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192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192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是报纸还是电台或是广播,在宣传这场胜利时,也在号召民众埋头生产,不要因此妨碍了生产建设。
  同时华东政府号召各省人民‘苦干一个月热热闹闹过新年’。
  由于有了政府的引导,华东各省民众进入了加紧生产的热潮之中,这场热潮不是光靠引导的,而是市场有需求。
  这种需求才是繁荣的主因,此时中国不仅外贸出口需求旺盛,内部消费市场总量也节节攀升。
  而且内部建设需求旺盛,这带动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促成了高度的市场时期。
  同时人民的学习热情高涨,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掌握工业技术成了一个十分便利的通道,因此这种高涨的学习气氛,加上政府不断开办的培训班、技校、夜校等等,不仅形成了校外人员的学习风气,更是解决了他们的学习中的所可能遇到的阻碍。
  有需求人们才会去学,要是学来没用,谁还去学?当前的中国,因为工业的飞快发展,让许多行业的技工都很稀缺。
  学习过程中,国民整体素质也就上去了。
  不过还是很多人为了能见证日本在山东的投降,而坐上火车前往山东龙口参加七天之后的受降仪式。
  火车票一时间是一票难求,很多人只能坐客船、汽车,有些商人甚至包专机飞到山东去,就是为了一睹受降仪式。
  同时华东政府也向各国使节发出了邀请,以见证中国对山东日军的受降。
  国战军四天就解决了山东日军,这这个消息从陆续曝光出的各种证据中被证实,这并是一场骗局。
  山东日军的确败了,而且还投降了。
  日本政府在消息传出的第一时间马上就进行否认,他们声称山东日军就算失败,也会坚决抵抗到底。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却出乎了日本政府的意料。
  他们不明白内山小二郎为什么年要投降,日本政府上下高层很想把内山小二郎痛骂一顿,但却无法联系上,最后只能沉默了。
  日本政府对国内则是封锁了消息,但消息显然封锁不了多久,这样的战败已经不是可以掩盖的事实了。
  为了迎接即将爆发的内部矛盾,日本政府上下已经做好使用铁血手段的准备,但他们也试图转移矛盾,一切都在准备。
  山东战争的发展彻底超乎了协约国、同盟国两方的预料,华东军四天内就击败了挖掘出了完善堑壕系统的日军,这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局部战争。
  尽管各国很想了解这场战争的过程,但华东政府却是严密封锁了战争的经过,让他们抓破脑袋也想不出华东政府是如何在四天内击败山东日军的。
  弄清楚这一情况对欧洲战场极有可能起到决定性的意义,为了能够弄清楚这一情况,各国开始从外交上、刺探上双重入手。
  一方面各国纷纷向华东政府发出贺电,恭贺华东政府在山东取得的胜利,就连英国佬也不例外。
  他们在战争开始后还想试图使用调停等手段来维护日本,但此时无疑是完全破灭了希望。
  日本陆军在山东败得一塌糊涂,还把海军给搭了进去,最终英国只是在华东政府上下落下一个丑恶的嘴脸。
  但战争不能再进行下去了,如果战争继续进行下去,日本政府对欧洲战场的增援都可能泡汤。
  为此英国正试图再次进行调停,以平息亚洲的战争。
  不过英国政府首先是与日本进行接触,日本政府向英法许诺,只要战后英法等协约国能够协助日本海军重建,以及对日本进行经济上支持,那么日本可以最少为欧洲战场动员一百万兵力。
  此时日本唯一值钱的,也就是人了。
  而协约国此时缺的就是人,不管有没有受过军事训练,能拉到战场上都算是好的,不能打仗也能搞后勤吧?
  很多士兵都是随便训练一下然后推上战场的,而这些士兵在之前是服役过的,素质还算是可以,而日本的兵役制度是比较完善的,在地方有大量的后备役可以动员。
  问题是以什么代价来换取战争的停止
  这个年代,战败国就是割地、赔款
  这也是让日本政府很纠结的问题,要以什么代价才能阻止战争的继续进行?
