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

第49部分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第49部分

小说: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使者再傻,我与父亲的衣着也说明了我们各自是谁,而他却不称呼父皇,反直接寻我,这分明是他刻意而为,要离间我父子的亲情。我与孔明暗中离间贾诩和司马懿,曹丕居然当面来离间我与父亲。父亲虽老,却容不得他如此轻乎,我拍案而起,怒喝道:“尔既代表曹丕而来下书,何不将书信呈上?汉天子在此,何问刘禅?”
  那使者吴礼道:“我家万岁传书刘禅,我自然来寻刘禅,汉天子辟位为山阳公,将天下禅让我主,天子在洛阳,长安哪里来地天子?”
  “曹逆篡位,苦害汉室,也配称天子?你回去告诉曹丕,刘禅不接他什么书,三年之内,我必引军去洛阳寻他!”我大声喝道。
  “三年,哈哈,三年!”那使者寸步不让,“刘公子,旬月之闻,我主将引精兵三十万扫荡三辅。我代我主下书,便当着这喜宴宣读,尔等敢闻否?”
  曹丕要来了!我心中一惊,四下环顾,还好,大厅中诸官员将领虽也惊疑,却无慌乱。我把目光投向父亲,请他示下。
  父亲无论对使者赤裸裸的挑衅还是我地怒喝,都没有任何表情,甚至,他的眉毛和皱纹都没有一丝的颤动。他只是把目光投向那使者,整个大厅的中心,便一下子变成了他。
  那使者也感到了他的威压,微微颤了一下,却高傲的昂着头。
  父亲缓缓站起身来,我感觉这年迈父亲,突然变成了一头在林间穿行的猛虎,全身上下都散发着惊人地气势。这种气势不是天生的,那是无数次战阵里冲杀出来的,那是统驭群雄指指点江山练出来的。平日里与亲属臣下还感觉不到,但一旦临敌,这种气势便会喷涌而出。在这一刻,我感到心里控制不住的激动。我没有见过父亲亲身对敌的样子,此刻,终于看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那是怎样一种鄙睨天下的英雄气慨。如今曹操已死,更有何人能是父亲地敌手?看着父亲,忽然觉得只要随着他,莫说是曹丕,便是曹操亲来又有何妨,便是与天下为敌又有何妨!明明知道父亲已老,甚至他经常糊涂。但在此刻,所有人情不自禁的被他所感染。视在一处,意满八方的统帅之心让我在注视父亲地同时,可以轻易感受到周围群臣的那种兴奋、激动和自豪,感受到他们对曹丕和那使者的怒气。父亲没有说一句话,但是此刻,所有人都在随着他的举动而协调一致了。
  何时,我才能有父亲这种在不动声色间令群雄束手的威力?
  父亲已来到使者身前,那吴礼竟然震得说不出话来,一时手足无措。
  父亲冷冷一笑,吴礼竟不由后退了一步。父亲抬手便让那书简抢过。使者不及防,不由面红耳赤。父亲却已从容打开书简,看完一哧。足下不停,却来在司马望身前:“你,是不是叫阿望?”
  司马望有些不知该如何回答,略慌了一下随之镇定下来,从容答道:“小人司马望,副使。”
  “阿望。”父亲不理会他地辨解,很温和很慈祥的重复道,“我听说过你,当年你随崔先生来荆州的时候,还是个孩子,也曾与阿斗在一起学习,算是同门之谊。后来阿斗回长安,听说你还打算在路上款待他,阿斗知道了,连忙去寻你,可你又有事,走了,唉,让我儿好生失望。还好只要有缘,便能相见,阿斗成亲,你能来,我很开心,想来,阿斗也会很开心。一会儿多喝几杯。”
  司马望听父亲说起他在路上想要袭击我的事,只做听不懂,道:“刘将军,我二人奉命下书,在下只是副使,公事完毕,再谈私谊。”
  “公事,我与曹丕,没有公事可谈。他的意思,我都明白了。刘备虽老,但没糊涂,何况再老了的猛虎,也是猛虎,也都是要吃人的——至于你是副使,好象有这么一条规定,正使死了,副使自然可以转为正使。”
  司马望脸色发白,道:“两国交锋,不斩来使!”
  父亲一挥手,早有武士将那使者拖下去
  那使者大叫着:“大耳儿,你敢杀我!你敢杀我?”声音忽然中断,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便摆在朱盘上呈了上来。
  父亲还是微笑着,看着阿望:“使者大人,我没有说错吧。”
  阿望面容一肃:“没错,正使已死,我便代正使之责。现在当众宣读我家万岁的旨意。”
  父亲笑道:“这孩子,果然有几分胆色,你不知道我可能把你也杀了么?”
  阿望道:“司马族人,无怕死之辈!”
