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173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173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民众情绪有一些不太稳定,不过并非把矛头指向华东自治政府,因此现场秩序很好,没有发生了什么警民冲突。
  ……
  夏钧拉开办公室的窗帘往外看,见黑压压的一片全是人,不由纳闷的想,“我x,怎么搞的?”
  他可是看热闹的,怎么把华东民众都卷进去了。
  这可不是好兆头,现在可是埋头赚大钱的时候,搞个毛的游行啊
  夏钧不得不把游正斌叫来,下令各部门严守中立。接着夏钧在《复兴报》发表了一篇文章。
  文章中夏钧完全不对帝制问题做太多的关注,而是警告各学校师生不要在此紧要时刻扰乱秩序。并且就当前时局之重要性做了详细的论述,总而言之这是一个要快快赚钱的时期,还是一个要为打赢山东战争而备战的时期,华东自治政府之外政治将不在考虑之中。
  这篇文章刊登后第二天,游行人群就散了。
  委员长说话还是很管用的,特别是当前特殊之时局,华东自治政府也表现出了无心参与内斗之意。
  ……
  云南,蔡锷已经到达云南半个月了。
  此时的云南都督是唐继尧。
  唐继尧字蓂赓,汉族,云南会泽人,1883年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1904年赴日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第六期。1905年秋加入同盟会。1908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次年回国。1909年返云南,在讲武堂担任教官及从事**活动。辛亥**爆发后,参加蔡锷指挥的昆明重九起义。
  唐继尧可谓是蔡锷的老部下,二次**时蔡锷站在袁世凯一边,唐继尧也出兵攻打四川熊克武,并将其几百。
  虽然蔡锷回归云南让他感觉到了一丝危机,但很快便打消了顾虑。
  蔡锷这次回云南显然不是为了取代他的位置而来的,而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而来,作为蔡锷的老部下,唐继尧自然是支持蔡锷的行动的。
  而且唐继尧发现,蔡锷貌似得到了华东政府的支持。
  五百万元的巨款,蔡锷平时并不贪财,就任云南都督之时不见有什么以权谋私的举动,显然是蔡锷拿不出来的。
  而且蔡锷来云南时,还有一个连的兵马保护,这些人虽然没穿军服,但显然是华东军的人。
  另外云南华东商馆也有所行动,蔡锷前去拜访之后,从华东商馆那里要到了一批价值千万的军火。
  回到云南的蔡锷因是云南掌权者的老上司,威望本身就高,加之有华东自治政府的支持,并且没有收权的意图,因此蔡锷很快得到了这些老部下的支持。
  自收到袁世凯称帝的消息,蔡锷在云南加快了发起护国战争的准备。
  6月27日,蔡锷、唐继尧等人于昆明通电全国云南独立,并附带榜文一篇:
  “各省将军、巡按使、护军使、都统、镇守使、师长、旅长、团长、各道尹、各知事、各学会、各商业协会、各学校、各报馆公鉴: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率召外侮,警告迭来,干涉之形既成,保护之局将定。尧等忝列司存,与国休戚,不忍艰难缔造之邦,从此瀹胥。更惧绳继神明之胄,夷为皂圉。连日致电袁逆,劝戢野心,更要求惩治罪魁,以谢天下。所有原电近经通告,想承鉴察。何图彼昏,曾不悔过,狡拒忠告,益煽逆谋。大总统者民国之总统也,凡百官守,皆民国之官守也。既为背逆民国之罪人,当然丧失元首之资格。尧等身受国恩,义不从贼。今已严拒伪命,奠定滇黔诸地方,为国婴守。并檄四方,声罪致讨,露布之文,别电尘鉴。更有数言涕泣以陈麾下者:阋墙之祸,在家庭为大变,**之举,在国家为不祥。尧等夙爱平和,岂有乐于兹役。徒以袁逆,内罔吾民,多欺列国,有兹干涉,既濒危亡。非自今永除帝制,确保共和,则内安外攘,两穷于术。尧等今与军民守此信仰,舍命不渝,所望凡食民国之禄,事民国之事者,咸激发天良,申兹大义。若犹观望,或持异同,则事势所趋,亦略可豫测。尧等志同填海,力等戴山,力征经营,固非始愿,所在以一敌八,抑亦智者不为。麾下若忍于旁观,尧等亦何能相强。然量麾下之力,亦未必能摧此土之坚,即原麾下之心又岂必欲夺匹夫之志,苟长此相持,迁延岁月,则鹬蚌之利,真归于渔人。而萁豆之煎,空悲于车乐。言念及此,痛哭何云。而尧等则与民国共死生,麾下则犹为独夫作鹰犬,坐此执持,至于亡国,科其罪责,必有所归矣。今若同申义愤,相应鼓桴,所拥护者为固有之民国,匕鬯不惊;所驱除者为叛国之一夫,天人同庆。造福作孽,在一念之微;保国覆宗,待举足之轻重。敢布腹心,惟麾下实利图之。唐继尧、蔡锷、李烈钧、任可澄、刘显世、戴戡及军政全体同叩。有。印。”
