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墙 >

第266部分

汉墙-第266部分

小说: 汉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福也不想过分为难诸葛亮,沉声对诸葛亮说道:“孔明,朕知你的来意,无非就是担心宛城兵马趁你荆州自顾不暇的时候南下襄阳。想要得到朕的保证很简单,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荆州能给朕多少好处?”

刘福的话说得很直白,直白到让诸葛亮有些不能承受,虽然明知道此时不可以招惹刘福不满,但诸葛亮还是忍不住喝问道:“陛下难道就没有一点羞耻心吗?”

“朕要那玩意干什么?”刘福翻了个白眼反问道。

这话问的诸葛亮差点噎死,还没等诸葛亮出言嘲讽刘福几句,就听刘福一脸正色的看着诸葛亮说道:“孔明,朕是皇帝,是大汉的皇帝。在朕眼里,你们这些人都是乱臣贼子。别跟朕扯什么天下大势,朕只知道你们这帮家伙是在造老刘家的反。也别跟朕说你们尊奉的是先帝立下的天子。那小子现在过得恐怕还没有一个县令自在。既然想要参与争夺天下这个游戏,那就要有承担失败后果的觉悟。”

“你回去告诉刘备,想要称王还是称帝,随他愿意,但他最好不要难为朕那个倒霉兄弟,他刘备留朕那个兄弟一命,将来朕就免了诛他九族。”

有时候话说开了,谈话反倒容易进行下去。诸葛亮同样不甘示弱的目视刘福问道:“诸葛亮明白,不知陛下可能发誓,在荆州与江东交兵期间按兵不动?”

“那就要看你带来的礼物是否可以打动朕的心了?”

“在来宛城之前,我主曾经授意诸葛亮,江北之地尽可谈,不知可能打动陛下之心?”

“地要人也要,以长江为界,一年之内西汉不会对荆州用兵。”

“陛下说话算数?”诸葛亮问道。

“朕的话要是不算数,这西汉还是朕的西汉吗?”刘福自信的笑道。

“既如此,两家可能立约?”诸葛亮又问道。

“自然可以。”

“如此,请容诸葛亮先行告退,待拟好文约,再来求见。”

“你最好快点,过两天朕就会离开宛城。”

目送诸葛亮离开以后,一直站在刘福身后一言不发的司马懿开口问刘福道:“陛下,那个诸葛亮真的就那么值得陛下重视?”

“仲达,那个诸葛亮绝对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主,你日后坐镇宛城,绝对不可大意。”刘福闻言叮嘱道。

“微臣记住了。陛下,不知接下来可有什么安排?”司马懿点点头,问刘福道。

“要说安排嘛,的确有。不过这不是你该关心的事情了,如今你已经不是情报司的人,有些事情还是少打听的好。”

“多谢陛下提醒。微臣一时还不能适应现在这个新身份。那个,陛下,微臣能问问为何要将微臣任命为宛城太守吗?比微臣合适的人选,在朝中应该也有不少才对。”司马懿小心翼翼的问道。

“……是你爹的请求。你也知道,你爹为了西汉付出了很多,他的面子朕不好驳。”刘福沉默了片刻,对司马懿实话实讲道。

一听是自己那个老子在背后搞的鬼,司马懿只能选择接受。司马防有八个儿子,其中司马懿行二。在司马懿还很小的时候,司马懿就是家中的混世魔王,为了将司马懿教育成为一个谦谦君子,司马防不知道抽断了多少根戒尺,可惜收效甚微,司马懿依然我行我素,直到被司马防送进了兴汉学院。

本来司马防送司马懿去学院是为了耳根清净,并不指望学院能够将司马懿给教育的重新做人。但出乎司马防所料,司马懿进入学院以后就像是如鱼得水,再也没有闹出什么让司马防火冒三丈的混账事。

司马防很是庆幸自己的这个英明决定,但庆幸没多久,司马懿的一个决定差点叫这对父子翻脸。司马懿对文事兴趣缺缺,但却对兵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司马家一向是以诗礼传家,忽然冒出司马懿这个叛逆分子,叫司马防差点干出大义灭亲的事情来。

后来虽然经过多方说合,父子终究没有反目成仇,可二人之间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司马防有段时间甚至不承认司马懿这个儿子,而司马懿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要跟老子作对,不仅进了兵学院,还因为成绩优异进入了情报司。

这几年司马防的年纪越来越大,精力越来越不济,司马防也开始考虑起身后事,他不担心司马家的香火,也不操心自己几个儿子的前程,唯独放心不下的就是二儿子司马懿的将来。

为了让司马防安心,刘福这才答应了司马防的请求,将已经是情报司中级官员的司马懿安排进了文官之中。以司马懿的能力,做一个太守那是绰绰有余的,宛城交给司马懿,刘福并不担心,哪怕需要面对的是诸葛亮,冢虎对卧龙,还是很有看头的。

