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

第202部分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第202部分

小说: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石韬在我面前说起此战,肯定是有他的目的的。他是在提醒我,虽然我眼下占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并不是绝对能胜利的,更何况我也在前线,若我有闪失,只怕立时就是全线崩溃的局面。不过,这在旁的国家可能会出在,但在季汉,却并不一辷,首先我相信就算我战死在这里,也会给敌人以重击,让孔明可以轻易收拾残局。而且,我不可能会有任何的危险,因为东吴根本就没有击破我这天下闻名的几名上将而杀害我的能力。
  我笑道:“眼下,谁有能力将我军击败?”
  石韬面色一暗,以为我没有听懂,我却打开了地图,对他们几个招呼道:“都过来,仔细看看,若陆逊当真有对抗季汉,若你们是陆逊,有哪些方法能对付我们。哪怕是最不可思议的手段,都想出来。哪怕是他与司马懿同时出兵,都给我想透了。”
  陆逊回到自己的大营,道:“来人,把丁将军请来。”
  丁奉奉命接管荆州,但他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陆逊居然胆大妄为到会对自己动手。他开始还很平静的接待了自己,燕说一定会服从孙虑陛下的管理。但是稍一平定之后,他就在没有打扰丁奉带去的外围人马之时,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还没有等他反应过来,就钭他扣押了起来。并接纳了他的全部人马。
  他当时责问陆逊,为什么背叛大吴。当时,陆逊只站在他向前,盯着他:“你相信我会背叛大吴么?这是一把刀,如果你相信,你可以用它把我杀了。”
  他连看都没有看那口刀,对陆逊说:“我绝对不会杀你,我只想要一个解释,你为什么这样做?”
  陆逊摇头:“我现在没有解释,就算我解释了,你还是可以选择不信。三个月,查明真相,这就是我的承诺,若你相信我,就什么也不要问,一切听从我的安排。”
  丁奉看着陆逊挺立的身姿,肃然的面庞,点头:“我相信你,三个月,你给我证明。”
  是的人,他相信他,孙虑不知道,早在十几年前,他就曾向陆逊学过兵法。陆逊与他,可算是半师半友。旁人背吴皆有可能,但陆逊生来志向高法中,有周瑜之风,绝对不可能有这种情况发生。
  此时丁奉进入帐来,看着这个已补宣布为叛逆的人,叫道:“陆大人,寻丁某何事?”
  陆逊头也不回,犹在地图上用笔画着,道:“季汉乘丧来伐,二殿下孙虑盗得帝位,却不敢与之相争,正犹豫不定。我用言词稳住季汉,得汉主亲口允诺,东吴之事,暂由我们内部处置。当前之事,最重要的是查清陛下到底是怎么死的,让群臣皆明白司马懿的真面目。”
  丁奉相敢想道:“我相信你的忠心,但是眼下这种情况下,季汉强敌压境,他却要在内部清算司马懿,这时做此事是不是时机不发?若几部大乱之时,季汉乘机进攻,我在吴岂不是大难临头?”
  陆孙学道:“季汉虽强,但在陆某眼中,却并不足虑。诛杀司马懿的当日,我就会将季汉军马全部击限。你只管放心就是。眼下汉军压境,二殿下和司马懿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抵御季汉之上,你悄悄之城,按照我所说的计策行事,必可查明实情。”
  第三部 天回北斗照中州 第八十八章 阚泽被囚
  陆逊最后几句话只令丁奉呆若木鸡,半日才迟疑道:“伯言兄,你当真有退汉军之法?要知道,刘禅自为世子主政以来,从小小一个益州出发,短短十几年光景,就打下了雍、凉、司、并、冀、幽六个大州,收南蛮,平北疆,通西域,灭曹魏,其功业算起来远超乃父。他精于驭人,擅于纳谏,颇得诸大臣之心,当年在北疆,与司马懿正面对攻,亦未曾败北。他身边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又有孔明这样的天下奇才为辅,眼下亲统精兵来此,便集我东吴各部人马同时进攻,也未见得能有胜算,更何是以伯言兄一人——这话是不是太大了些?”
