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匡政之路 >

第118部分

匡政之路-第118部分

小说: 匡政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宿舍里,苏望看到桌子上厚厚一叠的资料,头都有点大了。八月三号回到首都,按照俞枢平教授的安排,苏望将参加一个课题,关于西南地区的经济情况调研,他被分配的地区正好是荆南省西部邻省…黔中省。出发日子定为八月十日,在此之前,苏望必须抓紧时间熟悉黔中省的情况,阅读大量的统计资料。

苏望坐在桌子前,脑子静了一下,便把资料推开,翻出一张表格填写起来。这是今天中心办公室马主任给的调级报告,苏望终于被调整为正科级。看到中心来还真是来对了。别看这个单位不起眼,可中心主任好歹也是副部级,享受副部、正厅级待遇的专家和领导们可以坐满一个小会议室,自己这个正科级是最垫底的。俞枢平此前暗暗透过风,希望苏望在读研毕业时把级别调整到副处级,下去也方便安排。

这的确是件好事。

第二天上午,苏望在中心开会,讨论去西南调研的安排事宜,腰里的传呼机就一直振个不停,他chōu空悄悄地看了一眼,原来是俞庭安和罗小六在轮番地呼他,没有留言,只有一个电话号码,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要紧事。

好容易等会开完了,再去马主任那里把调级表格jiāo了,苏望总算有空给这两位大爷回话。一通电话才知道,原来这两位又纠集了一批人聚会,不过这次不在翡翠宫,而是在一个叫什么天使会所,而且离首都有点远。

俞庭安在电话里振振有词道:“老苏,今晚是老夏过生日,我们一帮人给他庆祝生日,来的人老头子都是副部级以上。爷爷不是让我们多给你介绍一些人脉吗?这些家伙都是属耗子了,大事办不了,可钻路子拉人脉这些家伙都是个顶个的高人。”

苏望心里不知是该叹气还是该喜悦。自己是级别太低,虽然有块俞老学生的金字招牌,可要想跟什么部级领导挨上边还是不够看。就算是什么正厅级实权人物,人家说不定也只是看在俞枢平的面子跟你客气两句,真要求他们办点事,还不如这些“歪路子”走得快,来得牢固。

又厮hún了两个晚上,苏望的人脉关系表上又多了十几个名字,有俞庭安、罗小六当引介人,加上俞枢平这块金字招牌,苏望跟这些人关系相处地还不错。俞庭安和罗小六都是有心人,那些很嚣张跋扈,眼睛长在脑mén上的早就被刷掉了,介绍的这些人都还算不错,都懂得什么叫长袖善舞。

后天就要出发去黔中省了,苏望准备再跑一趟农业部,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到了农业部mén口,苏望意外地发现一位熟人。

“詹书记,你好”

“哦”詹利和只是稍微想了一下,便赶在苏望自我介绍之前记起来了,一边与苏望热情地握着手,一边开口道,“原来是义陵的苏望同志,我记起来了。你不是到首都来读研究生了吗?”

“是的,詹书记,我除了读研究生,还在国务院政策研究中心挂职,过两天我有个课题要做,所以来农业部找些资料和信息。”苏望笑着答道。

“原来是这样。”詹利和意味深长地打量着苏望。

“詹书记,难得在首都遇到家乡的领导,你晚上有空的话我做东,不知方不方便?”

“哎,怎么能让你做东。你能就读于俞老的mén下,不仅是义陵的光荣,也是我们郎州的光荣。这样吧,今晚我在郎州驻京办设宴,算是补办为你的祝贺宴吧。”

“詹书记,这怎么能行,现在我也算是半个地主,到首都应该我请你才对。”

“小苏,就不要推辞了。”詹利和笑眯眯地看着苏望,语气却不容置疑。

苏望想了一下,便点头答应了,问清楚郎州驻京办的地址便告辞了。

到了晚上六点半,苏望终于在宣南区一个胡同里找到了郎州驻京办。看招牌,这是一家荆南本地菜的酒楼,这驻京办的办公室应该不在这酒楼上吧。苏望转了转,终于在酒楼的侧面看到一个mén,mén旁不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木牌子,上面写着荆南省郎州地区驻首都办事处。

走进大mén,这里是一个不大的院子,但是收拾的很整齐,huāhuā草草地点缀在其中。院子应该属于酒楼一侧,好像有个mén直通那边。院子两边是一排不高的平房,很典型的首都民居风格。在正对面则是一栋三层楼房,外面上看好像是六七十年代修的,红大砖,典型的前苏联风格,就这么孤零零地杵在这里。

苏望在院子里站了一会,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眯着眼睛看了苏望一眼,然后笑眯眯地招呼道:“请问是义陵的苏望同志吗?”

