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长安风流 >

第303部分

长安风流-第303部分

小说: 长安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刘氏与霜儿妖儿,都一并哭了起来。惹得看守的小卒们眼圈都要红了。
  “老夫人,您请进吧!但请不要耽搁太久,让我们为难。”
  “好,多谢小哥了!”
  三女走进了小别院,秦慕白正站在树下沉思。看到母亲和妹子们过来,他顿时心中惊喜万分,但表情仍是摆出十足的伤感与悔恨,快步迎上去对着母亲就拜倒下来。
  “孩儿不孝,劳母亲伤心了!”
  “我儿快起!”
  三个女人将秦慕白围在核心一起拉他起身,妖儿心灵手快,顺势就塞了一件东西到秦慕白手中。
  是一个管状物体!秦慕白心领神会,快手将它收入袖中,然后与母亲妹子们抱头痛哭。
  此情此景,现场监管的百骑卫士们也不好上来干涉,还陪着一阵唏嘘感叹——“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刚刚还风光无限,转眼便是生离死别!”
  深夜,秦慕白半梦半醒。
  梦境之中,一副金戈铁马的画面,清晰浮现。
  ……古城夕阳,烈马长枪;热血洗红缨,铁骑破八荒!
  现如今,却是身陷囹囫。
  满腔凌云志,飞不过囚笼枷锁,躲不掉冷枪暗箭。秦慕白对这些明争暗斗没有兴趣,只想在有生之年,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可是偏偏,总有无尽的麻烦萦绕纠缠,挥之不去斩之不断。
  环绕在他寝室旁边的一整圈儿百骑卫士,突然整齐的撤走。虽然轻手轻脚几乎没有发出声音,但睡得惊醒的秦慕白仍是发觉了,顿时弹身而起披衣下床。
  房门被推开,一人身披遮头的黑色斗篷闪身入内。
  “慕白。”
  熟悉的嗓音,让秦慕白心中为之一热。
  “陛……”
  “不必多言,长话短说。”
  来人,正是李世民!
  他走到秦慕白身前,黑斗蓬下的一双眼睛灼灼生辉的看着他,神色复杂百变。
  “一切,陛下心中已然有数。微臣所能做的,就将这件东西,交给陛下!”秦慕白说罢,从袖管里拿出一个管状布袋,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伸手接过,紧紧握在手中,指关节骨骨作响。
  布袋之上灰尘未去,他伸手拆去封住布袋口的绳子时,一阵灰尘掸落。李世民双手停顿了一瞬,转眸欣赏的看着秦慕白,点了点头。
  很好,并没有人先于李世民,拆开过这个布袋。秦慕白,也没有。
  布袋拆开,李世民缓缓的从里面抽出一枚杏黄色的卷轴——圣旨!
  秦慕白心头震了一震:圣旨?
  难道是先帝留下的?!
  他当然没有问。
  李世民也只匆匆看了一眼,一直严肃冷峻的表情神色之间看不出任何一丝的情感变化,然后迅速将它收好揣入怀中。
  凝眸看了秦慕白两眼,李世民转身就走。
  至始至终,秦慕白也没有再吭一声。
  只是心头,长吁了一口大气!
  幸好我忍住了强烈的好奇心,没有拆看那个布袋子。那份圣旨,不管来历如何,除了李世民,定然是谁看谁死!
  李元昌,你完蛋了!
  这一着“引蛇出洞”的苦肉计,到今时今日此时,方才算得成功了一半!
  只是不知这接下来还要引出什么“大蛇”,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
  '先来一章六千字的,下午继续更新。红票啊,雄起吧,春天都来了!'
  第348章 龙蛇出山,风雨欲来
  皇帝急症,昏迷不醒;驸马乱后宫,生死未卜;宰相房玄龄旧病发作也陷入了昏迷,就躺在皇帝病榻的一侧。
  大唐的朝廷,乱了。
  长安,乱了。
  唯独听到这个消息反而十分振奋的,便只有李元昌。不过,他府里也未必就当真安宁。
  这一日酒足饭饱思淫|欲,正准备把那对即将过门的双胞胎姐妹叫来侍寝,全府上下去寻不到人。初时他也没见意,心想兴许她们是一时贪玩出府蹓跶,或是回秦仙阁有什么事情去了。可是一觉醒来大半夜了,仍不见人。这时酒也醒了,李元昌不由得升起一丝警觉。
  于是他跑到自己最为在意的密室里一查看,完蛋!
  东西,丢了!
  当即,李元昌的第一反应,就是狂奔闯进了东宫!
  太子李承乾,心事重重仍未睡觉。看到李元昌失魂落魄的闯进来,他顿时吃了一惊,忙道:“皇叔何事惊慌?”
  “大事不妙了!”李元昌气喘吁吁,头发都要散乱了。
  “你也知道大事不妙?”李承乾咬牙切齿道,“此番被你害死了!”
  李元昌一怔:“太子已然知晓?”
