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天烽 >

第725部分

天烽-第725部分

小说: 天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关县守军仅有暂编225师两个步团,将士籍贯多为徐州琅邪。原本按照孔翔部署,一旦遭遇曹军主力攻城,能阻则阻,不能阻,则向徐州方面后撤,让出南下通道,避免无谓伤亡。然而,孔翔忽略了一点,琅邪人对曹操的怨恨,怨恨当年其屠城恶行,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孩童,都对曹军恨之入骨。如今,有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谁也不愿放弃于是,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战前动员,就这么平平淡淡的投入战斗,除通知周边各部的传讯兵外,两千将士再无一人离开。

    城墙上黑鹰军旗飘扬,双方激战迅速进入白热化。对于享受惯了炮弩招待的曹军,冷不丁的在没有炮弩遮断攻击的压力下,反而有些不适应,本能的抬头仰望,本能的躲躲闪闪。曹仁暗自庆幸,东关守军仅仅是敌人的暂编师,属于三流部曲,战斗力比之己军还要不如。“杀上去,城内只有数千守军,一战可下”

    可惜,曹仁也忽略了这支部队的来历,等到城墙近战之时,才愕然发现,这支兵马与之前遇到的绝大不同他们不怕死,他们有着滔天仇恨,他们竟然宁愿与己军同归于尽,也不愿后退半步

    两名营尉发现曹仁身影,二话不说包夹上来,一刀一枪的拼刺,抱着两败俱伤的意志奋战。尽管实力普通,却仍打得曹仁左支右挡十分狼狈。

    “该死,怎么回事?一支小小的暂编师也能如此强悍?”曹仁几欲发疯,支挡之余,不忘趁机偷袭旁边奋战的敌军兵士。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流逝,转眼半个时辰了,一万曹军依次投入战斗,却仅仅攻占了半个东关城,其余部分仍掌握在敌军手中,且其死战不退,明明伤亡大半,仍奋战不休。

    断后的夏侯渊也察觉到不妙,派人打探方知曹仁居然被区区两千来人阻挡了一个多时辰。以五倍兵力攻城,反而打成这个模样,脸都丢到交州去了

    “你们留下继续监视,我去东关看看情况”吩咐一句,夏侯渊便带上亲兵飞奔离去。他前脚刚走,不远处的树林中就隐约出现了几个黑影。与此同时,曹军脚下的大地也发出微不可察的颤抖。周遭林中的鸟雀突然没了声响,一切宛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寂静。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曹仁才算解决掉两名营尉,怒火熊烧之余,仍不禁心生钦佩,扫一眼两具尸体,微微摇了摇头:“厚葬吧”此时,抵抗的敌军已经龟缩到了东南角,兀自死战,眼见一个又一个兵士倒下,反而激发了凶性,气势滔天杀意浓浓。曹仁皱了皱眉,下令速战速决。于是,又半个时辰后,东关的厮杀在最后一声“必胜”的呐喊中消散。两千守军全部阵亡,而代价却是曹军同样阵亡两千有余,受伤三千以上

    匆忙赶回来的夏侯渊走到曹仁身边,“还有一战,拿下临湖就能与韩当汇合了”

    曹仁微微点头,心绪却仍在东关徘徊,尤其是那一声必胜的呐喊,带给他太大的震撼,“想不到一个暂编师都有如此死志,高勇愈发可怕了此战之后,我军尚可作战兵力只余万五左右,算上韩当的五千余人,只要速度够快,当能全身而退。只是,我仍担心背后的张辽,像疯狗一样狂追,得想个办法将他牵制住”

    夏侯渊看了看战后残破的东关,双眼微微一亮,“干脆把东关周边的道路毁坏,阻挡骑兵追击。张辽别无选择必然要攻城,如此一来将之引入城中巷战,必能阻挡些时间”

    断后曹军与张辽骑军的先锋交手之时,曹仁率领万余曹军离开东关折向临湖,准备迎接这最后一战

    与曹仁联络上的韩当也及时将战况上报给孙策,并立即着手夹击临湖解救盟军的行动。虽然孔翔已然警觉,开始聚集兵马。可韩当仍有信心,与曹军联手击溃孔翔,创出一个辉煌战绩

    另一面,发觉曹军主力意图后,岑壁立即调兵东进,准备增援孔翔阻挡曹军。

    ※※※※※※

    武进港内,杜封驻足眺望江面,瞳孔倒影中隐约出现四艘战舰的身影,“来了”不少人轻呼出声。瑞庆、瑞丰、瑞毅、瑞升四舰乃是兴平二年至建安元年期间相继下水的战舰,舰龄四年,全舰官兵配合默契,每次考评都排在联合舰队前列,可谓精锐。此次甘宁将这四舰派来助战,也有报仇雪恨的意味。

    四舰依次落帆减速入港,庞大的身躯与旁边修复中的护卫舰一比,犹如母鸡对小鸡。船舷的射击孔虽然都被挡板遮住,却丝毫不会让人怀疑他们的强大战斗力。甲板上,官兵整齐列队。码头上,杜封带领一众江防舰队官兵迎接。