拒绝了司马懿派人陪同的提议,刘福带着黄叙几人离开了宛城。至于与诸葛亮签订和约的事情,刘福已经全权交给了司马懿负责。

刘福要去新野一趟,这个决定只是临时起意。在听到诸葛亮提到新野时,刘福脑海中不由想起了自己身边的一个名叫姜的亲卫将。这小子两月前刚刚得了一个大胖儿子,而那个胖小子的名字叫姜维,还是刘福亲自给取的。

后汉时期的名将,一是姜维,还有一个就是邓艾。姜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日后肯定会成为自己帐下的一员大将,而邓艾,既然想起了自然就要去找找看,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成为自己日后的麻烦吧。

刘福可信不过诸葛亮的承诺,先小人后君子,这样至少不容易吃亏。这次去新野找到了邓艾最好,要是找不到,那日后也不会感到有什么遗憾。

抱着这个心思,刘福带着黄叙等人悄悄离开宛城,一行数十人打扮成行商,向着新野的方向进发。这次跟着刘福出来的人可以算是西汉的将二代,他们的父辈大多正在各军中效力,而他们这些稚虎,则是统一划到了刘福的帐下,时不时的会派去各军积累经验,但正式任命却并没有下达。

比如黄叙,他与司马懿年龄相差无几,所立功劳也差不多,但对他的任命刘福却迟迟没有决定。黄叙是黄忠的儿子,如今黄忠还在踏白军中担任主将,而黄叙就是刘福眼中要接黄忠班的人,此时不任命,只是刘福想要多跟黄叙相聚一些时日,等到这次宛城之行结束以后,黄叙就要去踏白军听候差遣。

私底下刘福已经跟黄叙漏了口风,而黄叙也很珍惜此时能与刘福相聚的这段时光。二人虽有君臣的名分,但关系却极好。应该说刘福与这些官二代,将二代的关系都很不错,许多话这些年轻人不愿意跟他们的父辈说,但却愿意跟被他们视为大哥的刘福说。

第269章小小放牛郎

刘福是个喜欢谋定而动的性子,在前往新野之前,早就命人对新野周边进行了排查,出发以后自然也就直奔目标而去。

邓村就是刘福此行的目的地,邓艾既然姓邓,那去邓村自然找到人的把握更大一些。刘福记得历史上的邓艾自幼丧父,年轻时曾经干过屯田令,后来遇到了司马懿这才算是发达了起来。也正是因为是司马懿发现了邓艾这个人才,邓艾对司马家可以说是忠心耿耿。

不过想去邓村也不太容易,人生地不熟的,刘福一行人迷路了。这帮业余商人没一个认识道的,原本以为新野与宛城相距不太远,顺着官道走应该没有问题,却偏偏在去邓村的路上,刘福等人迷失了方向。

“我就说不该听庞会那小子的,你们看看,现在迷路了吧。”典满十分不爽的抱怨道。被抱怨的庞会闻言不服气的反驳道:“典满,刚才决定走哪条路的时候你怎么不反对?现在放什么马后炮。”

“你们两个给我闭嘴!”刘福呵斥了二人一声,看了看四周,一指远处对二人说道:“看到那个牧童了没有,去问问道。”

“诺。”庞会、典满同时应了一声,随即不分先后的向着远处一个骑在牛背上的孩童跑了过去。

刘福见状连连摇头,“这两个笨蛋,这么冲过去还不把人给吓跑了。”说完一催马,也奔已经见势不妙掉转牛头打发逃跑的牧童冲了过去。

牛是跑不过马的,刘福很轻松的伸手将牛背上的牧童给拉到了自己的马上。眼看牛跑了,牧童急忙连吹口哨,慢腾腾往前走的牛听到口哨声,停住牛蹄站在了原地。

“小家伙可以啊,竟然懂得用口哨指挥牛。”刘福见状夸了一句。

“大叔,牛不是我的,你不能把牛牵走。”牧童可怜巴巴的看着刘福说道。

“放心,大叔对你的牛不感兴趣。小家伙,大叔想跟你打听个道。”刘福笑眯眯的对牧童说道。

或许是刘福的笑容起了作用,牧童闻言似乎松了口气,问刘福道:“大叔想要问什么?”

“小家伙,知道邓村怎么走吗?”

“大叔要去邓村?”

“嗯。”

“那大叔可走反了?”

“反了?”

“嗯,向那边走上二十里,翻过一个山包,大叔就可以看到邓村了。”牧童指了指刘福左边,也就是西南方向说道。

“哦,谢谢你啊小家伙。这几个铜板拿去买糖吃吧。”刘福说着拿出五枚铜币递给牧童道。

牧童没有接,态度坚决的摇头说道:“我娘说过,帮助人不可以图回报。”

“呵呵……好,是大叔想多了。”刘福见状笑了笑,提起牧童放回牛背,一拨马头带着跟上来的庞会、典满等人离去,牧童看到刘福等人的身影浅行浅远,立刻催促胯下老牛迅速离开。

……

一炷香的工夫后,刘福气急败坏的带着庞会等人又赶了回来,四下没有看到那个牧童,刘福沉声说道:“那个小兔崽子肯定是邓村的,等见到他绝对不能叫他好过!”

