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墙 >

第283部分

汉墙-第283部分

小说: 汉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人步卒,但西汉正规军中骑兵的战马却比乌丸人的战马要高出一直一个档次。在西域被刘福收服以后,大宛马这种马中精英已经不再是千金难求的存在,像龙骑军这种全部骑兵的正规军中,大宛马只是标准配置之一。

矫捷的战马,锋利的战刀,再加上勇悍非常的汉人骑兵,乌丸人不惨败才是怪事。一场仗打下来,乌丸人损兵折将,短时间内是不敢和汉人再次开战。公孙康虽然心急如焚,也一遍一遍的向盟友阐述唇亡齿寒的道理,可对一心想要保存实力的乌丸各族首领来说,公孙康的话只能算是人从身体中后偏下部爬出来的话。

乌延、苏仆延、楼班这些乌丸首领已经像之前的公孙康一样开始后悔自己趟这趟浑水。痛定思痛后再想想,西汉对那些愿意接受汉化的异族还是挺好的,当初和连与刘福大战时乌丸人中也有不少人被东部鲜卑素利一同带去参战。其中一部分人战死了,一部分人逃回来了,还有一部分则是被俘虏留在了西汉。经过这些年的劳动改造,那些当年被俘虏的乌丸人如今已经入了汉籍,变成了西汉各个“包工队”的小工头,这次刘福来幽州,也把这些人给带了过来。通过这些人之口,乌丸人对生活在西汉的异族现状,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仔细想想,做西汉的顺民似乎比作首领的部下要更好一些。做西汉的顺民,入汉籍,习汉字,可以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土地,完全属于自己的家人。而作首领的部下,除了自己的战马和刀子,别的东西好像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哪怕是随着首领出去抢劫,抢到的东西也要分给首领绝大部分,自己只能留下极少的一点点。

当然西汉的政策对乌丸牧民有利,却对位于乌丸首领阶层的人是极大的伤害。也正是不希望失去昔日的特权,乌延、苏仆延等人才会答应公孙康的邀请,只是在真的见识了汉军的强悍以后,乌延、苏仆延等人又有些后悔自己当初决定的草率。权力所带来的好处虽多,但也要有命去享受才行啊。

公孙康一开始并没有察觉到乌丸各部首领的态度变化,只是单纯的认为这些人已经被汉军给吓破了胆子,自己只要多花些时间,就可以让这些人再次鼓起勇气与西汉一战。可躲到公孙康身边避祸的阎柔却看出了一丝端倪,阎柔的确是个人才,比起公孙康,他要更加了解乌丸人的秉性。经过几番试探后,阎柔已经肯定,乌延、苏仆延这些乌丸首领已经有了归降了西汉的心思。

这世上不管是乌丸人还是鲜卑人,归降西汉都不会有什么问题,顶多多受些罪,只要挺挺也就过去了。可唯独阎柔还是公孙康投降不了西汉。人常言浪子回头金不换,可这话在西汉却没有多少市场。

凭什么呀?干完坏事后个悔认个错就什么责任都不必承担,这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既然当初敢做坏事,那在做坏事的时候就要有承担后果的觉悟,日后想要求得受害者的原谅,那就必须什么结果都要接受。

当然在这些错误里,不包括卖国这一条。汉奸人人得而诛之!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但凡事都有一个底限,刘福给划出的红线就是卖国与否,一旦越过了这条红线,那就没有了丝毫商量的余地。

阎柔、公孙康已经被西汉列入黑名单,是必杀之人。而阎柔跟公孙康也很清楚他们如今已经难以在西汉找到容身之处,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和刘福作对到底。而其他人则不同,其他人还有机会,只要臣服西汉,至少保住性命是不成问题的。

人就是这样,在发现无法克服面前的困难时,往往就会选择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条件说服自己。投降西汉虽然会失去往日的权力,但凭借这些年的积蓄,做一个富家翁还是没问题的。

投不投降西汉已经成了反刘联盟内部众人心不照宣的热门话题,公孙康此时也无暇去管西汉下一步的意图,说服盟友继续跟着自己一起干才是眼下公孙康最需要考虑的问题。阎柔虽然不看好公孙康跟自己的未来,但他也无处可去,除非披发入山做野人,但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阎柔绝对不想考虑这条后路,眼下他正忙着帮公孙康一起说服那些盟友和他一起对抗刘福。

比起公孙康,阎柔在乌丸人中所说的话明显要更加好使一些。但有被说服的,自然也就有没被说服的。那些不愿意听从阎柔、公孙康的人虽然叫阎柔、公孙康咬牙切齿,但眼下还不是跟他们翻脸的时候,阎柔跟公孙康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劝说,别无他法。

反刘联盟内部已经开始出现两个阵营,一个是想要投降西汉的投降派,一个则是准备跟西汉死磕到底的主战派。主战派瞧不起投降派的软弱,而投降派则鄙视主战派的鲁莽。两派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深,以往那些陈谷烂芝麻的旧怨都被翻了出来。眼下虽然还没爆发流血冲突,但两派的人见面连个招呼都不大的情况已经出现。如今两派的人已经像是两捆晒干的柴火,只需要一点星火,就会发展成燎原之势。

