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长安风流 >

第347部分

长安风流-第347部分

小说: 长安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老娘和大东家回兰州了,这可不就是大事了,还需要别的?”苏怜清喝了一口茶翻了几下白眼,说道,“还有一个人,你兴许会很想见上一见。”
  “谁啊?不会是郑安顺吧?”秦慕白顺口道。
  “呵,你还蛮惦念他的嘛!怎么样,还是怕他横刀夺爱吧?”苏怜清坏笑道。
  “说正事,别油腔滑调的。”
  “不是。”苏怜清眉飞色舞表情异常丰富的说道,“是我们半道上捡来的一个半死之人,但你见到他,肯定会……会那个,如何,如何!”
  “谁?”
  “老娘非卖这个关子不可——走吧,秦少帅!烦请贵步稍移,琼玉山庄恭候大驾光临!”
  秦慕白摇头而笑,唤备车马,便与苏怜清一道离开都督府,往琼玉山庄而去。
  琼玉山庄,已是成了长安西市一般的存在,除了规模地界小了一些,别的几乎没了差别。庞大的山庄内部,居然新建起了多所宅房用作旅店、酒肆与商榷,专门接待往来的商旅。当然,这些产业全部归属于武媚娘的名下。她不光自己走商赚钱,顺道还赚商人的钱。同行都说,她这生意,算是做到炉火纯青了。
  唯有后院的一处地界也就是琼玉楼台所在的别院,是不对外开放的。这里住着武媚娘自己一家人,还留了一间别雅幽静的卧房,便是专属于秦慕白与武媚娘的二人世界。
  车马从山庄后门而入,苏怜清将秦慕白请到了正宅大厅,武母杨氏以及武媚娘兄妹数人都在,看似是兼程远道回家之后,在休憩。
  但见秦慕白到来,满屋子顿时便热闹了。武媚娘微笑淡然的注视着秦慕白与她的家人嘘寒问暖闲话家常,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无限眷恋与温馨,秦慕白将之收于眼底。
  寒暄罢后,秦慕白便问苏怜清,路上捡来的那个“半死之人”何在。武媚娘听后便笑了,说道:“休听她满嘴胡言,什么半死之人,只是个半路病倒的旧识而已。不过,那个人的确值得你一见。”
  “是谁,在哪?”秦慕白问道。
  “随我来。”武媚娘起身,便带秦慕白往楼上走。二楼是供宿客人的卧房,推开一间门,秦慕白看到里面的床榻上静静的躺着一个人似已熟睡,旁边还有个老医郎正在书写药方。
  走到床边一看,秦慕白着实意外的惊道了一声:“怎么是他?”
  老医郎瞟了秦慕白一眼,说道:“公子请小声。此人疲累之极气血虚脱,此时若被吵醒,大不利于病情。”
  “好,我们先出去。”秦慕白与武媚娘出了房带上门,问道,“独臂张同,他不是应该远在襄阳么,怎么会跑到兰州来让你们遇到?”
  武媚娘温柔的笑了一笑,说道:“你说呢?”
  “我说?”秦慕白怔了一怔,“我怎么知道?”
  “不就是因为你在兰州,他才来的么?”武媚娘顿了一顿,轻声道,“慕白,有这样的旧部,或者说是朋友,你应该感到欣慰。”
  秦慕白不禁吃了一惊,说道:“你是说,他远道万里从襄阳出发来兰州,是来找我的?”
  “是。”武媚娘肯定的点头,说道,“我们在兰州州城外四十里的县城驿馆中遇到他,当时他正病重不起,但与我交谈了几句。他说,他虽‘人在江湖,魂在百骑;躯虽已残,心仍未死;当仍旧追随将军牵马坠镫,死而无憾’!慕白,这是他的原话,我能保证我说得一字不漏。”
  秦慕白听完,半晌无语。
  深吸一口气后,他说道:“媚娘,拜托你好好照顾张同。待他病体痊愈后,我要让他执掌我的大都督帅旗。”
  “你说,你要让他这一个独臂之人执掌大旗,担任你的帅旗使?”武媚娘不无惊讶的道。
  “是的。”秦慕白微然一笑,说道,“将旗,军之魂,旗在人在,旗亡人亡;骑使,帅之彰,帅之所在旗之所至。没有人比张同,更适合担任我的旗使。因为他的铁血、忠义、坚韧与刚强,正是我麾下的军队必须具备的气质!”
  “我懂了……张同虽是残废了,但他独有的特质的确令人生佩。”武媚娘点点头,说道,“慕白,军中的事情,我不懂;但军人的情感,我懂。像张同这样的小人物,虽然卑微,但总能在不经意间让人感动和震撼。来了兰州这么些日子,我接触到许多像张同这样的人。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你对军队、对同袍那么有感情了。因为军旅男儿,真的比许多商旅官宦要可钦可敬得多!”
  “是么?”秦慕白蓦的诡笑一声,四下一瞄别无旁人,挤眉弄眼的坏笑道,“那我也是军人,是不是也值得你钦敬一回?”