  朱尔典为此找过李诗婧,不过李诗婧对停战谈判的兴趣不大,而且标识她不能做主,必须等男人回来了再做决定。
  李诗婧转而和朱尔典聊起订单的事情,对这方面华东政府的态度是很上心的,甚至不惜以重金贿赂。
  对此朱尔典也只能无奈了,而且他也感觉此时谈停战不太现实,但朱尔典没有放弃怂恿中国加入协约国的意图,如果中国能加入协约国,协约国甚至可以完全牺牲日本的利益。
  李诗婧的回答依旧如此,她无法最决定。
  朱尔典对此也能理解,华东政府能真正做决定的也就只有那个年轻人,一个奇迹般的‘小鬼’,相对于那些年龄都较大的政客来说,夏钧的年纪的确可以被他们称之为‘小鬼’。
  德国大使陶德曼同样也第一时间求见了委员长夫人李诗婧,同样是极力怂恿中国加入同盟国,并且许下诸多空头支票的好处。
  李诗婧只是说会考虑,但没有表态。
  ……
  山东战场,此时正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国战军开始亲自打扫战场,特别是那些被白磷弹烧死的日军尸体,全是正规军士兵前去清理,民兵则不让掺和。
  那是一片充满了恐怖的地区,到处都是死相狰狞的尸体。这些尸体全被丢进了焚尸炉,以免乱埋污染环境。
  而国战军的战车全被掩藏了起来,各部队的士兵都签订了保密协议,禁止向外界投入山东战场中所投入的武器。
  这种保密协议对于正规军士兵来说很熟悉,他们的纪律也是没得说的,之前就签订过不少关余新式武器的保密协议。
  随着战场清理的深入进行,那些记者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他们在来到清理后的战场依旧能够看到许多战争留下的痕迹,最明显的就是弹坑和那些堑壕。
  但其他的东西就不太好看出来了,像履带之类的痕迹早就被雪花给覆盖了。
  各国的特务正在积极的寻找华东军快速击败日军的原因,在允许参观的战场上看了一遍又一遍,楞是没看出什么东西来。
  ————
  第二更到
  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六章 受降仪式
  第一百八十六章 受降仪式
  “老乡,让让,让让。”
  “不要挤,不要挤,挤什么啊你”
  山东龙口,受降现场人山人海,周围几乎挤满了人,一群士兵已经形成了一个圈,不允许任何人跨越。
  这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喂,谁的钱包掉了。”
  众人纷纷看去,一个年轻人往下一蹲,使劲往前一钻,马上钻到了前面。
  “无耻……”
  “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么不懂得尊老爱幼……”
  “嘿嘿呵呵”那个年轻人傻笑道,一双眼睛不断的往前瞄,现场只有一群华东军的军官,显然正主还没到。
  不一会,一辆装甲车开了进来,人们终于看到了夏委员长的身影,夏钧走下车,脱下军帽对周围的民众挥舞了一下,向他们致敬。
  现场顿时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怎么这么混乱,谁维护的秩序?”夏钧回过头对周顺泽问道,周顺泽擦着汗道:“实在是人太多了,现场设施也不齐全。不过安全是可以保障的。”
  “嗯”夏钧点了点头,看了看手表,说道:“那开始吧时间也到了。”
  “是”周顺泽应道,转身前去安排。
  夏钧左右张望了一眼,只见不远处的记者群里,相机正咔咔咔咔的响个不停,夏钧微微笑了笑,对那些记者抬手打了个招呼。
  这时华东军的高层军官已经蔡锷、曹锟、冯玉祥等人也迎了上来,把夏钧迎到了上座上,人员也就算是到齐了。
  很快,陆军仪仗队奏起了 ‘陆军进行曲’,受降仪式开始了。
  夏钧左边坐着林成贵、张季玉、杨烈、吴峰四人,这四人被誉为是陆军四大金刚,一个个都是有实权的。两个是他这个委员长在建安起家时的老部下,另外两个则是他的学生,都算是亲信。
  夏钧右边则坐着陈轩宇、刘文洪、张博兰、谢葆璋、郑成涛等人,属于参谋及海军、空军队列。
  其他的人员,则座第二排,或者第三排。
  川军、北洋军则是被安排在第二排,第三排则是华东军的。
  坐下的三军之间,三三两两小声的说着话,无一不是神情洋溢,打了胜仗自然是谁都高兴。
  不过此时还没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下面还是有军事行动的。但很多人的军衔此战后必然会提一提了。
  来到现场的群众起码有五六万人,这些多人从各地赶来,围在一个小场地里,的确是有些混乱。
  不过也没办法了。
  接下来首先举行的是升旗仪式。
  华东五色旗、海陆空三军军旗,以及铁血十八星旗都升了起来。
  升旗之后,众人又坐回了座位。
