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天烽 >

第709部分

天烽-第709部分

小说: 天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勇沉思片刻,“这个问题还需要再等等,我这里有个制度改进方案,准备年后拿出来,让诸位讨论增减,然后取代现有的行政制度,以期更加合理高效。警备队也是其中重要一环,并且职责也将改变,不再负责军队作战的辅助任务。”

    “这样啊,呵呵,那就没事了。”秦风嘿嘿笑了笑。

    此时的窗外飘起了雪花,落雪纷飞,辅以清茶一杯,说不出的舒服惬意。

    新年依旧热闹非凡,张灯结彩的大街上到处是欢歌笑语的人群,不在乎寒冷,不在乎夜风。孩童们嬉笑着奔跑追逐,青年男女牵手而行,相濡以沫的老夫妇则坐在院门口,笑呵呵的看着儿孙们嬉戏。

    高勇也没能闲着,几个孩子正是淘气的年纪,搂住这个跑了那个,一家人闹得不亦乐乎。

    此时此刻,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焉耆国,也因为一支庞大商队的到来,掀起了滚滚热潮。焉耆并不大,方圆也就几百里,只不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城池修建的有模有样,手工业、商业很是发达。

    拿过属下递来的文卷,苏由慢慢翻阅,帐篷内只有油灯静静的燃烧。焉耆国面积不算大,但是人口却是不少,约有一万四五千户,人口超过了五万,拥兵一千。除了主城,还有三个卫城,在这一带算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然而,与城外驻扎的商队及护卫军队相比,实在是不够看。

    微微摇了摇头,苏由放下文卷,回想起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心中很是感慨。西域这条路比西凉还要难走,除了环境恶劣外,水源匮乏、良田稀少也是关键。至少,在苏由看来,如果没有充足的物资保障,或者后路被断,来多少兵马都是一个死。

    焉耆国主是个五十来岁的矮胖子,名为拓哒。此人热情好客,对于往来客商都是照顾备至。当然,他之所以能养活一千军兵,也要仰赖客商的奉献。只不过,自西汉以来,西域诸国就知晓了汉朝的强大,轻易不敢对汉朝来的商人动粗,故此才有了好客之名。况且,面对城外驻扎的将近两万大军,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咋刺。

    “师将,粮草大约三天后运抵,按照目前情况,最好在这里多停留几日。”军司马吴渊禀道。

    苏由点点头:“天气寒冷,也不适宜赶路,既然这样就耽搁几日。不过,你和杨长史要商量一下,约束将士不得滋扰地方。当然,有些人心怀鬼胎主动挑衅的除外。”

    “遵令。”吴渊领命,“师将,最近巡逻队总能发现可疑人等围绕着军营打转,是不是清一清?”

    苏由侧过头想了想,“挑几名铁鹰锐士暗地里解决,别留下痕迹。我师此行可是彰显国威,必然会让一些人感觉到害怕,小国小邦的肯定没有想法,但是一些大国,比如说安息、康居、大月氏、大宛等就会有不该有的心思,他们可不希望我们出现在边境。而匈奴则是希望我们与西域诸国展开大战,借以消耗实力。”

    吴渊冷哼:“秦王已经准备西征了,康居、大月氏、大宛等国迟早要臣服在我军铁蹄之下。至于安息,从商人那里得到的消息看,他们目前的境况也不乐观,据说正在遭受更西边的国家入侵。匈奴,哼,稳定西域后,就能三路出击远征匈奴”

    “是啊,所以秦王才要提早西征。匈奴虽然再度受到重创,但仍有拼死一战的实力。”苏由轻叹,“到外面走走,西域风情也算别有味道。”

    吴渊嘿嘿笑道:“腰够细倒是真的”

    拓哒满头大汗的坐在自己的王宫内,脸色微微发白的他刚刚从城外返回,亲眼目睹了汉军的日常操练,仅仅是呐喊的声音就震的鼓膜发疼,更不用说一千骑兵纵横驰骋的壮观景象了。想到自己手里的一千兵马,拓哒只感觉到脊背发凉。以前或许还能蔑视汉朝的强大,毕竟山高皇帝远,想必也不会为了点小事千里迢迢的跑到这边。然而,现在这个想法灰了,传言中的秦王既然能派出两万兵马跑到这边溜达,也同样能派五万、十万大军前来游玩……擦了擦汗,拓哒抬起头来对外面伺候的人吼道:“立即通知城内所有人,绝对不能惹汉人,绝对不能”

    这声咆哮传出了很远,却还是没能传进一些二世祖的耳中。

    城南一处小庄园内,一个满脸横肉的二世祖正在色迷迷的打量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汉家少女,虽然穿着不像西域女子那般暴露,但也别有味道,似乎很能勾起男人的欲望。这位二世祖以前也曾打过汉家女子的主意,可因为有老爹管着,一直没什么机会,就算偶尔偷摸干了一票,也是姿色平平那种,根本无法与眼前的美人相比。

