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秦(晶晶亮) >

第108部分

强秦(晶晶亮)-第108部分

小说: 强秦(晶晶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司马卯下令,河东军中的弩手连忙搭起弩矢,瞄准苏角大旗的方向,惊慌的射矢起来。

在缺乏统一的指挥下,河东军散乱的弩矢在面对秦国重甲骑兵时,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到了这个时候,司马卯不禁后悔,前些日放走了那些持勇斗狠的楼烦将,要是这些草原勇士还在的话,或许能挡得苏角一会。

“左右郎中、甲士何在?”秦军迫近的身影越来越近,司马卯惊慌大叫起来,猛然间,他发现身边的亲骑人数在越来越少。

第二百二十一章 虞姬

单挑。

对于将领个人意志要求极高。

面对生死。

人的意志品质决定一切。

面对生死一瞬的决择,是前进赴死,还是后退逃生,这一刻人的第一直觉在最大程度上左右着人的行动。

苏角经历过漳水巨鹿与项羽楚军的激战,那一次在破釜沉舟的项羽面前,苏角战败了,原因就是边军将卒有了顾忌,不敢以命相搏。

而这一次,矢志复仇的秦军骑卒们脸上再无一丝一毫的犹豫。秦军冒着河东军的矢雨猛冲猛打,五千骑卒铺天盖地,声响如雷,让人听了心惊胆战。

从壶口到壶关。

字面上来看,只相差了一个字,而实际距离却有三百里之遥,河东军一路赶来,在疲惫不堪中突遇强敌,使得战局几乎就在双方中军接触之时被一下子打破。

司马卯惊呼出声。

左右甲士之中,敢于出战迎敌的竟无一人,这支由楼烦勇士支撑起的强盗部队在面对手无寸铁的百姓时很强悍,而在面对比他们更加强大的秦国边骑时,所谓的勇士健儿俱都变成了软脚虾。

“大王,挡不住了,逃吧!”一名还算有点忠心的亲骑拔马回头,紧紧扯过司马卯的坐骑缰绳。

逃。

这一念头以飞快的速度在司马卯的心里植根生长。

仅仅一个时辰,壶关一战就分出了胜负。在众亲骑的裹胁下,半推半就的司马卯随同着败兵一路逃窜。在秦军的强大威慑面前,不管是河东军的将领还是普通的士卒都彻彻底底的丧失了正面迎战的勇气。尽管他们的人数比对手要多了近三倍。

在边骑的猛烈追杀下,河东军败卒逃到蒲城一带,却正好与从三川增援而来的秦军增援部队遭遇。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率领援军的将校不是别人,正是棘原大战的又一见证人:章平。在虎牢关大战后,章平从屯将晋升为校尉,负责协助蒋渝在三川郡西部驻守,这次苏角的急报一到。章平就立马调动了麾下的二千步卒渡河而来。

章平的兵力不多,如果在一开始决战时赶到战场,河东军见了至多有一些惊讶,但现在当他们一个个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时,这一支秦军的出现,一下子河东军败卒无比绝望。

司马卯逃无可逃,在走投无路之下。这位项羽分封中得了好处的殷王殿下试图牵着马尾泅渡过汾河逃窜,结果连人带马一起淹死于汾河之中。

二万河东士卒,经此一役,被秦军斩首九千余级,溃散五千余人,剩下的六、七千人则成了秦军的俘虏。

秦新历三年。九、十月间。

继续调兵遣将的秦军赶在严冬来临之前占领朝歌,楼烦、丁零等小部落见势不妙,纷纷遣派使者前往咸阳表示臣服,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下秦军顺利扫平三晋大地上的河东军残余,从而将河南地与太行山以西的三晋一带归并到秦国版图之内。

三晋一声惊雷。

项羽分封的十七路诸侯王又折损一个。殷王司马卯的覆灭让关东诸侯齐齐震动,实力。是乱世衡量一切的标准。

司马卯之死,给各路诸侯生动的上了一课,独立对抗强秦的结果就是死路一条,而相信汉王刘邦的怂恿之言,更是愚蠢之极。

与貌似忠厚实际狡诈的刘邦相比,项羽虽然太过强势了些,但至少,一旦诸侯有难,这位霸王不会袖手旁观。

秦国的再一次崛起,让历史上的楚汉两争的格局演变了秦、楚、汉三家争雄、其它小诸侯在夹缝中求生的局面。

在几方势力之中,秦国经过四年的苦战,占据了关中、上郡、九原、汉中、巴、蜀以及河东郡大部、三川郡一部,境内人口约为二百二十万户,其中:男丁约一百三十万,其余妇孺幼儿为五百七十万,这一统计数字是各郡、县向咸阳报备的数字,真实的数据还有待核实进一步清查。

单从数字上看,秦国的实力还是不错的,经过连续的吞并和扩张,男丁的数量达到了一百余万,不过细细核查的话,适龄出征的男丁只有十分之一,也就是十三万人左右。面对地域广阔的版图,十余万军队的规模就象散落在海里的珍珠,一眨眼就找寻不着。

