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169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169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普法战争时,法国已经失败过一次了,这次他们倾尽国力也要打赢这场战争。
  而对于英国来说,他们必须阻止德国占领整个西欧,如果西欧也被占领,那么德国便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
  那么结果对英国是万分不利的,此时英国对付德国尚且这么费力,英国岂能容忍德国扩大地盘,以后岂不是更难对付。
  于是乎,双方都认为他们在打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并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这显然就便宜了那些中立国,美国和中国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而日本此时也深陷战争之中,华东自治政府则显得轻松无比。
  ——————
  从今天起一天五千字,小菜目前正在以一天一万的速度码字,不过快到封推和年底了,小菜得存点稿子等封推时爆发,另外还要应付年底的稳定更新。
  第一卷 第一百五十六章 栽培之恩
  第一百五十六章 栽培之恩
  恭喜copy12同学成为本书执事,威武再次感谢阿历同学的大力支持,威武
  第一更到
  小菜要开始提速存稿啦
  ……
  五月初,气温转暖了许多,虽然还有一些微微的寒意,但已经进入了初夏,各地的田间地头充满了绿意。
  一艘轮船使劲了杭州湾,一个身子挺拔,身穿着华东军军官服饰的年轻人走出下了客船,看着久违的祖国,刘效国露出了笑容。
  自一二年被派遣到阿拉伯半岛对拉希德家族进行军事援助起,他已经离开足够快三年了。
  当他下了客船,看到的港口与三年前的杭州港有了很大的不同,三年前杭州港的货物装卸还大多需要靠码头工人,而到现在则是大多都用上了机械装卸。
  而城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记得三年前码头附近最高的一栋楼只有四层高,而现在他却看了十几座十几层高的大楼。
  委员长曾经说过,大楼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出一个国家的水平。不过委员长还说过,盖大楼无法让中国富裕起来,更无法使中国强大起来。
  座上一辆出租车,刘效国与出租车师傅聊了起来,谈及房子方面,司机师傅说道:“最高那东栋楼是华东大厦,三十六层高,听说是委员长让华东集团盖的,三十六层是六六大顺。好像这个月就要封顶使用了,这座大厦已经被那些大企业预定了,像中盛、华盛这些集团都准备搬进去。”
  “都盖出三十六层高的大厦了啊”刘效国不由十分惊奇,对于这个年代的人们来说,三十六层高的大厦的确很高了。
  这座大厦是夏钧亲自计划盖的第一座比较大型的建筑,装修方面采用的并不是太高档,不过位置好,加上设计上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大厦内部看上去很明亮、舒适,但花掉的钱却是不多。
  这座大厦既然以华东命名,那便注定了不会亏本。
  果然,在这座大厦开始施工前,就有企业将大厦的一些楼层预定了,华东集团使用的楼层则计划在第六层。
  大厦能租出去,那么就能有盈利。
  不过也不是哪家企业都能入驻的,必须是信誉好,又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才能入驻,更重要的是,这座大厦代表着夏钧开设的商业帝国。
  这个帝国以华东集团为老大,中盛、华盛集团为左右护法,再加上一大群实力不错的小弟。
  大家搬到同一座大厦里好处自然很多,首先一个就是沟通方便,可以更有效率的进行协同作战。
  而华东大厦就位于华东自治政府的行政大楼后面,与行政大楼仅隔一百八十六米,坐北朝南,建造前不仅请了多名工程师来设计,并最终选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同时还请了风水大师来选址。
  当刘效国来到行政大楼前,果然看到了六层高的行政大楼后面耸立着一个已经基本完工,正在收尾的大楼。
  那座大厦便是华东大厦,行政大楼那六层高,且没什么装修的规格与后面的华东大厦相比简直是太寒碜了。
  不过就算是那座三十六层的大厦,在装修方面也不是太高档,现在华东自治政府不讲究奢华,只讲究实用。
  在行政大楼边上,就是军部大楼,那是一座五层高的大楼,当初军部大楼建造时的层数来自武的谐音。
  委员长的办公室就设在军部大楼里,刘效国这次回国,并非是马上回家,而是前去向委员长报道。
  刘效国在拉希德阿拉伯的任务基本完成了,一个月前军部已经派遣了人员交接他的职务,而他则被调回国内,准备安排新任务。
  ……
  夏钧此时正在办公室里研究新疆的问题,自年初华东自治政府向新疆派遣了一个团的兵力保护汉民后,从新疆方面传来的消息并不是太好。
  新疆汉民已经被屠杀得只剩下二分之一了,活动范围大大缩减。
  自唐朝起,新疆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时西域地区存在大量汉人,但随着战乱的发展,汉人不断遭到清洗,宋朝时中国版图剧减,更是无力顾及西域汉民,明朝时新疆同样没有收复回来,清朝的时候那里被满清吞并,汉人再次进入了新疆地区。
  而随着辛亥**的爆发,新疆汉民再次遭到清洗。
  就这样的屠杀,在清朝就有发生,曾有上千万的汉民被回人所杀,这些回人信仰的伊斯兰教,多是由汉人演变而成,但他们脱离了汉族行列,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形态与意识,一个新的民族也就诞生了。
  就算是华东自治政府派遣了三千人到新疆,依旧没有成功遏制屠杀的进行,夏钧对前线部队的指示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三千华东军在新疆大开杀戒,却使得局势更为动荡。
  “校长,学生以为新疆会乱,不是方法不够正确,而是兵力和投入方面不够,三千人分散开来,密度低到一塌糊涂。”刘文洪对夏钧建议道:“我们应该继续向新疆派遣兵力,并且组织新疆汉民进行军事训练,并发给武器自保。另外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区域,把那里的问题重点对待。”
  “嗯”夏钧点了点头,“现在肯定是要增兵了,就是增兵多少的问题,另外谁来负责这一地方的军事指挥?”