就在刘福顺着牧童所指的方向往邓村走的时候,半路上恰好遇到了几个猎户,跟他们一打听才知道,那个牧童不是个好东西,竟然故意给他们指了一个反方向。而且邓村已经距离刘福等人不远,只要翻过一个山包就可以看到。

自出道开始,从来都是刘福忽悠别人,没有被人忽悠过。没想到今天竟然被一个牧童给忽悠了,这对刘福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终日打雁,今日被雁啄了眼。庞会等人想笑又不敢笑,他们也知道刘福不会把那个牧童怎么样,别看此时刘福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但真要是碰到了那个牧童,刘福是不会把那个牧童怎么样的。

邓村距离并不远,刘福一行人绕过山包,就看到了邓村。生活在邓村的人们看到有商队过来,有些想要购买商品的人们便围了过来,庞会等人连忙开始做买卖,刘福则找到邓村的村长打听这村子里有没有一个叫邓艾的人。

邓村村长是个快要六十的老头,对于邓村里的人自然是熟悉的,听刘福想要找一个邓艾的人,努力想了想后才对刘福说道:“小伙子,不知道你找的那个邓艾有多大年纪?找他又有什么事?”

刘福当然不会告诉眼前这个老头自己找邓艾是想玩名将养成,听到老村长询问,刘福便打算推说是受人所托才来找人。不过还没等刘福开口,一个中年妇人便匆匆赶了过来,无视刘福的存在,低声对村长说道:“公公你快去看看吧,马大娘子又去邓旭家闹事了。”

“什么?那个马大娘子怎么回事?前阵子不是已经说好不会再去找邓旭家麻烦了吗?”老村长听说之后不由跺了跺脚,也顾不上理会刘福,随着来人急匆匆向着村尾的方向走去。

刘福见状不由感到纳闷,就听身边有人小声叹息道:“唉~还是兄弟俩呢,怎么就闹成现在这样?可惜邓旭死得早,要是还活着……”

“活着又能怎样?邓旭那大哥是在衙门里当差,邓旭就算活着,又能怎么样?”旁边有人接口说道。

“人活着,至少可以不叫孤儿寡母受欺负不是。”先前说话的那人不服气的反驳道。

“你心疼邓旭留下的那个小媳妇,干嘛不去帮忙?”

“你懂什么?我看那个马大娘子会总是找曹小娘子麻烦,问题就是她家那口子也在打曹小娘子主意。”

刘福没有继续去听那两个无耻之人越来越不要脸的猜测,跟黄叙打了个眼色后,扔下庞会、典满带着人继续做买卖,自己则带着黄叙跟几个护卫一起向村尾走去。

邓村不是很大,刘福没走多久就到了地方,就见一户破败的小院中,先前跟刘福搭话的老村长正在与一个三旬上下的妇人对峙。在老村长的身后,一个瘦弱的年轻妇人一手搂着一个孩童,一手捂着自己的额头,看上去像是受伤了。

三旬妇人很彪悍,哪怕是面对一村之长,依然态度嚣张,而老村长虽然被气得胡子直抖,但却似乎对三旬妇人很忌惮。

看到那个年轻妇人怀里抱着的那个孩童,刘福乐了。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那个骗自己走冤枉路的小兔崽子正是被那个年轻妇人搂在怀里的孩子。就见这小子满面怒容,小拳头紧握,恶狠狠地瞪着正在与村长大叫大嚷的三旬妇人。

看热闹的人不少,但愿意出声的却一个没有,众人都是同情的看着那个额头受伤的年轻妇人,看向三旬妇人的目光很是不满。

刘福没有去出声指责那些看热闹的人没有一颗主持公道的正义之心。这世上英雄总是少数,大多数人都还是先要照顾好自家,然后才会去关心别人。而且先前刘福已经听到了,那个三旬妇人的丈夫似乎是在县衙里上差,民不与官斗,哪怕这个官在刘福的眼里狗屁不是,但在这些升斗小民的眼里,那就是惹不起的存在。

向黄叙使了个眼色黄叙会意,立刻带着人分开人群,刘福走到了前面,看着小牧童哈哈一笑,“小家伙,没想到咱们又见面了。”

“你,大叔……”牧童也没想到会在这种时候遇到刘福。当初刘福问路,小牧童只想着离刘福越远越好,这才给刘福指了一条反路。本来小牧童打算回家躲起来,等刘福等人离开以后再露面,却没想到赶着牛回村的时候正好遇到了马大娘子,牛是马大娘子家的,看到小牧童偷懒,马大娘子自然不乐意,她本来就看小牧童的娘不顺眼,这下更是找到了来闹事的理由,押着小牧童到了小牧童的家一阵叫骂,小牧童的娘心疼小牧童,反驳了一句,结果就被马大娘子用板凳砸了额头一下。

刘福一出声,众人的目光顿时就被吸引了过去。刘福没理会旁人,径自走到小牧童的面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