西楚国方面,在遭遇了虎牢恶战和英布背叛、钟离昧自立之后,项羽下定决心利用半年时间对东郡、陈郡、砀郡以及齐鲁、江南地区一带的反抗势力进行大扫荡。

西楚治下的这些郡县多为人烟稠密的地方,人口总数为三百四十户,适龄男丁约二百万,楚军在清除内部诸多隐患的过程中,实力有所恢复,目前,楚军的常备军兵力维持在二十五万人的规模,其中,项羽直接指挥的精兵约为五万人。

汉国方面,刘邦出奇不意向南转移,一举吞并了韩王韩信、临江王共敖两个诸侯王的地盘,这使得汉军又起死回生,重新恢复了在诸侯之中老二的地位,目前,汉军的数量为二十万人,在兵力上又一次超过了击败自己的秦军。

质量不行,数量来补。

从战力来分析,秦、楚两军不相上下,如果发生战事的话,还要看天时、地势、人和以及主将的发挥,甚至还要包括偶然发生的幸运条件;汉军则要弱了许多,其中新组建的一些汉军部队与小诸侯的队伍并没有什么两样。

刘邦的建军思路与李原、项羽截然不同,这也得益于他有萧何这样精于内政的相国坐镇后方提供粮秣辎重,才使得汉军的基本补给有了初步的保证。

秦新历三年,楚历四年。

十月末,初冬。

霸王大婚。

彭城。

整座城池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在经历了年初被盗贼军袭城的危险之后,彭城的城墙重新进行了修葺,在苍茫的暮色中,显得别样的高大。

一队队诸侯使节的车驾从四面八方赶来,从南面的长沙王吴芮、到最北面的燕王臧荼,纷纷遣派使节到彭城贺喜,这些诸侯王在过去的一年里,对项羽从敬畏到疏离,现在又重新希望能托庇到这位如神话般击破强秦的西楚国霸王保护下。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当项羽与虞地的美人结亲的消息传出后,在通往彭城的驰道上,车驾络绎不绝。

在见识了秦国复起的强劲势头后,项羽痛定思痛,对内政、军队的人选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项伯被罢免,这位在鸿门宴中有着出色表现的项氏叛徒在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和张良的关系暴露,终于不再得到项羽的垂青。

这次,负责接待这些诸侯来使的是项羽的族叔大相项佗,相比心生外向、吃苦扒外的项伯,项佗对项羽的忠诚度要高了许多,另外,从治国内政的能力上来说,项佗虽然不如萧何那样出色,但也算是兢兢业业。

在十月的收获季中,楚国诸郡的粮仓由空到满,这已经充分的体现了项佗的能力,与此同时,已经渐渐的成熟起来的项羽,也不再专唯范增一人。在辅佐的谋士方面,项羽招揽到了鲁人叔孙通、齐人刘敬等人。

秦国的复起,让本来渐渐自满的项羽再一次充满斗志,而在个人婚姻大事上,项羽和虞姬之间的关系也越发的默契。

刚与柔。

粗放与娇弱。

放在项羽和虞姬的身上,就是英雄与美女的绝佳组合。

在驱逐了不识趣的楚怀王熊心之后,项羽就堂而皇之的住进了彭城的楚宫之中。这一次大婚,项羽要在天下诸侯面前,给虞姬一个名份。

楚宫。

正在梳妆的虞姬一脸的娇羞,在项羽出征虎牢回来的这半年里,虞姬只觉得日子就如天上神仙一般,霸王不再总是东征西讨,忙得不见人影,每天,她都能守在宫殿的门口,等着乌锥马那特有的马蹄声音传来。

“夫人,你看这发髻盘得可好?”身后,侍候的婢女面带喜气的问道。从姬妾到夫人,这一步的跨越就象跨过天上银河一样困难,项羽的身边,当然不会只是虞姬一个女人,但从今天之后,虞姬的地位将无可动摇。

虞姬对着铜镜顾盼了一会,一对柳眉淡淡微颦,低头思想了一阵后,她卸下满头的铜饰,只从妆台上拾起一支白玉的玉钗,斜斜的插在了鬓边。

这一支白玉钗,晶莹剔透,正映着她乌黑的头发,娇白的脸庞,在简单的对比下,虞姬就象一簇开得自然芬芳的秋菊,让人不禁心生怜惜。

宫外门口。

项庄横跨着重剑,脸色不善的带着一队甲士围着宫墙巡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项庄以用三个月平定江东一带蛮越族叛乱的功绩再一次回到彭城。

这一次,没有人笑话他在雒阳的失败,因为,比项庄败的更惨的诸侯比比皆是,其中,司马卯是最新的一个受害者。

在连接失去了英布、钟离昧两员大将之后,楚军虽然有项羽坐镇,有季布、周殷、虞子期等将领辅助,但在后备将领方面,却是要弱了许多。项庄的回归,也让楚军中的年轻将领有了领路人。

