘福眉头深锁,苦思对策。站在一旁的典韦见状出主意道:“少爷,要不然咱们悄悄派几个人……”

卢植一听这话就准备喝斥,不过还没等他开口,就听刘福说道:“不好,如今那些人已经成了洛阳城内的焦点,一旦有事,太学脱不了干系。唔……这就是不要脸的一家子。唔……想要对付不要脸的人,只有比那些不要脸的人更加的不要脸。只是太学不能不要脸面……卢师,我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卢植赶忙说道。

“那一家人的要求有两个,前一个好满足,大不了多给他们些钱就是了。让卢师感到为难的其实是第二个要求吧。”

“……是啊,那家人的二儿子我见过,根本就没资格入太学就学。”

“傻子?”

“为师看像,不过那家人却不肯承认。”

“……那就好办了。既然那家人不肯承认自家的儿子是傻子,那咱们不如大张旗鼓的办一次入学考试,最好让全洛阳的学子都参与。只要他家的二儿子能通过考试,那就算收了也对太学的名声没影响。”

“入学考试?”

看到卢植不解的样子,刘福不由纳闷的问道:“……卢师,难道太学收学生不用考试的吗?”

“当然要考试,不过现在还没到收学生的时候……”

“卢师,不要那么死板,这不是因为那家人在闹腾嘛。如今整个洛阳城不夸张的说,基本上都已经知道了这件事,稍微处理不当,就可能会影响太学的名声。作为我大汉的最高学府,一举一动都是会落在别人眼中的。卢师如今举棋不定,还不就是因为担心会因为自己的一个决定而影响到太学的名声吗?”

“可要照你说的做,难道就不会影响太学的名声了吗?”

“当然会有影响,不过我认为会是利大于弊。临时进行这一次入学考试,只要是明眼人都明白这是太学对那家死者家属的让步,而如果死者家属家的人自己不争气,没有通过入学考试,那错就不在太学这一边。”

“可如果死者家属不愿意参加考试呢?”卢植又问道。

“那时候咱们就不用担心了,整个洛阳城的人都会是我们在这件事上的支持者。老师,众口铄金啊,更何况洛阳城的人都不是瞎子,只要死者家属敢拒绝这个提议,那到时候理亏的就会是他们。而那个时候,不管我们做什么,只要不是太过分,就不会有人觉得太学是在仗势欺人。”

“……你刚才说了有利的一面,那会有什么弊端呢?”

“弊端就是学生担心以后会有人有样学样……”

不管怎么说,刘福说服了卢植,按照自己的设想展开行动。不过眼下卢植却被刘福给送回了庄子的小院补觉,只有有了一个好身体,才能处理好棘手的事情。

洛阳太学门口

十几个身穿重孝的人如今已经成了洛阳城里的一景,住在附近的人基本上都已经知道了这些人为什么要来太学门口闹事,看着那十几个人拉着过往行人哭诉自己的不公,这些人忍不住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

没人是傻子,看了十几天,听了十几天,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稍一留心就可以了解个事情的大概。但凡是知道了事情全过程的人都不会认为死者家属有理。自家孩子在外惹事,结果送掉了性命,太学仁义,出钱安抚,结果却安抚出了事,这还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看着那些身穿重孝的人,知道事情详情的人都不由感到一阵阵的厌恶。

感觉看腻了戏码的人正准备回家,忽然就见一群人从太学里走了出来,抬出了一块告示板,一名嗓门很大的学子大声对着围过来的众人说起了告示板上的事情。告示板上学的事情就是将最近发生的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给原原本本的讲述了一遍。在告示的最后,太学给出了处理结果,在原有赔偿的基础上增加两倍的赔偿,同时会在三天后进行一次太学的入学考试,欢迎洛阳城里的学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