  “委员长,刘效国前来军部报道。”这时周顺泽走了进来,对夏钧报告道,作为夏钧的卫队长,他同样兼任一些秘书的职责,毕竟夏钧现在并未配备专业的秘书。
  “效国回来了,倒是及时。”夏钧笑了起来,刚才还在想派谁去经略新疆军事,刘效国却是不错的人选,对周顺泽说道:“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刘效国便走进了办公室,只见他目光平视,对夏钧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报告校长,刘效国前来报道。”
  “嗯稍息。”夏钧点头道,“坐吧”
  “是。”刘效国座到了椅子上,期待着委员长给他调派新职务,最好是能去山东战场,之前他在拉希德阿拉伯主持军事援助任务,为此错过了山东的对日作战,如果是在国内的话,他肯定有份的,毕竟他是华东军校第一届的学员,并且成绩名列前茅。
  “这次你回来,是有一个艰巨的任务要交给你。”夏钧也不啰嗦,直接对刘效国说道:“新疆方面现在有很多动乱份子,年初开始我们向新疆派遣了三千名士兵以保护汉民,但因为兵力太少,计划不够周全,所以效果不佳。”
  新疆?
  不是山东
  刘效国听了有些郁闷,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略微失神后便十分专注的听起了委员长对新疆局势的阐述。
  “现在我们要向新疆增兵,并且成立专门的军事区域来保护汉民的安全与利益,同时我们还将以新疆为跳板,在解决新疆问题的同时,也需准备解决西藏问题。”夏钧仿佛看出了刘效国的心理,对他开导道:“新疆的重要性,关乎着我们的国家统一与安定,也是我们收复失地的一个重要跳板,所以重要性方面并不亚于对日战争。你在阿拉伯半岛担任了近三年的军事援助计划,我想在这方面你的经验应该比其他人要高,也最适合主持新疆的军事行动。”
  刘效国不由激动起来,身为一个军人,梦想就是建功立业,新疆显然将是他的舞台。
  “当然,如果你不想去的话也没什么,山东那边也缺少人手,你的意见呢?”夏钧对刘效国说道。
  “校长,属下没有意见。”刘效国连忙说道,到山东去打仗,未必比新疆更具挑战性,毕竟他去山东战场的话,最多只是担任师长,作战任务等等都是上面安排的。如果到新疆去则不同,那里可以更好的让他自由发挥。
  “那你有信心解决新疆问题吗?”夏钧对他问道。
  “有。”刘效国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就武力上来说,华东军平定新疆没有任何问题,只在于能不能完美的完成目标。
  “好,我给你放半个月的假期,你回家好好陪陪家人,半个月后立即上任,军部会在三天内商定新疆的具体战略与布置。”夏钧点了点头,对刘效国的果断很是满意。
  说着,夏钧拉开抽屉寻找了起来,很快他拿出了一张红色的精美请帖,脸上露出了个玩味的笑容,对刘效国说道:“另外你年纪也不小了,尽快把家室问题确定下来,男人有了家室才能稳定。”
  刘效国困惑的接过夏钧递给他的帖子,翻开看了看。
  这是一张茶话会的帖子,这让刘效国想起来,一些同学给他的信里说,华东军的军官平均年龄还不到二十五岁,因此存在诸多光棍,所以委员长夫人定期组织茶话会,茶话会上有很多单身女同志。
  “是,校长,学生尽量效率。”刘效国脸上有些发红的应道,夏钧笑道:“不过也不能草率,看你自己把握吧”
  ……
  刘效国拿着这张颜色上就显得带着一些暧昧成份的请帖出了军部大楼,顿时充满了斗志。
  他的确是老大不小了,是该把家室确定下来了,只是三年来都在阿拉伯半岛,那里的女人裹着头巾,完全不合他胃口,这让他没找到什么理想的对象。
  这张请帖并不算什么,但却让刘效国心中也更加的感激校长的栽培之恩。
  不得不说,夏钧聚拢人心的手段比袁世凯高明太多,他从来不用钱来笼络部下,但却能让人心牢牢的建立起以他为中心的体系。
  第一卷 第一百五十七章 蔡锷到来
  第一百五十七章 蔡锷到来
  经过三天的讨论,就新疆问题方面,华东军部给出了最终的应对方案。
  华东军将在一个月内向新疆增援一个一万七千人的加强师,加上已派往新疆的三千人,加在一起也就是两万人。
  同时华东军部还将向新疆汉民提供二十万支各类枪械以做自保,并成立新疆军区,军区定期对新疆汉民进行军事训练。