  ……
  蔡锷组织的护国第一军,兵力只有七千,云南虽然是一个特困省,每年还得靠中央十几万元的接济,不过并非没有战斗力。
  云南因地处边疆,因此历任长官都十分注重储备军火,加上华东政府年年对云南都有援助,而且此次蔡锷更是带了五百万元用来采购军需,华东商馆更是私底下提供了上千万元的军火。
  很多人认为云南兵是叫花军,但实则云南兵的衣着还算比较统一的,所有士兵头戴一个大斗笠,身上穿的是土布制成的衣衫,样式统一。相比湘军来说好很多,近代的湘军才叫真正的叫花军,不过叫花军的战斗力却是不容小觑的,这些衣着、装备都很差的军队,往往把北洋军打得遍地跑。
  例如历史上张敬尧十万北洋军对三千湘军发生遭遇战,结果被人家撵得到处跑,实在是丢脸之极。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从护国战争开始的,张敬尧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是在场战争中被护国军给打没的。
  蔡锷的第一军7月10日组建完毕,并带上了充足的弹药,也不知为什么,华东商馆在云南同样储备了大量军火,华东商馆在答应给与军火上的援助后,没几天就把军火递交给了蔡锷的第一军。
  重机枪、轻机枪、冲锋枪、迫击炮、速射炮一应俱全,子弹更是一大堆,这大大增强了蔡锷的信心。
  梁启超在杭州察觉到了华东自治政府的中立态度,发电给蔡锷后,蔡锷并不担心什么,起码华东自治政府是不会倒向袁世凯的。
  而且以华东自治政府当前与日军在山东对峙的时局状况,的确不好挑动内战,但这在蔡锷看来却是一次不得不打的内战。
  ……
  七月十三日,袁世凯正式称帝登基,这段时间里华东自治政府没什么表示,让袁世凯安心了下来。
  只要现在华东自治政府没什么表态,等他们在山东败了,那么一切都好说,只要华东自治政府愿意承认他的帝位,那么一起对抗日本也是不错的选择,若是成功了反而能成就他的美名。
  袁世凯的如意算盘打得劈啪作响,登基当天,第一道谕令就是——捕杀乱党
  征讨云南得有一个主持之人,袁世凯去请段祺瑞任‘征滇总司令’,段祺瑞一再称病不出。
  没办法,袁世凯又去请曹锟出任征滇总司令。
  曹锟满头答应,吴佩孚却是暗中对曹锟说袁氏躬行非义,必无善果,并劝曹锟一面与袁虚与委蛇,一面与反袁势力暗通款曲,以待时局之变。
  早就看清楚时局的曹锟,接受了吴佩孚的建议,反正先走一步看一步,曹锟最为关注的还是华东自治政府的态度。
  华东自治政府则于七月十五日宣布,华东自治政府将向西南派遣一个混成旅以监督两军作战,并公布《临时内战约法》。
  约法规定,双方不得在战争过程中抢劫、奸yin的行为,但凡决战要在华东军划定的区域内进行。
  触犯约法者,华东军可就地处决。
  夏钧向战场派遣一个混成旅的主要目的除了约束两军行为以保护平民之外,也有保护商业的目的。
  这次战争的主战场是四川,那里有华东的商业存在,现在是工业大发展时期,商业不容遭到波及。
  《临时内战约法》公布不到两天,蔡锷并通电接受约法。北洋政府为了稳定华东政府,也通电接受约法,并承诺严肃军纪,减少扰民。
  北洋军的承诺夏钧可一点不信,若是信了,他就不派混成旅前去监督双方作战了,这也是华东自治政府在本次战争中的唯一动作,这样可以减少战争所带来的损失。
  而在夏钧看来,这场战争虽然还没正式开打,但袁世凯输得已经没有悬念了。
  曹锟在观望了一阵后明白华东政府的态度后,乘坐着火车入川,开始了进一步的观望,前提是约束好本部军纪,至于其他北洋军,他还真是管不着。
  ——————
  今天的五千字到
  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一章 战争持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 战争持续
  在这场护国战争当中,华东自治政府的严守中立,并派遣军队监督两军作战,无疑给这场战争装上了一个调节阀门。
  夏钧可以在杭州随时叫停战争,也可以随时让任何一方赢得战争。
  然而夏钧对这场战争并无参与之意图,最近他正忙着接见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伊本拉希德跑到了华东来享受花花世界,最近这家伙日子过得很爽,找了两个白妞,日子过得很腐败。
  伊本并不需要太应付,这家伙和夏钧也比较熟,此次来访问的主要目的还是来享受的,夏钧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陪他。
