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229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229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中国到处几乎都在盖新房,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很高,因此建筑材料制造行业并未因为房地产的不景气而受到影响,反而是制造规模不断的扩大。
  建筑行业以及建筑材料制造业是当前重要的就业岗位提供领域,这个领域的不断扩大,使得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
  此时各省出现大量农民工,最主要的就是被这个领域所吸收。
  而之前加入这个领域的工人,则陆续通过夜校、成人学校、技校学到了一技之长,转到其他行业去了,或者在建筑行业当技术工人。
  由此形成了一个循环。
  而很多农民工并非是完全的离开土地,而是出来闯一闯,家里的土地并未完全荒废,属于那种半农半工的行列。
  有的农民工在半农半工一段时间后,则返回农村种植经济作物去了,再次成为农业人口。
  种植经济作物是让农民迅速成为中产阶级的一条有效的道路。
  而有些农民工在半农半工一段时间后则转为完全的工人。
  这几年不断涌现出许多通过自学成才的农民工,他们很多都是文盲,但通过自我努力的学习,有的甚至成为教师、律师等等需要较高文化的职业群体,其中更多的则是成了公务员。
  华东政府为了激励文盲群体脱盲,自然要树立许多成功的典范,那些通过自我学习成为教师、律师之类的例子虽然多,但并不是太普遍。
  所以华东政府在招收公务员的时候,则很多时候重点考虑那些通过自我努力学习而具备一定文化的群体。
  由此华东政府在这几年成功的树立了一大批的典范。
  有了这些成功的典范,加上政府的大力宣传,到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种浓重的社会学习风气。
  在工地上,到处能看到捧着扫盲字典在那里苦读的工人,工作闲暇之余,他们大多都是捧上字典。
  同时还能在工地上看到很多工人在请教其他工人,同样也有很多热心的工人在教一些初学者拼音之类的。
  工地上甚至是到处都贴着一些拼音图。
  这种学习风气是会传染的,因为当前这个社会,只要有文化,肯努力,就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那些抱着无所谓心态的人,是会遭到周围人群的鄙视的。
  若是老人家还可以说无所谓,但在很多老人家都开始自学的情况下,年轻人若是不狠下心来学习,那么甚至连老婆都娶不到。
  当前姑娘家择偶的普遍标准就是问一句:“你拿到文化证了吗?”
  文化证是自学者在通过考核之后所领取到的证书,他即不是小学毕业证也不是初中毕业证,但却是通往许多领域的通行证。
  很多领域没有文化证就是进不去。
  没问文化证的话,如果不学到一些不需要文化的手艺,那么大多都是做苦力的料,虽然现在苦力的日子也不错,但起码人家姑娘家的面子上不好过。
  而那些拿到文化证的就不同了,就算是还在当苦力,但却备受青睐,一提有文化证,人们都是肃然起敬,这是潜力股啊有一飞冲天的潜质。
  社会的需要性远比其他任何东西的动力都要强大,但这个社会普遍需要文化时,那么人们对文化学习的热情也将变得无比高涨。
  这种风气不是永远存在的,当中国完成了文化普及之后,这种风气也将成为历史。
  当前中国需要这种风气,这可以为中国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技术工人的缺乏,当前中国请了大量的国外技工,其中以德国技工最多,这都是中国人才缺乏的表现。
  如今中国虽然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迹,但由于文化普及程度的制约,经济发展的束缚是存在的,而且是明显存在的情况。
  如果说此时中国的国民素质很高,那么夏钧有能力让中国的工业在很短的时间内赶超美国。
  但以如今的这种水平来说,中国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还缺乏足够的底蕴。
  这种底蕴需要用时间去积累。
  因而很多时候夏钧都是把积分投入到农业中去,农业技术的发展,也可以让中国强大起来。
  当前世界上很多工业国家的工业产值甚至不如农业产值,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他们的工业产值超过了农业产值。
  而中国同样也是如此。
  这证明农业在这个时代的全球,还是占据重要的经济地位的。
  虽然农业无法完全转换成战争潜力,但此时的中国并非是没有工业之下的农业,战争潜力问题并非问题。