    “嘿嘿,汉家美人,快过来,咱们一起乐乐哦,这边还有享乐丹,可是高价从你们汉人商户手里买的,用在你身上也算是物归原主啊”二世祖晃着手里的药丸,笑嘻嘻的凑上前去……精虫上脑的他却不知少女的老爹已经冲进了汉军大营,正跪在苏由跟前痛哭流涕……

    苏由的脸色越来越黑,吴渊双拳紧握,反倒是杨长史露出一丝冷笑。等到老商人陈述完了经过,方才目露寒光道:“集合,出兵”

    号声骤然响起,王宫内的拓哒闻声一愣,脸色立时一变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章 隔江相望(3)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章 隔江相望(3)

    西域诸国,仔细追溯起来,虽然历史也算悠久,但并未经历过真正的大战,充其量万人规模已经能够铭记史书了。比如说这焉耆国,拥兵一千已经可以横行方圆千里,甚至乌孙、龟兹、车师等国都要给些面子。所谓国强民旺,也由此养出了一批目空一切的二世祖。当然,这样的情况古今中外皆有,谁也杜绝不了。亦由此,历时往往因这些小人物走上了另一条路。

    六千兵马仅用一刻钟就开出兵营,随后在吴渊的调度下迅速控制焉耆国都的四个城门,弓弩兵抢占制高点,步兵冲入城内封锁街巷。与此同时,城内外的商人们第一时间聚集起来,按照一路以来反复演练那般做好自保的准备。

    苏由率领骑兵径直冲入城中,焉耆国都的城门兵丁不知深浅的上来拦阻,结果被苏由一刀砍了个身首分离,其余军兵顿时吓得纷纷后退躲在一旁。一路狂奔,扬起数丈高的尘土,声势骇人。

    “汉军戒严,闲杂人等速速回避一刻钟后,凡游荡街巷者,悉数抓捕”两种语言轮流呐喊,骁骑营保护着随军翻译快速穿梭于城区。焉耆国人一个两个吓得目瞪口呆,叫嚷着四处奔逃。也有些好事者躲在楼上、门后偷偷观瞧。至少骁骑营将士的一身轻甲和马鞍上挂着的弓弩足以吸引众多眼球。

    商人引路,苏由来到事发地点,看到焉耆国的土财主们居然敢在闹市区强抢民女,其执政恶劣可见一斑,难怪秦王要西征,这些肤色、头发、眼睛皆与汉人不同的垃圾人种的确应该从地图上抹去想到这里,苏由冷冷的扫了一眼王宫方向,喝道:“旗卫营听令:挨家挨户打探作奸犯科之人老伯,请将贼人相貌在描述一遍……”

    五百骑兵出手,很快将二世祖的一切打探清楚。

    “速去抓人,阻拦着格杀勿论”苏由铁青着脸下令。这个二世祖还算是有点背景,其父是焉耆国主的管家,权力不小,算得上是焉耆国的高层。

    城南,小庄园外,两个门卫蹲在墙角躲避寒风,嘴里嘟嘟囔囔个不停,大概是在抱怨这鬼天气。这时,二人突然发觉脚下的大地在轻轻抖动,木门也不安分的战栗起来,土墙上更有灰土震落。咋回事?二人莫名其妙的对视一眼,难言震惊之色然而,更恐怖的还在后头。一声战马嘶鸣,立刻吸引了二人目光。

    骑兵?

    门卫本能的上前一步打算问话,结果未等开口,先迎来一片弩箭……

    骑兵看都没看门口两只刺猬,径直纵马强冲,一撞之下木门崩塌,发出一声闷响。这一下惊动了庄园内的其他人,他们纷纷跑出来查看,也纷纷倒在弩箭的射杀之下,眨眼间百十人的庄园变成了屠场。

    二世祖觉察到异常,骂骂咧咧的将拖下去的裤子再度穿起来,色迷迷的看了一眼床榻上迷离状态的汉家少女,“美人,等少爷回……”

    话未说完,但听咣当一声,屋门被撞开,两名甲士顺势冲入屋内,第一眼看到床旁呆若木鸡的二世祖,第二眼看到床榻上的少女,“狗日的”二人齐骂,一个箭步冲上来对这二世祖狂扁

    不多久,焉耆国主拓哒在二百名王宫护卫的保护下胆战心惊的来到城南。没办法,一路走来,到处是汉军,到处是弓弩,幽蓝的箭簇散发着骇人的光芒,谁能不胆寒。别说焉耆国主,就算这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王宫护卫,也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腿肚子时不时地转转筋。

    “敢问天朝将军,如此大动干戈所谓何故?”看到一脸青黑的苏由,拓哒的心肝咯噔一沉,急忙低声下气的问道。

    听到这口怪异的汉话,苏由眉梢微跳,“没什么大事,一个富家子弟于市集强抢我汉家少女。”

