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无限之斧揽万千 >

第26部分

无限之斧揽万千-第26部分

小说: 无限之斧揽万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大家坐视着。终于,在没有更多人横生枝节的情况下,双方的争吵到底有了结果——不断的争吵令皇帝皱起了眉头,最终皇帝开了金口:“既然你们各持己见,那我看你们就各退一步吧。封赏是可以,但封赏不能太过。”

    皇帝说着用手托着自己的腮帮子思索了一下说道:“进皇甫嵩为都乡候;封朱儁为镇贼中郎将,进爵西乡候;曹操由都骑尉而兼领济南相,秩两千石吧!至于那个义兵首领刘备……”皇帝说着顿了顿,脸上隐约有些疑惑:“未知此人是何出身?我隐约好像在哪里有听过。”

    “启禀陛下!”听了皇帝的疑问,宗正刘宽闪了出来,躬身回答:“刘备此人乃是汉室宗裔,其祖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贞。刘贞之后,流落至涿郡已然数百年了。

    刘备之祖父,刘雄曾为东郡范县县令,刘备之父刘弘也曾为地方吏员,皆成与过出力。

    刘备少年早孤,十五时,师从北中郎将卢植,后因家境不堪而缀学。其以编席贩履为生,侍奉母至。

    及黄巾乱起,刘备以其结拜兄弟的资财为基,招募义兵,破幽州、青州的黄巾军,立下了不少功劳。前些日子,幽州刺史刘焉举荐刘备为孝廉,陛下想必因此而有所耳闻。”

    “嗯,果然是这样……”皇帝想着认可的点了点头,他的脸上露出了欢喜的笑容:“没想到我大汉宗室的人才还是蛮多的。这也是我大汉国运鼎盛的体现。宗正,按照刘备在宗族里的辈分,我该称呼他为……”

    “陛下,若按宗族续谱而言,他当是您的同辈……”刘宽撸着自己颌下的白髯巍颠颠的说道。

    “同辈?他比我小,那应该算是我的弟弟了?真是一个豪杰啊。”皇帝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刘备既然在卢植门下学习过,那想来他的本事还是有的。既然如此,在如今局势危急的情况下,就特许免了他的考核吧。嗯,依照孝廉为官规矩,在加上他立下了如此军功,我想加封他为奉车都尉,秩比两千石吧。如今镇压黄巾军有望,正好让各州郡将其义兵人数报上来,依军功赏官,以补缺漏,收其兵马整顿军势,以除后患。”

    “这……”听见皇帝的第一个命令里居然饱含了那么多门道,一贯将皇帝视为庸俗的大臣们不由得愣了一愣,旋即苦笑起来。他们知道这个命令传下去必然会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纠葛,可用“官职”来换“私兵”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怎么也不算有错。是以,他们一下子也没有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这件事,就这样被确定下来。

    当下,就有侍郎将皇帝的旨意记录下来,迅速的挥墨成文,写就一篇。这一篇旨意在经由皇帝的赏阅之后,便被交给身边的宦官,由宦官安排黄门准备颁布下去。
………………………………

第三十一章 回程

    从宫里传来了关于刘备的封赏决定,李钦不由得欢喜无限。睡着这个消息的传来,李钦开始收拾自身的行李,准备离开这座自己待了小半个月的城池。

    对于洛阳,李钦说不上非常喜欢,也谈不上讨厌。虽然这里很繁华,但这里已经被一团腐朽的官僚给霸占。李钦接触过这些人,知道他们的聪慧,但更明白他们的贪婪。

    或许他们中有些人是还想做一番事业的,可更多的人却是只想从这个国家的肌体上获取好处。就从他们对这个国家的意义来想,他们还是很恶心的。

    不过,这些都和自己无关了……

    “我终将离开这里……等我下次再来的时候。这里的人怕是都要换一茬了吧。”李钦幽幽的想道。

    下次再来是什么时候,李钦自己也不太清楚。也许永远也不会再来了,也许还得过上几年。总之,在今年,在解决黄巾军之前,李钦是绝对不会来到这里的。

    “走啦!”李钦定了定声,小声吩咐自己的亲兵。

    此时,他们已经结了客栈的房钱,将所有东西的都收拾清楚了。于再三确认没有遗漏之后,他们在李钦的带领下抵达了客栈的门口。十二匹战马已经静静的在客栈的门口等候。待李钦他们下来之后,所有的士兵翻身上马,就等李钦下达出发的命令。

    李钦抬起手,想要下令。但从他的身后突然响起了一个清朗的声音:“是元华先生么?呼……在下总算是赶上了。元华先生从长社军中来京可做了一件好大的事情,却是把整个洛阳都玩弄于鼓掌哩!”