  同样农业也是打压其他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因为这个时代的农业占经济比重较大,用农业去打压其他国家的经济的效果自然很好。
  今年的工业增长速度的极限也就是那么多了,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供应,从国外招揽人才又没有大环境。历史上苏联能够获得大量的人才,那是因为美国陷入经济大萧条,以至于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但现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想要获得大量的工业人才是没有太多办法的。
  所以今年华东政府决定将那些用不掉的财力集中投入到农业上去。
  经济作物是一个对人力、财力需求量比较巨大的领域,而且很多经济作物都是得过了一定的周期才能有效益的。
  就如同种果树,很多水果树都得四五年后才有产量,有的甚至更往,有的经济作物甚至要等上十几年才能有效益。
  此时中国所面临的不再是没钱的制约了,而是没有足够人才的制约,钱还会没有,此时大发战争财,全都是横财。
  此时的政府多钱,民间资本也多钱,不过最多钱的还是华东集团。
  华东集团的财力之大,在世界上都绝无仅有了。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集团能发展到这样庞大的程度。
  钱多得没地方投入,很可能会流入股市、房地产,造成热钱的现象。
  虽然这个问题还未暴露出来,但以华东政府的调查来看,虽然现在国内的投资项目很多,但跟不上钱增多的速度。
  如果说工业上有足够的人才那还说能够跟得上速度,但现在显然没有那样的增长条件。
  所以扩大农业上的资金投入,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农业是消耗产业,同样也是向工业领域提供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经济作物,第一年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第二能够为工业提供原材料方面的坚实基础。
  在经济作物上的投资,除了在国内可以投资以外。
  经过农业部和统计局的联合预估,在未来一年之内,中国可以在经济作物和特种养殖上投入大约五十亿元。
  这还不算是粮食作物以及普通的养殖业上的投入。
  ……
  夏钧平时的生活逐渐规律起来,政务上他基本上都放手给李诗婧以及下面的民主机构,此时的华东政府的政体很怪。
  即有很多民主机构,但又是一个**政体。
  这属于一种平衡,以及有限的**体,夏钧如果有想法,有决议,他可以不通过任何民主机构,这就是**。
  而在**的同时,夏钧又能接受民主,这些民主是下层的民主,这也更加反应了人民的意愿。
  李诗婧平时接管政务,也不是太忙碌,她依旧有很多时间陪着夏钧一起练练养生的吐纳功夫。
  夏钧平时除了抓紧军权以及抓大方向,并专心发展经济、文化以外,基本上都是在修身养性。
  随着吐纳的持续,修身方面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夏钧的双眼变得愈发明亮,显得炯炯有神,摄人心魄。
  若是胆小一些的陌生人被他盯上一会,绝对会全身寒毛竖立。
  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双眼明亮的人,但他们显然不像夏钧这样的明显。
  道家的理论是声动则精摇,目视则神驰,多言则气散,精气神三者一衰,未有不亡者。
  这就像是为什么农用机械要限定噪音一样,因为人在噪音过大的环境中没办法工作太久,这就是声动而精摇的缘故。
  学道着先要学聋哑,少听,少讲。
  夏钧自然没那么夸张,毕竟此时他作为华东政府的元首,如果真去学道而不问世事,那么后果很严重。
  道家所提倡的少听、少言,其实就像是花钱一样,属于那种极度吝啬鬼的做法,夏钧自然不会那般吝啬到连话都不说。
  而在这个时期,北洋三杰的王世珍已经陷入了道家之中,整日待在家里研究道家玄理及吐纳修练。
  王世珍被誉为北洋三杰之首,还排在段祺瑞、冯国璋之前,所谓龙、虎、狗,王世珍被象征为龙。
  此时王世珍已经是一心修道而不过问政事了,很多人认为王世珍被比喻为龙不合适,但实际上他正像龙一样不是平凡的层次,正在探索着神秘的道家世界,境界最高,修养最好的也就是王世珍。
  夏钧注定无法像王世珍那般,他只求养生便可,若是将来国家富强,到了功成身退之日,到那时才是他选择一心修道的时候。
  每天夏钧用在打坐和练太极拳的时间不过三个小时,就个人生命收支上,夏钧还是做到了收支平衡的程度。
  时间很快到了六月底,协约国在此时段发动了索姆河战役。
