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秦(晶晶亮) >

第106部分

强秦(晶晶亮)-第106部分

小说: 强秦(晶晶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番思索之后,司马卯意动了。

从晋阳渡河到高奴、临夏,只需要在大河的平缓地段寻一处可以渡河的地点就可以了,这样的临时渡河地,对于生活在大河两岸的楼烦人来说,就如同家常便饭一般。

秦新历三年,九月。

殷王司马卯点齐河东军三万众,从太行山脉的壶关一带进入汾河流域,然后又一路沿着吕梁山腹地的沟壑通道向西,最后在云中郡的南部一带集结,司马卯的入侵让关中北部的形势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负责上郡一带驻防任务的秦军隶属边军部队,已经升任偏将军的蒙虎在得知了河东异常情况后,迅速的召集麾下人马备战,同时,急差斥候往咸阳和九原送信,报上河东军来犯的紧急情报。

九原郡。

镇守秦国北疆的大将王离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操练手下的新卒,在彻底的融入到秦军序列之后,边军一直以来兵员紧缺的情况得到缓解,咸阳完善的傅籍征兵系统在初步的挑选之后,将适合骑战的士卒统一分配到九原和陇西一带,从而让秦国的骑军部队能够得到持续不继的新鲜血液的补充。

“大将军,这司马卯是不是吃错药了,竟然敢来我进犯我关中?”得到又有战事的消息,闲得发慌的猛将苏角兴冲冲的跑到王离跟前请令。

“司马卯的胆子确实不小,看他的架式,是想猛捞一把,苏将军,这次你的任务,是率本部骑兵从九原南下,攻取雁门关,切断河东军的后路。”王离从案几上取过快马从咸阳送来的急报,交到苏角的手里。

“李侯痊愈了,这太好了,我苏角一定不负重托,让河东军一个个有来无回?”苏角神情惊讶,迭声道。

“李侯身体还在恢复,这次作战交给我们边军来执行了,河西高奴方面,蒙少将军负责抵挡河东军正面,汝这一支奇兵可千万不能挫了我大秦的锐气。”王离有些不放心的嘱咐道。

“大将军且放心,这次我老苏绝对令行禁止,不做那贪功之事。”苏角朗声作答,取了虎符将令急急回去准备。

第二百十八章 赌博

苏角高昂着头。

魁梧壮实的背影在接过将令的一刻,显得更加的自信和从容。

荣耀即是生命。

所谓猛将者,当以一敌百,当所向披靡,当舍我其谁,每战必先。

这两年来,军中同僚在私下里评定之时,每每提到秦军中的猛将、勇将,虽然依旧会把苏角放到第一位。但苏角自己却不认同,当曹信、王尚、蒋渝、骆甲这样的年轻将领渐渐的追赶上来时,苏角也感受到了后辈追赶的压力。

在战场上,用新的功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让那些年轻人瞧一瞧前辈的实力,这是苏角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

以往,不是李原不用他,而是势不可能。

秦国北方的九原郡一带,直接面对匈奴大草原上游牧部落的威胁,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边军压力巨大。

作为边军系统中的重要一员,苏角不能象蒙虎一样,离开自己的防区,所以,虽然心有有一腔上阵搏杀的热情,但却一直没有用武的机会。

这次,机会终于来了。

苏角万分珍惜。

这是他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他要用一连串的战功来证实,大秦边军是最棒的,大秦边军中的猛将也是最厉害的。

苏角战意浓烈,其他将领也是一样。

高奴城。

因为河东军的入侵再一次成为焦点。

位于无定河畔的这座上郡重镇,在最近的两年中。由于边民的大量涌入而逐渐繁荣起来,无定河畔的丰茂牧草给予了边民生活的必需。一匹匹瘦弱的小马驹在这里成长繁衍,一个个少年也在这里成为顶天立地的汉子。

司马卯的到来,让蒙虎既兴奋又紧张。

与出征虎牢关时的青涩相比,蒙虎已经不再是一个冲动易怒的少年将校,担任上郡郡守已经有一年时间的他,在平息郡内白翟、青翟、鬼方楼烦余部的过程中,进一步壮大着麾下骑军的力量。

得悉河东军来犯消息后,蒙虎没有大意。迅速的在全郡发布的紧急动员令,很快散布在各处的边军部队纷纷向高奴城靠拢。四千常备骑军的规模,相比河东军的三万人确实少了些,但若是考虑到边民适龄男丁悉数入征,蒙虎可以扩充的力量不会比河东军少多少。