    有此四舰,再加上即将修复完毕的护卫舰,共有十八艘战舰可以出战。杜封双拳紧握,期待着复仇之日早点到来

    此时此刻,似乎心有所感,孙策站在江边向东眺望,“杜封会坐视吗?甘宁会如何增援?”萦绕在心头的犹豫久久徘徊,让孙策的心一点点高悬起来。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章 隔江相望(22)

    第十一卷 江山社稷 第十章 隔江相望(22)

    二十二日夜,在午夜时分最后一次偷袭松兹未果后,朱桓立即收拢部曲悄然撤走。刚刚送到的周瑜命令让他们立即赶本临湖,协助接应曹军撤退军兵。尽管朱桓十分不情愿,却也坚决咬牙执行,对于向高勇军复仇的想法,只能留待下一次机会。

    濡须口,得益于孔翔收拢兵力的举措,使得周瑜顺利占据渡口,并着手调集船只为大规模渡江做准备。行走镇上,看不出丝毫变化,人还是那些人,房屋也还是原来的房屋。要说不同之处,大约只有百姓看待孙策军的目光,从原本的和善变成了淡淡的疑惑,特别是看着拒绝孩童所要食物的军兵的目光,竟然隐隐蕴含愤怒。

    此情此景,让周瑜感觉到事态的严重。高勇军诡计多端,竟然只用了五六日光景,即取得了百姓的谅解。反观己军,处处显示着高人一头的优越,特别是知道庐江郡必将丢弃后,连一点耐心、一张笑脸都舍不得拿出来,冷漠的神情无形中拉开了与百姓的距离。看到这些,周瑜不禁想起了流传于北方官吏之口的高勇名言:民心即天心,得民心者方可得天下

    “军师,朱校尉已经率领本部兵马赶奔临湖,敌72师副将李翰所部四千余人暂时不敢轻离松兹。”原担任庐江郡丞的吾粲禀告道,作为曾经的庐江郡二把手,他对庐江郡可谓了如指掌,能够为周瑜提供许多重要建议。

    “不错,能牵制住敌人四千人相当不易,去此战力,岑壁所能动用的兵力不会超过三千,我军胜算又大了一分。”周瑜难得露出一丝笑容,“孔休老弟,这次把你带过来实属无奈,为了对付敌人,我等不得不拿出全部力量。”边说边走,几人很快来到濡须口的军营所在,“眼下孔翔盘踞在临湖,摆出死守架势,显然已经知道了曹军突破围堵的消息,且其援军也应该正在赶来的路上,你们都来看看,该如何击溃孔翔?”言罢周瑜走到地图前,画出几条行军线,敌我泾渭分明,却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临湖城

    吾粲擦了擦额头细汗,回道:“孔翔曾经是朱灵麾下干将,攻守兼备,特别是在对付吕布、袁术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才被高勇简拔。如吾所料不错,将来第七军的军将一职十有八九是他的。由此推断,孔翔此人自信、果断、洞察力强,寻常阴谋诡计难以奏效。故而,卑职以为对付此人还应当采取韩当将军的方法:抓住弱点雷霆一击”

    周瑜视线盯着“临湖”二字道:“你的意思是说直接开打,全军压上?”

    “正是如此才能出其不意,毕竟在任何人看来,都应该先发动试探进攻,而后主力尽上。韩当将军亦是如此,才险些活捉了孔翔,若非兵力不足,只怕此时73师可以除名了” 吾粲提到韩当的战绩,不禁扼腕叹息。在他看来,如果韩当一举擒获孔翔,不但能击溃73师,还能打破庐江郡的局势,给高勇以重击。

    “此法甚好,卑职也赞同。”刚刚伤愈的程普亲自请命渡江一战,勿要尽雪耻辱。

    周瑜向程普点头示意,而后轻声道:“再去多找找孔翔的资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外,让水军扩大巡逻范围,发现高勇水军立即回报。”

    ※※※※※※

    洛阳,除了每日三份豫州战报准时送达外,汉中方面也开始了每日一份战报的频率。贾诩笑言这是陈宫准备动手的征兆,纪灵的十五军准备就绪,第1师、第2师、陷阵营也已补给完毕,进入预定作战区域。“美中不足的是刘备似乎有所察觉,北线关羽部的攻势停滞,转而修筑城池兼并地方势力。主公,当初真不该放走刘备,此人本事不差,但凡机会绝不会放过。”

    熟知原本历史轨迹的高勇自然摇头苦笑,“放他未必是坏事,与其让曹操独自霸占益州、荆州,不若分给刘备,只有力量分散,才有利于我们逐个击破。而且,南蛮孟获、兀突骨都不是省油的灯,与其我军耗费精力与其消磨,不如先让刘备帮我们试探一二。所以啊,当初才会要求统帅部制定作战目标时,定位于成都以北”

    “主公深谋远虑”贾诩、高顺齐道。

    高勇摆摆手,“什么远虑不远虑的,只不过上位者,要把臣民、将士的生命摆在第一位,无谓的牺牲要努力避免。此次巡视北疆防线,可发现需要调整的地方?”

