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3部分

二战全景纪实-第3部分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成的物质损失达2500多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1700亿美元的损失还要多出800亿美元。
  这样严重的经济危机,大大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
  各国为了转嫁危机,以邻为壑,竞相争夺国外市场,展开了空前的倾销战、关税战和货币战,国际气氛急剧恶化。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争斗中,德、日两国或因国内市场狭小,或因国外市场受美、英、法控制,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它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地位,竞相仿效意大利,在国内建立法西斯专政,加紧扩军备战,决心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从而使国际关系日益紧张。
  到30年代初期,随着德意日的法西斯化,终于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
  1931年日本首先拉开战争序幕,制造“九·一八事件”,发动侵华战争。
  1935年意大利对阿比西尼亚发动侵略战争。
  2。墨索里尼崛起乱世(1)
  1919年3月23日,意大利米兰市的空气特别沉闷。
  大街上,为生计而奔忙的市民们东来西往,表情木然,谁也没有注意到,一批心怀鬼胎的人,三三两两地钻进了圣·塞波尔克罗广场旁边的一座大厅。
  这伙人经过热烈讨论,决定成立一个名为“战斗的法西斯”组织,并推举贝尼托·墨索里尼为首领。
  “战斗的法西斯”宣称,它的宗旨是“用军队的组织,组成一个革命团体,恢复意大利固有的国性,铲除赤化势力”。
  当地报纸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注意,只是简单地报道了这一活动。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开始只有54人参加的小组织竟像雨后的毒蘑菇一样越闹越大,不仅席卷了整个意大利,而且影响所及,越过国界,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思潮,并在意、德、日形成一股力量,建立了政权,成了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根源。
  那么,这个贝尼托·墨索里尼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开创的法西斯运动为何能够如此猖獗?说起来可就一言难尽了。
  贝尼托·墨索里尼于1883年7月29日出生在意大利弗利省维亚村一个破产的小土地所有者家庭。
  其父亚历山德罗·墨索里尼是个铁匠,从事农具的生产和维修,但是对政治很感兴趣,崇拜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并参加了意大利社会党。
  其母罗莎·马托尼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和受人尊敬的小学教师。
  墨索里尼是父母的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墨索里尼小时候不但淘气,而且霸道,在全村都出了名。
  他同别的孩子玩耍时,总是充当指挥的角色,说一不二。
  假若有谁不服从他的命令,轻者一顿臭骂,重者一通恶打,就连他的弟弟妹妹也不例外。
  有一次,母亲带他去教堂做弥撒。
  到了教堂门口,母亲特意把他留在教堂外边,嘱咐他老老实实等着,不要胡闹。
  谁知母亲刚刚离开,墨索里尼就爬上教堂外边的一棵橡树,先从树上的鸟窝里捉到四只小鸟,然后坐在树杈上,用树枝将小鸟的眼睛全都戳瞎。
  当人们做完弥撒从教堂走出来时,他便居高临下,用橡树果实和被折磨死的小鸟投打这些虔诚的教徒,人们都骂他残暴,缺乏教养,墨索里尼的母亲感到既羞愧又生气,而他却得意地哈哈大笑。
  墨索里尼9岁那年,父母省吃俭用,特意为他选择了一所离家较远但较有名气的学校。
  开学那天,父亲套上车,亲自送儿子上学。
  一路上,千叮咛万嘱咐,告诫儿子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打架斗殴。
  墨索里尼默默地坐在车上,一声不吭。
  在家乡野惯了的墨索里尼对学校生活很不习惯。
  他随意破坏学校纪律,更不懂得尊敬老师,班里许多同学都挨过他的打。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把邻座同学拧得嗷嗷惨叫。
  老师批评他,他却和老师顶撞起来。
  老师一气之下,打了他的手板。
  他认为受了委屈,气呼呼地回到座位上,抄起桌上的墨水瓶就向老师扔去,差一点打中老师的脑袋。
  还有一次,他同班里一位同学为件小事发生争论,由于辩论不过那个同学,便用铅笔刀把那位同学的手割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
  学校为严明纪律,决定将这个屡教不改的家伙开除。
