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99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99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夏钧还可以把高产作物抵押出去,以换取带政治贷款。
  找美国佬谈政治贷款,可以不必要一开始就提抵押高产作物的事情。看看以正常的政治手段能不能拉到。
  于是夏钧把朱晓诚派去与莫多马谈谈,莫多马此时已经是驻华东自治三省特派大使,升官了。
  最近因为市场上的摩擦,让美国与华东自治政府的关系有些疏远了。
  不过这并妨碍制造共同敌人,双方的共同敌人就是日本。
  美国和日本的摩擦远比华东自治政府来得大,而且现在美国佬刚得到了华东自治政府不收过路费的甜头。
  此时看样子是美国佬占了便宜,华东自治政府吃了亏。
  朱晓诚想莫多马透露,只要美国愿意贷款给华东自治政府,华东自治政府不仅愿意长期维持零关税政策,同时还愿意给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的优惠政策,例如美国资本来华东自治三省投资,半年内可以免税,税率可以比中国企业低出3,而且华东自治三省还将开放各种重要工业的投资限制。
  免税半年和税率低3的优势很微小,但总有优惠不是吗?
  夏钧开出的这种价码,很适合美国人的胃口,美国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对商业非常感兴趣。
  美国佬来华东自治三省投资也是夏钧所愿意看到的,一来他们来华东自治三省投资可以带动发展,二来,夏钧也可以到美国投资。
  这样一来,双方的利益错综复杂,美国佬要是敢在美国动夏钧的资产,夏钧也可以在华东自治三省动他们的资产。
  这叫金融绑架,只要绑架了美国佬,很多东西都有得美国佬忌惮的。
  ……
  鱼饵放出去了,莫多马那边大感兴趣,他向美国政府报告之后,美国政府在五天之后就给出了答复。
  美国政府让莫多马继续和中国谈,一亿美元的贷款没有问题。
  在美国看来,如果一亿美元能换到这些条件,那对美国来说是有利益的。这一亿美元首先可以收回,再则就以利息上来说,这些条件足以抵充。
  不过朱晓诚那边的胃口更大,开口就要两亿美元的政治贷款。
  两亿美元
  莫多马上报给美国政府,美国政府没有同意。
  双方就贷款多少的问题又经过了多次商谈,朱晓诚甚至透露,以后华东自治政府统一了中国,可以给美国延续这些优惠的条件。
  美国政府考虑了几天后给出了回复,授意莫多马答应下这笔政治贷款。
  在美国政府看来,华东自治政府统一中国只是迟早的事情。要说最了解华东自治政府实力的除了德国,第二个就是美国。
  美国人算是见识到了华东自治政府的军工业水平,就单凭华东自治政府现在的军工业水平,足以压倒中国的北洋政府。
  另外华东自治政府在行政上很廉洁高效,虽然看中国人的报纸上依旧时常有贪污的按理曝光出来,但这些贪污的官员都被清算了。
  相比之下,北洋政府的行政就糟糕得多,他们不仅官员腐败,而且军队的军纪也非常差,甚至是有公然贪污的现象。
  而根据美国政府所知,华东自治政府的军队在民众间的声誉非常好。
  而且华东自治政府很注重发展教育。
  这些方方面面的东西都足以有足够的理由让美国政府相信,这是一个能够统一中国的势力。
  两亿美元的政治贷款虽然多,但华东自治政府只借六年,六年后就可以归还美国政府,这对于美国政府来说,资金也不算压得太久。
  双方在八月底签订了一份援助协议,美国政府将在半年内将那两亿美元分四次交给华东自治政府。
  美国政府也不怕华东自治政府不还钱,华东自治政府都借了这么多的债务,他们要是不还钱的话,那还不成了世界公敌?
  而且华东自治政府在国外还投资了一些产业,而且让美国政府感觉很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产业的盈利性都不错。
  ……
  就在与美国政府谈政治援助的时候,外交部也开始与英国谈政治援助的问题。
  英国政府显然对援助华东自治政府没什么兴趣,他们的代言人是袁世凯,不是华东自治政府。
  而且目前华东自治三省的商业已经给英国的中国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动摇,英国人对此虽然没有什么招架的办法,但他们却不会给华东自治政府什么政治援助。
  而且就当外交部抛出高产种子,也没谈成。
  英国又不怎么依靠农业,再说华东自治政府的高产种子在英国看来也不是太稀罕。
  就拿产量来说,在使用了化肥的情况下,当前世界的农作物产量很多都能达到五百公斤到六百公斤之间。
  欧洲的人口又不是太多,土地更是无压力,海外有那么多殖民地,还会怕没粮食吃吗?