  “少来!”武媚娘咯咯笑道,“还有几位客人,我带你去见上一见。到时,你恐怕就没这个油腔滑调的心情了。”
  秦慕白怔了一怔:“还有客人?今天是什么日子,一些朋友都至远方来了。”
  “来吧,看了便知。”武媚娘笑得神秘,带着秦慕白在二楼的楼廊间穿梭了几回停在一间最为豪华的客房前,说道,“进去吧!”
  “是谁啊,这么神神秘秘的?”秦慕白满腹狐疑,但故意装作满不在乎大大咧咧的推门而入。
  进门一看,两名戎装女子正坐于桌边饮茶。明光甲,麒麟袍,火红缨盔腰悬宝剑,典型的百骑军官扮相,飒爽英姿让人眼前一亮。
  “拜见少帅!”二女一同起身抱拳行军礼,英气勃然。
  “怎么是你们?你们不是在长安皇宫的百骑当职么?”秦慕白意外的惊讶道,方才说完脑海里飞快一亮,马上道,“难道是……高阳公主来兰州了?”
  这一对戎装女子不是别人,便是昔日的双胞胎杀手、现时天下仅有的两名女军官,澹台姐妹。
  二女同时抿嘴一笑,连神态表情都别无二致,便道:“少帅小声,公主长途跋涉累得不过,方才睡下片刻。”
  秦慕白一时愣住了,“那厮,真的来了……不会吧!真的来了?”
  “哈哈!是慕白来了吗?”隔着一层珠帘的里间卧房里,突然传出极不淑女、极度兴奋的河东狮吼,“贼军校,臭男人!本公主鸾驾在此,还不速速进来参拜!”
  第388章 八方雷动(三)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这个说法显然不是成形于唐时。在唐人的眼界里,只有“天下”一说,没有“世界”的概念。
  在吐谷浑与吐蕃的接壤之处,有一处高原地带由唐古拉山与昆仑山横亘而过,崇山峻岭气势磅礴,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再加上河流纵横湖泊密布还是长江与澜沧江的发源之地,水草丰美牛羊肥壮还多有盐田,于是成了吐蕃最重要的一处农畜草场与产盐之地。更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俨如高原门户,因此又是一处重要的军事基地。
  吐蕃人称此地为“高鲁木斯”,意为河流众多的荒漠明珠,即现今之“格尔木”;而唐人,则给他取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雅号——“天下之巅”。
  天下之巅,自然是不可攀登和无法逾越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天气原因是一方面,这里盘踞了吐蕃三分之一的高原雄兵,则是另一层主要原因。
  吐蕃,几乎全民皆兵。年轻的吐蕃赞普弃宗弄赞(即后世所称松赞干布)一统高原之后,仿效大唐的府兵建制将全高原六十万的兵马以“茹”为单位,分成一千余部。大茹部有元帅与副元帅统兵管理,但如同大唐军制中的“行军道总管”一样在平常并不设立,只在出征时由赞普亲自封授。
  但是,在格尔木这里,却有一个特殊的吐蕃“元帅”常年在制。他统领着二十万高原铁骑以格尔木为营雄踞天山之麓,与大唐的大非川军区遥相对峙,如同一头獠牙雪亮的藏獒,把守着雪域高原的门户领地。
  吐蕃格尔木大军区的元帅,能与吐蕃王朝的大论(宰相)平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现如今的格尔木元帅,却是一名不及而立的青年——噶尔?钦陵。而他的父亲,便是现如今吐蕃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鼎鼎大名的大论宰相,噶尔?东赞宇松,唐人则称之为“禄东赞”。
  噶尔家族本是吐蕃王朝的贵族,现今这父子二人分别执掌朝纲统率兵马,噶尔家族达到了鼎盛。也正是在大论禄东赞的辅佐之下,13岁即赞普位的弃宗弄赞才一统吐蕃高原。
  弃宗弄赞这个名义上的第33任吐蕃赞普,便是实际意义上的吐蕃王朝的开国之君!
  噶尔家族,煊赫一时;年轻的军事统帅噶尔?钦陵意气风发,如同一只羽翼丰满的青壮雄鹰,在格尔木的高枝上鹰视天下跃跃欲试,等待着一鸣惊人的那天到来。
  大唐出使吐蕃的使者鸿胪寺少卿刘善因,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噶尔家族在吐蕃的显赫无人可及,但钦陵决不是因为父亲与家族的关系,才成为吐蕃第一军事元帅的,这一点他相当的清楚。
  吐蕃人普遍早熟,满十岁就可成亲生子上阵杀敌。年方二十余岁的钦陵已经在沙场之上征战了十几年,称他为沙场宿将恰如其分。而且,他那个并不识字的吐蕃宰相父亲,偏就生出了他这个精通汉学与兵法的军事天才!
  从军十余年,勇冠三军所战无不最前;统兵打仗大小百余阵,未尝一败!——钦陵能有今日之地位,全是凭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从而,赞普便将全国三分之一的兵马与整个王朝的最重要之门户,放心的交给了钦陵。
  冰川入云,寒风如刀。
  刘善因眯着眼睛看着眼前茫茫雪域千里冰川,禁不住深吸一口气大声叫道:“大好河山!大好河山哪!”