  与此同时,建设部应在一年之内修通前往新疆的铁路线,以此来确保交通上的绝对通畅与快速。
  铁路修通后更可以使得华东政府可以开发新疆的矿产,并且在新疆发展农业。
  新疆是一个很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那里非常适合棉花生长,产出的棉花不仅质量高,而且产量也高。
  新疆军区的成立,也是夏钧解决西藏、蒙古问题的前奏,并且可以作为进攻沙俄或者苏联的桥头堡。
  所以这条铁路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军事上的。
  此时从山西往西修的铁路已经修到甘肃境内了,一年内修到新疆去虽然有点挑战,但也不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夏钧这五月初将各地的军事布局实施了下去,初步完成了几个军事计划的布置,现在要的就是等待了。
  白文升这天打电话给夏钧,对他报告了一个重要情报。
  “校长所料非虚,蔡锷此时对外宣称病重,其实并未发病,而是正在转道华东,根据情报人员探听,估计三天后就会前来华东。”白文升报告道,军情局对蔡锷的调查源于两个月前,自袁世凯意图称帝开始,夏钧就对原本历史上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蔡锷十分关注,所以听说蔡锷病重,马上让军情局前去刺探情报。
  军情局调查了两个月才查出实情,蔡锷此次做戏实在是做得极为缜密。
  “嗯你让人继续关注蔡锷的动向,最好派几些人保护他的安全。”夏钧对白文升吩咐道。
  “是。”
  挂了电话,夏钧开始思考后续的动向,显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是否恢复帝制的道路,而他的态度则稍显暧昧。
  反对是肯定的,毕竟袁世凯当皇帝他很有意见。
  但他并非是在反对帝制,反对帝制的话,那么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不过对夏钧来说,不当皇帝也没什么。
  这东西是不能强求的。
  想通其中关键,夏钧的态度也就很明显了,即支持倒袁,但又不对帝制方面表明自己的态度。
  蔡锷是倒袁的关键。
  ……
  五月十一日,蔡锷乘坐火车自北京南下治病,袁世凯对此并未怀疑,此时华东自治政府的医疗已经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很多其他国家没办法治疗的疾病在华东却能治疗。如果蔡锷还前往日本治病,那就太过反常了。
  此时日本国内仇华情绪高涨,华侨多从日本撤离,而且日本的医疗水平已经被华东的医疗水平所超越。
  五月十二日,蔡锷到达了杭州。
  在杭州,蔡锷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浙江,这与当初他所见的浙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处都是施工现场,到处都是林立的工厂,街上所见百姓的精神面貌十分良好,而且在穿着上基本看不到什么人穿土布,所穿的衣服多是染印过的布料所做,而且很多人穿的衣服是自服装厂中生产出的,款式十分新潮。
  常听说华东自治政府治下极为繁荣,此次一见果然如此。
  自辛亥**以来,不过四载许,华东政府治下省份已经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确实让人吃惊。
  蔡锷此次前来杭州,并非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转道华东前往云南,那里有他的根基,可以起兵反袁。
  之所以在杭州停留,而非直接坐火车前往广东,主要是想考察一番华东的情况,以为倒袁的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若是袁世凯称帝,那么倒袁最容易的无疑是华东政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