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匡政之路 >

第60部分

匡政之路-第60部分

小说: 匡政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走汪前进,苏望还有一个程序要走,那就是到麻水镇人大主席团会议上请辞,由主席团成员举手通过。

张三泉开口讲话了:“我知道你们中间有人不舍得小苏同志走,但是这是组织的决定,你想得通或想不通,都得执行。而且我们不能耽误小苏同志的前途,麻水镇是个小庙,是留不住小苏同志的。”

主席团成员举手通过苏望的请辞要求后,该他上台发言了。看着台下熟悉的面孔,有张老根,王下田,陈长水等人,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丝不舍的神情。

“麻水镇是我从政的第一站,虽然才短短三个月,但却值得我一生记忆。在这三个月,我觉得我还做得不够,因为麻水镇十二个村,我还没有走遍。就这一点,我并不合格,也辜负了你们当初选举我上来的期望。”

苏望顿了一下说道:“我很惭愧,因为你们给予我太多,希望、信任还有真诚,可是我能够回报的却太少,太少了。但是我会永远记住我在麻水镇经历的一切,我看到了村民们的生活现状,看到了他们需要和期待什么,我会把它当做我工作的动力。”

张三泉紧紧地握着苏望的手,一双有点浑浊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苏望,枯瘦的脸洋溢着一种说不出来的肃穆,就像是老照片里非常严肃的老人,严厉的目光能够穿透一切的限制。而苏望也坦然地对视着。

“小苏,我会记住你的话,也请你记住自己的话。”

“张主席,我会的。”

在热闹的掌声中,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而台上台下的人则神情各异地看着这一老一少。

繁华过后总是显得更寂寥,苏望一个人坐在房间里,静静地看着手里的一张明信片。这是一张纳木错风景照片地明信片。在这张照片里,头顶深邃而疏朗与纯净的湖水浑然一体,让人无比的震撼,仿佛置身于一个蓝色的世界。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以及深邃如墨一样的蓝黑,这由浅而深的蓝色,蓝得清澈,蓝得丰润,蓝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蓝色。

远处雄奇皑皑的雪峰犹如琼楼玉宇,忽隐忽现;连绵数公里如同棉花一般的白云,一起成为这蓝色最美的点缀。任何一位站在这里的人,心灵都会被湖水和蓝天净化。

苏望曾经梦想着带龙秀珠去纳木错,然后在那里对这个心爱的女孩说道:“我对你的爱,就如同这纳木错的蓝天和湖水。”

而如今,一切都随风而去,苏望准备在离开麻水镇的今天,为龙秀珠寄上这张明信片,为这段感情画上句号。

可是提起笔,却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苏望默默地想了许久,最后写上了一句:“秀珠,请你一定要过得幸福快乐。”

坐在那里,苏望看着那张明信片,呆呆地看了许久,突然间,他发了疯似地从背包里拿出那封龙秀珠的信,用打火机点燃。在苏望的注视下,信纸迅速化成了灰烬。看着灰烬在地上不停的卷曲着,苏望的脸上不知不觉地流出两行眼泪来。

楼下响了两声汽车喇叭响,接着田大勇那粗旷的嗓门在喊道:“苏望,苏大将,躲在哪里呢?”

“在这里,大榜、军子,上来帮忙搬东西。”苏望早已经搽干了眼睛,走出门口站在走廊上回应道。

苏望和田大勇、杨志军跑了两趟,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了杨志军从交通局借来的小车上。等到苏望要上车了,从楼下跑下来几个人,打头的正是张三泉,后面跟着是闻景初和张文明。

苏望跟三人一一握手,互相道了一声保重的话,接着又走下两个人,一个是苏鹏飞,一个是郭志敏。两人都只是和苏望握了握手,却没有说什么,尤其是郭志敏,手非常有力,左手还意味深长地在他的手背上拍了拍。

路过麻水镇邮政所时,苏望叫杨志军停住了车,掏出贴好邮票写好地址的明信片,投到了路边的大邮筒里。回到车上,田大勇不解地说道:“干吗非得这里寄,回城里寄还快些。”

“不一样的。”苏望看了一眼那个邮筒,淡淡地说道。

“你们这些当官的,心思就是和我们这些群众不一样。军子,你这个司机怎么当的,还要领导发话你才开车。”

杨志军嘻嘻笑了一声,发动了车子,很快便驶离了麻水镇。

************

继续求票求收藏!!!!!

