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380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380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被销毁的商品,只占其中的很小一部分。
  与其不进行泡沫经济的情况下让人闲着,还不如用泡沫经济,让人使劲的创造,就算是最后要销毁一部分,
  也主要都是销毁那些轻工业产品,重工业产品是万万不会进行销毁的。
  工业产品要销毁的主要原因就是轻工业所带动的就业岗位较多,同时很多是消耗品,制造也容易。
  总的来说,泡沫经济比常规经济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是多得多的,对国家的好处也是较大的。
  中华帝国高层连连召开经济商讨会议,商讨的内容都是一个,那就是什么时候开杀。
  此时,已经是养到了第五个年头。
  “我认为,我国的内需还有是一定的增长空间的,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国民家庭汽车总量只有3250万辆,虽然在家庭汽车普及程度上,也已经与美国持平,但还是有极大的上升空间的。”马寅初在会议上说道:“我国大概有1。5亿个家庭,也就是说,现在只有21的家庭拥有家庭轿车,这个指标完全还可以上升10到20。”
  “但是,我们在其他行业,已经出现了商品积压,就连电器制造业,都出现某种电器的积压现象。”
  面对这个问题,马寅初说道:“这个很简单,我们继续印票子,只要我们肯印票子,只要支柱产业还存在,就还是能够支撑下去的。除了汽车制造业,我们还有铁路、公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做为支柱,而这些基础设施,我们远远没有建设完全。那些出现商品积压的企业,可以让他们破产掉一部分,同时我们加大对这些支柱企业的放款,同时继续降低车贷的利率,并采用多种刺激消费方式、优惠政策,例如政府消费补贴……”
  马寅初在会议上拿出了一套十分细致的方案,夏钧听完感觉还不是完全靠谱,印票子这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多印票子,票子就不是太值钱了,到时候就影响宰杀力度了。
  毕竟之前银行贷款出去的钱是多少,未来还是还多少,贬值不在考虑之中。一旦贬值太大,自然也就都还得起钱了,到时候银行就套不到那么多的产业,等于是养过头了,就如同养猪一样,并不是养得越大利益就越大的,而是养到成本与收益达到最完美的比例体重时就要宰杀了。当猪养到一定大的时候,就得投入更更多的饲料才能养得更肥,这就不太划算了。
  这泡沫经济和养猪真的是一样的道理,没有半点本质区别的。
  现在只取决于夏钧的决心有多大,如果下手狠一点,那就是在养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宰,这样有最大的效益。如果不想那么狠,可以再支撑两年,再来搞。
  几次高层经济商讨会议过后,中华帝国中央政府吸取了马寅初的部分方案,但未完全采纳所有方案。
  首先,中华帝国就产能过剩的产业,进行重点刺激消费,国民购买这些商品,有一些政府消费补贴。
  等于是用补贴来维持这些行业。
  ——————
  第一更到
  第一卷 第403章 全面经济萧条,饥饿总统与拖拉机内阁
  第403章 全面经济萧条,饥饿总统与拖拉机内阁
  像什么电器下乡,汽车下乡,电话下乡活动……
  不过农村人口现在已经不多了,此时中华帝国的大部分人口主要都变成了城镇人口,刺激城镇人口消费更简单,因为离商品销售点更近,而且城镇生活需要也比农村的标准要高出一些。
  什么电器打折促销,七七八八的都出来了。
  车贷利率更是在1929年被一撸到底,竟然比储蓄利率还要低出一些了,这大大刺激了家庭汽车的销量。
  之前的汽车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了,全国有21的家庭都拥有了家庭汽车,不过分布结构不是很平衡,较早发展的沿海地区在泡沫经济下的发展层次更高,因为沿海地区之前在住房问题上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因此直接就上了车贷,因此在沿海地区,家庭汽车的普及程度高达50以上。
  主要的市场还是内陆地区,而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是不如沿海完善,把家庭汽车普及到内陆去,有助于建设内陆的基础设施。
  在公路方面,由于中华帝国的土地是私人的,因此私人也可以建设公路。
