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296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296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人民有了食物,当尼古拉二世将战败完全推卸给了苏维埃**党之后,俄国民众都开始支持尼古拉二世。
  毕竟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俄国人民,虽然知道战败的原因,但尼古拉二世稍稍一宣传,没有谁去怀疑,因为俄国民众没有第二个获得信息的渠道了,自然是尼古拉二世怎么宣传就是什么。
  有些人知道真相,特别是对于那些俄国贵族们来说,然而苏维埃是不符合他们的利益的,他们自然也跟着说,是苏维埃**的煽动,才使俄国对同盟国的战争中失败。
  此时逃往新俄国的俄国贵族贵妇们非常多,他们整天也都没什么事干,华夏会则成立了专门的俄国分会,对于俄国有实力的贵族进行吸纳。
  华夏会的商人们开始与这些俄国贵族们合股开办企业,华东集团则合股与一些俄国贵族们开矿、开采石油。
  其中以尼古拉二世的合股与华东集团最多,而其他的贵族也有一些。
  这些人拿的股份都是某一矿山的5的股份,有的会有10,但极少。
  中国在俄国的商业活动中,需要这些俄国贵族们作为代言人,这样就可以消除俄国民众的警惕。
  若是俄国民众发现整个俄国都是中国人的企业,而那些掌控了话语权的贵族们有没有得到利益,那么其结果就是矛盾开始出现。
  如果与这些俄国贵族们合股就不一样了,与他们合股之后,这些掌控了话语权的俄国人就会维护中国的利益。
  同时让他们在俄国的公众场合出现,会减少俄国民众的警惕,仅仅是消除警惕而已,中国资本垄断俄国经济是掩盖不住的事实,但只要拉拢了这些贵族,再引导一下舆论,便能消除矛盾的爆发。
  让出一些利益是需要的,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俄国此时与中国没有进出口关税,那么中国在俄国开采的资源,就能够很直接的运回国内,基本上也就等于说是俄国的资源都是中国的。
  至于对企业收税的问题,俄国向中国借了这么多钱,总是要还的。
  俄国与中国经济一体化,本质上的目的是夏钧变相的吞并俄国的资源,夏钧对于俄国的土地没什么兴趣,那里冷的要命,没多少人愿意在那里生存。
  夏钧感兴趣的是资源,掌控了俄国的资源就可以了,没必要掌控他们的土地。
  随着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局势稳定下来,以及新俄国加强了内部竞争力,虽然人口只有四千万,但已经足以抵抗苏维埃红军的宣传攻势了,苏维埃红军打到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话,他们不会获得任何的民意。
  人民已经被尼古拉二世提供的基本生活物资保障所收买,加上对苏维埃的丑化宣传,新俄国的底层人民都对那种生活十分恐惧。
  同时在这大半年里,新俄国已经开始大修公路和铁路了,整个俄国社会都加入到了道路改善的大工程之中。
  这些俄国人的工钱很低,比起中国的工人来还要低,尽管俄国比中国更早完成第一次工业**。
  因为道路不通畅,因此新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慢,这也是造成劳工成本低廉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开始这些工程多是由中国的工程队承包的,每一条公路和铁路的报价都有些偏高。而这些工程所用的原材料,有的是用铁路从中国运去的,有的是华东集团在俄国开办的工厂就地生产的。
  中国贷款给俄国的钱,大部分都流回了中国。
  因为中国技术人才不足,因此俄国很快就把大部分的铁路和公路都自己建设了,而且是全民的建设。
  尼古拉二世给人民提供基本生活物资供应,而不给任何工钱。其主要的手段就大力宣传,大力号召。
  通过苏维埃的威胁,来号召人民参与到道路修建之中。
  因为新俄国所占据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交通环境不是很好,因此经济不发达,人民没什么事干,因此参与到这些工程中也不影响经济。
  而在哈萨克斯坦地区,则是少数民族很多。但俄国人占据了这一地区,这一地区的地势平坦,道路很好修建。
  同时哈萨克斯坦是一个良好的棉花产地,而中国新疆很像。
  道路修建好之后,中国企业就会进入这些已经能够通车的地方,把这些地区的资源廉价购买下来。