第一部科级干部第七十九章县志办

苏望又一次走进县委和县政府大院,不过这次他是随着人流走进来的。推着自行车的旁人总是很诧异地回过头看一眼显得很年轻又很陌生的苏望。

来了两次,苏望总算搞清楚大院的划分,前面这栋大楼和旁边那座侧楼是县政府的,后面那栋矮一点的楼以及侧楼则是县委的。苏望直接去了县政府办公室,按照编制,县志办是归县政府办公室管理的。

苏望看了看门口挂着的牌子,确定无误是自己的目的地,然后敲了敲敞开的门,办公室里正在进行上班前“早会”的人们都停住了自己贩八卦的嘴,闻声向门口看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下巴扬了扬道:“你找谁?”

“我找一下郑渝民主任。”

“郑主任有事去了,还没回办公室,你在门口等一下吧。”说罢,小青年又继续自己关于县自来水公司正经理和副经理为了他们财务部一位漂亮女会计争风吃醋的话题,其余的人也热情高涨地投到其中。苏望站在门口饶有兴趣地听着。

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快步走了进来,先打量了一下苏望,然后很严肃地咳嗽一声,在门口很严肃地扫了一眼办公室。大家一下子鸦雀无声,都不约而同地打着招呼:“张副主任,早啊。”

“嗯,大家开始上班了。”这位张副主任很严肃地说了一句,然后下巴往门口苏望这边扬了扬,“这是怎么回事?”

刚才那个问话的小青年赶紧答道:“张副主任,他是来找郑主任的。”

张副主任鼻子嗯了一声,便走进了办公室,然后坐到靠里面的一间办公桌。

过了十来分钟,一位四十多岁,戴着眼镜却很精神的男子走了过来,看到苏望,很客气地问道:“同志,你找谁?”

“我叫苏望,找郑渝民主任。”

“哦,你就是苏望同志,你好,我就是郑渝民。”

“郑主任,你好!”

“走,进去介绍一下,怎么说你现在也是县政府办公室大家子的一员。”郑渝民热情地与苏望握手之后指着办公室道。

进了办公室,郑渝民洪声道:“同志,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县志办新上任的苏望副主任。这位是我们办公室的张栋梁副主任,这位是刘秉良,这位是赵玉田,这位是张福田,这位是潘小铃。”

苏望和众人一一握手,刚才的张栋梁副主任和问话的小青年张福田脸上都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热烈欢迎苏望这位新同事。

介绍完后郑渝民带着苏望走进里间的办公室,示意他坐下后道:“我先给朱天明主任打个电话,然后一起去县志办。”说罢他抓起了电话,拨了一个号。

“朱主任吗?我是郑渝民啊,对对,苏望同志来我这里报到了,待会我会送他去县志办,你有空也过来一趟吧,好好,十五分钟后县志办门口碰头。”

放下电话,郑渝民接过了苏望递过来的烟,点上后说道:“朱主任不仅是县志办主任,还兼任县委党史办主任和县委办副主任,事情比较多,所以组织上调你过来,就是要加强县志办的工作。”

在郑渝民的介绍下,苏望才知道县志办全名应该叫义陵县地方史志办公室,成立于1983年,主要职能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编写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搜集、保存地方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推动地方志理论研究,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为省、市年鉴提供县情稿件。核定编制为八人,干部四人,包括正副两名主任,以及股长两名,办事员四人。下设政工股:负责档案、人事、计生、党务、后勤工作。编审股:负责收集、整理地情资料,提供咨询服务,编纂出版地方志书和综合年鉴。

聊了十来分钟,郑渝民看了看手表,便招呼着苏望起身,赶往同一层却比较靠角落的县志办办公室。

到了那里,等了一会,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急匆匆地走了过来。他有一半的头发已经银白,但是却显得很精神。

“朱主任,你好,这位就是苏望同志。”

“朱主任,你好,以后就是你手下的兵了,还要请多多指教。”

“谈不上,大家都是为了工作。”朱天明打了个哈哈道。

三个人走进办公室,里面顿时响起了砰砰椅子桌子声响,“郑主任,朱主任。”

“同志们,大家开个会。”朱天明招呼着道,“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苏副主任,大家欢迎。”

待到掌声平息后朱天明开始一一介绍道:“这位是政工股股长王秋霞同志。”王秋霞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看上去书卷气息很重,但是有点带三角的眼睛却掩盖不住里面溢出来的精明。

“王股长,你好。”“苏副主任,你好!”