  父母对他虽然非常失望,但仍然设法将他送进了另一所小学继续读书。
  在新学校里,墨索里尼仍然是个出名的闹事者,哪件坏事也少不了他。
  老师和同学一提起他没有不摇头的。
  要不是他父母经常去学校赔礼道歉,他早就又被开除了。
  就这样,他勉勉强强地念完了小学。
  上中学之后,墨索里尼好像变了一个人。
  他人长高了,开始懂得认真学习,成绩也较好,经常受到老师表扬。
  课余他阅读了大量书籍,特别是文学著作,如但丁的《神曲》,雨果的《悲惨世界》。
  他文笔犀利,有时写些短文向报刊投稿。
  节假日里,他常常替多病的母亲在本村小学代课,或帮父亲抄写社会党的宣传材料,一有空闲还练习演说。
  母亲问他要干什么,他说:“长大后,我一定要意大利听我指挥。”
  1901年2月2日,意大利天才作曲家威尔第逝世。
  在学校举行的纪念会上,墨索里尼初露头角,发表了非常感人的歌颂威尔第的长篇演说,博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
  意大利社会党机关报《前进报》特意报道了这次纪念会,墨索里尼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社会党的报纸上。
  墨索里尼中学毕业之后,在离家乡不远的地方当了小学教员。
  在那里,他无拘无束,酗酒嗜赌,还和一个丈夫在外当兵的女人鬼混,因而闹得满城风雨,不得不于1902年7月前往瑞士谋生。
  在异国他乡,他试图找个理想工作,结果到处碰壁,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度日。
  他当过泥瓦匠、脚夫、缝工、帮厨,但都不能持久。
  有时找不到活儿还得饿肚子。
  传说他当时曾以行乞和抢食为生。
  2。墨索里尼崛起乱世(2)
  幸亏侨居瑞士的意大利工人经常给他一些接济,帮他渡过难关。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墨索里尼同意大利社会党人在洛桑主办的《劳动者前途报》拉上了关系,成为该报记者,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
  除了为报纸撰写文章外,他还帮助报社做些组织工作。
  根据社会党的要求,墨索里尼经常向侨居瑞士的意大利工人宣讲社会党的主张和介绍国内形势,很受工人欢迎,却引起瑞士当局的注意。
  1903年,瑞士当局以煽动暴乱为名将墨索里尼押解回意大利。
  回国之后,他开始补服兵役。
  在军队里呆了两年之后,他又回到瑞士,并继续在街头发表演说,公开攻击教会势力,结果第二次被瑞士驱逐出境。
  于是,墨索里尼被迫移居奥地利,并在那里认识了著名的意大利民族主义者巴蒂斯蒂。
  他在巴蒂斯蒂创办的《人民报》做助理编辑,一再发表文章,鼓吹特伦托地区脱离奥地利回归意大利,因而被奥地利逮捕入狱,最后驱逐出境。
  1908年,墨索里尼从奥地利回乡之后,正式参加了意大利社会党,不久又被选为社会党弗利省委书记。
  他利用手中权力,创办了一份名为《阶级斗争》的周刊。
  在办报刊方面,墨索里尼既有经验,也有才能。
  他重视文章的内容和版面安排,每篇文章都要亲自修改定稿,社论更要亲自撰写。
  他说:“我不喜欢不痛不痒的文字,文章要尖锐泼辣,像闪电和炸药一样,要富于煽动性。”
  经过他的努力,《阶级斗争》周刊成了社会党内最有朝气和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
  但不久之后,墨索里尼因在《阶级斗争》周刊发表文章反对政府侵略利比亚和鼓动示威游行而被捕,并被判处5个月徒刑。
  这样一来,墨索里尼的威信反而大大提高。
  1912年3月,他刑满获释,7月便被社会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为中央领导机构成员,11月又被任命为社会党机关报《前进报》社社长。
  29岁的墨索里尼控制《前进报》后,如虎添翼,更加野心勃勃,从而开始了新的个人奋斗。
  在他的领导下,《前进报》很快就发生了显著变化,发行量从1万份猛增到10万份。
  不仅解决了报社的财政危机,而且扩大了社会党在工人群众中的影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意大利社会党领导人主张意大利对这场战争应持中立立场。
  而墨索里尼则力主介入战争,并利用他控制的舆论工具大肆宣扬自己的主张。
  同年10月18日,墨索里尼没有同其他社会党领导人商量,便擅自以社会党的名义在《前进报》发表自己撰写的长篇社论,鼓吹“意大利参战的必要性和战争将给意大利带来的好处”。
  社论发表后,意大利社会党领导机构谴责了墨索里尼独断专行的恶劣做法,决定免去其《前进报》社社长职务。
  随后,社会党米兰支部又通过决议,将墨索里尼开除出党。
  从此,墨索里尼同社会党分道扬镳,走向了创建法西斯党的道路。
  1914年11月15日,墨索里尼接受工业富豪昂萨尔多公司和皮雷利公司提供的60万里拉的赞助,在米兰创办了一家《意大利人民报》,同《前进报》竞争。
  该报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的报纸”,实际上却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鼓吹参战。
  次年5月23日,意大利向奥地利宣战,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墨索里尼立即在《意大利人民报》发表文章,支持政府的立场。
  他大声疾呼:“意大利,我的祖国!