  “满城的人都知晓了,我能不知道?”李承乾恨恨道,“看你干的好事,如此惊天动地!将那秦慕白谋害一刀杀了结果便是罢了,你偏要牵扯到后宫、还将先帝的两名侍姬也编排上了。现在到好,父皇惊怒之下病重不起,连房玄龄也昏死过去!你可曾想过,如今有多少人要废我这太子?没了父亲镇住台面,没了房玄龄抵死支持,我还能苟活几日?!”
  李元昌轮了轮眼睛,到嘴边的话不敢说了。
  李承乾气恼了一阵上下打量李元昌几眼,皱了皱眉头:“你还没说是怎么回事呢?”
  李元昌张了张嘴,没吭声。
  “说啊!都什么时候了!”李承乾气恼的道。
  “那东西……丢了!”李元昌咬牙迸出这一句。
  “什么东西?”李承乾一时没反应过来。
  李元昌急恼的一拍巴掌:“先帝遗诏啊!”
  “啊?啊啊啊!”李承乾顿时一个头两个大,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死盯着李元昌,喃喃道,“何时、何地、如何丢的?”
  “不知道……”李元昌一脸刷白,茫然的摇头,“但我怀疑……”
  “还怀疑个屁啊!丢了就肯定找不回来了,这摆明是有人刻意去偷的!”李承乾痛心疾首的大喊,踉踉跄跄几乎摔倒在地。
  李元昌急忙将他扶住坐下,替他倒上茶水。
  李承乾浑身发抖接过茶盏,没喝上一口,眼睛呆直的道:“怎么办?怎么办?这最后的一方护身符也没了!”
  “太子勿急,这不就是来找你商议对策的嘛?”李元昌说道。
  “还有何可商议的啊?这东西若是落在了父皇的手里,我……”李承乾双手掩面用力的搓了几把,绝望的道,“虽然我一直不知道,凭什么已故先帝的圣旨对父皇能有这么强大的约束力,但是……聊胜于无啊!”
  李元昌双眉紧锁沉思了一阵,闷哼了一声道:“肯定是那对双胞胎贱人!”
  “你是说澹台姐妹?”李承乾顿时大叫道,“我早就说过这对姐妹不对劲!她们平空的出现,而且出身于秦仙阁,能干净么?指不定就是秦慕白派出来的人!”
  “可……可小王观察她们许久,她们没有表现出任何一丝对小王有兴趣的样子啊!反而还对小王百般推搪塞责,怎么可能是秦慕白的人?小王费尽心机耍尽手段,才将她们收入房中。正要享用,奈何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李元昌叫悔不迭的道。
  “这叫欲擒故纵,你太小看那姓秦的了,他是摸准了你的脉门脾性,对你对症下药啊!”李承乾拍着大腿直叫苦,“完了,完了!从一开始你就被姓秦的算计,如此说来这早已是个巨大的圈套,只待我们去钻!现在如何是好?遗诏丢了,父皇和房玄龄一起病倒了,老四那边肯定会有动作,要趁这机会置我于死地,夺了这东宫的!今日早朝之时,就有诸多大臣聚在一起讨论,父皇病重的这段时间里国不可无君,要推举一个监国皇子。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支持老四啊!”
  “太子,你慌什么!陛下一天不废你,你就一天是太子!要监国,怎么也轮不到他魏王!”李元昌冷哼了一声道,“现在皇帝与房玄龄病重,朝中无主,是他魏王的机会,怎么就不是你太子的机会了?”
  李承乾一怔:“什么机会?”
  “趁此机会,扳倒魏王坐稳东宫啊!”李元昌窃声道,“房玄龄倒下了,朝中主事的便是长孙无忌。皇帝那边里外不得通传,唯有褚遂良近侍病榻。长孙无忌是个老顽固,可能不大好争取。但怎么说你也是他亲外甥,他与老四也一向不和。万一争执起来,我估计他还是多半向着你的。现在,只要将褚遂良争取过来,大事可成!”
  “成何大事?如何来成?”李承乾惊问道。
  “你别急。”李元昌双眼连连转悠,想了一阵说道,“常言道先下手为强,既然连秦慕白这么棘手的角色我都收拾了,还怕他老四?咱们故技重施,栽给老四一个趁机谋叛的罪名。虽然朝中支持老四的人很多,但在这样的大事大非面前,有几人敢站出来为他张目?长孙无忌本就不喜欢老四,定会顺水推舟。以往,有神光如炬的皇帝一双眼睛在;现在,皇帝病重不在了,不正是我们除掉老四的好机会?”
  “你、你又来?”李承乾浑身都筛起糠来,指着李元昌道,“七叔,为了报负一下秦慕白,你害死了先帝二妃和数名宦官,这也还自罢了;皇妹高阳这辈子也断送了,秦家也断送了;现如今,父皇与房玄龄也生死未卜!你还要下手!这一着棋可比针对秦慕白危险多了,弄得不好,我整个东宫都要倾覆啊!”
