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131部分

二战全景纪实-第131部分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天色已黑,柏林漆黑一片,只有几束探照灯光柱划破夜空。
  贝克呆坐在奥尔布里希特的办公室里,一言不发。
  电话线已被切断,一切都完了。
  贝克的精神垮了。
  晚上10时,隔壁关押弗洛姆的屋子传来一阵厮打声,接着是一声枪响。
  贝克的房门被撞开,施道芬堡跌跌撞撞冲进来,背上流着血。
  原来弗洛姆手下的一批军官见大势已去,就起来反对施道芬堡。
  他们拿着手枪冲入关押弗洛姆的房间,制服了奥尔布里希特,施道芬堡趁乱夺路而逃,结果被打伤背部。
  就在这时,雷麦少校的部队也冲进大楼。
  贝克正给施道芬堡包扎伤口,弗洛姆提着手枪走进来,要贝克交出武器。
  贝克道:“我想留着自己用。”
  “好,用吧!立即用。”
  弗洛姆道。
  “在此时我想起了往事。”
  “我不想听这套。
  请立刻开始吧!“贝克拿出手枪,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子弹擦着头发,打中了天花板。
  贝克叫道:“这支枪发火正常吗?”
  “给老先生帮个忙,”弗洛姆说,“拿走他的枪,他已没劲儿了。
  把他和奥尔布里希特、施道芬堡带到楼下枪决。“
  “等等,再给我支手枪。”
  贝克要求道。
  有人递去一支,贝克对自己的头又开了一枪,打中了,但还没死。
  弗洛姆喊道:“谁去帮一帮老先生?”
  一位中士出来,对准贝克的头开了两枪,打死了他。
  此时,施道芬堡、奥尔布里希特和2位助手已被带到院里,面对着行刑队。
  施道芬堡喊道:“不朽的德国万岁!”一阵枪响,四人倒地而亡。
  四具尸体同贝克的尸体被一起扔上一辆卡车,埋到人们永远不知道的地方。
  弗洛姆刚刚杀掉贝克等人,自己也被逮捕。
  希特勒对所有参加“黑色乐队”的人张开了大网,大搜捕席卷德国。
  维茨勒本、赫普纳、戈台勒等人均被捕,后来被用钢琴弦和肉钩吊死。
  弗洛姆也未能逃脱。
  卡纳里斯同7·20事件没有关系,也不知此事,但他同“黑色乐队”的关系终于被盖世太保发现,在7月23日中午被捕,受尽折磨,于1945年4月9日同副手奥斯特一起被处死。
  临刑前的晚上,卡纳里斯用一把勺子在铁管上向隔壁牢房的丹麦情报军官瓦丁中校敲出了下列莫尔斯讯号:“我为德国而死问心无愧。
  你作为军官能理解我。
  我反对希特勒不过是为国家尽职。
  明早我将被处死。
  请尽力帮助我的家人。
  永别了。“
  克鲁格同弗洛姆一样也未逃脱一死。
  7月25日,美军在诺曼底发动强大的“眼镜蛇”攻势,巴顿指挥第3集团军冲入布列塔尼半岛,西线德军大有全军被围之势。
  希特勒下令德军向莫尔坦反攻,企图将巴顿反包围。
  克鲁格为讨希特勒的欢心,集中兵力孤注一掷,但被美军击退。
  克鲁格陷入盟军包围。
  克鲁格山穷水尽,想同盟军联系,率西线德军投降。
  8月15日清晨,克鲁格元帅带着儿子、通信车和助手、卫兵去一个名叫耐西的村庄开会。
  这一行人神秘失踪了17个小时,不知去向。
  人们猜测是同巴顿会晤,但因通信车被盟军飞机击毁而未联系上。
  希特勒也是这么认为,暴跳如雷。
  8月17日,克鲁格被解除职务,立刻去柏林报到。
  克鲁格知道这意味什么。
  12。未遂谋杀(8)
  当晚,他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劝他结束战争。
  第二天,克鲁格动身回德国,下午3点,他们一行到达凡尔登,停车吃饭。
  克鲁格给兄弟写了封信,让副官寄出,接着说:“我们在一刻钟内出发。”
  克鲁格不准备走了。
  他独自走进树林,服下氰化钾,几秒钟就死去了。
  盖世太保的罗网把在家养伤的隆美尔元帅也逮捕了。
  1944年10月13日,隆美尔接到命令去柏林报到。
  隆美尔拒绝了。
  第二天两位将军来到隆美尔家,要求同他单独谈话。
  谈过话后,两位将军在门外等着。
  隆美尔面色苍白,对儿子说:“我已经告诉你母亲,我将在一刻钟内死去。
  房子已被包围,希特勒指控我犯了叛国罪。
  由于我在非洲的战功,才给了我服毒自杀的机会。
  如果我接受,我的家人和参谋人员将不受影响。“
  隆美尔同那两位将军走了。
  20分钟后,隆美尔夫人接到电话,说隆美尔在开会途中死于脑血栓。
  “黑色乐队”被彻底打垮了。
  由于时运不济,更因为自己内部的人优柔寡断、变节叛变,“黑色乐队”错过了一个个机会。
  戈林嘲笑说:“他们真是笨手笨脚,多蠢的傻瓜!多幼稚,手里有那么多王牌,却搞得一塌糊涂。
  ——真是初出茅庐之辈!“希特勒向”黑色乐队“大砍大杀,有7000人因受牵连而被杀。
  希特勒牢牢控制住了德国,决心把战争打到底,但他已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此时盟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在诺曼底海滩把德国西线军队碾得粉碎后,又一刻不歇地向德国边境冲去。
  德军残部丢盔弃甲,仓惶东逃。
  在东线,苏军正全面反攻,把德寇赶出苏联。
  13。苏军大反攻(1)
  1944年初,世界战争局势日渐明朗,同盟国形势越来越好,苏、美、英三大国的军事、经济势力迅猛增长,已大大超过德、日。
