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墙 >

第277部分

汉墙-第277部分

小说: 汉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在关羽暂缓了出兵九江的决定同时,荀湛和逢纪也见到了人在徐州的刘备。刘备对荀湛的忽然到来感到很诧异,这段时间光顾着攻打下邳跟小沛,对其他的事情刘备不怎么关心。而在听荀湛说明西汉最近的动向以后,刘备也陷入了沉默。

演义里将刘备描叙成了一个就知道哭的仁厚长者,但实际上刘备却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即便在武力上比不过关、张这一类的万人敌,但刘备自身的武力同样也不容小觑。而且刘备的军事才能也是有的,否则在丢了徐州以后,他凭什么带着人转战千里,先是去了河北,后来又跑到荆州,这中间可隔着一个曹操,而那时的曹操已经视刘备是眼中钉。

第282章讨人嫌的刘福

刘备出生自涿郡楼桑村,因为村中有一棵千年桑树而得名。桑树因为活得年头久,长得也就异常高大,树冠大如伞盖,刘备平日最喜欢做的站在大树下与人交谈。

虽说刘备是汉室宗亲,不过大汉经过了三百余年,用刘姓宗室多如狗这句话来形容宗室的庞大一点都不过分。刘备的祖上是中山靖王刘胜,这个刘胜很能生,或许他的偶像是周文王姬昌,别的没留下,后代子孙留下一大堆,听说有一百二十多个。刘胜享年五十三岁,除去未发育的那十几年,平均下来一年要生三四个。单论生孩子这一点,刘胜已经胜过了姬昌。

但在这种比例下,刘备说是中山靖王之后也就显得不怎么值钱了。子孙多虽说是好事,但同样是非也多。刘胜死后,留下的那份家产不可谓不丰厚,但被他数量庞大的子孙一瓜分,谁也没落到多少,以至于在后来向朝廷缴纳酎金的时候交不出来,被朝廷收回了中山王这个爵位。

而随着爵位被朝廷收回,刘胜留下的大家族也就正式散了,刘备那一支在涿郡安了家。只是刘备祖上也不是个善于经营的主,等传到刘备那一代的时候,衣食无忧都是奢想,刘备必须通过贩履织席来维持生计。刘备没有享受过祖上的余萌,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无人的时候幻想一下祖上的奢华生活。

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刘备向现实低头,刘备最崇拜的人是汉高祖刘邦,在刘备眼里,汉高祖可以从一亭长成为一朝人王地主,自己这个卖草鞋的为什么不可以?

黄巾之乱给了刘备一个一展抱负的机会。早在张角派人在冀州四处活动做准备的时候,刘备就已经察觉到了太平道的野心,但刘备并没有报告官府自己的发现。为什么要报告?虽然报告官府有可能得到一点赏金,但这并不是刘备想要的。

刘备很清楚以自己如今的家世想要出人头地很困难,唯有立下大功劳,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太平道,就是刘备眼中可以改变自己未来命运的一个机会。

刘备很崇拜汉高祖,对高祖起家的事情他是知之甚详。当年大秦如果没有爆发大规模的起义,而是保持和平,刘邦一辈子可能也就只是一个亭长,祸害祸害村里的百姓。但一场遍及全国的大起义动摇了大秦的根基,同时也给了刘邦一个机会。

为了一展抱负,刘备并不在意天下会不会乱,能不能在乱世中实现自己的夙愿,这才是刘备最关心的。为了早做准备,刘备结识了当地的豪强张飞,并且利用张飞的财力开始招兵买马为日后做准备。

在汉代,说人是屠户并不是说这人是个卖肉的屠夫,而是指在一个地方颇有实力的豪强,虽然出身不高,但有钱有人。比如何进,他的出身就是屠户,而他的妹妹何后能够入选进宫,除了何进花了很多钱打通关系外,何后自身的素质也至关重要。毕竟后宫佳丽无数,想要能够引起刘宏的关注,仅凭出众的容貌是远远不够的。

刘备能够在黄巾之乱时组织五百乡勇参与平乱,张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刘备三兄弟在起家之时,刘备是个卖草鞋的,关羽是个小商贩,唯有张飞有钱。招募训练乡勇,打造兵器甲胄,所花的钱可以说都是张飞提供的,为了这五百乡勇,张飞可以说是散尽家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备对张飞很是宽容,哪怕张飞犯了大错,刘备顶多也就是斥责一通了事。

关羽虽然武力与张飞不相上下,但在刘备创业之初,对刘备的帮助很有限,充其量也就是个武力值很高的打手。可刘备善于笼络人啊,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铁杆粉丝,刘备的一举一动都在模仿刘邦,尤其是对待自己妻女的态度上。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就是刘备对待女人以及兄弟的态度。也正是因为这个态度,才让注重义气的关羽、张飞对刘备是死心塌地。