  “太子,都什么时候了,势如累卵,你还在考虑后果?”李元昌一把扯住李承乾,叫道,“遗诏丢了,那贱人是受谁指使还说不好,东西最终会落在谁手里更说不定。万一回到了皇帝手上,我们对他失去了制约,他想起以往种种,新仇旧恨一起算将起来,你能张挡得住?陛下要废立储君,这早已是人人皆知。之所以一直迟迟没有下手,一是顾及已故长孙皇后的遗愿旧情,二是因为房玄龄苦苦相劝与俗念约束,第三,可不就是因为咱们手里有这份先帝遗诏?现在,三者眼看都要皆无了,你还不是死路一条?!”
  李承乾已是面如死灰,茫然的看着李元昌,喃喃道:“我一直都很想知道,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圣旨遗诏对父皇有如此约束之力?你又是何时何地如何弄到手的?”
  “哎,现在还说这些有什么用?”
  “我偏要知道。”
  “好吧……”李元昌叹息了一声,说道,“几年前,那时候我在住在皇城后宫陪伴先帝。有一日酒醉之后,先帝突然痛哭失声,说起数年前的玄武门之事……”
  “玄武门?”
  “这个人人皆知,也就不必我来赘述了。”李元昌说道,“其实在玄武门事发之前,先帝早已拟好了一份圣旨,准备下颁。但还没来得及颁布,玄武门事发,我父皇兵变登基,这份圣旨也就成了一纸空话。”
  “既已是一纸空话,又何来约束之力?”李承乾迷惑道。
  “你错了。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纸空话;但在皇帝看来,这就是将他绑在改忤逆不悌的刑架上鞭怠!”李元昌说道,“你父皇登基时,先帝颁发诏书改立你父皇为太子,没多久再下诏书,禅让帝位。这样,你父皇才勉强名正言顺的登基问鼎。这些年来,玄武门之事一直是皇帝的心头禁地,谁也不敢在他面前提及。一个重要的原因,并非是那里流淌着他兄弟的血,而是存在着他这个帝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的隐患。当皇帝的,最讲究的是什么?当然就是名正言顺,这样才能人心所向。否则,不管他如果贤明如何成功,终究也逃不到青史丹书与后人的诘责批判。”
  “竟是这样……”李承乾茫然的点了点头,说道,“可是……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父皇有必要如此在乎吗?”
  “当然有必要。非但是有必要,还非在乎不可!”李元昌说道,“一来,我大唐以孝治国,皇帝先做表率厚待先帝。这份圣旨一但传出,他便要变成彻头彻尾的不孝不悌之人,还有何面目立为表率?岂不令天下人唾骂鞭怠?此其一;其二,现在,你与魏王为东宫之争水深火热,皇帝依稀想到了当年的自己。如果这时将旧帐翻出,他自己犹是名不正言顺的武力谋叛登基夺得帝位,还能不怕你们这些做儿子的效仿?到时真要事发,他有什么颜面指责你们,还不是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父行子效?到时,一切罪业,都要推到他的头上;其三,也是最重要的。现在,皇帝年纪越大,就越在乎青史丹书与野史杂谈对他的评价,他甚至干涉国褚遂良这个记录他言行的起居郎,和宫中编史的史官,尤其看重玄武门这一段史书的编修。你说说,要是这份圣旨被公之如众……”
  “行,你别说我了,我明白了。”李承乾连连摆手,点头道,“那份遗诏圣旨,是不是将我父皇赐罪、扶植隐太子齐王皇叔的?”
  李元昌没有说话,而是背转过身去,半晌才说道:“这些,不必再问。先帝已去,圣旨已丢,空口无凭。”
  “你是怕祸从口出,还是世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圣旨,从一开始就是你编造的?!”李承乾突然歇斯底里的大吼道。
  “事到如今,光说这些屁话有什么用?”李元昌猛然转过身来,怒目瞪着李承乾,“太子,你能不能不这么软骨头?你一再被老四逼压,步步退避乃至今日避无可避,你难道就准备颈就剹让老四得逞吗?我除去秦慕白,一半是为私怨,另一半,还不是为了你?”
  “为了我?你说得好听!”李承乾冷哼道。
  “那你听着!”李元昌冷冷道,“至从襄州一行后,秦慕白是不是很反感很讨厌你,根本没想过站到你的阵营里来?”
  “他也没站到老四那边哪!”李承乾辩驳道。
  “朝廷之上,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像秦慕白这种态度暧昧站位不清的,更是危险!谁也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突然捅你一手,你就当真完了!”李元昌说道,“世人皆知他与李恪是莫逆之交。如今李恪虽在高句丽,但,只要秦慕白与高阳公主成功大婚,又再返兰州撑起大唐半壁江山,那他就必然能成为与李勣鼎足而力的军界魁酋。李勣为人圆滑老道,也从未表明态度支持哪个皇子。但秦慕白与李勣,可是有私交的,二人同为军界领袖又都出自卫公李药师门下,还能不牢牢抱成团?到时候,秦慕白的态度势必影响到李勣的立场。真到那时,我的太子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