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香艳激情电子书 > 小家碧玉 >

第62部分

小家碧玉-第62部分

小说: 小家碧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太,我恐怕难当大任。”刘仁康惊讶莫名,这是什么了?太太怎么突然这么大方?对了,是兄长安排,看来只有血脉相连手足最可靠,以后他要对三弟好一点。毕竟以后他们两兄弟要相互扶持。

    “听吴桥说,你已经能独挡一面了。”杜氏摆摆手,心中早已盘算好,“相信你能打理好铺子,至于包子铺就交给仁浩。”

    包子铺生意越来越好,别看这是小本生意,营利差不多和杂货铺持平了。许多大户人家每隔几天都会定上几百份,铺子都忙不过来,请了人来帮忙。

    “我不懂这些。”刘仁浩忙开口拒绝,“太太还是另托他人吧。”

    “你不懂没关系,只要家里有人懂就行。”杜氏知道如今那家包子铺主要是由董氏打理,吴桥只是管管帐本,并不亲自插手。

    刘仁浩想了半天,才抬起头,“谢谢太太谢谢大嫂。”帮他们想真周到,这样一来,两房都平衡了,也不会为了利益而吵吵闹闹。

    “不用谢我们,这些都是你大哥意思。”杜氏开□待道,“你们以后好好过日子,本本分分做生意。”别做出败坏刘家名声事,就是帮了儿子大忙。如今刘仁杰可是要做官人,这名声比天大。要不是为了这个,她才舍不得拿出钱来做这些。

    刘仁康和刘仁浩忙起身垂手听着。

    杜氏想起一事,语气沉重交待,“还有仁康,你家媳妇要管好,不能让她出去丢刘家脸。”

    “是,太太。”刘仁康脸涨通红,心中把曹氏骂了个半死。她在外面总扙着是进士亲戚,总是到处显摆。还不时想沾点小便宜,也不看看自己身份。谁理她啊?可她这么做丢却是刘家脸。要不是看在儿子份上,他真想休了她。不过他心中暗暗下了决定,回家要好好整治曹氏,她不是没事做吗?他就找些事情让她做,看她还有没有空出去乱晃?他们刘家好不容易有了些起色,兄长对他们兄弟也很不错,他不允任何人来破坏这一切。他再也不想回到穷困潦倒日子。目前这种有吃有喝有衣穿日子,他已经很满足。

    刘仁浩犹豫了一下,“太太,如今包子铺生意越发好了,大哥给那份红利您就收回去吧。”这个念头他已经转了许久,自从曹氏闹过之后他就把这事时时记在心里,总想解决掉。

    “那份红利以后就给江姨娘。”杜氏低头想了半天,接下去吩咐道,“仁浩,以后她就住在你那边。”她在碧玉不住劝说下,已经开始为儿子名声考虑,绝不能让他留下苛刻庶弟和庶母坏名声。不管如何,这些都是刘家人,出了事谁也跑不了。万一处理不好,让庶子们出去乱说,对刘仁杰将来极为不利。

    这样一安排,既让江姨娘有了几个钱花,不用为以后生计发愁。也让所有人都知道她大度宽厚。别人以后也不会对刘家大房指指点点,提起刘仁杰和她都会道一声“好”。

    刘仁浩恭谨应了,“是,太太。我们会好好照顾江姨娘。”他知道让江姨娘住到三房用意。三房女眷性子比曹氏好上许多,应该不会苛待江姨娘。

    杜氏满意点点头,虽然心痛那白花花银子,可从此以后就没了后顾之忧,这些钱花还算值。这点钱正合适,可以让二房人有房子住,又能保证衣食无缺,但也不会让他们过太'炫'舒'书'服'网',只能靠自己劳力来换衣食,却不会让他们养尊处优过日子,这样正好!


进京
    吕家老宅子和铺子田地都托付给吴家照管,而那学堂并没有关掉,而是交给以前代过几天课老秀才。至于月钱由吴家支付,束修也由老秀才自己收。老秀才本人很乐意,必竟他也很喜欢这份极有意义工作,又有另外收益,何必而不为呢?这样一安排,吕顺心里也有所安慰。最起码没有关掉,这些学生还能继续学下去。

    而杜氏如今住这套房子和两百亩地也托付给吴家打理。这是刘仁杰最后退路,杜氏可不放心交给刘家兄弟打理。

    出发那天,刘吕两家二十几口人聚集在一起,等着吴敬仁统一安排。刘家之人除了曹氏外都来送行,听说刘仁康让她在家里做荷包放到杂货铺里贩卖,所得钱给她一半,这样一来,曹氏兴趣高涨,一早做到晚,也不去外面晃荡了。

    碧玉眼尖看到吴家富夫妻带着十几口人过来,其中夹杂着三个儿子儿媳,咦,还有金氏一对儿女?这是怎么回事?