  很无语的夏钧,再次把目光放到了德国人头上。
  德国自从在农业上使用了化肥后,农业增产了83,农业上已经基本上做到自给自足,因此夏钧不知道高产作物对他们有没有足够吸引力。
  外交部再次与德国谈起援助贷款的事情,结果德国对此很有兴趣,外交部向德国大使透露,只要德国再援助华东自治政府四亿马克,华东自治政府可以向他们提供高产小麦和高产玉米的种子,并且以高产作物的农业技术作为贷款抵押。
  谈判谈了近一个月,德国威廉二世皇帝给出答复,四亿马克太多,减少到三亿马克可以商量。
  夏钧权衡了这个价码,让外交部答应下来。
  接着外交部又与德国签订了援助协议,德国再次向华东自治政府援助三亿马克的贷款,华东自治政府则以优惠价格卖给德国足够德国种植的高产小麦、高产玉米种子。
  三亿德国马克,也就相当于0。75亿美元,加上美国的那两亿美元,华东自治政府在一个月内就谈定了年2。75亿美元的政治贷款。
  就当前的政治局势来说,英国、法国、俄国这个三国联盟支持袁世凯,想从他们那里拿到援助基本不可能。
  德国人则是华东自治政府合作最多的国家,夏钧为了能让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得更猛一些,与德国分享了很多技术,但也换到了很多东西。
  美国则把华东自治政府当成中国的代言人,顺便让华东自治政府抗衡日本在亚洲的扩张趋势。
  ……
  另一边,李盛国则开始与英法美德的其他银行接触,就各国银行来说,最近很频繁能接到中国人的贷款业务。
  不过这些贷款都是以抵押海外资产,至于抵押中国华东自治三省资产的贷款倒还没有先例。
  对于这些生意,那些银行倒是挺有兴趣,因为华东集团愿意以较高的利息从他们手上拿到贷款。
  利息5厘,借六年,还有5的回扣。
  这样优惠的尺度,让各国银行趋之若鹜,纷纷派遣人员到华东自治三省去评估华东集团抵押产业的价值。
  英国的《泰晤士报》针对华东集团这种不断的借款的发展模式评价说:“中国人是在玩火,一旦他们的资金链出现问题,那么他们将把整个家当都输光,不过他们的企业的盈利性确实不错,甚至让大英帝国在中国的市场缩水了近65,这个到处举债的企业,如果到时候不还债的话,后果将很严重。”
  的确,不还债的后果很严重,因此人们都认为华东集团会还债,还不了债是另外一回事,可以用资产来还。
  这也是很多银行愿意接华东集团的生意的原因。
  而华东集团,已经找了两家权威的评估机构去给华东集团用于抵押的资产进行评估,另外华东集团自己还搞了一个评估机构。
  评估机构必须严谨、公正,只要坚持做到这两点,就可以取得人们的信任。华东集团的评估机构目前还是面对国内,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名气,但只要坚持,等中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时,就可以成为世界最权威的评估机构。
  后世的中国,就是一个评估机构被外国掌控的国家,很多事情都十分被动,危害性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银行拿到评估后,再对华东集团进行放款。
  条件没问题,问题在于这些资产值多少钱,抵押后能拿到多少贷款。
  根据那些评估机构的评估,华东集团的工厂价值都比较高,因为华东集团的工厂在经营上都比较规范,而且机械设备大部分都十分先进。
  这次华东集团给出的抵押产业,两家评估机构给出的总额一个是九千万英镑,一个是八千六百万英镑,相差数额并不大。
  华东集团的资产在短时间内就增加了近80,主要是因为贷款的原因,之前华东银行已经贷款了一亿英镑,加上德国援助的那四亿马克很多投入到了造船业上。
  不过之前贷款的那一亿英镑虽然到了,但很多工厂还没有建起来,能拿到这个估值还是因为夏钧期间又用积分投资很多东西,特别是机械制造业和机床制造业方面,同时还以设备与许多民间企业参股。
  李盛国靠这两份评估,分别于英法德美四个国家近三十家银行不断签下了一笔笔贷款,最后加起来,一共贷了八千万英镑,扣除5的回扣,能拿到七千六百万英镑。
  对于这次大借款,华东自治三省内部的《新闻报》评论道:“我们的委员长,把能抵押的都抵押得差不多了,就差没把内裤抵押出去了。”
  ————
  第二更到,1万字更完求月票
  第一卷 第七十一章 疯狂举债