第二百二十二章 合纵

挫折,让人成长。

雒阳耻辱一败,让项庄从众人吹捧的楚国少将军一下沦落为大家耻笑的对象,在强烈的落差下,项庄开始脱胎换骨,原本个性上的鲁莽部分正在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沉稳和果断。

回到彭城之后,瞧着身边兴高采烈的同僚,项庄很是郁郁,在他的眼里,这些没有和秦军精锐正式交过手的楚将个个陷入到了盲目的自信中,他们还没有吃过秦军的苦头,不知道秦人的厉害。

“少将军,前厅正在宴请诸侯的使节,何不同去分润一番?”楚宫内门口,喜气洋洋的虞子期从自家妹子那里出来,叫住项庄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虞子期能够挤身楚军五大将的末尾,依靠的还是虞姬的影响力,从能力上来说,他莫说与英布、钟离昧、龙且相比,距离季布也还有一段差距,实际与楚军诸将中的桓楚、周殷、丁公等不相上下。

项庄冷冷的睨了一眼虞子期,站定道:“虞将军要去只管去,庄身系巡城要责,不敢稍有怠慢。”

虞子期见项庄态度冷淡,也没了相邀的心思,只随口应道:“如此,则有劳少将军了。”说罢,虞子期即带着几名随侍朝着灯火通明的前厅而去,在那里,一个个名士高儒正在相互吹捧着,以期用名望来赢得更好的待遇,更高的俸禄。

诸侯朝贺。

在大厅的正中,西楚霸王项羽头戴束发的紫金冠。两根大红的发带左右分开,身上穿着淡黄的丝袍。袍角的龙纹一角在案几边探出半个身子,似乎在冷冷的打量在座中的众人。

在他的左手边,是年岁已高、须发皆白的亚父范增,这位一手创导了分封制的著名谋士在度过了人生中最为得意的一年后,终于显现出了老态,现在的他,更多的只是作为项羽礼贤下士的象征,以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奔。

在项羽的右手高位。是西楚国大相项佗,这个一直以来声名不显的项氏实权人物,在最近一段时间非常活跃,并且渐渐成为西楚国的核心人物。

再往下相座的,包括了季布、吕臣、叔孙通、刘敬等一干楚国要员,然后是来自各路诸侯的使节,这些人中不少是当地的名士。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曾经的诸侯王张耳。这位魏地的名士正在用感染人情绪的语调讲述河东军的失败,讲述秦军在对待关东将士时的残暴,至于河东军在西征途中的横征暴敛,则被张耳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张耳此次,是作为汉王刘邦的特使前来道贺的,在郦食其身死、陆贾投了秦国之后。刘邦起用张耳为说客,到各个诸侯那里交涉和游说,对于这一差使,张耳已经从开始时的不好意思逐渐转变到现在的欣然接受。

这其中:刘邦许下的重金待遇是原因之一,没有了钱帛。什么名士,什么大儒。都是浮云一场,张耳要想和老朋友陈余再较量一番,名望是必须的条件。

“先生,河西牧场健马无数,而我河东皆为农耕之地,只有驿站和大户才有马匹喂养,依你所说,那秦人的铁骑势不能挡,这要是从河西杀将过来,我等又如何抵挡?”听得张耳滔滔不绝的吹嘘,坐中的楚国郎中刘敬站出问道。

“敢问,汝是何人 ?'…'不知尊敬长者吗?”张耳摆了摆大袍,睨了一眼年轻的对手。

面前的人身材不高,样子有些不入眼,但语气却是不善,在坐的使者中,谁的资格最老,就属他张耳是第一批起兵反抗暴秦的人物,这无名之辈不尊称一声张公也还罢了,竟然还敢口出不敬。

“齐地刘敬。敢请张公赐教。”刘敬直视张耳,改口再问道。

“哈哈,关中有马,我关东有人,昔日,暴秦有四十万军队,霸王一声令下,各地诸侯纷起响应,以百万之众大破秦人以巨鹿、棘原,如今,霸王麾下,骁兵悍将无数,若是再举伐秦大旗,相信各路诸侯定会群起而呼应,如此,则大事成矣!”张耳慨慨而谈,面露激昂之色。

听得张耳这么一说,一直默不作声的霸王项羽重瞳中厉芒一闪,而在座的诸侯使节也是议论纷纷,相互私语起来。

张耳话说的隐晦,但意思却是明明白白,那就是提议项羽再度效仿五年前破釜沉舟的举动,尽起楚军为主力,以诸侯之兵为辅助,与秦军展开一场决定生死的大决战。

一年前,项羽被刘邦所鼓动,起兵伐秦为龙且复仇,结果雒阳、虎牢关两役下来,楚军损兵折将不说,麾下五大将再折二员,只剩下了季布、虞子期还幸存,现在经过一年的休整,楚军的元气刚刚恢复,刘邦就迫不及待的再次挑拔起来,他难道以为世人皆是愚蠢之辈,唯他一人聪慧吗?识破了刘邦伎俩的项羽连带着对张耳也不满起来。

至于各路诸侯使者,则各有各的算盘。

秦人的厉害让他们个个心存畏惧,如果项羽号令要出征,他们没有办法只得领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