    “啊?”拓哒傻了……

    看着焉耆国主的熊样,苏由十分鄙视,心中一阵烦躁,“给你两条路,一条是国王你主动将这一家子全部抓起来砍头谢罪;一条是我帮你办,而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概不负责。切莫以为这里远离汉朝就有恃无恐,我朝秦王殿下常讲一句话:‘犯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拓哒顾不得擦汗,恍惚中连连点头,“抓,一定抓,一个不漏全抓”

    事情仅用了半天即告解决,二世祖一家从老到小,甚至仆人、猪狗都无一幸免。眼见汉军如此威武,汉人无不激动莫名,凝聚力空前高涨。许多商人拿出贵重物资想要劳军,却被苏由的一句话阻止:“军人是国人缴纳的赋税养活的,若不保护国人,还有何脸面存在于世?只要你等依法纳税,则国必富、军必强,军强则能保障你等切身利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插曲虽小,却掀起了一股商人爱国热潮。焉耆国汉人的遭遇给所有人上了一课,只有国家强大,才有国人的保障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北方商人都以依法纳税、诚信经营为准则。这一事件也开创了治外法权的先河; 焉耆国也成为第一个签署协定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将很快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

    新春伊始,高勇便接到一份喜报,足足欢呼雀跃了一个时辰才告结束。以刘晔为首的一群年轻人经过不懈努力,经历了数百次的失败,终于成功制造了第一台三涨式蒸汽机与此同时,焊接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材料选择及配比,让铸焊、煅焊、钎焊和铆焊的效果大幅提高。如此一来,可以制造更大的锅炉,提供更高的汽压、汽量,推动更强悍的蒸汽机,进而让船跑得更快,蒸汽机车也能从图纸走向试验而这,正是高勇欢呼雀跃的根源

    三涨式蒸汽机可以大幅度提高蒸汽利用效率,让舰船拥有更远的航程,而新的锅炉能提供更强有力的输出,从刘晔计算得出的数据看,采用三涨式蒸汽机和改进型锅炉后,可以让标准排水量二千一百吨的渔阳级巡洋舰在无风情况下跑出四节的航速,与现在速度最快的箭鱼级相当。这还仅仅是装置四台新型锅炉的结果,一旦钢管材料取得进展,制造出理论上的火管锅炉,那么战舰攀上八节、十节的航速将不是梦想。同时,火管锅炉也是蒸汽机车发展的条件之一,至少目前的蒸汽锅炉还无法提供足够的蒸汽动力驱动机车前进。

    “接下来就看郑浑和马钧的了,只要他们解决了钢管的材料,就能制造第一台蒸汽机车了”喃喃自语中,高勇走到地图前,拿起笔沿着奉天画了三条线,一条通过三江郡向北再向西延伸;一条沿着蓟县、邺城转而向西奔长安、西域;最后一条则从邺城南下,直接连接到番禺,再穿过越州抵达新洲“有了这三条线,再加上蒸汽动力战舰,征服世界绝不是梦想”

    建安三年元月,政务院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就接到高勇的命令,追加预算十亿,用于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

    同月,福山港。远洋船舶旗下的福山造船厂船坞内,一艘新型客船正在缓缓地划向海洋。码头上,马钧神情激动,眼睛一眨不眨的紧盯这艘客船。船名海燕,是马钧小组最新研究成果,乃海燕级客轮的首舰,四桅帆、混合动力,载客300余人,比海马级小了一圈,但是运营航速却高达15节(顺风状态),无风时仍能跑出3节的速度,比战舰都不逞多让。

    海马级客轮虽然载客量大,但是其缓慢的速度正日益成为旅客们诟病所在。于是,以官办的东方海运为主,联合其他几家民营海运商业协会共同出资,邀请翰林院设计新一级客轮,也即海燕级高速客轮。

    “好快”马钧双眼一亮,周边几位海运商业协会的头头脑脑也纷纷出言赞叹。海燕1号乘风破浪,四个排成一条直线的粗大烟筒冒出滚滚浓烟,犹如黑色丝带飘扬。眼见与此,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马钧微笑道:“这回好了,去一趟夷州能节省两三天时间”

    “是啊是啊,小马哥这船设计的好,速度上来了,隆冬时节也能从夷州、扬州运来新鲜的蔬菜贩卖,生意肯定红火”

    “不错,从今以后把海马都改成货船,物尽其用。”

    “这个,马公,能否也给我们渔业商业协会设计一艘捕鱼船呢?”

    人头攒动,很快将马钧淹没……有些时候,名人的日子也不好过。

    建安三年二月;连接长安、南郑的四零七国道竣工通车,虽然仅是二级国道,但仍较以往的栈道强出许多,双向两车道已经是山路的极限。这还要多亏炸药的使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让群山阻隔成为历史。长南线贯通后,极大缓解了汉中物资压力,也让纪灵少了后顾之忧。由此开始,十五军展开为期半年的攻防演练,努力打造成一支强军。

    汉中的兵力调动大大刺激了益州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