  大量的家庭汽车的出现,使得公路也成为了继铁路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点,因为汽车上公路要收费的。
  只要继续保持这样的经济繁荣程度,这些公路收回成本的时间很快,而且还能持续产生盈利,是很诱人的项目。
  而华东银行的那些**子银行,也开始大量放出私人公路建设的贷款,利息也都很低。
  航空业更是大量获得贷款,各个城镇的机场都在陆续的开辟,各航空公司还在不断的采购飞机。
  在车贷利率直降的情况下,内陆地区的汽车销量猛增,沿海地区的汽车销量同样也在猛增。
  这算是最后的疯狂了吧
  由于汽车销量猛增,汽车制造业吸纳了大量的工人,实际上产品积压严重的,也就是那些轻工业。
  重工业产品方面,由于很大程度上属于华东集团以及中盛、华盛集团这三大集团的垄断生产,所以是比较有序的,生产规模是不会无休止的膨胀下去的。
  轻工业由于也涉及到比较多的就业岗位,加上垄断程度较低,因此经济崩溃主要靠这些轻工业的积压商品。
  这就像是蓄洪一样,突然把大坝炸了,一大片人都淹死了,从而使重工业也陷入半停滞状态,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生产秩序。
  这些重工业生产企业,主要以华东集团为主,华东集团就像是古代的大地主一样,由于财力雄厚,加上政府首先救助政策都是关照这些大企业,因此就算是生产陷入半停滞状态,也能挨过去。
  而且现在华东集团属于国有资产,首先受救助政策的关照,相信没有人会有意见。
  说白了,那些中小型企业贷款难,呼吁银行怎么样怎么样,永远只是口号而已,喊一喊就是了,千万别当真了。特别是在经济恢复阶段,银行就是要中小型企业破产,以接收他们建设起来的产业。
  在大政策确定下来的情况下,1930年中华帝国的经济发展依旧迅猛。
  而在1930年,银行的放贷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大部分的贷款都是短期贷款,也就是两年的居多,三年的都很少。
  为什么?
  很简单,如果放出了五年的贷款,那么中华帝国不好等五年,不太可能让经济萧条五年,最多只能是三年。
  也就是说如果贷出了五年的贷款,那么三年后经济开始恢复,那么一些企业还是可以利用剩下的两年的时间恢复过来,那么就无法让这些企业破产,以接收他们的资产。
  所以子啊1930年,放出的贷款都是两年的短期贷款,很多企业依旧幻想着,两年后借一笔钱来把政府的钱还上,再从银行拿到一笔贷款。
  1930年,这是繁荣的绝唱的一年。
  在疯狂的建设和生产下,中华帝国于1930年,总产值突破了7500亿亚元,而此时美国已经陷入了经济萧条之中,总产值在1930年下跌到了1206亿美元,生产下降了1/3。中华帝国的7500亿亚元的产值,达到了美国的3。1倍,本身中华帝国的国民年总产值就大大超越美国,加上1930年一增一减之间,差距也就更大了。
  而在1930年,海军军备竞赛方面,美国在投入的财力方面,却依旧不减,可见美国保持海上霸权的决心。
  中华帝国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陆权国家,陆上霸权是其擅长的地方,美国要向防止中华帝国把手伸到北美去,必须有海军充当保险。
  中华帝国由于在1930年的产值已经高到了一定的程度,再次计划增造两艘猛将级战列舰。
  分别是卫青号,以及岳飞号。
  这次是真的造,加上戚继光号,真正的猛将级战列舰达到三艘,而猛将级空壳舰达到了五艘。
  1930年,中华帝国中央财政收入高达850亿亚元,这么多钱的情况下,投入一点钱造两艘战列舰算什么。
  实际上,夏钧手上的积分已经非常多了。
  已经不在乎是几艘猛将级战列舰的问题了。
  一艘先进的猛将级战列舰,貌似起不到什么太大的效果,因此夏钧还是决定再造两艘。
  英美日这次在是否跟进的问题上却产生了很严重的分歧,美国政府在经济萧条下,没有钱再造更多的战列舰了。
  日本坚决要求要造,但日本经济也受到了打击,是仅次于德国的国家,日本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被中华帝国在军事上连续重创之后,加上出口业遭到中华帝国的打压,也十分依赖美国经济。
  中华帝国再次增加了两艘猛将级战列舰,英美日的分歧较大,最终选了个折中的办法,也选择增造两艘,至于增造四艘就算了。
  在战列舰竞赛上,各国都下足了本事。
  ……
  在军备竞赛激烈的情况下,中华帝国的经济在繁荣之下走过了1930年,进入了1931年。
  夏钧还是决定让国民好好的过一下春节,等元宵结束了,再开宰。
  1931年的春节,是无比热闹的。
  除夕那天,是中华帝国建军20周年,建党20周年等等的农历最后一天,都赶上20这个整数。
  那热闹程度,难以形容了。
  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欢庆的海洋之中,国民在这一刻前所未有的幸福着。