    这人的嗓音很醇厚,给人的感觉很好,但他出口的话语却让李钦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机灵。就他所说的话,李钦明白他已经将自己的谋划都看穿了。

    “厉害啊!”李钦叹息一声转过头来。

    却见一行人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自己身后大约两三丈远的地方。当先的是一名身材高挑,年约二十七八的白面男子,他颌下有青须三缕,气质淡然,眼中闪烁着机智光芒。

    面对来者,李钦感到了压力。当下,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将自己被吓了一遭的心思安稳下来,淡淡的微笑就此挂在他的脸上,一时半会令人看不明白他的心思究竟为何。

    “先生是谁?”李钦笑着询问。

    他并不接来者的话题,因为眼下人多眼杂,并不是讨论这些的时候。这一点,他知道对方也是清楚的。

    “在下黄门侍郎荀攸……见过元华先生。果然来者听李钦询问,便也没有纠缠自己前面所说的那句话,却是一步上前,大袖挥起,朝李钦一拱手,报上了自己的名号。

    “黄门侍郎荀攸?”李钦眼睛一下子瞪大起来。

    黄门侍郎并不是什么高官显爵,他的秩只有区区的六百石而已,并算不得什么。只是他的职责挺重要的,得到这个官职的人可以出入禁中,侍奉皇帝,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秘书。

    对于秘书,没有人敢小看。尤其这个秘书还是荀攸,这可是很有计谋,被曹操称为谋主的人物。

    是以,李钦听说是他,心中的重视顿时提了起来。

    “荀侍郎乃陛下亲侍,不在陛下跟前行走,到我这里何为?”李钦不解的发问。

    “陛下遣我往颍川传达嘉奖皇甫嵩和朱儁两位将军的嘉奖令。我从皇甫郦口中听说了你的名字和事迹,猜想你可能要于此时回去,所以我来找你了……我想与你顺路而走,不知你同意否。”荀攸笑着端看李钦,很是直接的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和我一起前往长社么?”李钦闻言微微的点头,“固所愿不敢请耳,请上马吧!”

    对于荀攸的要求李钦满口答应下来。

    一行人于是出发,从洛阳城穿虎牢关而入豫州。

    在有荀攸的跟随下,李钦自然不敢拼了老命赶路。于是一路昼行夜伏之下,李钦和荀攸终于在四天之后抵达了长社的城门之下。

    此时,鏖战的硝烟已然散去,长社内的紧张气氛还是有一些,但这样的气氛不是针对于敌人的强大,而是对于即将再一次踏上征途的未知。

    李钦与荀攸一行大步来到县衙之内,向守营的亲兵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守营亲兵大惊,连忙跑去通知在军营里巡查的皇甫嵩和朱儁,备言其事。

    片刻之后,皇甫嵩和朱儁连携而来,带着麾下的文武官员,就县衙的门前摆开了仪仗。因众将军皆身着铠甲,所以他们并没有在旨意面前跪下,而是左手捶胸摆了一个军礼。在猎猎徐风吹动仪仗军旗招展的情况下,众人捶胸肃穆而待的举动看起来还是蛮有气势的。

    李钦并没有在皇甫嵩身后的众人中看到刘备的身影。

    他知道刘备或许已经返回卢植处了。

    虽然眼下李钦就京城得知的消息说卢植已然被拿下,河北翼州之地乃是由东中郎将的董卓负责,但这个消息刘备并不晓得。李钦估计刘备如此北上必然会遭遇卢植被革与董卓傲慢之事。

    李钦不知道这一段事情究竟进展到什么地步了,所以他心中微微有些焦急。

    不过,他心中焦急归焦急,面上还是保持了稳定。在看到刘备不再其中之后,李钦悄悄的捅了捅荀攸在他的耳边说出了自己看到的事情。

    荀攸明了的点了点头,却也故作不知。他当着众人的面,宣布了皇帝对皇甫嵩和朱儁的嘉奖之后,便询问曹操和刘备的下落。

    在得知曹操早已抢先一步前往汝南前线剿灭黄巾军而刘备以返回卢植处复命之后,荀攸思索了一下便将给曹操的恩赏令交给皇甫嵩,拜托准备前往汝南军前支援的皇甫嵩代为传达。

    而他自己则与李钦在长社休息了一宿之后,决定亲自前往翼州向刘备宣读命令。

    这些天,他与李钦同行,就一些问题与李钦深刻的交换了意见。对于今后的世代很有可能陷入战乱的黑暗,他已有了一定的认可。他知道李钦是一个智谋之士,所以他对李钦会选择刘备为主公很是好奇。

    “那个叫刘备的人真的那么令人心折么?”荀攸想好好的看一看,用自己的眼睛好生观察一番。

    虽然他心里未必在此时便存了要投靠谁谁的想法,但必要的认知和分辨就他这样的大家族弟子来说却是很必要的。毕竟如果乱世真的无法避免的话,那如何在乱世之中保证自己家族的血脉便是每一个家族需要考虑的事情。