  夏钧则是开始与南美国家进行广泛的接触,现在南美国家的日子显然不太好过,因为南美洲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而华东自治政府发展出来的农业,此时已经不是哪个国家的农业可以抵挡的了,为此各国的农业出口一年比一年不景气。
  这些南美国家频繁与华东自治政府接触,主要就合作问题进行会谈。
  合作的前提就是这些国家向华东自治政府开放矿产、商业投资,华东自治政府则可以帮助这些国家建设军事。
  但就农业上的技术援助方面,华东自治政府只愿意向这些国家出售农业机械,特有的高产作物却是不予提供。
  此时华东自治政府的农业发展速度之猛,已经超出了任何国家的想象,特别是在经济作物上以及粮食作物方面的发展速度。
  今年的夏收又开始了,华东自治政府今年的夏收收获了大量冬小麦,去年冬小麦的播种面积是三亿亩,产量已经高达1。8亿吨,由于使用的是机耕,因此平均亩产只有六百公斤。
  今年的小麦出口前景不错,英国佬现在没小麦吃,改吃土豆了,面粉在英国销量很好,法国由于战争的爆发,并且战争就在法国的土地上进行,因此法国的农业也遭到了破坏,因此法国也需要进口小麦。
  加上华东自治政府对其他国家连年的农业冲击,使得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小麦生产量大幅度降低。
  这些国家的小麦已经失去了出口价值,唯一能够存活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政府对农业的保护,他们施行了关税政策。
  结果就是华东自治政府的一些农产品进不去,而他们也出不来。
  就目前的粮价来说,一蒲式耳的小麦价格已经降低到了0。8美元,一蒲式耳大概也就是三十公斤左右,一些粮食则更重一些,蒲式耳是一种像斗一样的容器。
  三十公斤0。8美元,这在中国来说已经是很高的价格了,相当于是1。6元复兴币,此时中国的粮价一公担(五十公斤)才值1。5元复兴币。
  以往,像美国这些国家的粮价一般都是一蒲式耳1。5美元左右,0。8美元的价格绝对是跳楼价。
  像美国此时提高了粮食进口关税,但依旧没办法完全阻挡华东农业对他们农业的冲击,华东的农产品凭借着超低的生产成本,在世界各国长驱直入。
  对于那些需要进口粮食的国家来说自然是好事,而对于那些本来要出口的国家来说,却造成了农业的不景气。
  粮食种植方面其实也赚不了几个钱,只是对其他国家的农业冲击太大了。
  华东自治政府此时重点还是放在经济作物的种植上,只是经济作物有的需要很多的资金和人力,有的需要一些时间,规模也不是说大就大的,因此比较好发展的粮食种植业长了首选,加之粮食种植有先进的机械,竞争力强悍无比。
  而那些需要进口粮食的国家,则悉数购买华东自治政府的粮食,华东自治政府对世界一些贫困国家的粮食援助却是在增多,例如对非洲和南美洲的粮食援助。
  日本则更惨,他们的农业被冲击得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农产品出口了,特别是日本的生丝业,华东自治政府发展起来的生丝业规模日益庞大,低廉的生产成本让日本生丝无力竞争,很快就退出了市场。
  日本农民以往通常靠纺织土布卖到东北,然后从东北换取豆饼等农产品,现在东北贸易从中日战争开始就遭到了华东自治政府的打击,日本在东北的土布市场也随着日本纺织业的萎缩而一蹶不振。
  夏钧接见的这些南美国家人员,主要是就商业合作上的问题展开会谈,因为夏钧看中的是南美的矿产。
  就铁矿石来说,可开采储量最高的是沙俄,因为沙俄占据着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但随着乌克兰被德国占领,沙俄的可开采铁矿石储量开始下降,第二名则是巴西,在后世的格局里,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从苏联独立出去,巴西的可开采铁矿石储量成了世界第一。
  第三名则是澳大利亚,第四名是乌克兰,第五名是中国,第六名是印度,第七名是哈萨克斯坦,第八名是委内瑞拉,第九名是瑞典,第十名是美国,第十一名是加拿大。
  其中中国的铁矿石可开采储量虽然是第七名,但铁矿石品质不高,经济价值不好,多为贫矿,少有富矿。
  在南美洲,巴西和委内瑞拉是华东矿业公司意图进入的国家,此时巴西合众国的总统是戈麦斯,是一个军人政党。
  委内瑞拉同样处于不稳定与内斗之中,这两个国家都显得不是很稳定,不过就投资环境来说还是有的。
  不过和这些国家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