  陆逊,抬头望在,半晌肃然道:“你放心,陆某虽然不敢说能及得孔明一般料事如神,却也绝非妄语乱言之人?季汉,并不足虑,你放心吧。”
  丁奉疑惑半日,终不得解,道:“伯言兄,我算信你这一回,大吴天下,可就交到你的手中了。”
  陆逊点头:“这是自然。下坯之事,就拜托你了。”
  丁奉与陆逊相对拱手,告辞离去。
  孙虑升殿之后,就季汉之事,与司马懿、徐盛诸大臣进行计议。
  司马懿看看左右大臣,那些大臣无论文武,对他都极少有服伏之意。甚至一些人目光中还隐有敌意。司马懿心底里暗自发笑。对他来说,东吴举国与他为敌也并不可怕,因为他是与孙虑坐一条船上。不过,他也并不想长久的处于这种情势下。眼下他正红的发紫,还是低调一些为好。
  他想罢,却首先站出来,发言道:“陛下,眼下季汉来攻,形势不利于东吴,不如提早南下,以免受到攻击。”接着他指出,东吴虽初据北方数州,但是根基未稳,陛下又初登大宝,在东吴中威望不足,而季汉之主刘禅亲自统兵前来。假说为孙登洗冤,却欲将加害先帝之罪加在陛下身上,此是恃强而凌弱。眼下情况,不如暂时收兵南下,先回建邺,稳定朝局,再图大事。至于江北,可着一个熟知江北情势的大臣统领。则进可攻,退可守,不至遭败惨败。
  此语一出,大出徐盛诸臣意料之外,本来朝中大臣,以司马懿归附未久,颇有怀疑之意,但司马懿初入东吴。数月间交出宛城,使东吴得到整个荆州,接着突袭汝南,帮东吴夺下豫州,北下青州,攻临淄时几乎将自己地人马全部拼尽,大部分人武将对他地忠心已不再怀疑。
  不过当孙权死后,司马懿帮着孙虑控制局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宣布太子孙登为国之逆臣,害父之贼,又登上太傅的宝座,让人不得不怀疑他在其中是不是起到了什么不可对人言的作用。比如徐盛就总觉得孙权去世那夜,自己被派出城去追击太子孙登,其后下坯发生的好多事都有些蹊跷。但是作为一个武将,他很明白绝不可以涉入宫庭隐密过多。他所忠的是大吴,何况孙虑也一直是他所推崇的大吴继承人选,就算是得位有些不明不白,他也还是没敢多想。但是,出于本能,他一直对这个爬到自己头上去地司马懿有着深深的戒心。本来他以为,眼下汉军逼上来,司马懿肯定要求坚守,因为司马懿的势力都在江北,若到江南,他又成孤家寡人。
  可是他没有想到,司马懿居然如朝中阚泽那些文臣一样,提出了退守。不过,略一思索,他随之明白,若是退守,那司马懿所言“熟知不江北情势”的大臣自然非司马懿莫属,他这分明是想当“江北王”了,自己怎能同意?其余武将更都是不想后退。为了激励他们,孙权经常把还没得下的土地封给手下,这些武将们眼下节节胜利,怎能后退?一时间,武将们一片反对之声。
  而文臣们本来是想拥护司马懿退兵地决定的,但是一见是司马懿率先提出的,却不由迟疑。若是司马懿提出进攻来,他们肯定要反对,而且反对的理直气壮。可是司马懿提出后退,他们却耻于附和。
  这样一迟疑,孙虑开口了。孙虑一开口就把司马懿批了个狗血喷头,他说东吴主力皆在江北,眼下又大获全胜之时,若非突然发起的疫情,东吴早取了青兖二州,兵临雒阳,又岂会为季汉所逼迫?此时自己若南下,岂不是将江北三州都交到季汉手中?整个东吴又有几州?而且,刘禅说什么洗冤而来,若自己直接逃走,那岂不是说自己怕了他,是心虚不成?孙虑骂到后来,声音越来越高,什么朕登基以来,一心要统一天下,兴盛大吴,眼下情势,比这当年曹操数十万大军阵兵赤壁如何?你想要朕当亡国之王不成?朕意已决,必要与季汉决战,谁也多言,有如此案。
  说到后来,孙虑抽出剑来,一剑将桌案斩断,头也不回的去了。
  群臣从没见过孙虑这样发怒,一个个胆颤心惊,就算原来曾想劝谏退兵的,也不敢再劝,个个退了出去。回头看看正在殿上发愣的太傅司马懿,心中又皆有幸灾乐祸之意。
  让你狂,这回没得可狂了吧。
  司马懿在殿下低头不语。表面上伤怀,其实心中只是冷笑。
  一时群臣散尽,中宫来请:“太傅大人,陛下在后面待侯大人。”
  司马懿随之走入后殿,见孙虑正抽着长剑在空中虚劈。见司马懿到了,急迎上来,道:“怎么样?我最后这一剑劈地怎么样?”
  司马懿施礼道:“威风凛凛,气势如山,群臣丧胆,不敢直面陛下之威严!”
  孙虑大笑,还剑于鞘,道:“还不是多亏了仲达的计策,看谁还敢小视于朕?不过,也委屈仲达了,当众被朕扫了颜面。”
  司马懿道:“陛下一片关爱之心,司马懿粉身碎骨,亦不能报答万一。眼下强敌压境,必得统一群臣的心思,陛下在殿中此举,正是表达了陛下一战的决心,从此再无人敢心思浮动,意欲退兵了。至于臣所受的小小委屈,又算得了什么?而且,臣被陛下当众责骂,也正好给臣减些灾祸。”
  “灾祸?”孙虑一愣,“此语从何说起?”