  1943年这三个主要盟国生产的飞机比轴心国多25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5倍,火炮和迫击炮多36倍。
  苏、美、英三国武装部队的总人数超过德日将近1倍。
  由于战略主动权已掌握在同盟国手中,它们已具备了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的一切条件。
  但是,德国和日本仍有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以德国为例,1943年它利用本国和被占领国的资源,生产了25万架飞机,10万多辆坦克和强击火炮。
  到1943年12月1日为止,德军总人数为10169万人(陆军709万人,空军1919万人,海军726万人)。
  其中作战部队为6682万人,后备军为3487万人。
  希特勒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侵略军分布在很多国家,但重点仍然在苏联。
  苏联的武装部队更加强大了。
  至1944年1月1日,苏军(不含内地各军区)人数已达8562万人。
  其中陆军7337万人,空军536万人,海军391万人,国土防空军298万人。
  作战部队为6354万人,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约为488万人。
  此外,在远东、后贝加尔和南高加索还驻有大量部队。
  到1944年初,苏德战场上双方兵力、兵器对比如下:苏军德军比例人员(万人)6354490613∶1火炮和迫击炮956045457017∶1坦克和自行火炮525454001∶103作战飞机10200307333∶1根据敌我力量的消长和苏德战场上的变化,苏共中央政治局、国防委员会和大本营于1943年12月中旬召开了联席会议,对国内经济、军事、政治形势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对双方力量对比和战争前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得出结论:苏联人民已在军事、经济方面取得了对敌人的优势。
  这一优势再加上其他因素,对今后战争的进程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苏军在兵力兵器方面已超过敌人,并且掌握了作战主动权,部队处于有利态势,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储备,后方工作协调,使作战部队能有条不紊地得到后勤保障。
  因此,苏军不仅有能力在一两个方向上,并且可以在整个战略正面连续地准备和实施一系列大规模战役。
  1944年初,冬春进攻战役的目的是粉碎苏德战线两个战略侧翼的敌军,解放仍被敌人占领的大片国土。
  重点是解放第聂伯河西岸的乌克兰和克里米亚,以便春季能在这一带推进到国境线。
  在北面,彻底解除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将敌军逐出列宁格勒州。
  1943年底,苏军即为列宁格勒战役进行准备。
  从1944年1月14日起,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波罗的海第二方面军和波罗的海红旗舰队,在列宁格勒州35万名游击队员的配合下,先后对德国第18和16集团军发动进攻,至2月底胜利结束。
  这一战役击毙德军官兵9万人,俘敌7200人,彻底解除了对列宁格勒的封锁。
  这个城市的军民经过872天艰苦卓绝的战斗,付出了80万人据1994年12月23日俄罗斯《消息报》载,列宁格勒公共服务管理局的一份秘密报告披露:从1941年7月1日到1942年7月1日,列宁格勒各墓地共掩埋了1093695具尸体。
  而在这之后又经受了一年半的围困,死亡人数无疑是惊人的。
  ——作者注的巨大代价(死于战火和饥饿严寒),终于赢得了最后胜利,粉碎了德寇的包围。
  苏军解放了列宁格勒州,为以后解放波罗的海沿岸3个共和国创造了条件。
  1944年初苏军进攻的重点是在南部,即第聂伯河西岸的乌克兰。
  这里是富饶的工业区和粮仓。
  希特勒一再强调说,如果守不住东线阵地,到万不得已时,只能考虑撤退北翼的德军,但决不能放弃南翼。
  所以,德军的重兵正守在这里。
  计有曼施泰因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和克莱斯特元帅指挥的“A”集团军群。
  它们下辖91个师,其中有18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和一个摩托化旅。
  支援它们的是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
  德军总兵力是176万人,拥有火炮和迫击炮168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200辆,作战飞机1460架。
  为了打垮这股强大的敌军,苏军最高统帅部也集中了优势兵力。