    高顺拿出一个小本子,翻阅着回道:“得益于机炮营的补充,让重点城池压力大减。兵力暂时不需要增补,只是还得加快塞外城池、道路的修筑速度,鼓励百姓移民定居,再辅以预备役部队,应该能有效遏制鲜卑、匈奴的南侵。此外,从北方得到的消息判断,今明两年,匈奴、鲜卑南下的概率不足一成,除非遇到大灾害,迫使其铤而走险。否则,借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袭扰北疆。”

    “两年足矣”高勇脑中迅速一过,“今年结束中原战事后将进入一段相对平稳时期,军队主力将放在西域,两年时间征服西域后,正好赶得及返回北疆。到时候再根据新式武器的研究进度决定是北征还是南下。文和,参加西征作战的部队拟定好了没有?”

    贾诩拿出一张纸交给高勇,“基本拟定,只等中原战事结束后立即西调进行适应性训练。而且,根据历次战役的经验总结,决定对现有的指挥系统进行改进,西征正好作为一次尝试。”

    “哦?”高勇略感惊讶,“之前多次听你们提起过,没想到已经有了结果。”

    “军级以下保持不变,军级以上将临时增设军团,以机步军为核心,辅以步兵军及骑军;如此一来,根据西域的特殊地形,西征军将下辖两个军团,分别负责西域南北两条线路的攻击任务。目前初步决定,由第二机步军(潘凤)、第二骑军(黄忠)、第十三军(李承)以及若干暂编师组成第二军团;由第一机步军(魏明)、第四骑军(徐荣)、第七骑军(马超)、第十军(赵达)以及若干暂编师组成第一军团。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增补近卫军所辖各师。”贾诩一口气讲完,即便是熟知内容,仍难免心情激昂,西征终于要开始了

    严肃惯了的高顺亦露出欣慰的笑容,自豪道:“三十万大军,古今未有之壮举,即便秦皇汉武也只能望洋兴叹”

    眼见高顺、贾诩的模样,高勇猛然记起后世耳熟能详的王昌龄《从军行》中的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当然,楼兰的目标太小了,应当小改为:青海长云暗雪山,步骑飞度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安息终不还不过,攻打安息至少要等到平定匈奴、鲜卑之后了。

    其后,高勇就政务院的机构改进方案,先与贾诩、高顺详细商讨。待中原战事结束后,高勇就将督促政务院推进这一改进措施,以求适应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东汉留下来的机构设置已经无法满足需要,新增、裁撤、合并原有部门成为必经流程。由此,高勇计划分两步走,先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机构调整完毕,后逐步设立民间议政制度,将县级主官民选与州级的咨议院、国家级的参议院纳入监督体系,最终与督察院组成统治机构的三大支点。

    虽然贾诩、高顺对此并不是十分理解,但从高勇浅显易懂的讲解中,也能体会出三足鼎立的诸多优势,至少是利大于弊。只是对于县级主官民选仍保有怀疑态度,他们不认为这样做会选出合适的官吏。不过,民选的县令有着了解本地情况的优势,这一点又是派驻官吏所无法比拟的。且这些民选县令或为县内名宿,或为能力服众,对于钱财的渴求未必大过对名望的渴求,再加上乡里乡亲、任期限制,也能减少他们贪腐的几率。

    二十三日清晨,罗浚、董淮各率部队沿着孺河、潘河追击二百余里,终于发现夏侯惇逃兵的踪迹。昼夜兼程,考验着双方将士的耐力与忍受力。与高勇军超强度的训练相比,曹军还有许多差距。同一时刻,二人做出了同样的决断,骑兵营全速追击,想要拖住曹军撤退的脚步。怎奈,夏侯惇、李典狠下心逃跑,根本不给骑兵缠住的机会。另一面,弋阳驻军也调整方向,沿路杀奔酉阳,准备将曹操的势力彻底踢出豫州。

    “夏侯惇还真能逃,两日走了四百余里,绝对前无古人啊”乐进调侃道,边说边打量眼前的寿春城,“寿春自古以来都是中原重镇,孙策也是花费许多气力建造,却还是便宜了我军。估计最高兴的还是陈群,不需要花钱翻建了”

    郭嘉走上前拍了拍城墙,查看一番墙砖垒砌的情况,轻叹一声:“唉,还是不合格啊这种土法修筑的城墙承受不住巨石的轰击,翻建是一定的,还要多出拆墙的工耗。乐将军刚才的话还是别让陈参赞听到,否则非跟你拼命不可”

    “哈哈”乐进闻言大笑起来,“你啊,伶牙俐齿。走,到城内歇歇,顺便看看前方战事进展情况。”

    郭嘉拍掉手上的灰迹,仰望寿春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