“这位是编审股股长张宙心同志,也是县志编纂主编。”张宙心也是戴眼镜,应该比郭志敏要大不了几岁,应该也是三十岁出头,他的眼睛很有神,看你的时候可以凝聚成光。他的名字听张三泉说过,是县里有数的笔杆子,怎么在这里遇到他了。

“张股长,你好!”张宙心的手很有力,不像朱天明和王秋霞软绵绵的。

“这位是政工股的闫养会同志,这位是编审股的吴冬明同志,县志编纂副主编,这位是编审股的李村雨同志,县志编纂编辑,这位是编审股何为民同志,负责资料管理。”

“好了,现在请郑主任讲话。”

掌声之后,郑渝民不紧不慢地用义陵普通话道:“现在苏副主任也上任了,县志办班子也配齐了,县政办的意思是做个适当的分工调整。朱主任工作重心在县委办和党史办那一块,因此苏副主任就负责主持县志办的工作,协助朱主任把县志办的全面工作都抓起来,并主管编审工作。”

苏望听出味道来了,难道这里面还有县委和县政府之间的纠葛?大家听完后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没有出声。

朱天明咳嗽一声,接着说道:“郑主任传达的是组织的决定,我的工作也一直是以县委办和党史办为主,县志办实在是没有太多的精力来抓,现在苏副主任来了,我也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郑主任,朱主任,那报销单由谁签字?”王秋霞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性的问题。

郑渝民却没有出声,笑着看了看朱天明,眼神里却示意他来解答这个问题。朱天明斟酌了一会道:“我平日都在县委那边办公,同志们总不能拿着报销单据时时去那边找我,因此为了方便大家,这报销单一般情况下苏副主任签字就行了。”

“嗯,以后县志办的报销单苏副主任签字后报送到县政办就行了。”郑渝民在后面补充了一句,朱天明的脸色随即变了变,但很快便恢复了正常。苏望在旁边听着,心里却是有点明白了。

办公室沉寂了一会,郑渝民的声音便打破了这种寂静,“王股长,苏副主任的办公室安排好了吗?”

王秋霞看了一眼朱天明,连声答道:“郑主任,我早就安排好了,就在这里间,昨天就找人收拾好了。”

县志办的房间和苏望刚才看到的县政府房间布局差不多,外面一间大办公室外加两个大文件柜,只是县志办的人比刚才那间县政办的要多一个,所以要显得稍微挤一点。而里间的办公室和郑渝民的布局差不多,只是办公桌没有那么新而已。

“嗯,好,就这样吧。苏望同志,县政府领导希望你尽快适应工作,争取早日干出成绩来。”郑渝民跟苏望握了握手,嘱咐了几句,便准备告辞了。

这时张宙心看了一眼苏望,笑着开口道:“三位领导,按惯例是我们办公室凑份子给苏副主任接风,还请郑主任和朱主任拨冗参加。”

“好啊,有饭吃,有酒喝,我巴不得了。朱主任,你晚上有空吗?”

“你郑主任都大驾光临了,我这个县志办的当家人当然要舍命陪君子了。晚上六点半,义陵酒店。”朱天明很大气地挥挥手道。

“好,就这样说定了。”

苏望一人人坐在办公室,忍不住四下打量着,办公桌在正中间,左手边是一个木制的文件柜,右手边则放着一盆花。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笔筒和一部电话机。毕竟是进了县政府,比镇上的办公条件好多了。而且总算有了自己单独的一间办公室,虽然是大办公室里隔开的,但好歹独立出来不是。

苏望先找张宙心谈话,了解县志办具体的工作。张宙心讲话思路非常清晰,而且很敏锐,苏望只是稍微一提,他便意识到苏望想深入了解哪方面的东西,于是话题便很自然地向那方面靠了靠,待到苏望知道的差不多了,话题又自然而然地转到他原来的主线上。

跟张宙心谈话,苏望觉得非常轻松,该了解的情况基本上都知道得很清楚。跟王秋霞谈话却是另外一回事,苏望感觉她说的话总是藏着掖着,而且自己问几句,结果她不仅回答得不是很清楚,反而还跑题,最后有两个问题她重复讲了一遍。

中饭苏望回家吃了饭,反正离家这么近,姜春华也不允许儿子吃食堂却不回家吃。下午时间,苏望都在看资料,以便尽快熟悉情况。县志办的事情也很简单,1983年到1987年进行了第一轮县志编纂,87年到1992年进行了第二轮编纂,现在正在进行第三轮编纂,这是县志办最重要的工作,预计1996年完成出版。其余的工作则是为郎州地区和荆南省地方志编纂提供相关地资料,以及收集各乡镇群众手里有价值的资料,如族谱、历史文献甚至是民间传说之类的,整理好之后再正式移交给县档案局保管。

到了下午下班时间,苏望和大家一起等齐了郑渝民和朱天明,浩浩荡荡奔向义陵酒店。

一上席,苏望就笑着对众人道:“大家都是文化人,可不兴劝酒什么的,而且还有郑主任和朱主任两位领导在,要是灌翻了,我们县志办说不定就成了灌酒办了,这名声传出去了可不好。”

大家不由一阵大笑,郑渝民指着苏望道:“小苏,是不是你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