  如果说德国选择了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的地点是个错误的选择,那么协约国选择从索姆河进攻也是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
  协约国依旧没有意识到堑壕战的无比残酷性,在从中国购买到的战车还未装备到部队的情况下就发动了进攻。
  德国早已在索姆河一带构筑了坚固的防线,这些防线有则很多地下通道和地下反弹工事,大炮基本上对这些堑壕内的德军没太大的作用。
  协约国炮击时,德军就躲进地下掩体当中,等协约国的炮击一结束,下面的德军马上就钻出来,把机枪抬到堑壕里,对进攻的协约国士兵进行猛烈的扫射。
  在对付战车方面德国人也有办法,华东政府已经卖给了德国足够的反坦克地雷以及反战车机枪。
  这些反战车机枪就是那种大口径的机枪,对付前期的战车是很好用的,就算是粉碎者Ⅱ型的装甲都能打穿。
  同时德国还对战车的弱点进行了研究,给士兵恶补了一些反战车知识,而且德国自己也有战车投入防御。
  协约国的进攻很快就遭到了遏制,双方在索姆河一带剧烈激战,头一天里英军就阵亡了六万人。
  这是进攻的阵亡
  在步兵冲上去后,由于通讯的原因,很难在收回来,头一天里死掉六万人并不奇怪,特别是在这样的作战环境之下。
  欧洲人在大打出手的时候,夏钧则是在发展着自己的工业和农业,而近期他将主要的投入放在了农业和医疗上。
  大量优秀的经济作物品种和养殖品种被夏钧兑换了出来,农业方面的优势再次明显加强。
  其中棉花被夏钧提升到了三极的程度。
  三极高产棉花:所需积分五亿点,最大产量800公斤,粗放种植产量500~600公斤,抗虫害强、抗旱力强。
  若是肯再花二十亿点积分,那么就是需要二十亿点积分的四级高产棉花,四级高产棉花的最高产量增加到了1000公斤,粗放种植产量达到700~800公斤,并且抗病虫害能力极强。
  这个产量的确很诱人,不过暂时也不太需要。毕竟当前世界的棉花产量也就那么大,你多种也没用,三极高产棉花已经很够用了。
  有了三极高产棉花,那么中国未来垄断全球棉花种植已经不成问题,而且棉花种植方面也不需要政府进行补贴了。
  在医学方面,夏钧购买了疫苗制造技术。
  疫苗是在鸡蛋胚胎里培育的,这个技术由于出现的不是那么早,因此夏钧付出了近一亿点积分。
  不过这一亿点积分砸出去,未来却能几十上百倍的赚回来。
  夏钧正在等着西班牙大流感的爆发也可以说是在等待横财。
  ——————
  从外地回家了,马上写了这一章传上来
  这个月小菜会努力码字的
  第一卷 第两百二十七章 保护大熊猫
  第两百二十七章 保护大熊猫
  中国西南,一些水电站的修建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第一批水电站在湖北宜昌地区修建。
  四川、云南、贵州两省的水电站则没有开始修建,不过修路却是开始了,道路一通便可开工。
  威廉站在宜昌的长江河畔,看着即将开始修建的‘玉龙水电站’,这是一个中型水电站,预计建成后可年发电二十亿千瓦时。
  威廉是一个德国工程师,早在一九一零年他便来到了中国,那时华东政府甚至还没有成立,只是地方上的一个武装势力,不过六年的时间,这个地方的武装势力便已经打败了日本,成为了亚洲最强的军事集团。
  作为一个早年就来到中国的德国工程师,威廉享受的待遇很高,而且还签订了保密协议,他就算是辞职也不能再离开中国,不过威廉并不打算离开中国,这几年下来几他基本上适应了中国的环境,并且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已经在中国成家立业,同时也获得了中国国籍,享有华东政府规定的公民权利。
  中国的变化实在太快了,这就是威廉感觉万分吃惊的地方,此时这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国家,正在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向前发展,而且显现出了出奇的理智。
  威廉所在的宜昌是中国水电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这里可以修许多座大型水电站,不过华东政府并不打算修大型的水电站,而是大力修建中型水电站。
  正如他们所修建的‘玉龙水电站’,年发电量设计在二十亿千瓦时,相当于是一座年产两百万吨煤炭的煤矿,同时还能节约两百万吨的铁路运力。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只要两年就可以完工。
  像这样的中型水电站在宜昌还将修建八座,有的还比这座水电站的发电量更大一些。
  在威廉看来,修建大型水电站并非是一个明智之举,虽然看上去工程很宏大,建设起来之后也很能振奋人心,但投入周期太长,而且还可能造成一些未知的生态问题。
  重视生态问题是最让威廉惊讶的一个地方,生态保护是一个十分超前的意识,就是世界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