坐在火堆上的阎柔跟公孙康很清楚继续这样下去反刘联盟迟早会不战自乱,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人间惨剧,公孙康与阎柔当机立断,由公孙康带领主战派继续留在原地与西汉军相持,而阎柔则带着投降派返回后方休整。

这是不是办法的办法,继续让两派待在一起迟早会爆发流血冲突,而一旦反刘联盟出现内乱,在旁虎视眈眈的西汉军是不会不抓住时机的。

反刘联盟一部分兵力后撤对监视反刘联盟的汉军来说是好事,至少身上的压力减轻了不少。早在反刘联盟惨败那时起,汉军主力便随同刘福一起北上迎击东部鲜卑素利的大军,留再反刘联盟对面的,就是刘福带来的十万辅军中的五万人。这五万人虽然不惧与反刘联盟开战,但这样一来却容易叫公孙康跟阎柔觉察到西汉军的真实意图。

为了保证汉军对鲜卑军的作战顺利,留守汉军暂息建功立业的雄心,只是严密监视反刘联盟的动向,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汉军的反应虽然叫公孙康感到有些异常,但这种反应正是公孙康想要的,眼下的公孙康只是坚守营盘,希望等东部鲜卑素利率大军前来以后两家合兵利用人数的优势扳回一局,至于其他的,公孙康暂时不做多想。

也就在公孙康傻等或许永远不可能到达的鲜卑援军时,刘福亲率的汉军精锐已经和南下准备与公孙康汇合的鲜卑军遭遇。

通过那一次鲜卑与西汉的大战,素利很清楚西汉皇帝刘福是个什么样的人。对待敌人,刘福从来就没有手下留情过。在得知拦住自己大军去路的是西汉皇帝刘福亲自率领的汉军精锐后,素利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逃,逃得越远越好。但在从侄子成律归那里得知自己这方人数占优以后,素利又有了趁此机会除掉刘福的心思。

素利很清楚刘福就是西汉的心脏,只要除掉了刘福,自己至少可以有十年的安稳日子过。眼下刘福兵少,轻敌冒进,这不就是天赐的良机!

野心蒙蔽了素利那双睿智的眼睛。素利只看到了除掉刘福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却忘记用自己的大脑想想,刘福既然敢轻敌冒进,那身边必有依仗,更何况刘福如今身边虽然兵力不比素利多,但好歹也有八万人,而素利也不过只有十万人。

十万虽然比八万多了两万,但这两万人的差距刘福完全可以凭借比鲜卑人更加精良的武器和更加矫捷的战马来弥补。

素利没有考虑到这些,几乎就是急于回到他信奉的大神怀抱里去,在两军遭遇不久,素利就迫不及待的下令对汉军发起了攻击。

面对素利的主动进攻,这恰好正好刘福等人的下怀,原本还担心素利的鲜卑军会撤走,却没想到他主动靠过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为了能够一次解决素利,刘福不介意暂时对素利示一下弱。

第290章贪心不足

西汉的正规军目前有六支,解烦、汉安、铁壁、游奕、踏白、龙骑,原本乞活也是属于正规军序列,但随着西域归入大汉,乞活军主将黄忠调任踏白军主将,乞活军也就归入地方军,如今由班超后人班祗统领,主要负责西域的稳定。。

这六支正规军每一支的编制只有两万,不是不能招募更多兵卒,而是以西汉的财力,负担不起六支正规军的消耗。每一支正规军都各有所长,除负责蜀中的铁壁军以步卒为主外,其余五军皆以骑兵为主。当初组建这些正规军的时候,刘福就是以打造野战军为目的,攻城拔寨不需要这些正规军出手,于野外消灭敌军主力才是这些正规军的主要任务。

在冷兵器为主的时代,骑兵可以算是陆战之王,能打能走。无论是长途奔袭,还是马踏联营,都离不开骑兵。骑兵是进攻的兵种,用骑兵防守是大材小用。除铁壁军因为蜀中地形限制而以步卒为主外,解烦、汉安等正规军皆是骑战的行家,其中又以龙骑军的骑战能力最强。

鲜卑人是游牧民族,说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也不过分。单论马术,鲜卑人比起汉人要占据优势,但骑战并不单单是靠马术就可以称雄的。凭借各种工具的利用,汉人骑兵对上了鲜卑骑兵同样可以不落下风。而当汉人骑兵弥补了马术上的些许差距后,倒霉的只会是鲜卑骑兵。

比起文明的先进程度,汉人明显要比鲜卑人要先进许多,无数汉人能工巧匠的集思广益,汉人骑兵早已被武装到了牙齿,而鲜卑人的骑兵,能够有一副完整的甲胄,那就已经算是鲜卑人百夫长级的待遇了。

