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248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248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不走帝制道路,则不利于民族复兴和国际霸权的塑造。
  天朝,天朝就是代表着绝对的权威,谁敢不服天朝,天朝当可随意惩戒。然而这天朝自然得有一个皇帝。
  “我提出两点要求,不知任公可否接受?若是任公接受,则我便施行元首制。”夏钧静静的停了一会梁启超的游说,突然对梁启超说道。
  “大将军请讲。”梁启超振奋精神说道。
  “第一个要求,走元首制的话,我要高度集权,但我只暂任十年,任公可否接受?”夏钧对梁启超问道。
  “十年?”梁启超惊异道。
  “第二点要求,就是关于帝制的。我就任元首,可以承诺做到以下几点,若是我能做到,十年后则就任中国皇帝,如若做不到则下野,如何?”
  “大将军且说承诺事项。”梁启超沉吟道。
  夏钧微笑道:“第一,我可以承诺让所有中国国民实现温饱,这是首要问题。”
  “然也。”
  “第二,让每个出生在中国的国民,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
  梁启超再次点了点头。
  “第三,专政体制下,我可以承诺约束官吏,杜绝腐败。第四,绝不做出损害民族利益的举动。”
  夏钧微笑道,“第五,我承诺让每个同胞都能活得有尊严,这也是我最后一个承诺,但也是最主要的承诺。”
  “如何具体理解第五项承诺?”梁启超不解的问。
  尊严,很多时候能指很多东西。
  “即民族尊严,及做为一个人应有的生存尊严。民族尊严即是对外战争中所建立的,生存尊严则是作为一个人,他应可享受的各向权利。”夏钧笑道:“任何公也可理解为,若是对外战争中失败,则可视为未完成此项承诺。”
  “任公以为然否?”
  “然也。”梁启超也没有什么犹豫了,接着他却说道:“不过十年太短,大将军您看是否可延长至十五年?”
  “任公若是觉得时间太短,就十二年吧”夏钧用不容回绝的语气说道。
  “好,那就十二年。”梁启超答应了下来,夏钧跟他立下这个约定已经是很给他面子,梁启超知道自己是没有什么和夏钧讲条件的资本了,再得寸进尺那就是不知好歹。
  若是不答应,那么马上就可以进行帝制,梁启超也没有办法阻止。
  夏钧却是一点也不担心十几年后的事,他与梁启超达成约定的主要原因还是国内的思想还不够统一。
  严格的说,是还有一批坚持民主自由主义的资本商人存在,先把这些资本商人清理掉,那么一切也就翻不起任何波浪了,到时候民族思想高度统一,恢复帝制只是分分钟的事。
  暂时的退让并不代表着利益的流失,暂时的元首制和帝制实际上没什么不同。
  “不过此五项承诺,还是由我提出较好。”梁启超对夏钧建议道,夏钧点了点头,这样自然是更好的。
  夏钧要避嫌嘛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谦让。
  总不能说对外界说,我好想当皇帝啊
  由梁启超提出这五项要求,即可避嫌。
  梁启超也并非是要以打倒夏钧为目的,对于这个能带领中国走向强盛的领袖,梁启超还是坚决拥护的。
  双方的分歧只是观念上的,而非是利益上的。
  因此梁启超还是愿意维护夏钧的形象,而且这五项要求夏钧真若是能做到,那么的确也有资格当中国皇帝了。
  梁启超在听完夏钧的五项承诺后,开始意识到有些人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
  ——————
  第一更到……
  剧情发展与简介严重偏离,嘿嘿,小菜就不改简介了……
  第一卷 第四百五十章 中华帝国,帝国元首
  第四百五十章 中华帝国,帝国元首
  在与梁启超形成五项约定之后,梁启超便活动了起来。
  梁启超的活动目的就是联合民主共和人士,让他们接受这五项约定的内容,让这五项约定具备社会公认的有效性。
  此时中国的民主共和派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小了,除了那些顽固的民主共和人士还在坚持外,很多人都动摇了阵营。
  在这个阵营的抉择上,只在于民族主义意识是否强于民主自由意识,华东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此时中国的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是华东政府培养出来的,而他们的民族主义意识却是非常强烈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主共和派的衰弱是符合正常规律的。
  梁启超则是民主共合派的领袖,整个北洋解体都是他一手挑起的,他在民主共和派人士之中的威望最高。
  此时就算是那些坚持民主共合派的人士,很多也动摇了思想。
