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355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355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阎锡山废话说了一堆,就是没有做出决定。
  整个访问下来,阎锡山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华帝国的意愿,特别是在苏俄内战方面,中国的态度就是,如果苏联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同时中美恢复正常的贸易关税,那么战争是可以停止的。
  美国政府感觉时间很紧迫,如果不能在明年春天前与中国达成苏俄内战停火的协议,那么明年中俄联军将有可能对苏联进行总攻了。
  从一切迹象都表明,中俄联军在向西蚕食了几年之后,已经有意图要一举消灭苏联。
  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得知了中华帝国有让苏俄停火的意向后,立即启动了与中华帝国就双边贸易关税上的谈判。
  主题就是关税。
  同时关税又牵扯到诸多问题,美国想以降低关税为代价,将中华帝国扩将的脚步停止。
  因此在苏俄内战上首先要停火,其次就是中国不能继续向南美洲出售军火,以及帮助南美洲国家制造军舰。
  再则,需要在海军上制定出一个防止军备竞赛的方案出来。
  很快英国也加入了这场谈判,英国此时依旧是世界老大,说话还是有些分量的,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在陆军上的表现,已经让中华帝国对英国没什么太大的顾忌,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美国玩得国力空虚,对美国来说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了,此时美国还是英国的债权国。
  英国参与谈判的主要目的就是海军军备竞赛的问题。
  如果是当初和德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英国根本毫无畏惧,毕竟英国的国力当初不比德国差,而且海军有传统积累的优势。
  而此时英国财政很困难,海军军备竞赛真心玩不起。
  日本与中华帝国关系不好,自然被排除在商谈之外。
  ——————
  第二更到
  第一卷 第377章 偷着乐
  第377章 偷着乐
  日本显然也是美国这一联盟的成员国,这是谁都知道的。
  对于英国提出的海军限制问题,中华帝国给出的答复很明确,没有任何的可能,理由是中华帝国海军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经过任何实战检验,中华帝国必须在海军上保持数量的优势,才能保证国家海防安全。
  这个借口让英美嗤之以鼻,毕竟中华帝国空军强大,其他国家的海军根本无法靠近中国海。
  一旦靠近了中国海,那么其下场就可能如同当初的日本联合舰队一般遭受覆灭的命运。
  面对军事技术崛起的中国,英国是很忌惮的。所谓经验不足,完完全全只是一个很无耻的理由。
  谁不知道中华帝国在欧洲战争之后,已经吸纳了大批的德国海军士兵及军官。
  凡尔赛条约虽然规定了德国不能向其他国家派遣军事人员,但问题是这些军事人员是自己去中国的。
  条约没有明确的规定说,德国海军人员不得出国。
  中华帝国在海军方面的态度很强硬,此时中华帝国的海军作战吨位已经达到了近十三万吨。
  如果限制一下,岂不是还要把新造出来的军舰给拉回报废场?
  而且中华帝国明确表示,中华帝国的商船吨位已经处于全球第一的地位,必须有足够强大的海军来为商船提供护航。
  这是在赤luo裸的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地位。
  然而英国却是没有任何主动权,这次三国协商世界局势问题,主动权实际上是在中华帝国手上的。
  中华帝国已经数次暗示,如果英美能够开出足够诱惑的条件,中华帝国是同意让苏俄停火的。
  中华帝国不愿意接受的,英美无权强加在中华帝国头上。
  三方的问题,开始回到了贸易关税上,美国代表团表示,中华帝国向来不是一个商品进口国家,要求美国施行低关税也是不公平的。为了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美国可以与英国向中华帝国全面开放国际各殖民地的市场,并且正式承认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
  “关税都是公平的,尽管我们中华帝国极少进口商品,但主要原因还是你们美国的商品太过低级了。”朱晓诚在会议上说道。
  “是你们建立了民族关税壁垒。”美国代表团指责道。
  随着中华帝国的民族主义的觉醒,支持国货成为了国民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一个商品购买原则。
  连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农村老农都知道,买东西要看商标,没有贴上中国制造的东西一律不能买。
  而那些奢侈品方面,中国的大资本商人都是选择国货,如果哪个商人购买了国外的奢侈品,会遭到这些大资本商人的联合抵制。
  所以此时的中华帝国除了大量进口原材料以外,基本上不对什么商品进行进口,除非是那些中华帝国不能生产的东西,但极少。
  “世界需要自由贸易,任何阻挡贸易自由的行为都是不正义的竞争方式。”朱晓诚继续说道,“中华帝国向来都是尊重贸易自由的国家,将商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从来都不是靠不平等关税手段。”