此消彼长,当素利的鲜卑骑兵碰上刘福的汉军骑兵时,素利想要获胜只能祈求神灵的帮助。而在与汉军骑兵刚一交手的时候,素利所信奉的神灵还真是给力,赐予了鲜卑骑兵无上的勇力,汉军骑兵虽然勇悍,却依然被鲜卑骑兵杀得节节败退。

躲在中军的素利看着自己的士兵不断靠近代表刘福所在的中军大旗接近,心理兴奋异常。刚开战时的忐忑心情早已不知被抛到哪去了,此刻的素利只想要一战而尽全功,只要此战获胜,哪怕不能生擒刘福,只要将刘福击退,自己在鲜卑人中的名望就可以得到一次极大的提升。连檀石槐的子孙都拿刘福没辙,而自己却可以击败刘福,凭着这个殊荣,素利想要竞争一下鲜卑单于这个独一无二的头衔也不是没有可能。

草原上的人以强者为尊,对于血脉的看重明显没有汉人要重,只要你够强,你就可以有足够的号召力令四方臣服,然后组建属于自己的黄金家族。

也就在素利畅想自己美好明天的时候,前军忽然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几乎不用手下禀报,素利已经看到代表刘福的大旗正在缓缓后退。

刘福要跑!

素利知道穷寇莫追的典故,但真看到刘福准备逃跑,素利就像是刚刚出狱的老流氓看到了一个脱光光的美女,哪里还会考虑其他,先抓住眼前再说!

一声令下,素利的中军动了,素利一马当先,亲自率领亲军如同一头受惊的野猪,闷着头一个劲的往前冲,只希望可以生擒活捉汉人皇帝刘福。至于被鲜卑军击败的两翼汉军,素利现在已经顾不上了。

汉人的文化很有意思,同一件事总会有两种相对的说法。穷寇莫追是一种,擒贼先擒王又是一种。两头堵的话如何选择只能看当事人的选择,选对了就是聪明人,选错了那就是猪。

素利眼下光记着擒贼先擒王这句话,却忘记了穷寇莫追这句话,在素利看来,只要抓住了刘福,那一切就万事大吉。可素利忘记,万一他要是没抓住呢?万一这就是个刘福为了将他一网打尽故意设下的陷阱呢?这些素利都没有考虑,只是做到了我的眼里只有你,一心想把刘福生擒活捉。

生擒敌酋无论放到什么时候都是大功一件,和素利一样心思的鲜卑骑兵同样也不在少数。眼看着与自己对敌的汉军骑兵四散而逃,大多数鲜卑骑兵选择了放弃对手加入了追击刘福的队伍。

如果可以从天空鸟瞰的话,素利率领的鲜卑骑兵此刻就如同一个箭头一下扎进了汉军的队伍。虽然是长驱直入,但向两侧活动的汉军骑兵却并未出现溃败的迹象,反而在各自队正的组织下不断集结。

终于赶上了汉人皇帝刘福的中军,而刘福似乎也想开了,不再继续后撤,而是稳住阵脚打算与素利决一死战。素利见状大喜,当即下令生擒汉人皇帝刘福者升万骑长。正所谓富贵险中求,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鲜卑骑兵虽然明知汉军此时的反抗会是最激烈的,依然前赴后继的冲向汉军的军阵,希望自己可以成为那一个幸运儿。

也就在素利等待手下儿郎击溃汉军生擒刘福的时候,就见汉军军阵后方升起了数股狼烟。素利一见立刻本能的意识到了情况有变,刚要下令收兵,却没想到还没等他下令,鲜卑军两侧几乎同时遭到了汉军骑兵的攻击。

那些之前被鲜卑骑兵击败的汉军骑兵此刻就如同换了个人似的神勇非常,原本自认勇力过人的鲜卑骑兵这一次再交手,往往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鲜卑军两翼大乱,素利已经意识到自己中计,急忙下令鸣金。只是进来容易回去难,刘福不惜亲身犯险充当诱饵,不收回足够的利息怎么可能放过素利。之前是素利想要生擒活捉刘福,如今却是角色互调,而且刘福比素利更狠,素利还想着生擒活捉,可刘福却根本就不在乎素利的死活。

负责攻击鲜卑两翼的踏白、汉安两军在主将黄忠、太史慈的率领奋勇向前,如同一把铁钳不断的攻击鲜卑军,一副要将鲜卑军夹死在虎口位置。而素利凭借身边亲信的保护,总算是勉强退了出来,直奔自己的后军而去。

眼下已经不是考虑手下死活的时候了,还是个人顾个人吧。只是霉运似乎还没有离开素利,逃出汉军夹击没多久的素利很快就遇到了自己坐阵后军的侄子成律归。就见成律归身上带血,一脸惊慌,素利见了心里不由咯噔一下,知道后军恐怕此刻也是凶多吉少。

“叔父快走,汉军龙骑杀过来了。”成律归一见素利立刻大叫道。

素利闻言也顾不得询问成律归详情,当即一拨马头,随着成律归向着战场西侧逃去。等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