  第七十一章 疯狂举债
  近四个月,王成义都在到处考察,先是在欧洲,接着又跑到了美国。
  在参考了各国出售船坞的价格后,王成义选择在美国购买了一个两万吨级的船坞,光是这么一个船坞就花掉了三千万美元。
  王成义疯狂购买船坞已经引起了各国的注意,甚至有很多国家上门推销他们的船坞。
  基本上人们都认为王成义疯了,或者说他是个外行。
  这样不计成本的扩大造船规模,若是经营不善,那是很容易完蛋的。
  不过王成义的这种行为正是夏钧授意他干的,夏钧要乘一战爆发前尽可能的扩大造船能力。
  只要一战爆发,造船业的利润将达到150以上,那时候绝对能够回本,现在砸再大的资金下去都没问题。
  当然,问题是夏钧没什么钱了。
  所以王成义只能收手,而那些船坞也陆续运到了华东自治三省,很快华东船舶制造公司就增设了宁德、厦门、杭州三处造船厂。
  而海军也增加了这四处港口的守备力量,夏钧为了不让这四处造船厂在中日战争爆发后被小日本打掉,开始催促飞机制造厂研制俯冲轰炸机。
  不过这就宁德、福州、厦门、杭州四处港口的防御强度来说,有潜艇和岸防炮,防御上暂时不是问题。
  但是有俯冲轰炸机的那样更安全。
  小日本很喜欢不宣而战,夏钧为此让人在这五处港口上修建机场,俯冲轰炸机暂时没设计出来,侦察机总是不能少的。
  警戒上,将用鱼雷艇和侦察机,以及海岛上的哨所三重组合,在这三重警戒手段下,小日本想要偷袭成功的几率不大。
  当然,在其他国家看来,华东自治政府这种不计代价增强造船能力的行为显得疯狂,不过那些银行却有些幸灾乐祸。
  如果这些造船厂出现巨额亏损的话,那么他们就能够吞并华东集团抵押的产业,这些产业在这段时间内已经证明了,有巨大的利润存在。
  之前那些银行还有些犹豫,但目前很多商品都已经被华东自治三省的商品所代替了,这让这些银行没有了什么犹豫。
  当然,这些船坞也是可以拿去抵押的。
  为此李盛国再次联络那些银行,把那些新购买的船坞拿到银行去抵押。
  只是在亚洲有业务的那些银行此时还有些消化不良,华东集团和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在他们身上大款了那么多钱,这些银行很多都已经没钱放款了。
  ……
  李盛国这天在夏钧家吃饭时和夏钧提起这事,说道:“那些银行貌似被我们榨干了,现在没钱放款了,他们说要贷款的话,必须降低估价。”
  “你信吗?”夏钧问道。
  “不信。”李盛国摇头道,边往碗里舀了两勺汤,一边说道:“他们是可以发债券的,没钱可以再发债券。”
  “这就对了。”夏钧笑道:“不过他们倒有可能是被我们搞怕了,毕竟这么贷款砸在我们身上。”
  “我想也是这样,要是我们还不上贷款,就算那些银行拿到我们手上的产业,那么他们可能也会出现资金断裂的危险。”李盛国分析道,“现在他们即想做我们的生意,又怕到贷出来太多钱,到时候还不上债券,所以想要压低估价。”
  “反正他们不借的话,我们到其他银行去借吧”夏钧想了想对李盛国说道。
  “姐夫,我们现在这样借款,是不是太疯了?”李盛国最近也有些感觉过火,毕竟现在这样不断的贷款,一旦出现什么变故就是全盘皆输。
  “欧洲人要打仗了,你还没看出来吗?”夏钧问道,李盛国楞了楞,半响懵懂的摇了摇头。
  “我们今年再不借的话,等明年,或者明年下半年就难借到钱了。”夏钧对他说道,“所以现在要抓紧时间借钱,明年谁都知道会打仗了。”
  “噢明白了。”李盛国点头道。
  “我们最近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抵押出去贷款的?”夏钧很上心贷款的事情,以现在这个贷款规模,远远还满足不了夏钧的胃口。
  “最近我们的钢铁厂新增了五个分厂,造船厂有四个万吨级船坞,一个两万吨级船坞。淮安的化工规模扩大了近一点五倍,另外我们还有众多养殖场,当然,如果我们能把高产作物技术拿去抵押的话,那样能拿到更多的贷款。”李盛国掰着手指说道:“其他还有大大小小的矿场,在三省境内我们开了两百多个。更有近三百家企业的贷款抵押,我们可以转手拿去抵押,还有一些东西,反正记不太清楚了。”
  “高产作物拿去抵押”夏钧听了眼前一亮,笑道:“这个主意不错。”
  “哦,对了,海军的军舰也可以拿去抵押的。”李盛国弱弱的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