自参与黄巾之乱开始,刘备颠沛流离几十年,期间也有过妻儿,但就如刘备所说的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一样,那些不幸或者说所嫁非人的女性都在战争中与刘备失散。直到刘备到了荆州,这才有了第一个儿子刘禅。在刘禅之前刘备肯定还有孩子,只是那些孩子都已经在战乱中失去了音讯,活着留在刘备身边的目前只有刘禅一个。

像刘备这种不在乎家人,只在乎手下大将的人,指望他良心发现,善心发作,不如相信母猪会上树。张飞遇害,刘备一开始的确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但在拿下寿春以后,刘备心中的怒火已经消了不少,之所以不肯与孙权讲和,只是刘备想要以此为借口攻伐徐州。

与诸葛亮不同,刘备在意的是地盘的大小,而且刘备也自信自己在徐州还是有一点名望的,获得徐州本地豪强的支持并不是什么难事。不过陈群与陈登这对竖子坏了刘备的好事,他们两个联手封死了刘备进攻徐州的去路,也让刘备开始暗自后悔自己之前有些托大,把事情想得简单了些。

只是此时退兵刘备又感觉面子上有些抹不开,毕竟这时候撤兵会让人觉得自己是拿陈群、陈登没有办法才不得不撤兵。与孙权一样,此时的刘备也同样需要一个可以既可以保存实力又不折损颜面的台阶。

荀湛、逢纪的出现就等于是给刘备及时送上了下楼的台阶,刘备自然不会拒绝。而且逢纪已经答应刘备,由他劝说孙权答应以目前两军实际占领地为界,这种又有面子又能落好处的事情,刘备认为多多益善。

而在这件事里唯一感到不爽的,恐怕只有西汉的刘福了。刘福知道孙权最后肯定会答应刘备的过分要求。孙权这人很能忍,可以说是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但也同样不要认为孙权会一直忍气吞声,他只是在等待机会,一旦让他抓住机会,就会毫不犹豫的递出致命一刀。

历史上关二爷会丢失荆州,就与孙权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的刘备已经击败曹操夺取了关中,正在筹谋出兵关中夺取长安,一旦拿下长安,刘备称帝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而那时,关羽奉命出兵牵制曹操的兵力,直接威胁许昌的安危,可以说那时候是蜀汉最有可能得势的时候,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孙权跳出来坏了蜀汉的好事。这个被诸葛亮视为可以联合的盟友在蜀汉化龙的最关键时刻,狠狠的给了蜀汉一刀,致使蜀汉夺取关中的战略设想成为了空想。

不过关羽会失利,孙权会选择在那个时候动手都是有原因的。关羽会失利,那时因为关羽不会做人,无端得罪人所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孙权派人欲与关羽结亲,结果关羽不仅没有答应反而说出了那句名言,“虎女焉能嫁犬子?”。不管关羽说这话是因为本身就瞧不起孙权还是故意说给刘备听好证明自己的清白,总之因为这件事关羽得罪了孙权。

而孙权之所以会选择出兵,除了私怨外,更多的恐怕还是为了东吴的将来打算。自刘备入蜀成功夺取汉中以后,魏蜀吴三足鼎立已成必然,而蜀汉如果击败了曹魏,那下一个目标必定会是东吴,哪怕东吴愿意向蜀汉称臣,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虽然那时候没这句,但意思就是这个。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在解决了曹魏以后,接下来要对付的肯定就是东吴,而东吴的实力是三方之中最弱的。如果连最强大的曹魏都被蜀汉摆平,仅凭东吴是抵挡不住蜀汉攻伐的。

为了自保,东吴需要曹魏的存在,只有曹魏存在,东吴与蜀汉才能维持盟友的关系。这点在夷陵之战后得到了证实,虽然蜀汉在东吴吃了大亏,但最终还是捏着鼻子继续与东吴保持盟友的关系,继续抵抗曹魏。不是蜀汉不想跟东吴翻脸,而是不能,一旦与东吴翻脸,只会让曹魏捡了便宜。

事实上也正如刘福所料的那样,孙权最终还是答应了刘备提出的条件,两家罢兵,维持现有统治区域。孙权在这次对外扩张中损失惨重,虽然得到了徐州,但失去了寿春、庐江、柴桑三地,相比较而言难免有些得不偿失。

而刘备则是赚了个盆满钵满,不仅新得了三地,更将触角伸到了交州。对此孙权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只当没看见。毕竟眼下合力对抗西汉刘福才是最主要的,孙权只是暗暗祈祷,当与西汉爆发冲突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刘备可以损失的让人闻者伤心,听者落泪,这将是孙权最为开心的消息。

孙权在期盼着,刘备同样也在准备着与西汉刘福的交锋。人的野心总是随着身边事物的变化在不断变化。乞丐希望可以三餐得饱,穷人希望可以日进斗金,富人希望可以家业昌隆,大臣希望可以大权在握,皇帝希望可以江山永固……