  夏钧带着些凝重的神色,按照往年的惯例,走完了春节的各种流程,同时还增加了登坛祭天等新活动。
  正月二十日,元宵节过去了五天。
  整个国家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生产。
  当天,华东集团开始抛售手中的许多股票。
  华东集团手上有大量的股票,特别是华东银行手上最多,并且华东集团在泡沫经济政策开始前,买了不少有潜力的股票,此时这些股票都平均上涨了七倍,个别甚至上涨了二十倍。增长水平高于股市平均增长,因为选的都是有价值的股票,什么行业有价值,这很清楚的,泡沫经济能带动什么行业发展,就买什么行业的上市股票。
  这些股票一出手,马上就被投资者们吃下了。
  因为当天银行还未断掉贷款,资金链不是问题。
  华东集团持续抛售了近一个星期的股票,股市股价未出现多大的波动。
  华东集团当初在股市里投入了不少钱,此时完全收了回来,平均下来,当初投入的钱,获得了700的收益,只是短短的五年时间而已。而投入股市的钱,又是从银行借的。
  华东集团是股市最大的庄家。
  庄家拥有信息优势,特别是到了华东集团这样的级别,玩股票闭着眼睛都不会输钱。
  资金开始抽逃了,而银行又开始大量放出两年的短期贷款,以补充股市资金。
  大庄家开始抽逃资金,自然会有一些影响的,银行贷款,只是为了鼓动更多人把钱投入股市。
  宰杀之前,越肥越好。
  华东集团连续抽逃了五天,基本上把纯粹投机性的股票全卖了。
  接着,华东银行开始卖一些无关紧要的股票,这些股票主要是以银行融资方式获得,或者是用设备换到的。
  这些股票有些是长期持有的,但又不是太重要的,反正现在卖出去,等故事崩盘到一定程度了,又能低价买回来,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有人捡漏。
  毕竟股市冷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人出来抄底捡漏了,抄底失败也没什么太大的损失,反正那些被捡漏的股票未来肯定能够上涨。
  所以为了防止损失,那些重要的长期持有的股票,并为出售,出售的都是一些可以长期持有,但并不是很重要的股票。
  一连七天之后,华东集团的那些银行集体收缩了放贷数量,当天前去申请贷款的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大多都没有拿到贷款,拿到贷款的只有一部分。
  资金链顿时出了问题
  很多企业还贷款,还是去担保公司借的钱。
  结果从担保公司那里拿了钱还到银行,银行却不出钱了,这些公司直接没钱还给担保公司。
  担保公司也就是私人集资,这种集资利率较高。
  这些担保公司的最大客户就是那些公司,那些公司一般只借几天的钱来应付一下银行,让自己的公司不倒闭。
  银行不出钱,顿时坑死了一大片。
  担保公司顿时大量亏损,很多担保公司甚至直接倒闭,至于那些把钱放到担保公司的个人,显然是拿不到钱了。
  担保公司都破产了,还问谁要去?
  官方虽然承认担保公司的地位,但却没有规定担保公司倒闭后钱问谁要。
  除了没收担保公司的一切财产,把担保公司的老板家产都查抄掉,然后把这些财产变现为资金,再还给个人。
  有多少就给多少,平均的给,至于亏掉的钱,还是那句话,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当天,杭州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大部分开始下跌,但跌幅不是太大,然而到了第二天,跌幅更大了。
  第三天,许多股票都跌停了。
  第四天……政府终于出来救市了,在一番姿态表演之后,官方宣告救市失败。
  第五天,一路跌停。
  随着股市的狂跌,以及银行紧缩政策的施行,大量企业破产,仅仅五天时间,就破产了三千多家大小不等的企业。
  银行是最忙碌的,到处接收破产公司的资产。
  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企业,因为企业贷款,政府是严格把关的,不是谁都贷。
  就如同企业贷款的抵押问题,必须拿有用的资产抵押,像什么汽车是抵押不了的,就算是再贵的汽车都是没用的。
  银行根本就不承认这些东西的价值,只有用土地、工厂等不动产来抵押,银行才会干脆的放款。
  同时银行在贷款时,对企业本身核查力度很大。
  因此能够申请企业贷款的,大部分都是真材实料的公司,不是那种骗钱的。后世不少人搞骗钱的空壳公司,先注册个七八个公司,然后去贷款,贷款下来跑去买豪车、手表,然后把车抵押再贷款,七八个公司都贷款之后,钱就不断的转来转去的,没钱了就去找担保公司借高利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