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仰角 >

第24部分

仰角-第24部分

小说: 仰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陌阡顿了一下,作惊讶状说:“中国人啊,你连这个都不知道?”

“萧副司令是某某省某某县人,你老乡。你今天找去问问,没准萧副司令会把你这个老乡先提起来呢。”凌云河说得一本正经,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

众人轰然大笑。马程度翻翻眼皮,欲待发作,又忍住了。韩陌阡及时切入正题,问道:“怎么样,学习是不是有点紧张?”

凌云河说:“有什么好紧张的?当兵几年干的都是这个行当,老科目不费劲,新科目不陌生,直到目前,好像还没有难住。我们倒是希望多学点新鲜内容。我们现在正处于信息时代的边缘,工业时代的机械化装备眼看就走向了穷途末路,未来战争是高科技战争,是信息战争,兵器装备更新很快,我们目前使用的还是二战时期的炮种,显然是落后了。”

韩陌阡很认真地看着凌云河,说:“看来你还真是深谋远虑呢。”又转向谭文韬等人,问:“你们也有这样的看法吗?”

谭文韬想了想说:“从理论上讲,是这样的。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在工业时代,战争的因素都是可以预料的,而走进信息时代,装备的更新速度,战争样式的变化速度,都是呈突然爆发状态的,我们真的很难预料明天的真正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在目前的状况下,我们还是应该立足现实,兵器虽然落后了,但是基本理论并没有落后,新装备没有跟上来,我们只能把力气用在现有装备上。”

“我同意老谭的观点。好高骛远是不可取的。”

马程度很不满意凌云河态度,认为凌云河是在老韩面前故弄玄虚显示自己。老装备怎么啦?老装备你凌云河也不是全都精通,老装备就让咱老马气喘吁吁了。老韩是管训练的,又是萧副司令面前的大红人,你在他面前夸夸其谈什么高科技未来战争,他要是当真了,跟萧副司令一汇报,给你增加一点电子激光微积分什么的,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韩陌阡说:“装备落后是事实,眼下解决不了也是事实。按我的理解,选拔你们到这里学习,一方面是掌握现有装备的指挥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恐怕还是要培养一种精神,或者说是造就一种职业艺术。马程度,你想过没有,从这里出去,你将会有什么变化?”

马程度挠挠头皮,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明摆着的嘛,从这里出去,咱们就是干部了。”

“蔡德罕,你说呢?”

蔡德罕一直是缄默不语的,一般说来,在这样的场合,不点到他,他是不会主动往台前站的。蔡德罕看看凌云河,又看看谭文韬,很没有把握地说:“从这里出去,当干部是……是个变化,不过这种变化还不是根本的,真正的变化还应该是……我也说不好,根本的变化还应该是我们这些人的变化……”蔡德罕一紧张,就语无伦次了。

魏文建略一沉吟,接过蔡德罕的话说:“应该说,从这里出去,我们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一个炮手成长为一个炮兵基层指挥员了。”

韩陌阡深以为然,高兴地说:“是了,大家说得都没错,从这里出去,大家就是干部了,这是第一层次的变化,是身份和形式上的。蔡德罕的看法其实已经接近于本质了,就是魏文建说的,是一个炮兵指挥员了。炮兵指挥员和干部之间,看起来是一回事,事实上又有很大的区别。穿上四个兜蹬上皮鞋,摇身一变就是干部,但是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个炮兵指挥员,绝不仅仅是四个兜和皮鞋的问题。”

大家连连称是,说,不仅要在形式上当一个干部,还要在思想上找到当干部的感觉。



夏玫玫和赵湘芗踏遍青山,风光了一圈回到七中队操场上,发现韩陌阡还在跟七中队学员大侃特侃。

夏玫玫说对赵湘芗说:“瞧瞧,这个鬼男人就是有诲人不倦的精神。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五大洲四大洋革命风云都集中在他的后脑勺里。尼克松和勃涅日涅夫打架的事情他都知道。不知道他又在向这些年轻人灌输什么鬼文化。他在机关当参谋憋得慌吧,一个正营级干部差不多也就是个通信员,鸡毛蒜皮忙得屁儿颠颠的还谁都吆喝。这回可逮住机会了。”

然后就大声嚷嚷:“老阡,憋坏了吧?跑到这里过官瘾来了。”

韩陌阡装出一副委屈的样子,说:“是兄弟们硬要拉着我聊天的,可不是我要过什么官瘾啊。”

大家也纷纷替韩陌阡不平,说:是我们请老韩帮我们长见识的,老韩可没在我们身上过官瘾。

夏玫玫笑笑说:“噢,那好,我来过过官瘾。我看你们一个个把炮玩得神出鬼没的,你们说,操练的时候有没有……快感?譬如说,生理上的、感官上的。”

韩陌阡一听这话不对味道,有点小资产阶级情调,赶紧接上去说:“夏编导有个观点,她认为一个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都要带着艺术精神,只有带着艺术的精神,才会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当做一种事业,才会真心热爱,热爱了才会创造。你们热爱你们正在从事的工作吗?具体地说,你们热爱你们的炮吗?”

