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匡政之路 >

第225部分

匡政之路-第225部分

小说: 匡政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弄明白被用到哪里去了。”

到了晚上,苏望又打了一个电话,“胡处长,我是苏望,没打扰你工作吧?哦,现在到吴江出差去了。是的,这次我是有事要向你请教,没有别的,就是事关国家审计方面的规定和具体执行。对,是的,我这个县长不好当啊,要看住钱袋子,财务和审计这块不看紧点不行啊。但是这块我不是很熟,得向你这样的专业人士请教。行,你说,我认真学习,哈哈…”

这天上午十点,四位道长被林元通和范海阳从朗州火车站接到了渠江县招待所。接到通知的苏望中午便过去拜会他们。

“四位道长,这是我们渠江县的苏县长。”林元通介绍道,“这位是灵妙子道长,这位飞云子道长,这位郭德安道长,这位是普莲道长。”

这四位道长差不多都有五、六十岁,也都长得道骨仙风。看到他们都比较清瘦,苏望也就放了一半的心。只要不是那种满脸红光,肥头大耳的,估计多半还是有些料的。

这四位道长虽然是“修道真人”,但是看上去也没少跟世俗“贵人”打交道,应对非常磊落大方,既不失礼,也显出与世俗之人不一般的风范。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妙华古观代观主刘易成道长。”苏望接着介绍跟着他一起来的中年男子道。

刘易成四十来岁,黑瘦黑瘦的,跟四位道长一比,马上显现出山寨货的本质。这也难怪,虽然他几岁就进了妙华古观,跟随老道长修道,可那是因为亲人全无,乡亲们将他送进观是为了多条活路。几十年过去了,刘易成不仅修道无成,还娶了妻生了子,成了半俗半道之人。没办法,妙华古观太破落了,虽然现在还有几个人在维持着,可年纪最大最老成、又受过系统道教洗礼的只有他。这次被勉为其难的任命为代观主,拉出来陪客。跟县长一起接见客人,这可是刘易成从来没有过的,到现在他还心惊胆战着。

看到刘易成这个模样,四位道长不由笑了笑。他们也不指望这家“野观”能有什么货真价实的道长,要不是图片的古观和风景太吸引人了,他们还真不想来。

“请问刘道长是否被授冠巾,恩师如何尊称?是否安康?”飞云子道长开始盘起底来。

“我十八岁时被授冠巾,家恩师讳名罗华子,在荆北回龙观受满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48年才来妙华古观任住持,早在82年就已经羽化成仙了。”刘易成连忙答道。

四位道长脸上不由一喜,这还是有根脚的,不是一般的野观。而灵妙子更显得激动,连忙出声问道。

“敢问罗华子真人的度师是谁?”

“我曾听恩师提及过,他是31年在回龙观拜圆冲真人为度师。”

“那请问刘道长,这妙华古观是子孙庙还是丛林庙?”

“听我恩师说,这妙华古观原本是他师叔继承的,只是苦于爱徒早逝,便去信给圆冲师祖,请得我恩师过来继承衣钵。”

“原来是清微派的子孙庙。”慧华道长等三人点头道。

“这就清楚了。”灵妙子不由大喜道,不由自主地念了一句“无量天尊。”

“圆冲真人是我恩师圆济真人的师兄,同出一师。只是43年战乱我恩师南下避难,去了岭南。如此算起来,我还得叫刘道长一声师侄。”

刘道长也算是机灵人,只是稍微愣了一下,想起苏望此前的叮嘱,连忙合掌行礼道:“无量天尊,见过师叔。”

认了亲,气氛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吃完饭,灵妙子等人坚持要去妙华古观看看。苏望稍微劝阻了几句便作罢。一行人有四辆车,除了四位道长加刘易成的面包车、苏望的小车、zhèngfǔ办公室和宗教局陪同人员的车之外,还有一辆载有县电视台人员的车。因为是苏望亲自交待的任务,县电视台特别重视,县广电局副局长兼电视台台长胡益长亲自跟随。。。)

第一部科级干部第二百七十章钱的问题(三)

香炉山、九里溪不好走,一行车花了差不多三个多小时才到山脚下,只好在齐家坳乡zhèngfǔ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上山。

不得不说,香炉山、九里溪的风景的确很美,苏望的宣传资料上没有骗人。一路上林木繁茂、岩峰嶙峋;随手可见古树莽藤,怪石挡道;到处可听到鸟叫溪流声,空谷灵动。可以说是五步称奇,七步叫绝。

等爬到半山腰,举目看去,山峰有棱有角,形状独特,周围云雾袅袅升腾,林涛猎猎起伏。今天是晴天,太阳出来后只见薄雾飘飞,群峰或明或暗,变幻神奇。

沿着山路继续走,只见一座古观隐约在山石绿林之中。转过一个弯,已经看到古观的山门,却有一条山路通向他处。

实地考察过的苏望对灵妙子四人道:“四位道长,古观就在眼前,不过有一处好去处可以先去看看。请!”