除此之外,秦军相比河东军速度上的优势也比较明显,以骑兵为主的蒙虎部在运动战中远远的快过只靠两条腿作战的河东军。

当然。不利的地方也有,在高奴、临夏的河谷地带,二、三月里一陇陇荒田被开垦和复耕,如今一串串挂着长穗的麦子正在朝着农人频频点头。

穗子正在灌浆。

容不得半点的疏忽。

司马卯一旦发现劫掠不成,军纪松驰的河东军极有可能采取极端的破坏措施,从这一点上考虑。蒙虎的正面防御任务相当的坚巨。

万幸的是,八月份的大河水量正是最汹涌的时候,从南方的蒲坂到北边的云中郡,适合渡河的地点细算起来也有三、五处,只要多加防范。河东军要想窜入关中作乱并不容易。

河东军的大规模异常调动,让潜伏在朝歌的秦国间作一下子兴奋起来。对于鲜少有闪光事迹,几乎一生都在默默无闻中渡过的暗间来说,一次的闪耀就已足够。

边军上下,群情振奋,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这是自边军正式归并到秦军序列之后的第一次独立作战,其意义不用王离多作动员,边军悍卒们个个心知肚明。

作为指挥此次战事的主将,王离也如苏角一样渴望,一直以来都在为边军上次南下惨败而自责的他,决心打一场漂亮的翻身战。

全歼司马卯的河东军,这是王离第一步的设想。

而接下来,边军主力沿着雁门关道,由北向南,占领位于太行和吕梁两山之间的汾河流域,从而将秦国的版图从大河一线扩张到太行山一线。

王离的这一设想早在年前就提出,并且得到了李原、陈平的大力支持,只不过当时的条件还不成熟。北有匈奴虎视,南有刘邦窥探,秦国处于四面是敌的困境之中,边军当时的力量也显得单薄了些。

现在,匈奴人吃了一顿苦头后退往大草原深处,汉中、巴蜀一带也皆被平定,秦国的战略形势大好,唯一不足的就剩下了北方的疆域有些狭小了。如果边军南征,一举拿下三晋大地的话,秦国对关东诸侯各国的战略形势将大为改观。

赌搏。

是一种非赢即输的游戏。

河东军一路向西,就象一群蝗虫一般,暴乱的士卒叫嚷着将一个又一个的村寨踏为平地,将一个又一个经过的地方变成一堆堆废墟。

这是一支虎狼之师。

司马卯一想及此,不由得意气风发。

练兵的方法有许多种,操练是一种,嗜杀是另外一种。当河东军的士卒由一群青涩的壮丁变成一个个铁血无情的杀戮之徒时,河东军的战斗力也在逐渐的提升。

“先生,你看这些河东儿郎,比起大赵的健儿,如何?”司马卯得意洋洋,冲着陪同出征的张耳笑道。

“河东军一路西行,所到之处,无有敌手,我赵地儿郎不如多矣。”张耳低眉顺目,在战车中一揖道。

张耳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在不住的鄙夷,司马卯自吹自擂,以残暴之法练兵,要是面对软弱如申阳、赵歇之类的诸侯,也许还能凭一股子的狠劲取得胜利,可要是对上训练有素的秦军。结果只能是凶多吉少。

本来,张耳是提议司马卯以小股部队试探秦军的虚实。就算折损几股,也无伤大局,想不到司马卯在连续攻取关隘的刺激下,开始好大喜功起来。

“哈哈,我河东健儿壮哉!”司马卯得意洋洋。要么不打,要打就打一个大的。这就是司马卯的想法,要是能够趁着李原病重的机会,杀入关中腹地。他司马卯的大名就在诸侯中响亮了。

野心,让本来就性格冲动易怒的司马卯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

而与司马印的家族争斗,更让司马卯失去了平常心。他头脑一热,即决定带着河东军的弟兄们搏一个前程。

“男儿头颅只一个,不是砍了敌人的,就是被敌砍了自己的。”在昔日反抗暴秦的动乱中,司马卯赢得了殷王的封号和封地。

这一次。他要再次一搏,以期获得更大的利益。至于河东这一块残破的地方,谁要就让了谁去。

大秦北境。

烽烟又起。

与前一次匈奴人进犯时的紧张相比,这一次,大秦的国家机器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不管司马卯多么将自己当作一个人物。在李原、陈平等人的眼里,司马卯的入侵至多也只是一次局部的战事,无法同匈奴冒顿、霸王项羽、汉王刘邦这样的重量级对手相提并论。

关中腹地。

渭水两岸。

小麦的穗子开始灌浆,正在忙着清除杂草的农人每天一早就到了田里,象伺侯父母一样。精心照料这些带给他们无限希望的植物。

一切如以往一般,繁华依旧。随着秦国的复兴强大,一队队从西域、巴蜀和关东赶来淘金的商人从四面八方顺着驰道来到大秦国都。

长安新城的建设已经基本成形,乐游原上,经过整整一年多时间的建设,八条引水主渠中的七条已经开通,奔流的渭水从引水口进入渠道,一路欢唱着在新城区中穿梭,从激到缓、从大到小、从清澈变为浑浊,带走污垢,留下洁净。