夏玫玫觉得韩陌阡有点歪曲她的意思,但她知道韩陌阡是故意借题发挥,这个鬼男人总是爱把人的思路往革命大道上引导。

其实,要让七中队的学员来选择,他们宁可回答夏玫玫的问题——快活、痛快、激动、高兴、舒畅等等,或者恰好相反。那种感觉可以滔滔不绝地说给机关的同志。但是,说起热爱不热爱,涉及到职业态度,就不能信口开河了。大家过去只想把这项工作做好,是任务,是职责,是关系到个人工作成效、进步、成长……前途乃至于人生价值体现等等方面的必须要做好的一份工作,如果是在战争中,还可以站在生死存亡战争胜负民族利益的高度来衡量这项工作。可是,要问热爱不热爱,就不好说了,这东西既不是美女也不是美酒,既不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不是祖国的锦绣河山,是份工作,大家就尽心尽力去做,没有想到过热爱不热爱的问题。

常双群说话了:“过去没想过,回过头去认真地想一想,应该说,我们是热爱的。”

韩陌阡仍然微笑,环视四周,把一个询问的目光落在谭文韬的脸上。

谭文韬说:“要是不热爱,我们会这么全心全意吗?”再肯定地补了一句:“热爱。当然热爱。”

韩陌阡说:“谭文韬回避问题的实质。我且问你,是情有独钟的爱,还是干一行爱一行的爱。”

谭文韬说:“最初是干一行爱一行的爱,是被动的,等到熟练了,熟能生巧了,游刃有余了,就进入艺术状态了,就是真正的热爱了。只有在这个行当里,我们才是尖子,才是你们开玩笑说的明星,能不热爱吗?”

韩陌阡点点头说:“这话倒是实在的。看一个干部,一个军队干部,一个军官,他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军官,只看一点就行了,那就是看他热爱不热爱他所从事的工作。热爱了,他就会把这项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当做自己所追求的艺术。他会投入它的全副身心于这项事业,创造和完美这项事业。如果不热爱,只是把这项工作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仅仅注重军官身份而不注重军官内在素质的提高净化,那就只能被动地机械性地完成任务,就谈不上有多少热情和创造性。其实,别小看了咱们这些已经落后了的兵器,按照夏编导的观点,就在这些兵器里面,就有深刻的艺术精神,就凝聚着无数创造性的劳动。夏编导你同意我这个说法吗?”

夏玫玫说:“同意。并且同意你对本人浅薄理论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

韩陌阡不在乎夏玫玫的取笑,接着自己的思路开展教导活动,“一门炮摆在那里,大家对它熟得不能再熟了,每一个部件,每一项功能,就连它有多大的射程,有几根膛线,都烂熟于心。这些问题看起来已经十分简单了,可是,殊不知这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零部件的更新演化,都经过了人类漫长的思考。譬如从滑膛炮到线膛炮的改革,就那么几条膛线的增加,对于炮兵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可是,这个飞跃居然是在几代人努力了一百多年才完成的。大家如果留心的话,你会发现,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水准仪的投入使用,里面都有十分复杂的故事。你们知道,在炮兵这个行当里,诞生过哪些世界级的著名人物吗?”

凌云河脱口而出:“拿破仑。”

赵湘芗试试探探地说:“马歇尔算不算一个?还有巴顿。”

凌云河断然否定:“马歇尔不是,马歇尔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毕业生,巴顿也不是,巴顿是西点军校毕业生,是装甲兵专家。蒙哥马利倒好像是。”

韩陌阡不置可否。

谭文韬感到老韩的目光又落在了自己的身上,便说:“恩格斯。”

凌云河像是吃了一惊,瞪着眼睛瞅着谭文韬:“恩格斯是炮兵吗?我怎么不知道?”