  “很好。这东西我已看完了。回头告诉曹丕,给我写信,写明白一点,那些华丽的词赋我也看不懂。反正是他要来打,我季汉举国应战就走了——另外,我不是曹操,也不会防着自己的儿子权力太大,用不着他们挑拨离问。再告诉你一句,曹在书简中不是说我‘老体衰,不堪为敌’,说阿斗‘少年英杰,足堪为匹’么,他说得对。阿斗大婚之后,我就会将权力交托给他,打败曹丕,他就是堂堂正正的汉天子!”
  满朝文武包括我在内,一下子跪倒了。满庭中,只余父皇与司马望两人站着。司马望想不到父亲不但没中曹丕计策,反而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大权交于我手,更想不到父亲会丝毫不讲两国情分,在我大婚之日不顾忌讳的斩使夺书,更当众羞辱魏帝。一时不由愣怔。
  父亲大笑着:“给司马正使上杯喜酒,为他压惊!”
  司马望哪里还饮得下酒去。此时他已没有一句话,双手一拱,收起那使者的人头,道声:“告辞。”转身向外行去。
  父亲大笑起来:“回去告诉曹丕,来得时候要洗干净脖子。”
  父亲重重一声:“曹丕小儿,连喜酒都不让我吃舒坦了。众卿,宴席到此为止,各回各府,今日之事,不得对外言传,否则必处以重罚。孔明、孟起、翼德、子龙、文长、正方,你六人留下。”
  众人遵旨纷纷离去,刹那间群臣走得干干净净,一时厅堂冷落,只余杯盘狼藉。
  第一部 风云渐掩英雄色 第八十章 举国动员的曹魏
  父亲将我们七人叫到身边,说道:“来,都坐拢些。阿斗也不要急着入洞房了,咱们商量一下。现今许靖多病,还在蜀中,刘巴奉命前往汉中督办秋粮之事未归。在京之人,以你们几人为尊,若曹丕来攻,我等当如何应对?”
  李严初为御史,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略一四顾,昂声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曹军有征伐之兵,季汉有备御之固,无需恐慌。近年来,我军名将虽有损折,但曹军亦然,彼之良将,现今能上战阵者,唯张辽、曹仁、徐晃、张郃数人而矣。张辽、曹仁,皆扼守长江,以备孙权,我军有马孟起、张翼德、赵子龙三人,抵曹军二人足矣。可使三将军守益州,以备孙权,马将军守清泥隘口,以防徐晃,赵将军与庞德将军守潼关,敌住曹丕和张郃等人的军马,魏延将军前往临晋,则河东并州之敌亦无可乘之机,如此,则长安稳如泰山。”
  父亲微微颌首,却转头问孔明:“丞相意下如何?”
  “李正方之言成理。若以防守论,此策亦不为过。然而敌强我弱,复不知敌军态势,军力如何,进攻何处,却一味分兵,实为不妥。”孔明挑检着婉转一些的词句,却是完全反驳了李严。季严的想法与我最初的念头差不多,我不由也凝神静听,“想来,曹丕此来,准备已久。这是他登基后的第一战,必然要打出威风。曹操方死,他便完全失去了雍凉二州。如此耻辱,他自然不能不洗。而他若出兵,必然动员诸路大军,举国之力。一同前来。若亮想得不差,第一路,他会行文江东,令孙权引军逆江而上,牵制我益州军马,甚至他会任命孙权为益州牧为饵。引孙权入川。孙权背信之贼,狮虎之心,无时不以天下为念,得此机会,必然心动,我军有备。则孙权军马隔江观火,看我与曹魏相争,稍有疏忽,其军几乘机而入,则益州危矣;第二路。曹魏初定辽东,必发兵公孙恭。今其引军相助。公孙恭虽然定会出兵,但人马不会出动太多,不过却是精兵。此军虽不足惧,但辽东出良马。其军队行动飘忽,有如刺客一般,须防他突然攻击战阵,侵掠城池;第三路,曹魏会用匈奴部队与我争锋。我军与刘豹暗定盟约。然匈奴人只相信实力,从来不在乎誓言,故此路军马不得不备;第四路,我军背后有西羌之国,据于青海苦寒之地,向与我军不睦。其国自凉州之战败于我手,一直未曾归附。此次曹魏必与之勾结,行乘火打劫,背后插刀之举;第五路,曹军主力现有二十余万,分为中军和外军。曾与太子战于鹑觚者,便是外军,其军力如何,太子自然知道。而其中军战力,远强于外军。曹操晚年,更于中军内设立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新五营,军力更为中军之翘楚。所以我们要对付的主力,还是曹丕的中军。”
  说到这里,孔明饮了一口茶。在这个时代,信息网络并不那么健全,很多时候的作战,全凭着领导者令人难以置信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或者在后世看来这种分析与纸上谈兵无异,但在那时,却是必须的。听着孔明的话,在位众人都不出声、诸人皆是曾与曹军做过战的,并没有怕过什么,但此次曹军军势若果如孔明分析,那还真是一场大战。