  中国帝国此时上让美国感觉无处下手,贸易上比上中国,相同的关税背景下,美国的商品在中华帝国卖不动。
  而美国的资本又进不去中国内部,虽然能够进入一小部分,但有诸多限制,基本上没有什么有价值的行业是美国资本能够涉及的,特别是美国的银行进不到中国内部,自中华帝国成立之后,其他国家的银行陆续遭到了中华帝国的清算。
  印了多少纸钞,一律收回去,而且还处以一定的罚款,理由是私自在中华帝国发行纸币,以及银行里储存了多少中国的钱,也全都是赖不掉的。
  同时这些银行也都被责令撤出中国,中华帝国不允许其他国家在内部开设银行。
  银行实际上是美国掠夺其他国家的主要方式,例如战后的德国,就是美国银行贷款给德国恢复经济。
  等德国的经济恢复了,到时候美国搞个经济萧条出来,德国人创造的财富一个个都得被美国的银行资本家掠夺过去。
  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美国的银行资本进不来,那么不管美国怎么萧条,也不可能大规模的影响到中国。
  特别是中国有自己的货币体系,中国随时可以自己多印票子,不过美国的银行资本家从种种迹象中看出,中国实际上是对泡沫经济很防备的。
  所以这也给美国的银行资本家们造成了一个假象,那就是中华帝国不知道玩泡沫经济的好处,中国怕经济阵痛。
  中美两国就关税问题争执不下,双方各执一词。
  但中华帝国在这方面却是更占优势。
  商议了大半个月,双方没谈出个明确的结果出来。
  单是关税问题一项就卡住了。
  关税后面,还有诸多的问题。
  美国政府现在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开放美国的关税,那么以美国当前透支消费的市场来说,会极大的增加中华帝国的出口额,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出口。
  美国政府想将关税关紧,然后和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竞争,就算美国和中国在相同的国际贸易市场上竞争不过,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中华帝国显然不仅要世界贸易市场,而且还要让美国开放贸易市场。
  至于资本市场,中华帝国当前只是积极的在一些小国发展,基本不再那些大国内部发展资本投资了。
  那些大国未来可能与中华帝国发生战争,投资肯定是要受损失的。
  那些小国则没什么问题,就算是世界大战开始了,那些小国也不敢明确的站在中华帝国敌人的一边,除非是局势十分明显了,那些小国才会站出来落井下石, 然后等大战结束时以战胜国的身份出现。
  中华帝国当前最积极的则是贸易市场开放,美国鼓吹的是资本自由,中华帝国鼓吹的贸易自由。
  由于时间紧迫,中华帝国对这次商谈有种什么时候都无所谓的态度,但美国等不起,若是等到明年开春,那么苏联肯定就危险了。
  因此在商谈了一个月还未有明确结果的情况下,美国决定在关税问题上做出一些让步,主要的让步领域就是轻工业方面。
  美国这次学乖了,知道在那些新兴行业领域,美国面对中国并不一定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决定在轻工业关税上做出让步。
  轻工业虽然无关战争潜力的提升,但有个问题就是,轻工业可以带动大量的就业。
  但美国此时决心发展关乎战争的重工业和诸多新兴行业,但关税上总的做出一些让步,因此决定降低轻工业进口关税。
  不过轻工业关税就算是降低了,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高的,普遍都在15,以这样的轻工业关税来说,如果再算上运费等等,到了美国也就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了,尽管中华帝国的轻工业很发达,但到时也就是一部分轻工业商品可以打入美国市场。
  而那些新兴领域,大多都是关乎战争潜力的,美国依旧维持高关税,事实证明,中国在这些新兴领域的竞争力非常强大,美国暂时根本不是对手。
  中华帝国则要求美国降低新兴领域商品的关税,特别是电器、汽车等行业,以中华帝国当前的新兴领域发展水平,远高于美国。
  美国此时一年的汽车产量只有一百多万辆,而中华帝国在1921年已经超过了五百万辆,在电器制造业上,中华帝国基本垄断了全球市场。
  中华帝国的制造业已经开始向高端的新兴领域发展了,轻工业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已经是次要的了。
  随着中华帝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轻工业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用沿海工人的话,成本会较高。所以有些轻工业也开始向内陆转移了,毕竟中华帝国现在已经有五亿人口了,内部市场已经逐渐走向繁荣,在这样的情况下,轻工业转移到内陆也是可以的,只是不利于出口。
  出口那一部分的轻工业生产,如果继续放在沿海地区,那么劳动成本上会导致轻工业产品价格上升,不利于出口。
  因此中华帝国的对外出口轻工业,开始向那些第三世界联盟高级成员国转移,到那些国家去找代工。
  在这个年代找代工,确实万分的超前。
  因为轻工业出口占产值比例并不是太高,因此转移到那些联盟成员国并不会对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
  例如像交趾、朝鲜,这两个国家目前虽然是高级成员国,但有关税的存在。
  因此这些代工的商品,不容易冲击中国市场,而且无法越过中华帝国的民族壁垒。
  同时这些轻工业可以为成员国发展起一定的经济,发展联盟成员国经济是必须的,如果加盟了这个以中华帝国为老大的联盟国家经济不能发展,那么谁还加入这个联盟?