    吴氏迎上去笑道,“大哥大嫂,你们怎么带着孩子都来了?”这阵势也太大了吧。

    吴家富依依不舍看着妹妹,“你们一去三年,还不知道什么能回来,大家都过来送一送。”

    “三年很快就过去,到时我们又能相见了。”吴氏安慰道,“这里一切就劳烦大哥大嫂了,有空也上京城来看看我们。”

    “放心吧,一切都有我们。”钱氏一口答应下来,“对了,我也有一事麻烦小姑。”

    “大嫂有事尽管说。”吴氏连忙道。

    钱氏看着一对孙儿孙女极为不舍,“这次除了仁儿外,三儿媳带着孩子们也一起去,他们年轻不懂事,麻烦你们多照应些。”

    “啊?”这番话让吴氏大感意外,“您能放心他们离开吗?”她知道钱氏最疼爱孙辈,尤其是唯一孙女,平日里半刻都舍不得离开。

    “不放心又能怎么办?总不能让仁儿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外面,小夫妻分开太久不好。孩子们跟着父母也比较好。”钱氏无奈笑道,“我就把他们都托付给你们夫妻。”

    吴敬仁本没打算带妻儿去京城,可金氏实在担心,吹了几回枕头风,吴敬仁耳朵一软,就去跟父母说。吴家富想了想,允了。

    吴氏忙点头应了,“大哥大嫂放心,我会看着他们。”能回报兄长一二,她是极乐意。

    吴家富并不是很担心儿子儿媳,孩子大了总要出去闯闯,“你和妹夫一向稳重,这样一来我们也放心了。”

    叙了会儿话,吴敬仁来请他们起程,众人依依不舍洒泪告别。

    碧玉和杜氏带着刘瑛坐了一辆马车,吴氏和金氏带着申儿和两个孩子坐一辆马车,而吴敬仁和吕顺坐一辆。至于三家下人男女分开坐,挤四辆马车满满当当,加上几家行李,浩浩荡荡十几辆马车上了路。

    因带了家眷,赶路速度就慢了下来。一路上杜氏居然晕车,吐稀里哗啦。碧玉将孩子交给吴氏带,亲自照顾杜氏,喂药喂饭不假手于人。

    半个月后杜氏才缓过来,碧玉累瘦了好几斤。杜氏心中感动,对着吴氏好好夸了一顿。吴氏嘴角翘了半天,嘴上却连连说这是为人媳本分。

    一直赶路,众人吃饭更衣都不方便,都随便吃一点。二个月后赶到京城,每个人都面有菜色,满面风霜。

    在城门口小茶铺里,吕登书童小秋见到他们马车,忙冲上来,手脚麻利给各位请了安。

    “你怎么在这里?”吴敬仁不由问道。这也太巧了。

    “少爷和杰少爷见您们一直没到,都急坏了。”小秋满脸兴奋,“他们又有事脱不开身,只好命我天天守在这里,今日总算等到您们了。”他在这里都等了半个月了,每次傍晚回去见到少爷失望眼神,他心里很难受。

    “路上耽搁了几天。”吴敬仁微微解释了一下,“行了,回去再说。”

    “那小带路。”小秋兴高采烈开口,“少爷在京城买了两座相邻宅子,已经收拾妥当,就等着你们入住。”

    “买了宅子?”吴敬仁愣了下,转眼一想那租院子确太小了,根本住不下这么多人。他一路上还在担心这个问题,没想吕登已经解决了。

    小秋带着他们转了半天,终于在喜鹊胡同停下马车,他下车在右边第二个门前碰了碰铁环,门马上被打开,出来一个下人,一见这么多马车,眨了眨眼睛狂喊道,“来了来了。”整个人朝里跑,给主人报信去。

    不一会儿,纷乱脚步声传来,门里几个丫头媳妇簇拥着胡雪儿出来,胡雪儿眼含热泪上前给吕顺夫妻请了安。

    吴氏忙扶起她,“这些年辛苦你了。”打量一番,胡雪儿人丰盈了些,不过面色有些苍白,头上戴了几枝珠钗,既不隆重也不随便。

    “媳妇不辛苦。”胡雪儿脸有愧色,“只是我和相公日夜牵挂您们两老,到了今日总算一家团聚了,我们也能承欢膝下,侍奉两老。”

    “是啊,以后我们一家能一起生活了。”吴氏心中满意点点头,“登儿呢?”

    胡雪儿低眉顺眼道,“相公和妹夫都还在翰林院,今日可能有事所以这时辰还没回来,平日里要是无事响午就能回来。”

    吕顺一直在旁边不说话,这时插话道,“我们不要在门口说话,有什么话进去再说。”这在外面成何体统。

    “公公说是,媳妇一时激动居然失礼至此。”胡雪儿忙将他们迎了进来。

    大家在院子里看了几眼,这是座二进宅子,很清静很小巧,院子中种了几株芍药,此时正开鲜艳夺目,让人眼前一亮。前院正屋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还有个小天井。