    “总之,我得先看看。”荀攸如此想着,所以才决定和李钦一起北进。
………………………………

第三十二章 打脸

    从长社前往广宗,这又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李钦心中有些焦急,便向荀攸所要了队伍的管理权。在荀攸的同意之下,李钦将队伍的行止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一路令行禁止,众人的速度较最初提高了不止一筹,终于在四天后抵达了广宗城下。

    此时的广宗城依旧处于张角的控制当中。城头上的黄巾大旗已然在徐徐的晚风之中随风招展。而城池之外的汉军大营已然没了踪影。

    李钦与荀攸上前查看,却是从原本汉军大营所在的地方找到了一些残留的痕迹。两人从这痕迹上刀砍火烧的遗留中看出了这里曾经发生得事实。

    汉军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败。这一次的失败或许是伤筋动骨的,在黄巾军的猛攻之下,汉军连自己的大营都不曾守住。

    这真是……

    “失败大约在六天前。那时的东中郎将董卓已然接替了卢植大人。也就是说,这场失败乃是由董卓指挥的……看来这个董卓真的不行啊。”荀攸端详了一下几乎就成了一片平地的大营遗迹,轻轻的摇了摇头:“这事情若是传回京城,只怕京城的大佬们又要有一番争论了。”

    “这是必须的……毕竟董卓如此的失败,举荐他的人必然会连带着倒霉。到时候又会有几个官职空出,为了响应的官职,那些有势力的人们怎么能不好好的拼抢一番呢。”李钦觉得这倒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那我们想在怎么办?你家主公现在相比就在董卓麾下吧。若是消息传回去,你家主公怕是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了。”荀攸对此有些担心:“说不得他们会把主要责任推卸下来。”

    “那也未必啊!”李钦轻轻的摇了摇头:“卢植大人既然已经失势,我家主公未必愿意留在广宗听用。或许,他们会返回涿郡……我想我们往北找一找吧。说不定能够碰上我家主公的人马。”

    “好吧!”听李钦如此说,荀攸悠然一笑:“既然如此,那我就舍命陪君子了。走吧……”说着他翻身上马,当先朝北方行去。

    李钦领着众人连忙跟上,由广宗往北策马奔驰。然而或许是寻错了方向,或是别的什么缘故,他们往北走了整整一天都没有见到汉军的身影。沿路所遇的县城,除了黄巾军的,便还是黄巾军的。

    “莫非他们真的回涿县了?”荀攸猜测道。

    此时,日头已然偏西,天空中的太阳渐渐变得沉重起来,一丝淡淡的红晕缠绕在它的表面。在平时,这是该寻找宿营地的时候。

    李钦原本也打算这么做,但前面突然响起了一片喧哗,旋即他便感到大地嗡嗡的震动起来,好像有无数的怪物在飞奔。

    “有大军接近……”李钦冷着脸做出了判断。他旋即招呼荀攸等人往东边避让。如此奔出了一里开外之后,李钦便看到一面残破的大旗从山脚的另一端转了过来。

    那旗是黄色的,旗上书写了四个大字,正是“天公将军”。在那面大旗之下,一票头裹黄色头巾的士兵乱哄哄的走着。他们已然没了章法,跑得漫山遍野都是。

    “这是败兵啊。”荀攸在李钦的耳边叹息了一声:“张角败了?难道是董卓又取得了胜利?”

    看着败军迈着慌乱而急促的脚步从自己的眼前跑过,荀攸心中不由得做如此猜测。

    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就正常的理论判断而言,这里的所有兵马都是归董卓掌理。是以,他们的失败可以归结到董卓的身上,而他们的胜利也未尝不能算在董卓的名下。

    只是……

    “这真的是董卓的功劳么?”李钦不屑的撇了撇嘴。

    他没有说话只是继续往黄巾军的后方眺望。很快汉军的旗帜就闪了出来。只见在红色的残阳之下,迎风招展的一面巨大的红色“汉”字大旗之后,林立了许多代表了将军姓氏的旗号。

    首先令人瞩目的就是那面绣着“董”字的东中郎将号旗。而在这面号旗稍稍靠后一点的位置立起来的却是鲜明的“刘”字号旗和“关”、“张”两面号旗——这显然是刘备军打起的旗号了,而其他校尉,军侯的号旗却是远在这四面大旗之后,虽然也打将起来,可看样子,总有些许颓败的味道。

    “看着这样的旗帜排列……公达,你看出什么没有?”李钦指着汉军号旗的排列笑着询问跟在自己身边的荀攸。

    “董字号旗代表的是董卓,这是没有错了。而后面的号旗,大是大了,却不和我大汉官军的规制。看样子这个是你家主公的号旗吧。奇怪,他们怎么会离董中郎将的号旗那么近的。这不合规矩啊。”荀攸的看了眉头微微的皱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