  孔明继续道:“曹军中名将如云,谋士如雨,若为曹操统领,实所难当,但此时为曹丕统领,实力不免大打一个折扣。为君者,不一定要多谋,但却要善断,要能集众人所长而为已所用。观曹丕上压汉皇,下逼胞弟,所做所为,可知其人心中发虚,有曹操之才气,却无曹操之霸气,更无曹操之胆气。所以,其中军虽强,却也不是无可抵敌,其军破绽一出,我军自可轻易出击,各个击破。”
  李严不悦道:“丞相既言曹军势众,复说其可轻取,是不是前后矛盾。益州虽固,但北征雍凉,带出的兵马极多,陈到初领江州,只怕势难服众,三将军再不回益州,一但孙权进攻,则我朝根本之地化为乌有。陛下,臣愿请旨,前去益州,抵挡孙权。”
  父亲笑道:“孔明,你接着说来。”
  “是,陛下。益州为我军根本之地,所以,李大夫不用回益州,三将军也不用回益州,甚至,还可以将益州军马调出一部分来支援雍州。”这话说得更是前后矛盾,李严几乎发怒,但他才在父亲那触了个小软钉子,此时便不再发言,只看着孔明。孔明已自己回答道,“何故?孙权知益州为我根本之地,我军绝不会放弃,再加上险滩要塞,易守难攻,此其不可攻之一也;孙权北有曹魏,南有五溪,山越未平,荆州初定,内乱外忧不可不虑,此其不可攻之二也;孙权奸狡,深通平衡之道。我军在,则他可左右逢源。我军不在,他也独木难支。主公细思,孙权数年兴兵,包括荆州背信之举,皆是联弱击强,不愿三国一家独大也。此其不可攻之三也。然则,若我军无举动,则其亦难免不利欲熏心,引军攻伐。可使益州军马,打出三将军旗号,树些假人旗帜,以为疑兵,则孙权必不敢西顾。而孙权地这种举动,又会牵制曹魏长江之兵,则我军反而可以集中力量对抗曹魏。”
  高,太高了,我心中暗叹道,先生把孙权分析到骨子里去了,我怎么就面对敌人只想如何分兵击败他们,就没想过哪些可打,哪些可不打,哪些可利用呢?看来我还得学啊。——可是,为什么我越学,感觉自己与先生的差距越大呢?是因为自己的眼界变阔了,反而看到自己的不足了么?曾听说过学者几重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大约我才到了知道自己不知道吧。
  一时乱想着,父亲已拍板了:“好!益州之事,便按孔明所言。抽调新成立的蛮军到长安来,江州军马由陈到统领,张苞打上三弟的大旗,前去军中参赞;上雍军马由寇封抚领。诸葛乔前去军中参赞,寇封虽然勇猛,智计不足,诸葛乔也可以帮扶着点。那么还有三路军马如何处置?”
  “西羌之国新败,不足为惧,其实他们在曹魏心中。也不过只是起个牵置我军地作用。然太子平定凉州,定下五策,羌胡各部,尽皆归心。西羌本就难有作为。马岱、姜维、成公英三将出身凉州,颇得兵法要诣。深通地理民情,关平亦是文武双全。能征惯战。此四皆可独挡一面。可传今马岱与成公英,严密监视西羌国动向,若有机会,可主动出击。但要控制战斗规模,要对方知道我军有备即可,莫不要因他而坏凉州发展大计。姜维与关平则继续引军向西,稳固敦煌局势,恢复西域都护。凉州以经营和发展为主。不用参加此次做战。同时搜集各地情报,广交朋友,收纳民心,巩固季汉的统治和影响,站稳脚跟之后,再向西、向南、向北发展。曹魏与东吴皆为强国,向东发展必有恶胜,而西方有着无比广大的天地,那里是大汉儿孙建功立业的战场。也是我军日后发展地主要目标。
  匈奴人这一路应该起不到什么作用。此时他们被曹魏欺负的如同编户,否则他们也不会偷偷与我军联系。所以无论其人参战与否,也不过是个空名罢了。
  公孙恭西来,若其军老老实实便罢,若敢轻动,我让这些辽东蛮子尝尝连弩地滋味。
  身于曹丕,就看他是如何进军了。“
  关于公孙恭和曹丕,先生说得最少,但大家都知道,这两路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各处的兵力分配,战斗重点都基本上确定下来了,大家说起具体应敌之策,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虽然人都说马超与张飞少智,但在会议上我发现他们两个并非无智之人。而魏延表现尤其活跃,他从偷袭到固守,转眼间说出十余条规划。难怪当初任命汉中太守时,人皆以为会留守三叔,最后却任命了他。其实他算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可惜在孔明这里不吃香,也难怪。孔明才华高绝,如一座高山,低头俯视,一个一丈高地土包与两丈高地土包是没什么区别的,若是那个只有两丈地土包还总是自我夸耀和卖弄,反而会让他感到没有那个一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