  然后,剧烈的喘息。
  虽然在大非川生活了一个月才往格尔而来,但他仍然无法适应此处稀薄的空气。
  “刘鸿胪,咱们就在这儿傻等他们来迎接,不自己进吐蕃的军营吗?”随行的小吏有些担扰的道,“再过三两个时辰不来,这天就黑了,我们要被活活冻死的!”
  “哈哈,你怕了!”刘善因放肆的大笑,说道,“我谅他吐蕃蛮子,还没胆量冻死我刘善因!要是一个时辰之内噶尔?钦陵还不出郭相迎,我就打道回府。”
  “打道回府?”随行的一众人等都甍了——这也太儿戏了吧!
  “少说废话,一个时辰!等!”
  几乎是话刚落音,前方一片白茫茫的雪域之中,出现若干醒目的黑点,有近百骑如旋风般疾驰而来。
  “呵呵,来了!”刘善因抚髯长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看着前方,若有所思。
  随行之人都松了口气。这冰天雪地撒泡尿都能冻成刀的鬼地方,谁愿久留?
  那群骑兵奔到近前,果然是吐蕃的骑兵。他们散作扇形将数十人的大唐使者围在中间,为首一名大胡子青年上前两步,用蕃语说了一通。
  刘善因摆了下手,身边的随行向导译官上前表明身份。那青年便策马上前几步对他施了一礼,请他前往吐蕃军营。
  “告诉他,若非噶尔钦陵亲自出营相迎,本使拒不上前一步。”刘善因道。
  驿官犹豫了一下,如实回复。那青年明显有了一丝火气,一群骑兵都冷冰冰的眯着眼睛瞅了他们一阵,又扬长而去。
  过了半个时辰,前方出现大批的骑兵,约有迁人。彩旗林立号角喧天,当先若大一面帅旗领头,噶尔?钦陵亲自出迎了。
  刘善因叫住众人,只带三名译官上前。
  帅旗招展,钦陵匹马当先缓步上前,看着刘善因略带嘲讽的似笑非笑,用马鞭指了指刘善因,用流利的汉语说道:“你就是唐廷使者?”
  “正是本官。”刘善因用同样的表情看着他,不卑不亢悠缓的道,“鸿胪寺少卿,刘善因。”
  “从四品少卿,官小了点。”钦陵冷笑一声,说道,“见了本帅,还不下马奉拜?”
  “上国使者不拜下国之君,更何况你只区区下国之臣?”刘善因摇头而笑,说道,“钦陵,此刻休说你是吐蕃元帅,便是赞普在此也只得对本使以礼相待。你如此冷漠刁刻,有失国体。本使很想问问,你们赞普平常就是这么教导你们这些属臣待客之道的么?”
  “唇枪舌剑,果然厉害。”噶尔?钦陵满不在乎的笑了一笑,翻身下马立于道旁,抚胸弯腰施了一礼道,“有请天国使臣刘鸿胪,入营暂歇!”
  “好说,好说。”刘善因笑了一笑,说道,“敢问贵国赞普何在?本使奉皇命而来,大小事宜只应与赞普商议。”
  “汉人有言,君不问臣。”噶尔?钦陵嘴角一挑冷笑道,“赞普何在,且是臣下能管能问的?”
  “那就有意思了。”刘善因深吸了一口气,大声道,“早在两个月前,大唐已派信使告知贵国,本使将要出使高原并在今日抵达专程商议讲和赐婚一事。现如今,将军却不知赞普去向。如此本使便以为,贵国赞普并无半分诚意接受议和与赐婚。那本使还去你军营干什么?——不劳远送,本使回去便了。”
  “脾气还挺大。”噶尔钦陵半分也不动怒反而笑道,“国事为重,贵使切不可意气用事。赞普贵为一国之君忙于军政,总不能在军营里苦等贵使吧?贵使就请入营暂歇,待本帅即刻差人去请赞普便是。”
  “这还像句人话。”刘善因大咧咧的冷笑一声,抖了抖自己的马缰说道,“本使的手要被这高原冻裂了,把不住马缰。你上前来,牵马。”
  这话一说出,刘善因身后的驿官们脸色就变了!
  噶尔?钦陵的脸上有一抹愠色转瞬即逝,但马上又恢复了不露声色的笑脸,上前两步接过马缰,牵马前行。
  在场的一千余吐蕃铁骑与数十人随行使者,都怀疑自己眼花了。已有好多名吐蕃骑兵就差要拔出弯刀上前来,将刘善因立毙于刀下!
  噶尔钦陵却是谈笑自若轻松自如,挥了下手示意两边兵马开道护送,自己牵马行于刘善因的马旁,笑道:“贵使是高高在上的天国使臣,本帅能替你牵马坠蹬便是一种福份。本帅自幼研读汉家典籍,记得史书有载韩信曾生受跨下之辱。今日本帅受你马下之辱,你以为如何?”
  “将军放心,你自比淮阴(韩信是淮阴人且封号淮阴侯)的事情本使是不会说出去的。”刘善因笑道。
  钦陵怔了一怔,问道:“何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