  我决心为你献出生命。
  我既不悲伤,也不害怕牺牲。“
  他号召青年为祖国而战。
  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墨索里尼自己也于1915年8月31日参军,不久即开赴前线。
  由于作战勇猛,墨索里尼很快被提升为排长。
  后来在一次战斗中,不小心手榴弹走了火,他身负重伤,被送往医院。
  1917年6月,墨索里尼从军队复员回到米兰,继续在《意大利人民报》工作。
  大战之前,墨索里尼只是一位新闻记者,办报纸是他的主要从政方式。
  现在,他则开始以社会活动家的身份出现在意大利政治舞台。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他首先是冷眼观察形势。
  他注意到,四年战争使意大利这个贫穷落后的帝国元气大伤,造成通货膨涨,失业大增,到处呈现出凄凉景象。
  他还看到,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意大利无产阶级已开始觉醒,资产阶级很难继续依靠议会制度保持政权。
  他更没有忽视,意大利社会党领导人以胜利者自居,继续谴责主战派,鄙视从前线回来的退伍军人。
  他由此得出结论,国家目前的动乱形势,正是混水摸鱼的大好时机。
  于是,他在《意大利人民报》再三发表文章,公开为退伍军人和失业青年鸣冤叫屈,并号召他们组织起来寻找出路,为建立法西斯党进行舆论准备。
  1919年3月2日,他在这家报上刊出一则启事,宣布将于1919年3月23日在米兰举行一次“非常重要的集会”,要求各方人士支持。
  2。墨索里尼崛起乱世(3)
  接着组成了以他为首的七人委员会。
  3月23日,在米兰的圣·塞波尔克罗广场,按原计划召开了以退伍军人为主要成分的会议,会上正式成立法西斯组织,取名为“战斗的法西斯”组织。
  现在一提起“法西斯”这个词,人们就会想到血腥的暴力和侵略。
  其实,这个词的含义几经变化,前后大不相同。
  法西斯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Fasces”,早在古罗马时期,法西斯是帝国大法官的权力象征。
  它的标志是中间插着一个斧头、由红布条紧系着的棒束。
  大法官出行之时,往往由仆从们举着棒束走在前面,以表示他有权把人处以鞭笞或死刑。
  在后来的意大利文中,法西斯演变成“联盟”或“协会”的意思。
  1890—1891年,意大利西西里岛曾出现过一个“劳动者法西斯”组织(意译应为劳动者联盟或劳动者协会)。
  该组织建立之后,提出了一个改善矿工劳动条件和反对资产阶级霸占耕地的纲领,因而对工农群众很有吸引力,参加这个组织者多达30余万人。
  这个组织虽然在1892年遭到政府镇压,被迫解散,却留下了深远影响。
  自此之后,法西斯曾一度作为革命的代名词在意大利广泛流行。
  1914年10月5日,在米兰还成立过一个叫“国际行动革命法西斯”组织,鼓吹参战。
  墨索里尼在1919年3月23日建立“战斗的法西斯”时,本意是想借助“劳动者法西斯”的传说影响,以获取工农群众的支持。
  1921年11月,战斗的法西斯改名为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时,墨索里尼才改变初衷,声称他的法西斯是拉丁文的含义,并决定用中间插着斧头的棒束作为法西斯党的党徽。
  他解释说,这个标志体现了意大利人民的古代光荣,其中的斧头又象征着领袖,棒束象征着人民。
  从此之后,“法西斯”逐渐成为残暴与侵略的代名词。
  墨索里尼很擅长欺骗宣传。
  为了争取公众的拥护和支持,他想方设法编造法西斯主义的合理性。
  他通过《意大利人民报》一再宣扬“法西斯主义是有组织的、集中的,有权威的民主制”,说什么“法西斯主义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废墟中,吸取了那些还有生活价值的东西,保存了可以说是由历史肯定了的真理”,“没有法西斯主义做国家的中流砥柱,任何政府都要垮台;谁反对法西斯主义也必将垮台。”
  这些美丽动听的言词,对小资产阶级和青年学生很有吸引力。
  在为法西斯主义大造舆论时,墨索里尼大耍两面手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