转过一处山石,只见不远处伸出一道约五十六米的山梁,山梁尽头有由两块青岩相叠构成的一座石台。石台面积约十来平方米,高四五米;叠其上的岩石主方圆三四米,顶部为直径约两米的平台,周围薄雾围绕,一棵古松似伞,挺立其上。站在那里下临幽谷,上顶云天。只见头上白云飘拂,脚下幽谷翠峰。太阳在弥漫云雾中蓬勃而悬,而周边峰顶无穷变幻。

众人不由大叹道:“真个是不似在人间啊。”

苏望在一旁笑道:“四位道长,我曾在这里待过一晚。那真是皓月当空,满天星斗似伸手可摘。”

众人一听不由向往起来。苏望不由嘿嘿一笑,这里叫摘星岩,和另外两处地方是绝胜美景之地。苏望没有把它们放进资料上的图片中,就是要留作压箱宝贝来镇镇来访者,看来目的达到了。

妙华古观虽然古朴,据说有五百年的历史,但是毕竟太小,只有三座规模很小的建筑,而且比起周围的美景来就差了很多。

不过这对于灵妙子等人而言就无关紧要,建筑嘛。可以再修,最主要的是这自然景观,鬼斧神匠,天然而成。实属难得。

古观虽小,但是住十几人不成问题,而且苏望早就叫人准备好了。客房早就打扫的干干净净,吃的用的都准备齐全。四位道长二话不说就住下了。

这可苦了胡副局长、三位电视台的记者,其中还有一位娇滴滴的县台当家花旦。这里没通电。水要从山后挑,不过幸好没蚊子。但是再苦再累,苏县长都住下了,而且还是第二茬住。其余的人谁敢说下山?

山上待了三天,胡副局长忙上忙下。指挥手下拍了不少东西。这方圆几十里的美景都摄入镜头,还拍了不少很有人文意义的东西。如灵妙子在摘星岩迎着朝rì练功。其人飘逸灵空,加上周围的景致,真有点神仙出世的感觉;飞云子在山腰幽泉巨石上练太极,山石清泉,加上那“天人合一”的拳法,真让人想起道法自然来;最重要的是灵妙子四人兴致所致,穿上全套行头,拿出家伙什,在刘易成的配合下打了一场完整的太平蘸。

这套太平蘸可不是偏村野乡山寨道士和旅游胜地给人看的热闹把式。这可是严格按照清微仪法做的,场面肃穆庄严,又让人清心静神。

说好上午要下山,灵妙子找到苏望,终于谈到正题。

“苏县长的意思贫道很清楚,这妙华古观的胜景让我流连忘返,生了留下之意。但是我还是想先听听苏县长对香炉山、九里溪有什么计划?”

苏望点点头道:“说实话,我也很想把这里变成九华、峨眉等rì进斗金的旅游胜地。但是我更清楚的是,依照这里的自然环境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

面对苏望坦诚的直言,灵妙子不由点了点头。的确如此,变成旅游胜地,首先你要交通便利。按照这里的条件,你要达到交通便利,没有几亿的投资你根本玩不转。

“既然条件不允许,不如另走一条路。我的计划是把妙华古观变成高端人文旅游胜地。”

“高端人文旅游胜地?”灵妙子有点纳闷了,还有这种说法?

“是的。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在我们县的交通建设中,我没有刻意照顾这里,只是计划修一条公路通到王家村。”

王家村在香炉山山脚下,算是风景区外围。

“主要道路工程是从山脚修一条石阶路直通妙华古观。然后以这条石阶路为主干,按照风景分布分出各条支路,或为人行道,或为自行车道,绝不让汽车什么的进入其中。再对妙华古观进行扩修,以现在的格局为基调,不要求什么大气宏伟,必须保证跟现有的建筑风格和周围的风景融和。然后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在合适的地方修建别墅、木楼或石屋。”

“苏县长的意思是?”

“灵妙道长,我的规划是以妙华古观为中心的香炉山、九里溪风景区并不敞开招待游客。虽然我们不限制游客前来,但是一般的游客可以白天到风景区游玩,晚上就得到离这里最近的齐家坳乡zhèngfǔ所在地住宿。只有那些舍得花钱而且花得起钱的旅客才会在别墅、木楼或石屋里留宿。”

“苏县长,我有点明白你的意思了,这就是你所说的高端旅游风景区。”

“是的灵妙道长。我们必须在赚钱和保护这里的自然景观之间做选择。大力发展,只求游客数量或许可以短时间内赚到不少钱,但是对这里的自然景观破坏巨大。一旦这里的自然景观被破坏了,它的立足根本就没有了。以后谁还会来这里游玩?但是既然我们要开发这里,就一定要让风景区为附近的老百姓带来经济效益,否则我们不如不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以数量取胜。只能以质量取胜了。”