“是的。”

“你好你好我是郎州驻京办的封栋才。”握了握手又继续道,“詹书记正等着你,请”

进了酒楼一间包厢,詹书记和另外两个人已经坐在那里,似乎在谈论什么。一个看上去年轻点,应该是他的秘书。另外一个是四十岁左右风韵犹存的nv子。

“小苏来了,我介绍一下。这位是郎州驻京办的戚元媛戚主任,这位是我的秘书王业成,小王。老封你刚才见过,他是驻京办的副主任。这位是我们郎州出的人才啊,苏望同志,现在在国务院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詹利和打断话题,站起来与苏望握手并介绍道。

戚元媛带着职业微笑与苏望握了握手,而王业成脸上挂着一点意外,还有一点戒备,不过握手时还是面带笑容。

寒嘘了几句,戚元媛迫不及待地继续刚才的话题:“詹书记,我向你做检讨,想不到我找的那个齐处长居然临时有事出去了。这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我要向你检讨,我晚上再打几个电话,找找李处长,他是负责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的,在农业部应该能说得上话。”

不过苏望在她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做检讨的样子,只是有点恼羞,不知是恼羞那位放了鸽子的齐处长还是别的?

詹利和不做声,只是看着桌子上放好的碗筷,好一会才轻声道:“不到首都不知道事情难办呀。”

戚元媛脸sè变了变,偷偷看了詹利和一眼,默然了一会又继续道:“詹书记,要不然我明天陪你一起去找李处长?”

詹利和眼皮抬也没有抬,在那里低首看了一会桌面,突然抬头对苏望道:“小苏,让你见笑了。我这次来是为了我们郎州的西部农业试验区。已经快五年了,因为我们郎州没出什么成绩,有消息说要准备撤掉我们郎州这个试验区的招牌,所以只好来农业部跑跑关系,看能不能挽回?”

詹利和看了一眼戚元媛和封栋才,虽然他依然面带微笑,但是目光一扫之后,那两人有点坐立不安了。不过戚元媛很快又抬起头,恢复此前很是自傲的神态。

“我们跑了两趟,张书记、刘专员都来跑过,没有什么效果,只要又让我来跑跑。可惜……”詹利和话头一转问道:“小苏,你在首都呆了有半年,能不能帮忙找找有什么合适的关系?”

“詹书记,我……”苏望还没说完却被戚元媛打断了。“詹书记,这恐怕不合适吧,苏望同志只是研究中心的普通工作人员,不要为难他吧。”

詹利和扫了一眼戚元媛,然后依然微笑着对苏望道:“小苏,没为难你吧?”

“詹书记,这谈不上什么为难。能找到合适的关系那是好事,也算我为家乡建设做份贡献,找不到我想你也不会责怪我,毕竟是我能力有限。”

詹利和笑意更浓了,“好,有小苏你这句话就行了。嗯,我们不谈工作了,吃饭。老封,赶紧让服务员上菜。”

到了八月九日下午,苏望收拾好了东西,准备明天一大早跟着调研组出发。他接到一个传呼机,原来是詹利和找他,约到再到郎州驻京办吃个饭,以示感谢。

又走进那个院子里,这次是戚元媛亲自出来迎接。她热情地握着苏望的手,略带jī动地说道:“我说小苏,你怎么不早说是俞老的学生,有这块金字招牌,到这些部委办事还不简单地很。有俞老一句话,抵得上我们跑断tuǐ。”

她语气中的责备拿捏地非常好,让人感觉到更亲近。不过苏望心里有点不舒服,这个nv人有点自大了。

和詹利和聊了几句后,戚元媛在旁边一个劲地说道:“小苏,以后我们郎州的事还要你多多帮忙。你身为郎州人,应该多为郎州做贡献。”

“戚主任,我到首都来主要是读书的,就连政策中心也只是挂职而已。而且我老师对我的学业看得比较紧,这不,明天我就要去黔中省跑一个课题,估计月底才能回来。这样的事以后还会很多,所以我只能说能帮的我一定帮。”

戚元媛脸sè冷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正常。

吃完饭临别时,苏望握着詹利和的手道:“詹书记,下次来首都一定给我打声招呼,两次都做不到东,真是不好意思。”

詹利和不由哈哈大笑起来,轻轻地拍着苏望的手背道:“一定,一定”