  廉价买不下来的,则不买。
  ——————
  第三更到
  今天万字更完……强力呼唤月票
  第一卷 第317章 中俄联军反攻计划,民用飞机发展
  第317章 中俄联军反攻计划,民用飞机发展
  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不发达,而且矿产探查不明,华东集团利用夏钧提供的资源图,在西伯利亚和俄远东地区大量购买土地。
  这些土地被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买下来,大多数地方一亩地的价格不足一元复兴币,基本和白送没什么区别。
  西伯利亚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确实非常的不值钱。
  而华东集团买地不是大规模的成片的买,而是这边买一块那边买一块,把有矿产的地方都买下来。
  虽然看起来零零星星,下面藏着的可全是矿产和石油。
  尼古拉二世对此毫无察觉,他在忽悠之下,出台了宽松的矿产开采政策,即某处发现矿产,矿产归土地个人所有,政府不收取任何税收。
  而在中国则不同,若要开采某处矿产,必须向政府缴纳一定的钱来办执照,越大越富的矿,开采执照所需的钱就越多。
  不过在中国,重要矿产都是华东集团负责开采的,其他企业很少参与到这些重要矿产的开采之中。
  华东集团在大肆圈矿的时候,中国的各农垦公司则是涌入哈萨克斯坦地区,大肆的购买土地。
  哈萨克斯坦的土地属于那些游牧民族,随着俄国人的大规模进入,尼古拉二世对这些游牧民族采取了压制政策。
  中国的农垦公司在与一些贵族合股之后,强迫哈萨克斯坦地区的游牧民族将土地低价转让给中国的农垦公司。
  哈萨克斯坦的土地是非常适合种植棉花的,这片区域与西域省的气候很相似,因此适合棉花的生长。
  此时中国的棉花产地已经不够用了,尽管在黄淮地区有大面积的棉花种植,但很多地区气候不是太合适,产量总是受影响,而且棉花质量有时也变化很大。
  哈萨克斯坦地区将是中华帝国新的重要棉花产地。
  由于俄国采取压迫政策来帮助中国农垦公司买地,每亩土地的价格同样连一复兴币都不到 ,为此很快激起了民变,但马上被镇压了下去。
  中国的农垦公司比较顺利的就在哈萨克斯坦地区圈下了大量的土地,并且加紧准备明年的棉花种植。
  在哈萨克斯坦种植的棉花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极高。
  这片棉花种植地的开拓,意味着中国黄淮地区的棉花生产可以转移一部分了,把那些不太适合种植的土地拿去种植其他作物。
  帮助俄国进行农业机械化改造也在进行,不过中国的农垦公司并为参与进去,而是中国华东银行贷款给俄国人进行农业机械化改造。
  这样的改造绝对是亏本的行为,因为中俄经济一体化之后,粮食可以畅通无阻的卖到俄国,俄国的农场准备严重亏损就是了。
  由于是低息贷款,意味着这些农场可以在贷款快到期的时候,借点钱还掉贷款,然后再从银行弄到一笔贷款,再把其他地方借来的钱还掉,如此就可以维持下去。
  然而只要银行不放贷款了,那么马上就会崩溃。
  还不起贷款怎么办?那就用农场来还。
  但农场资不抵债,这怎么办呢?继续还吧还一辈子吧当然可以给与减免一些债务,如果拒不还钱,那就抓进监狱里关起来。
  在中国则不是这样,如果中国的某企业破产了,资产用来偿还银行债务还不上的话,只要不是恶意操作,银行只是没收资产来抵债,抵不了的债则从此一笔勾销。而破产人在未来三年到五年内,银行不会贷款给他,而过了这个期限,信用可以重建,银行会继续贷款给破产人。
  也就是说,银行经过一定操作之后,可以把这些农场主变成农工,也就是农场里干活的工人。
  而农场的土地、机械等等一切都归银行了。
  从而中国掌控了俄国的农场,就全面掌控了粮食。
  俄国若惹得中国不爽,首先断掉粮食出口,再从俄国内部断掉粮食供应,那结果对俄国来说是很恐怖的。
  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改造,以及中国的粮食涌入,新俄国的粮食供应此时很充足,而且价格很低。
  从表面上来看,新俄国的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因为道路修通之后,中国资本开始在道路修通的地方建起各种工厂,以及对当地的矿产进行开采。
  很多俄国人都找到了工作,不是去工厂当工人就是去矿山当矿工,整个国家也开始逐步稳定下来。
  在稳定的背后,是俄国资源逐渐被中国完全掌控的现实。
  只要中国资本一撤资,俄国经济就会陷入冰点,这和后世国际资本在中国的情况很像,中国若是不买美国国债,国际资本就撤资,可以说后世的中国已经被国际资本捏住软肋了。