苏望顿了顿又说道:“以质量取胜,光靠这里的自然景观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恳请灵妙道长能够留在妙华古观,担任这里的住持。我知道,灵妙道长在我国道教界地位崇高,如果灵妙道长能够留在妙华古观,必定会给这里带来极高的声誉。”

看到灵妙子有点动心了,苏望又开始打起感情牌。

“灵妙道长。妙华古观可以说是贵派的子孙庙,故里根基所在。我曾经听闻贵师圆济真人南下之后时常思乡北望,还留下了恨不能回本派故观离世的憾言。你能留在妙华古观,并将其发扬光大。我相信圆济真人在天之灵必得欣慰。”

灵妙子不由叹息道:“苏县长,看来你是做足了功课,我被你说动了。但是此事重大,我必须回师门向师兄禀告才能做决定。”

“那是一定的,我相信肯定会接到灵妙道长的好消息。因为这里太美了,我想你只要离开两天,做梦都会梦见这里。”苏望不由笑了起来。

“是啊,离开后真的会梦见这里。”灵妙子不由地感叹道。

“还有一件事需要劳烦灵妙道长。”

“什么事?请说。”

“这几rì我们也拍了不少镜头。回去后会好好剪辑,到时还要请灵妙道长帮忙推荐给岭南、香江的电视台。为妙华古观做做广告。”

灵妙子不由也笑了,“这不成问题。在那边我还是有几分薄面的。”

到了齐家坳乡zhèngfǔ,苏望请众人吃个中饭。灵妙子向三位好友透漏了自己想留下的意思,三人纷纷恭喜,甚至飞云子还有点羡慕地说道:“要不是我有牵挂,我也想留下了。不过以后我到妙华挂单,灵妙道友可不要赶我。”

郭德安道长想了想对灵妙子道:“灵妙道长,如果你真的住持妙华古观,又不嫌弃的话,我想做个常住道长。”

灵妙子不由大喜:“那好,我是求之不得。”

苏望心里更喜了,他早就把四位道长的底给摸清楚了。灵妙子道长jīng通道教典籍和医学,走的是“正途”,是岭南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全国道教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尽管他决定留下,却不能直接答应苏望。毕竟按照他这样的身份,要移居妙华古观,牵涉的问题很多,不过只要他决定了,问题不会很大,只是需要花些时间进行协调而已;飞云子和普莲道长跟灵妙子道长身份差不多,只是地位稍低一些,不同的是灵妙子现在所在的道观有他的师弟在住持着,还有一帮师弟师侄帮忙照应着,没有什么牵挂,飞云子和普济都还有自己的道观要照顾,不能那么洒脱。

而郭德安道长则非常特殊,他除了jīng通道教典籍,擅长的是风水、命相等玄学,据说在这方面是华人圈内屈指可数的“高人”。所以他走不了“正途”,至少官方身份差灵妙子一大截。但是在民间地位,他就不相上下了,尤其是在香江、宝岛和南洋华人中,拿他当“活神仙”的富翁和贵人比灵妙子要多得多!

要是他能常住妙华古观帮衬一把,那么带来的无形效益,嘿嘿,苏望在心里那个得意啊。

吃完饭聊了一会,差不多两点钟了,苏望跟四位道长一一告别,待会他们将由赶过来林元通直接送到朗州火车站,坐晚上的火车离开,而苏望则坐车直接回渠阳镇。至于胡长益等人,则受苏望指派连夜赶往潭州市,找省电视台的几位已经联系好的编辑,帮忙剪辑从香炉山、九里溪带下来的磁带。

车子开进渠阳镇,差不多已经晚上六点了,看着天边被夕阳渲染的火烧云,苏望对范海阳道:“海阳,给伟亮打个电话,就说我到了,让他去县文化局旁边巷子里的筷子粉店碰头。”

说完拍了拍司机丁大山肩膀道:“小丁,知道是哪吗?”

“苏县长,我知道。”丁大山一边说着一边打着方向盘。

等曾伟亮赶到时,苏望、范海阳、丁大山三人的面前已经分别摆好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筷子粉。

“伟亮,坐。老板,给我这位朋友也来一碗筷子粉。”苏望招呼道。

刚才他们远远的就下车了,丁大山则把车子停进附近一处僻静地方。而且苏望一贯的不爱“出镜头”,因此他非常出名,但是真正能把他认出来的普通老百姓就很少。所以他们一行人过来没有引起“轰动”和注意。

吃完一碗粉,肚子有东西垫底了,苏望给自己和范海阳、曾伟亮分别叫了一瓶冰啤酒。现在是八月底,渠江的天气还比较炎热,喝冰啤还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伟亮,这几天情况怎么样?”苏望抿了一口啤酒后问道。

“苏县长,县财政局已经把基础建设的第一笔资金拨付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