“恩格斯在认识马克思之前,当过炮兵中尉。”韩陌阡说:“看看,咱们炮兵还真是英雄辈出啊。我作为一名炮兵,首先感到很光荣,其次感到很渺小,未知的领域居然还有那么大,学一辈子也不可能穷尽。当然也没必要穷尽。但既然作为一名炮兵指挥员,把这项工作当做一项事业,从而去追求其中无穷的艺术,的确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否则,咱们这个炮兵就当假了。”

马程度说:“咱们要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把炮打好了就得了,上了战场,靠大炮说话。”

韩陌阡笑笑,朝马程度点了点头:“这话也没错。”

魏文建说:“你以为上了战场你的大炮发言就比别人发言发的好?你还想耍大刀片子喊‘给老子冲啊’?老韩和夏编导说的是艺术精神,是希望我们大家当一个有文化的明明白白的炮兵指挥员。”

夏玫玫说:“别把我扯进去,我只是希望你们当一个好男人,男人应该有作为,但不一定非当一个所谓的明明白白的炮兵指挥员才算有作为。”

韩陌阡说:“夏编导你不要干扰主题,他们现在就是炮兵,就是冲着当炮兵指挥员来的,这就是作为。当然,我说的艺术精神和战争实际需要是两回事。但我认为大家在和平时期,受训成为军官,要有一定的军营文化修养。军营文化是一种特殊文化,是很有艺术魅力的。我们学习,不能搞急功近利,用什么就学什么,这样不行,容易浅薄。我作为你们的朋友,建议你们多读书,多思考。”

常双群提出了一个问题:“老韩,咱们中国炮兵最早的将帅是谁?”

韩陌阡想了想,说:“应该是戚继光吧。炮兵作为兵种出现于战场,是在明朝,当然那时候还不叫炮兵,士卒用的是管形火器,《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古所谓炮,皆以机发石。元初得西域炮,攻金蔡州城,始用火器,然造发不传,后亦罕用。也就是说,不会制造,失传了。到了明成祖时期,成立了专门的火器部队,叫神机营,后来戚继光又创建了火器车营,用战车装配火器,运载比较方便,从而增强了火器的机动性能。咱们当炮兵指挥员的,是应该多知道一些炮兵的历史。尤其应该对戚继光这样的名将应该有所了解。”

凌云河说:“很受启发。老韩要是来给咱们当教员就好了,我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韩陌阡连连摆手,说:“老弟,那可不一定啊,变成师生关系,咱们的朋友关系恐怕就很难维持了。”

栗智高说:“萧副司令说,要我们随时准备打仗,老韩你分析分析,我们这有生之年,会不会赶上一场战争?”

韩陌阡做惊讶状:“我们现在正在打仗啊,你们连这个都没有看出来?”

大家全愣了,包括夏玫玫和赵湘芗。什么叫正在打仗啊?蓝天丽日,鲜花盛开,连战争的影子也看不见啊。老韩却说得一本正经的,白日做梦吧。

韩陌阡笑笑说:“不理解吧?这说明咱们的兵还没当出真滋味。我告诉你们,本人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这样说吧,虽然我们这里暂时看不见刀光剑影金戈铁马,但是大家想想,今天我们在这里训练,心里是不是有对手?”

“当然有。某某国和某某某国是我们的假设敌嘛。”凌云河说。

“这就对了。我们在训练中有我们的假设敌。但是在这个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某某国和某某某国的军队在干什么呢?完全可以想象,就在今天,在同一时刻,我们的假想敌也在进行同样的训练,它们同样是以我们为假想敌的。虽然不见炮火连天血肉横飞,但暗中较量并没有停止,这就是萧副司令说的,战争实际上一天也没有离开我们。只不过这种战争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和平既是战争的终极目的,也是战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只有当我们的兵力、装备和对这些装备的运用程度与他们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时候,只有当我们的综合国力足以承受他们的冲击的时候,战争才会以这种训练的方式,在肉眼看不见的战线上对峙,对峙就是依靠我们的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彼此实力相当达到足以构成对峙的基础,才能相安无事。当然了,形成对峙的前提还有综合国力和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因素,但军事实力是最重要的因素。诸位兄弟听明白了,是对峙而不仅仅是训练,对峙是以训练形式出现的战争。没有我们如此过硬的对峙性的训练效果,你看和平还会不会属于你?只要你一手软,这种对峙的均衡立即就会被真实的铁蹄踏得粉碎,战争就会滚滚而来……这个道理,其实大家用心一想就会明白的。”

七中队炮手精英们怔怔地看着这个来自高级机关的老韩同志,无话可说。连夏玫玫和赵湘芗也都不说话,老老实实地接受韩陌阡的雄辩。

是不一样啊,这个人就是深刻,精辟,看问题入木三分。这就不能不让你五体投地屁股朝天了。

韩陌阡说:“带着战争意识训练,和认为战争一时半会打不起来,交差似的训练,效果是不一样的,大家信不信?”

谭文韬说:“信。而且本来就应该是带着战争意识进行训练。”

韩陌阡说:“小席你能不能举个例子?”

谭文韬挠挠头皮说:“我记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