  很快,内山小二郎在众人的注视下出现了,他身后还有一些山东作战日军的重要人员。
  观礼群众激动高呼“中国万岁”、“胜利万岁”,现场一片欢声雷动,而内山小二郎则显得不卑不吭,神色严肃。
  接着,双方在桌前站定,内山小二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在投降书上签字。
  而夏钧在内山小二郎签字过后,在受降主官一栏上签下了名字,然后笑着与内山小二郎握了握手。
  接着,内山小二郎拿出军刀,平举着递给夏钧。
  这把军刀是日本天皇当年亲手交给内山小二郎的,因为他是日本陆军学校第四届首席毕业生。
  像这种军刀,蒋百里貌似也有一把,因为蒋百里在日本留学时取得了第一。
  夏钧接过军刀,将这把倭刀抽出一截观赏了起来,这刀的确很好。倭刀起源于唐刀,后来日本又做了些改变,最终演变成了倭刀。
  这是一种手工技艺,虽然起源于唐刀,但此时中国却是打不出来的,历代的战乱已经让中国损失了诸多的优秀工艺,诸如春秋青铜器的工艺等等。这就所谓是失之中华,存之四疆。
  对于这种优秀工艺,不能说是日本人现在拥有的就一棍子打死,而是要积极的学习回来,造出中国自己的。而日本在后世可没少这么干,他们剽窃了诸多中国传统工艺,然后在国际上把专利申请下来……
  在夏钧接过军刀之后,内山小二郎身后的日本军官纷纷上前,将军刀抽出后放到桌上,整齐的摆成一列。
  “受降典礼完成,全体致敬。”
  所有人都敬了个军礼,内山小二郎则是带着日军军官鞠了个躬。
  接下来,周顺泽带着华东博物馆的人员走到场上,将投降书、军刀移送博物馆保存,唯一没有移送博物馆是内山小二郎交给夏钧的那把军刀,被夏钧做为个人收藏留了下来。
  博物馆要的话,让人去仿制一把放到里面也行。
  结果夏钧没想到的是,博物馆的人的确够……专业的,连受降典礼使用之桌椅文具均移送华东历史博物馆,除了夏钧拽着的那把军刀,其他一件都没拉下。
  群众欢呼“中国万岁”,声震屋瓦,响彻云霄
  第二天,各大报纸上马上刊登出了内山小二郎在投降书上签字的照片,这意味着山东战局的彻底的结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日战争的结束,这场投降也仅仅代表山东日军而已。
  整个中国霎时间就陷入了狂欢热潮,一些商家也借此机会疯狂打折降价以吸引顾客,其他商家纷纷跟风。
  “为庆祝国战圆满胜利,本店五折吐血大甩卖,只为与新老顾客共庆大捷……”
  “为庆贺华东子弟大败日寇,本商场买一送一,跳楼大奉送……”
  诸如此类打折、买一送一之类的优惠活动一时满街都是,这倒是刺激了人们的消费热情,为庆祝大胜,很多人都会选择吃顿饭或者买点东西庆祝一下。
  而商家在这过程中多数都不是太赚钱,毕竟他们这次是来真的降价了。
  此时中国市场日益繁荣,主要是国民口袋越来越鼓了,就拿平均棉花消费量来说,今年的华东各省的平均水平从当初那可怜的两公斤提升到了现在的十三公斤。
  农场品消费增长速度非常快,农场品是消耗品,这部分的财富是会消耗的,但这也是社会上必不可少的消耗,这种消耗是关乎国民生活水平的。而目前华东各省农业无比繁荣,农产品价格大多都很多,特别是粮食和棉花。加上政府有零饥饿、零寒冷的政策,民众温饱不成任何问题。
  在这个时期,最为紧缺的不是农产品,农产品可谓是要多少有多少,紧缺的是一些工业产品。
  很多工业上产一生产出来,马上就会被购买一空,例如什么手表、自行车、风扇、摩托车、汽车之类的东西,这些产品在此时的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
  目前在华东,年轻人结婚,家里必然是要有‘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被称之为三转一响,和后世的八十年代很像,不过现在1915年,比八十年代早六十多年。
  这四件东西是当前中国即比较时髦,又不是太贵而买不起的东西。以当前工人的工资来说,买齐这四样东西,普通工人只要一年时间,家里人在凑点钱就解决了,那些收入更高的技工什么的,几个月的工钱就可以买了。
  中国人结婚就兴攀比,所以现在又开往摩托车、空调、冰箱等中国已造出的物件方向发展。
  至于房子倒是没什么人去攀比,现在房子很便宜,还可以靠房贷买,这是最容易解决的环节。
  不仅必备物品档次往高的方向演变,而且排场貌似也越来越大了,面子问题嘛
  结婚时要有小轿车接送,酒席要到酒店去办等等,还有彩礼方面,一些地方女方嫁人的嫁妆、排场都越来越高,而一些则是女方收的聘礼越来越高。各地风俗不同,婚嫁时是男方给女方钱财,还是女方给男方钱财都是不太一样的。
  不过这一般都涉及到当地的富裕程度问题,像很富裕的地方,女方嫁人一般都是有嫁妆的,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