  当前中国的主流舆论认为,恢复帝制在于皇室出身问题,如果有人坚持恢复满清皇室,则是对汉族尊严的一种践踏。
  但如果是恢复汉室正统,则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但还要看人选是否有资格当中国皇帝。
  而夏钧的功绩谁都看得见,当前的中国,唯一有资格当中国皇帝的,也就只有夏钧一人。
  这种舆论声音占据了主流,帝制呼声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此时华东政府依旧没有做出任何官方回应,那些民意代表也天天在华东广场上等着夏钧表态。
  但任凭国民如何呼吁,夏钧始终没有站出来表明态度。
  这让中国局势再次看起来十分不明朗,不过当前的主要争论,民主共和派已经说不上话了,主要的争论转而成为是否帝制的方面。
  大部分国民要求帝制,但也有很一大一部分的国民要求在不帝制的前提下进行专政你。
  本来阎锡山是作为这一派系的扛旗的人物,结果争论焦点转移到这上面的时候,阎长官却是偃旗息鼓了。
  阎锡山自然是支持帝制派的,他只不过在此前民主共和派虚假的声势中挑起一种比较容易让民主共和派倒戈的阵营罢了。
  此时民主共和派完完了,帝制派占主导地位,阎锡山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因此他不再在报纸上发表言论。
  梁启超的活动很成功,民主共和派人士在绝对的弱势之下,自然愿意接受这样的约定,从民主共和派演变而来的专制派也支持这五项要求。
  很快各方派系的整合之下,梁启超以民意领袖之身份,向夏钧提交了这五项要求,如果夏钧能做到这五项要求,十二年后他们即接受帝制。
  这五项要求的民意书上签下了数千个名字,如果十二年后夏钧完成了这五项要求,这些人都只能闭嘴。
  具体是否完成了这五项要求,具体是谁来下定论,则是在十二年后将进行一次全民公投,如果民意超过90支持帝制,那么中国即恢复帝制,夏钧将就任中华帝国开国皇帝。
  90的民意支持率,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限制。
  结果华东政府上下充斥在一片骂娘之声当中,华东政府高层官员纷纷在媒体面前表态,痛斥这个苛刻的条件。
  陶成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既然他们要民主,民主就是不管差距是多少,49和51都是那51的部分赢,从而将牺牲另外49人民的利益。那么现在他们为什么又变成了要90才能进行帝制了,真是岂有此理,荒唐之极。就是现在进行进行全民公投,我敢保证帝制的民意支持率绝对超过了90。”
  华东政府的高层官员公开发表个人言论,那些民意代表也不乐意了,凭什么要90才能恢复帝制?
  这次真的是乱了,在消息传开的第二天,在杭州街头马上出现了数起暴力冲突事件,一些民主共和派人员在街上喊民主自由时,被愤怒的民众进行围殴。
  而且在其他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事件。
  这种混乱正在快速的蔓延,第三天,杭州出现了一起支持民主共和派的商人商铺被砸事件。
  在这样的混乱之下,对华东政府出面主持大局的声音更加强烈。
  华东政府终于在十月十八日宣布召开民意商讨会议,商议未来中国国体,并调节两派矛盾。
  同时华东政府宣布进入了二级维稳状态,各地警察和防暴警察走上街头,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暴力事件,并提醒民主共和人士外出注意安全。
  这些暴力事件,已经把那些民主共和派搞得人心惶惶。
  如果华东政府放任这些暴力事件的发展,那么他们将在中国失去立足之地,岂能不心生慌乱。
  因而,在民意商讨会议上,民主共合派的声势更弱了。
  这次民意商讨会议中有帝制民意代表和和专制民意代表以及民主共和民意代表三种代表出席。
  其中帝制民意代表占据了大多数。
  帝制民意代表的对那个90的民众同意才能恢复帝制的要求,意见非常强烈,同时也对这五项要求的意见更为强烈。
  在他们看来,直接恢复帝制就好了,还搞什么约定,还要拖延到十二年之后,这是他们所完全无法接受的。
  就在这样的声音下,华东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开始积极调解各方矛盾。
  帝制派代表要求,立即成绩中国帝国。
  专制派代表则要求,进行专制路线,但不走帝制路线。
  民主共和派代表则要求在进行专制路线的前提下,尽可能进行更多的民主,这也是民主共和派的妥协,从而有是专制派一方。
  在这三种声音下,华东政府提出了各种求同存异的方案。但在投票之后,效果皆不理想,帝制派根本不接受这些方案。
  帝制派坚决要求成立中华帝国。
  最后华东政府提出了一个方案,即是成立中华帝国,但中华帝国皇帝暂时空缺,夏委员长出任中华帝国元首,并组建内阁,内阁由元首任命,同时向人民负责,在超过五百万人要求重组内阁时,可以进行全民公投,若公投票数超过50,则对内阁进行重组,但依旧由帝国元首任命新内阁。