    在前院正厅坐下,胡雪儿又重新正式给吕顺夫妻磕头请安,给杜氏也请了安,和碧玉和金氏申儿也见过礼。

    金氏一对儿女也给胡雪儿请安,娟姐儿今年已经六岁,带着三岁弟弟应哥儿规规矩矩行礼,让胡雪儿极为眼热,抱抱这个亲亲那个。并送上表礼两个装有一锭银子荷包。

    而碧玉抱着女儿给胡雪儿请安时,胡雪儿心中酸酸,她成婚比碧玉早了几年,可碧玉孩子都这么大了,而她却……虽这么想,脸上却丝毫未显,接过孩子亲了亲。

    刘瑛奶声奶气道,“舅妈好。”这一路上吴氏不住逗她说话,这孩子如今说话已经很利落。

    胡雪儿心中一热,刘瑛黑白分明眼睛纯真小白兔,可爱极了。细细看她容貌,胡雪儿只觉孩子有三分像吕登,心中越发添了怜爱。“瑛儿好乖。”将手腕上戴着宝石镯子脱下来要给她。

    “大嫂,她还小呢,用不着这些。”碧玉随便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是胡雪儿心爱陪嫁之物,非常珍贵,连忙推辞。

    “没事,给她添妆用。”胡雪儿摸了摸孩子脸,引刘瑛发出清脆笑声。胡雪儿一时看痴了。

    碧玉有些无语,这小丫头还小呢。这嫁妆什么是不是太早了?

    没等她推却,吴氏开口道,“既然是舅妈见面礼,你就帮瑛儿收着,以后自然会用到。”都是一家人,用不着推来推去。

    既然吴氏都这么说了,碧玉忙起身代女儿谢过。

    闲话说了几句,胡雪儿小心翼翼开口,“公公婆婆亲家太太,大家请先用些点心,我已经让人将行李送进后院,下人们收拾妥当,您们再进去歇一会。晚饭时相公定当已经回家。”

    她这三年都没生子,心中极为歉疚,又生怕吕顺夫妻会怪她,心中忐忑不安极了。

    “麻烦你了。”吴氏满意笑道。儿媳这几年算是历练出来了,行事极有分寸,安排事情滴水不漏。这样她也能放心做个不管事老太太,抽空给她调养身体。

    “婆婆千万不要这么说。”胡雪儿转过头道,“对了,舅母,您们房子就在隔壁,是不是让下人先过去收拾行李?”

    当初吕登买下这两座宅子时,就是为了两家人准备。他认为再怎么亲近同住一个屋檐下,总会磕磕碰碰。还不如分开住,两厢便宜。住这么近,又能相互照应。他算是很好,不过唯一没算到是金氏带着两个孩子和下人们也一起进京了。

    胡雪儿斟酌了下,按照吕登安排,先将吕顺夫妻和吕申这三人安排在后院正屋三间,他们夫妻原本就住是东厢房两间屋子,原来给吴敬仁留一间西厢房就安排金氏住进去,原本做库房屋子就收拾出来给一对孩子住。至于下人屋子就挤一挤吧。

    “我们有自己房子?”杜氏又惊又喜,她还以为要寄人篱下呢。“就在隔壁?”太好了,另住一宅就不用低声下气看人眼色了。

    “是。”胡雪儿并没多说,见杜氏不反对,就准备开口叫人。

    碧玉站起来笑道,“还是我亲自过去安排。”这样更妥当些。

    “也好。”胡雪儿叫身边一个丫环带她过去。

    杜氏抱着孙女陪着大家说说笑笑,心中极为欢喜。此刻心满意足,只等着儿子回来看看他身体如何?胡雪儿说是没事了,可总要亲眼看到儿子安康她才能放心。


团聚
    碧玉带着下人从大门出去转到隔壁门,转过影壁朝里看,这和隔壁那宅子格局一样,也是二进小四合院。前面院子里种着几株桃树李树,桃树上结着几个小桃子。沿着正屋空地朝后走,有四间小屋子。再过去就是后院。碧玉走进去,内院正屋也是三间,不过正屋左边一间盘了炕,另两间屋子家具都全。而东厢房两间屋子打通,里面家具好像是新打,架子床、衣橱、梳妆台俱有,这里放着刘仁杰衣物,看样子好像已经入住。院子里种着几株海棠花。屋子是半旧,门板影壁都是重新粉刷过,看着这一切碧玉极为满意。

    碧玉指挥下人们收拾行李,后院正屋收拾出一间给杜氏住,盘炕那间也给杜氏冬天里住,另一间做刘瑛睡房,照顾她小夏也住在这里。此次刘瑛奶娘并没有跟来京城,而是回了吴家跟相公孩子团聚,刘瑛也一岁半了,不需要奶娘照顾,碧玉就成全了奶娘,让小夏过去专门照顾女儿。

    东厢房给自己和刘仁杰住,西厢房就做成花厅,一间做库房。而四间小屋子就指给小青夫妻和牛大嫂夫妻。范大娘一间,书童阿天一间。

    而范大娘已经收小夏做了干女儿,一个是无子无女,一个是无父无母,在碧玉掇和下,一拍即合。两人相互依靠,相处如同亲母女般。而牛大嫂见小夏温顺懂事,极为喜欢就求了杜氏,要娶小夏为媳。杜氏一口答应,帮着两家说合。范大娘见阿天眉清目秀,又是刘仁杰书童,将来必会有出息,答应了这门亲事。就等小夏满十五岁就成亲。

    前院三间正房则收拾出来布置成书房,给刘仁杰读书用。待客正厅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