第一百四十七章黔中行

第一百四十七章黔中行——

第一百四十七章黔中行

在黔中省省政fǔ会议室里,苏望跟研究中心的同事一起倾听黔中省常务副省长常乐民的讲话。

“我们黔中省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因此影响我们黔中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jiāo通。省政fǔ已经做了一个规划,在贯穿我省的四条铁路,五条国道和二十一条省道基础上,大力发展jiāo通。除了铁路复线和公路国道省道扩建之外,还准备新增七条省道,二十九条地方公路,以及申报两条高等级公路。准备打造一个以金筑市为中心,覆盖全省百分之八十五区域,辐shè整个西南地区,连接荆南、荆北、岭南等省的jiāo通网络。”

“除此之外,我们还计划大力扶植矿产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水电、白酒、烟草经济以及电子开发。形成以矿产、旅游产业为支柱、白酒烟草、水电、电子产业为辅的经济格局。”

常乐民讲了大约半个小时,在一片掌声后调研组的几位专家也纷纷发言,赞扬黔中省的经济规划部署高瞻远瞩,一定会为黔中省腾飞奠定基础,当然了,也指出了一些缺点,不过都是无关紧要的。苏望看看常乐民虽然脸上带着笑意,坦然地接受了诸位专家的意见,但是嘴角若隐若现地闪过一丝不屑。

最后调研组组长,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处的胡副处长用询问的眼神看了苏望一眼。苏望默然想了想,微微点了点头。

最后话筒在胡副处长的示意下被递到苏望跟前,他朗声说道:“黔中省大力发展jiāo通是非常正确的,因为jiāo通发展不起,产品出不去,人进不来,黔中省的经济会遇到很大的瓶颈。但是在产业规划布局上我有部分不同意见,还请黔中省的领导们指正一下。”

此言一出,众人一片愕然,不少人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苏望,尤其是几位专家,用一种幸灾乐祸的眼神看过来。

常乐民打量了一下在众人中显得无比年轻的苏望,眉头皱了皱,最后淡淡地说道:“旁听则暗,兼听则明,这位同志既然有不同意见,我们听听也无妨。”

苏望微笑着道:“谢谢常副省长和诸位给我一个机会。正如常副省长所言,黔中省的特点是高原山地居多,山青水秀。那么大力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向,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旅游业将会迅速增长,黔中省应该抓住机遇。”

“高原山地居多,山青水秀,除了发展旅游业,还有一个重要的产业可以发展。那就是水电资源,整合起来就是电力能源产业。因为黔中省除了丰富的水利资源,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被称为江南煤海。为什么要想着只是把煤卖出去?为什么不把煤留在黔中省,让它发电,变成电能再卖出去?”

听到这里众人不由低声jiāo头议论起来,常乐民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继续看着苏望,神情很专注。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东部沿海省市对电力需求会越来越大,而且由于它们本身条件所限,又多是缺电,因此我建议黔中省完全可以建设成为西电东输的能源大省。”苏望特意提出能源大省,现在的领导都喜欢什么大省之类的口号。他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当然,黔中省在发电设备这块是短板,但是完全可以与荆南省合作。荆南省昭州地区的发电和电力设备在全国也是排在前列的,而且两省是兄弟省,地理又相邻,这运费也省了不少。”

听到这里常乐民不由脸上浮出一丝笑意来,旁边的人看了也跟着面lù笑意,整个会场开始轻松融洽起来,刚才还嗡嗡轻响的议论声全都不见了。

“黔中省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三线工厂特别多,且多以电子、材料等方面为主。现在是军转民过渡阶段,黔中省应该把握好这个机会,充分利用好这个有利条件。不过黔中省要想利用好这个条件,困难也是有的。首先要让这些军转民的三线厂脱胎换骨,适应市场的jī烈竞争,其次要引入资本、技术和人才。闭mén造车是无法为企业找到合适的市场机会,只有与市场接轨,密切联系,才能进行恰当的市场定位,找到合适的市场机会,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第三个优势还是在黔中省的山多上打主意,山多其实也是一种优势,因为山多不仅风景优美,水利资源丰富,植被也非常丰富。黔中省完全可以发展生物制yào和茶叶等产业,这些产业虽然看上去规模可能与水电、旅游等产业无法相比,但是它与山区农民息息相关。发展起来可以直接让山民们收益。我曾经在荆南省郎州地区乡镇工作过一段时间,对山区百姓们的情况了解一二,我知道,山区的百姓除了靠天吃饭,经济来源是相当困难的。能多一个来钱的途径,对于这些山区百姓而言是多么不容易的事。”说到这里苏望的语气变得有点凝重了,似乎又想起在麻水镇工作的那段时间。

苏望话落音,会场里一时陷入了寂静,不过没过半分钟,常乐民率先鼓掌,接着整个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待到掌声平息,常乐民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过了好一会才开口道:“惭愧啊,但是我又感到庆幸。惭愧的是我们只盯着眼前,没有往深处想,没有往远处想。庆幸地是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