不同的人,所希望的事情是不同的。在刚才参与黄巾平乱的时候,刘备希望可以凭借战功建功立业,在成为青州牧后,刘备希望可以成为一方诸侯,而在今时今日,刘备也很希望去坐一坐那个位置。

因为距离才容易产生敬畏,但真的了解到了,反而会觉得没什么了不起。攻破许昌夺得天子以后,刘备一开始对刘协还是挺忌惮的,但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刘备就觉得皇帝也不过如此。当然这个不过如此是针对刘协的,对于西汉的刘福,也就是天下人眼中的昔日皇长子刘辨,刘备是半点都不敢轻视。

严格算起来,刘备也算是刘福的师兄,毕竟刘备当年师从卢植,不过随着公孙瓒之死,刘福就不再认刘备这个便宜师兄了。

刘备很羡慕刘福的身份,在刘备眼里,刘福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与他皇长子的身份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因为是皇长子,像卢植、蔡邕这种天下级的名士才会支持他。也正是因为皇长子的身份,刘福在做事情的时候少了许多掣肘。这是刘备没法与刘福比的地方。别看刘备是汉室宗亲,但宗亲又怎么能够跟皇室相提并论。

因为身份的悬殊,许多事情刘福能够办到,而刘备想要做到就要费上一番功夫,有时候还办不成,就比如建立一座类似兴汉学院这种事。荆襄九郡,人杰地灵,在荆州这块土地上,并不缺乏名士大儒,庞德公、水镜先生这都是在荆州甚至天下都拥有响当当名气的人。但刘备想要仿照西汉建立一座学院,却是千难万难。

庞大的财力支持只是一方面,最关键的还是刘备没有刘福那种号召力。水镜先生司马徽可以为刘备推荐诸葛亮,但绝对不会为刘备建立一座明显打上刘备烙印的学院出力。而庞德公就更不会为了刘备去影响自己子侄在西汉的前途了。庞统、庞林这两个庞家最有出息的孩子,如今都在西汉就职,尤其是庞统,此时正在蜀中主持大局,日后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能。

世家考虑事情,家族利益永远都是被摆在第一位了。刘备的人格魅力可以影响到魏延、刘封这种武将,但想要让庞德公、水镜先生这种老奸巨猾的人做出舍己为人的举动,难于上青天。

恨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刘备就很恨刘福,虽然建立学院的构想失败给刘福一根毛的关系都没有,但刘备就是要恨刘福,刘福对此除了表示无奈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且这世上恨刘福的人多了去,就跟爱刘福的人一样多。

如今刘备、孙权、袁尚三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走到了一起,三家结成了攻守同盟,发誓要与刘福作对到底。

第283章摸鱼的刘福

刘福是个懒人,让他像诸葛亮那样为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根本就不可能。也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刘福很懂得放权。三省六部的实行,就是刘福有心偷懒的产物。在西汉,刘福并没有军政一把抓,除了兵权外,治理国家这种大事,刘福尽皆托付给了朝中大臣。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刘福不需要一天到晚的埋首奏章,在处理完所需要自己亲自点头的奏章以后,刘福还能有一点属于自己支配的业余时间。

前段时间因为幽州的事情,刘福比较忙,好不容易安排妥当以后,刘福今天总算是有了一些自由时间。刘福没有去打扰郭嘉、顾雍他们,毕竟军事上的事情已经安排妥当,但后续关于民政方面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妥当,这时候去找郭嘉他们,很有可能被他们抓苦力,刘福又不傻,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空闲,才不会白白浪费。

刘福也没有去后宫,不是刘福已经厌烦了蔡琰等人,而是单纯的不想这个时候去。左想右想之后,刘福忽然起了上街转转的心思,而且是不带一人独自上街。

找了身平民百姓穿的旧衣服,别问刘福为什么会有这种衣服,总之刘福上街了。当然刘福这样不可能走正门,熟悉侍卫巡逻路线的刘福很轻松的翻过宫墙,离开了皇宫。

走上了大街的刘福心情顿时舒畅了起来,站在长街上,刘福深吸一口气,这是自由的味道。今时不同往日,刘福如今的身份注定了他不可能像平常人家那样自由自在。但皇宫虽大,禁卫虽严,依然关不住刘福那颗向往自由的心。

如今越狱成功,刘福就像是重获自由的囚犯,看什么都感觉新鲜。也没有一个目的地,刘福随着人流边走边看。看街边的小贩,看与小贩讨价还价的买主,看忽悠人的算命先生,看与自己一样无所事事在街上闲逛的闲人……

“老板,来碗豆腐脑。”刘福找了一家小吃摊坐下大声吆喝道。

看到有顾客上门,小贩笑容满面的应道:“好咧,不知客官要甜的还是咸的?”

“咸的。”刘福随口答道。

话音刚落,就听邻桌一人轻哼道:“哼!邪道。”

“……喂,你说什么?”刘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