  司马懿苦笑道:“陛下不知么?眼下群臣常言,司马懿乃是魏臣,不知用了什么法子,骗得陛下信任,窃居高位,实乃一个大大奸臣。陛下当众骂臣一顿,实是为臣解了好多灾祸。其实,陛下若将臣贬官,才更遂群臣之心。”他话音诚恳,却隐隐把话说成自己是因为孙权之事而被群臣猜疑。
  果然孙虑大怒道:“说这话的人其心可诛!你能用什么法子?你靠的是真本事!满朝文武,谁肯如你这样真心为朕考虑?一见汉军来了,只恨不得早些逃走!朕听说还有人与陆逊那奸贼勾结,不论是谁,就算是官居极品,朕也绝不会姑息!”
  司马懿道:“是啊,这些人虽无甚能力,却在朝中却有总不小的势力,若我与季汉决战,他们却背后搞些小动作,只怕要动摇了大吴地根基。”
  孙虑点头道:“这些人,却是先帝留下的老臣,无罪加之,总是不妥。”
  司马懿道:“陛下岂不闻,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孙虑点头:“不错。你说该怎么办?”
  司马懿道:“擒贼擒王,这些人,以阚泽为首。没有他的居中调度,便起不了什么风浪了。”
  孙虑一愣,随之睁圆了眼睛,半晌,他咬牙道:“着人请他,来宫中赴宴。”
  司马懿道:“陛下当心,他或许会君前无礼,当面谤君的。”
  孙虑转头看司马懿,嘴角一丝一丝的向上翘,露出雪白的牙齿:“他肯定会的。”
  司马懿看着被自己一手教的越来越阴险地孙虑,面容肃然,不带丝毫表情。
  是夜,阚泽赴宴,果然因为“君前无礼,当面谤君”,被打入大牢,并且不得任何人与之想见。
  朝中文官,再不敢有任何动作,上下一心,皆为着抵挡季汉而开始运作起来。
  丁奉悄悄入城,才入城中,就听到了阚泽被抓起来的消息。他有如当头挨了一棒。阚泽,是下坯的文臣领袖,也是他入城的目标。只有通过阚泽,他才能进一步联络其他的官员,才能进一步配合陆逊来揭发司马懿的阴谋。如今计策还未施展,就已功亏一篑,失了先机。下一步该如何进行呢?
  “好一个司马懿,下手好快好毒,根本不给人留手啊!”
  丁奉没敢停留,立即悄悄去见自己的第二个联络目标,虞翻。
  虞翻见到丁奉的信物,吓了一大跳。他虽然也算是文臣领袖,但比起阚泽来,却远没有阚泽那样的胆略。他知道丁奉因接手陆逊的地盘被陆逊扣住了,也正因如此,陆逊被孙虑定性为叛逆。眼下丁奉从叛逆处归来,不入朝见陛下,反来见自己,其中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虞翻想想还在牢中的阚泽,摸摸自己的脖子,把信物交给家人,道:“对外面那个人说,我不认识他。另外,让他早早离开下坯,就说这两天阴云密布,只怕要下大雪,他这样的异乡人,当心会冻死在这里。”
  第三部 天回北斗照中州 第八十九章将计就计
  丁奉在虞翻处碰了个钉子,心中恼怒不已却又无计可施。眼下没了阚泽,下坯这般文臣只怕没有几个可以指望得上了。可是武将皆是既得利益者,他们拥护的孙虑当了帝王,就算是孙虑采取了什么阴暗的措施,也与他们无关。莫说是他们,就算是自己,若不是被陆逊所擒,也一样是抱着清楚不了糊涂了的心思。没想过主先帝的死进行什么彻查。
  他不由苦笑:“伯言啊伯言,早知今日之难,当日你在荆州擒我之时,还不如一剑将我斩了。被你如簧七舌说动,只身入下坯,想我一国大将,官拜征西将军,却只如过街之鼠,藏头避尾,到处经营,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投,有名不敢露,过得是个什么日子。眼下的情况,已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自己无力可施了。”
  他也算是聪明才智之士,可是此时此刻,以一己之力来对抗整个大吴,想来想去,只是无路可走,只想离开下坯,去寻陆逊。正要出城门时,突然间一个乞丐在他身上一撞,他微微一愣,已觉了手中多了点东西,他一愣之间立即转入一条小苍,在无人处张手看去,那是一张小小的细绢,轻轻打开,现出陆逊绢秀如女子的字迹:“贤弟若离城,则阚德润必然遭难。文臣不可依,且寻武将。”
  丁奉见此字,又是惊疑,又是不解,看来陆逊果然了得,他身在城外,不可能这么快得到消息,而是早自己入城可能遇上的麻烦,暗中令人辍在自己身后。所以自己才会拿到这纸细绢。眼下失了阚泽这个文臣领袖,彻查孙权之死同时对付孙虑和司马懿已不可为。但他让自己寻武将做什么?难道说武将还能反孙虑不成。他拿着那纸细绢发愣,半晌将那细绢翻转,只见上面又有一个小字:“降。”
  丁奉想了半日,突然一笑。他明白了。
  他从孙虑处出来,自然没有什么降不降之说。但陆逊却是太子一党,他是要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