刚刚从病中恢复过来的李原,在八月中秋的这一天,来到新城的最高处——正北方的祭台,祭拜黄帝先贤和秦国的列祖列宗。

站在高台上,向北看去,一往无前向东奔流的渭水正在咆哮着,激流中几艘舟船在逆流而上,船帮吃水很深,背纤的纤夫在岸上小道上喊着号子,一步又一步的向前挪动。

回头再看城中,几条十字形的长街已经有了些许的人气,一些精明的胡商早早的定下了东边的商铺,开始在铺子里摆上从遥远西方带来的稀罕物器,这倒引来了不少来自关东的商贾前来洽谈。

西方异族来的物器,价值极其的昂贵,正如东方的丝绸在西方的价值一样,月氏的分裂和西迁,让匈奴人得已截断河西走廊,这些胡商一路向东而来,只能从南边走罗布泊大泽、再翻越羌人居住的高寒草原,没有不是丰厚的利润,他们又怎么可能铤而走险。

从西到东。

又从东到西,文明的交融就象一首悠远的史诗,历经风吹雨打,始终不曾停歇。

登台眺望。

天地一片苍茫,山河依旧壮丽。

李原不禁感慨万千。

这一次重病,朝政大事由陈平、关跃、李政等人各自打理着,机构运转并没有出现大的失控,倒让李原能够静下心来,回头重新审视四年来的得与失。

在过去的四年里,从一介小兵到秦国的神武侯,从求生存到以复兴秦国为目标,他每一刻都在战斗,每一时都在思索,几乎没有停歇下来的时候。这样执着的一种态度让李原能够一次次的穿越激流险滩,一次次的化险为夷,但也让他的身体严重的透支、让他的精神承受到了极限。

重活一次,也许并不需要这般的辛苦,这一次的大病,让李原在庆幸的同时,也对今后生活的态度有了改变。

第二百十九章 半渡

十五中秋月明夜。

长安新城,一些大户的门口点起了风灯,从高处望去,就象一簇簇希望的火苗,在狂风的劲吹下,不屈不挠的顽强燃烧着。

神侯府内。

几株刺槐正在茂盛的生长,片片的槐花从枝头飘落,带来一阵芬芳。

李原让仆人在院内摆了一个四方桌子,再做了四张木头的凳子,和赢玉漱、顾芸娘、辛追三个知己红颜对月而酬。

这是李原四年来,过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与前三年的戎马征战相比,这一次,李原的身边,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有了相知相随的红颜知己。

“怎么样?怎么样?有没有一种俯瞰全城,尽在掌握的意思。”辛追倚在李原身边,紧紧的握住李原粗糙的大手,娇弱的脸上洋漾着骄傲的神色,这是一座新城,一座由她辛追设计和督造的城市。

骄傲写在小娘的脸上。

带着满足,带着憧憬,能够将自己的擅长展示给心爱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幸福。

月光下,与活泼的辛追相比,赢玉漱脸上带着宽容的微笑,只是用端庄的眼眸仔仔细细的打量着面前这个男人,仿佛要在这一刻,把他融化在心里一样。而顾芸娘则低着头,将注意力放在了李原跟前的碟子上,那里面有她亲自烹饪的菜肴。

女人如水。

男人如火。

当水与火交融之际,就是月明星稀之夜。

夜深人静。

这一晚。李原的心境格外的放松,不去想北方的烽烟。不去想秦国的未来,不去想治下的各郡安不安定。

李原的中秋之夜很安逸,也很浪漫,相比之下,立志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大业的司马卯在这一晚却很悲催。

千里吕梁山。

起伏不定的层层山峦,不断塌方变化的山路,将通向河西的道路一会儿覆盖,一会儿冲毁。

河东军冒着随时被山石砸中的危险艰难前行。纸上谈兵的司马卯神情狼狈,战马在崎岖的山路上不停的上下颠着,让他险些呕吐起来。

“先锋锐士都干了什么,这路根本不通,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能够到达河西?”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山坳停歇下来,司马卯冲着一个带路的楼烦校尉大声斥骂。

“大王。这姑射峰一带的道路是通向河西最近的渡口壶口的必经之路,我们要是绕过这一段的话,必须从云中郡的大河大弯处绕行,那样的话,很有可能会遭遇秦国的边军。”无端被骂了一顿的楼烦校尉很委屈的辩解道。

“如此,前面还有多长的山路。要几天时间才能到达渡口?”听部下这么一说,司马卯面色稍霁的问道。

“至少还需要五天。这大山连绵数百里,只靠两条腿要想出去,真的很难。”面对司马卯的质问,河东军校尉很是无奈。

从河东到河西。

传统的路线主要有二条。一是走南面的蒲坂渡,二是走北线的云中郡。现在,司马卯要出奇不意从中间寻一处所在横渡,这又谈何容易?

“殷王且息怒,只要我们再坚持下去,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想一想,当秦人发现他们的面前出现一支大军时,会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