  计有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丁大将、政委赫鲁晓夫)、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第3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和第4方面军(司令员托尔布欣)。
  这4个方面军共有162个步兵师、12个骑兵师、43个航空兵师、19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以及11个坦克旅,总兵力223万人。
  苏军的武器配置是:火炮和迫击炮28654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015辆,作战飞机2600架。
  可见在兵力和兵器方面都占优势。
  为了几个方面军能协同作战,增强克敌制胜的效果,苏军最高统帅部又派朱可夫元帅负责协调乌克兰第1和第2方面军的作战指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协调乌克兰第3、第4方面军的作战指挥。
  13。苏军大反攻(2)
  1943年12月24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开始实施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战役,为苏军在第聂伯河西岸乌克兰的战略进攻揭开了序幕。
  这次进攻的打击目标是德国坦克第4集团军,它正威胁着基辅。
  苏军攻势迅猛,重创敌人坦克第4和第1集团军,迫使他们向西和西南后退80至200公里。
  仅在1943年12月24日至1944年1月6日这两周中,苏军就击毙德军官兵72500名,击毁坦克和强击火炮1227辆,火炮和迫击炮1311门,俘敌官兵4468名,缴获坦克和强击火炮246辆,火炮和迫击炮1087门,汽车3246辆。
  据当时担任机械化旅旅长的巴巴贾尼扬上校(战后升任苏联装甲坦克兵主帅)回忆,追击敌人的途中,“在切尔诺鲁兹卡附近,我让我乘坐的坦克停下来,因为有大批的德军俘虏挡住了道路。
  我注意一看,简直使我目瞪口呆,原来这支约300人的纵队只有我们一名战士在押送。
  “我命令纵队停住,一名十分年轻的冲锋枪手(显然就是来自少年夏令营的)来到我跟前,清晰地报告说:”‘红军战士皮加列夫押送战俘273人!’“‘就您一个人,不怕这么一群人跑掉吗?
  ‘“’往哪里跑,上校同志,‘士兵笑了,’现在他们可老实多了……
  ‘确实,现在条件不同了。“
  在苏军解放的国土上,到处是德国侵略者烧杀掳掠的惨象和罪证。
  他们仅在日托米尔州就杀害了普通居民22万多人,杀害苏军战俘102万人,另有6万人被强制驱赶去德国。
  1944年1月5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发起基洛夫格勒战役。
  至1月10日,向西推进了50公里,解放了乌克兰重要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基洛夫格勒。
  敌人迅速调来强大的坦克部队进行反击,苏军攻势受阻。
  乌克兰第3和第4方面军于1月10日至11日开始对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地域的德国第6集团军发起进攻。
  但由于兵力不足,未能取得重大战果,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
  苏军最高统帅部着手准备对敌人实施新的突击。
  它给各个方面军补充了人员,调拨了技术兵器和运输车辆。
  例如,从1月底到2月初,大本营就给乌克兰第1方面军增加了400辆T—34式坦克。
  1月底,遵照大本营的指示,四个方面军准备实施三个进攻战役:乌克兰第1方面军左翼和第2方面军实施科尔松—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乌克兰第1方面军右翼实施罗夫诺—卢茨克战役;乌克兰第3和第4方面军实施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战役。
  1月24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开始实施科尔松—舍甫琴柯夫斯基(位于基辅东南)战役。
  两天以后,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转入进攻。
  参战的苏军共有5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27个步兵师),两个坦克集团军(四个坦克军和一个机械化军)和一个骑兵军。
  在兵员和兵器方面都占优势。
  德国守军是一个强大的兵团:拥有9个步兵师、一个坦克师和一个摩托化旅,此外坦克第1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还调来大量增援兵力。
  苏军两个方面军的突击集团在突破敌人防御后,两面合击,迅猛前进。
  至1月28日,两个方面军的突击集团在兹维尼哥罗德卡胜利会合,切断了敌人的退路。
  陷入合围的德军计有:第11和第42军的军部机关、7个步兵师、一个坦克师、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