  而帝国元首是否就任帝国皇帝,则依旧按照五项要求,不过全民公投的90票率下调为已投票数的80,未投选票不计入其内。
  这个方案马上得到了帝制派的同意,在投票前这些民意代表都已经接到通气了,这是委员长提出的方案。
  因此帝制派民意代表都同意了这个方案,这次投票的赞同票数达到了96,专制派也同意了这个方案。
  在那些专制派看来,中华民国解体,成立中华帝国,是对传统的一种恢复,而且暂时是没有皇帝的,有没有皇帝还是看那五项要求,因此他们也是赞同这个方案的。
  在票率达到96的高度,这个建议方案生效,正式递送给华东政府元首夏钧,同时向社会公布方案内容。
  方案是否最终生效,则是看夏钧的意思了。
  这本身就是他提出的方案,因此他自然不会否定,对于夏钧来说,登基帝位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个方案一旦确定,也就形成与整个社会的约定。
  华东政府毕竟是国家机器,掌控着宣传机构,又控制着舆论,这十二年正是夏钧不断消除分歧,使民族高度团结和思想高度统一和时期。
  十二年后,他登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因此,华东政府对外宣布,将在十月二十正式宣布最终结果。
  社会各界对这份方案做了热烈的讨论,这个方面可以说是像各方都有妥协的方案,首先对于占据绝对优势的帝制派,同意成立中华帝国,承认中国是一个坚持汉室正统的帝制国家,同时下调了十二年后全民公投的票率要求。
  对于专制派来说,重点也就在于五项要求,也就是十二年后的全民公投,十二年后正好是像西方国家那样四年一任,连任三届的总统期限。如果夏钧正能做到五项要求,他们也愿意接受这个中国皇帝。
  对民主共和派的妥协最少,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民主政策,即是在农村坚决施行民主制度,同时允许社会上成立民主团体以监督专政体制下的官僚。相当于是把民主编入反腐领域,但却可以避免资本商人染指政权,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政体制容易催生官僚腐败的缺陷。
  有的人则认为华东政府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直接进行帝制不就完了,那些叫着不帝制的只是少数群体,没必要为了少数群体而牺牲多数群体的意志。
  不过这样的脱裤子放屁的事夏钧还是干了,而且很熟练的干了,不脱裤子放屁,那估计得把裤子弄臭了。
  夏钧也不急着贪图什么帝位,他要登基不过是想让民族凝聚力更上一层楼。现在国内尚且有少数群体不服王化,当拿些时间来消除分歧,再做些文治武功出来,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接受帝位。否则内部生乱,事与愿违。
  ……
  十月二十日, 华东政府宣布接受民意商讨会议提出的方案,由华东政府元首夏钧就职帝国元首。
  这一天,中华民国正式解体,取而代之的,是中华帝国
  第一卷 第四百五十一章 定都会议
  第四百五十一章 定都会议
  “中华帝国,是由中华民国转变而成的一个帝制国家,国土面积11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排名第三的国家……”
  这句话在这一天写入了教科书,此时中国的国土面积在收复了蒙古了唐努乌梁海,以及库页岛、琉球群岛,以及占领了太平洋三个群岛后,国土就暴增到了1130万。
  这还不算印尼的那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如果算上印尼,将增长到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
  占据世界国土面积第二的是美国,如果美国算上菲律宾等殖民地的话,确实比中国要大了,不过中国不算入印尼殖民地,加拿大则有99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被中国挤下去了。
  不过中国此时相比全盛时期拥有2500万平方公里的沙俄来说,还不到沙俄领土面积的一半。
  大国往往意味着拥有众多资源,此时的中国确实拥有众多的资源。
  蒙古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其矿产蕴藏量居世界前二十位。发现和确定了80多种矿产。主要有煤、石油、铜、锰、钨、钼、铝、铅、锌、汞、锡、金、 萤石、岩松石、磷、石棉、石墨、云母等矿产资源。 铜:蒙古铜的储藏量居亚洲第一,储量为7。5亿吨以上,黄金:蒙古的黄金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