  随着中俄之间的经济关联愈加紧密,中华帝国内阁终于是确定了长期对新俄国进行军事支援的议案。
  议案中,中国将在新俄国乌拉尔山脉南北两地各建立一个军区,一个是北乌拉尔军区,一个是南乌拉尔军区。
  两大军区各驻军两个装甲师,八个步兵师,两个军区一共二十个军区,总兵力达到三十万。
  同时中华帝国空军在乌拉尔地区将建立两个大型机场,用来起降中国的战略轰炸机以及各种战术轰炸机。
  两个机场各布置蚊式战略轰炸机一百架,重锤Ⅳ轰炸机两百架。
  同时中华帝国内阁开放了对俄国的飞机出口限制,允许新俄国购买蚊式轰炸机。
  不过价格也是不菲。
  俄国将购买500架蚊式轰炸机,以及300架重锤Ⅳ轰炸机,并且订购炸弹若干。
  同时,华东集团将以合股的方式在俄国建设军工厂,生产子弹、炸弹、炸药等常用军火,对于这些没什么技术性的军火,中国不建军工厂,俄国人总是要建的。
  合股之后,俄国鼓动只占5的股份,可以说少得很。
  而且这种合股是一个工厂一个工厂来分的,比如说这个工厂给这个俄国贵族,那个同样的工厂,也是华东集团的,则给另外一个俄国贵族。
  以这种方式,构建一个大型的人脉网络。
  俄国在战争的时候,消耗的常用军火将从这些中国资本开设的军工厂订购军火。
  而那些俄国无法生产的军火,则从中国订购。
  由于中国开始吸收俄国的研究人才,因此新俄国内部的科研人员锐减,大多都去中国了。
  剩下的那么点人,也研究不出太多的东西。
  而且他们研究出了中国的军火之类的,中国可以再把这些军火放在俄国生产,同样是中国资本开设,再找个俄国股东来做台面工作。
  尼古拉二世购买500架蚊式轰炸机,并且大力培养飞行员,是打算轰炸苏维埃政权所占领的欧洲地区。
  在陆军方面,俄国军队一律采用中国装备,夏钧派遣的军事顾问赵铭对尼古拉二世总结了俄国第一次世纪大战失败的主要原因。
  那就是俄国没有走精兵路线,不走精兵路线的结果就是俄国要动员庞大的兵员才能形成战斗力。
  然而如果的运输能力并不足以支持如此庞大的兵团作战的后勤运输,从而导致了前线的不断失利。
  而因为太多人参战,国内的人民为了亲人着想,便有了厌战情绪。同时大量的青壮被拉去打仗,生产上也就受了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下降了。多中因素综合下来,俄国的**就爆发了。
  “如果不想让俄国继续爆发**,如果想要让人民支持对苏维埃的反攻,就必须走精兵路线,俄国传统的人海战术是会导致严重后果的,特别是如今新俄国的人口只有四千万人,而且有一千多万是少数民族,因此使用人海战术则更家危险。”赵铭对尼古拉二世如此说道。
  尼古拉二世听了感觉的确很有道理,因此就走上了精兵路线。
  然而走精兵路线的话,就连普通的枪械俄国都没办法生产。
  俄国的主要工业都在欧洲,不过就算是那些欧洲的工业,也无法生产中国的各种先进军事武器。
  因此这些军火全都得从中国购买,新俄国征召的五十万陆军,全都采用中国陆军的制式装备,这需要的钱就多了。
  俄国欠中国的钱也节节攀升,在订购了大量的军火装备了五十万陆军,以及订购了大量飞机之后,欠中国的钱已经达到了30亿复兴币。
  加上俄国之前同意的赔偿中国10亿复兴币,加起来有40亿复兴币了,而此时与苏维埃的战争还未正式展开。
  一旦与苏联开打了,那么新俄国欠中国的钱将会更多。
  反正俄国的黄金储备那么多,夏钧也不怕俄国还不起钱。
  具体的反攻计划,则被中国拖延到明年开春,等气候转暖了再进攻欧洲地区,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人口。
  俄国目前只有四千万人口,密度太低了,需要从苏联那里抢些人口过来。
  而到明年开春时,中国布置在南、北乌拉尔军区的军队也就会大致上在乌拉尔一线布置好。
  到时候试探性的进行反攻,还是可以的。
  夏钧知道,太早反扑的结果就是,不是苏联被灭掉,就是中俄联军被灭掉。
  两种情况皆有可能。
  第一种情况是因为苏联此时实力还不是太强。
  第二情况就是,中俄联军的后勤补给的交通线还未完全修通,一旦深入苏联腹地,极为容易被包围,然后被歼灭。
  如果时间拖长一些,那么苏联就可能更强,但中俄联军的补给线也会更完善。
  到时候再打,虽然没那么容易把苏联灭掉,但胜在保险。因为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都不是夏钧愿意看到的。
  必须到中国彻底掌控俄国的时候,再把苏联灭掉,这才符合中国的利益。
  ……
  中国举行的第一次汽车与飞机博览会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