  中华帝国必须树立几个发展的榜样,以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这个联盟。
  而中华帝国内部的轻工业则内部自产自销,交趾、朝鲜、暹罗这些国家都是可以拿来当代工用,让他们发展轻工业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中华帝国的经济,未来将向高端领域发展,毕竟中华帝国未来随着取得世界霸主地位,国民的劳动成本会不断的上升,因此必须发展那些附加值高的,技术含量高的产业。然后通过这些产业,去剥削其他国家。
  可能就是一台机床就能将一个效果奴役个几年。
  同时通过玩资本手段,也可以掠夺其他国家的经济。
  中华帝国在重启协议的谈判中的要求,让美国和难接受。
  美国此时玩泡沫经济,主要的发展目标就是在这些新兴领域追上中华帝国的脚步,从而扩大自己的战争潜力。
  双方的谈判再次陷入僵局之中。
  这让美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保苏联,必须真正的有所付出。
  但这种付出显然又是美国一定程度上难以接受的。
  就在这时,中华帝国提出了苏联改革的问题,只要苏联能够不再宣传仇视新俄国东西,同时允许俄国的电视台在苏联播放等等,中华帝国可以考虑接受当前美国提出的关税。
  美国和英国此时的关税实际上已经让中华帝国偷着笑了,按照美国提出的方案,大概也就是中国和美国之间各自都施行关税保护政策,同时向其他国家出口商品,其他国家的关税面对中华帝国和美国要相同。
  同时美国在轻工业上的进口关税做出一些让步。
  目前中华帝国对于出口上问题已经看得很淡了,出口的根本性目的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黄金,现在中华帝国已经不缺黄金了。
  出口的目的只是为了打压其他国家的经济和增强自身的战争潜力相关产业的生产规模,仅此而已。
  至于进口,中华帝国此时不需要进口什么东西。
  只要是美国能造的, 中华帝国此时都能造。此时中华帝国重点是抢德国人的饭碗,德国人在机械制造业上有极大的优势,这也是未来中华帝国要抢占的领域。
  中华帝国的人口这么多,不能走向西方人那样的国家分工模式。
  后世的西方国家,除了美国比较全面以外,其他国家都有各自专长的产业,而美国一定程度上也依赖这些国家的专长产业,等于是进行了分工。
  中华帝国除了可以将轻工业分给其他联盟成员国,其他的高端制造业都要抓在手上,毕竟中华帝国的人口多。
  后世西方国家的那种分工,说白了就是国际资本的布局而已,对于国际资本来说,资本是没有国界的。
  对于中国资本来说,资本是存在国界的。
  当然,此时出口也是有利润的,起码能够增加国民就业岗位,增加国民收入。
  出口不是这次谈判的主要目的,这次谈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铺平下一次进攻苏联的道路。
  进攻苏联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游击队的问题,那么首先要改善新俄国在苏联人民眼中的形象。
  形象改变了,等进攻苏联之后,苏联人民也就不会进行强烈的抵抗。
  因此需要宣传俄国人民的生活是有多么多么的富裕,在物质上是有多么的充足。这需要依赖电影、电视等东西。
  苏联如果统一改革,那么苏俄停战是完全可以的。
  毕竟中华帝国此时也不想灭掉苏联,现在还太早。
  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