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秦(晶晶亮) >

第120部分

强秦(晶晶亮)-第120部分

小说: 强秦(晶晶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困孤城。

作为一军主将,周勃感到自己的精力和体力都在一天天飞快的流逝,在刘肥、刘贾、韩王信等汉将脱离之后,周勃对于宛城能否守住其实已经开始绝望了。

其他人或许不清楚。李原麾下的秦军是什么样的,他周勃却是一清二楚,作为多次打交道的老对手,周勃对李原其人的个性也是知之甚详。

“李原,天煞星是也,非寻常人所能敌。”周勃一边喃喃自语着,一边挥笔在竹简上写下这么一句话。

这是一封绝笔信。在白天灌婴的首级被秦军挑在城外之后,周勃立时感到大势已去,一直以来还心存的那一点侥幸,在这一晚俱都化为泡影。

“陈郡尉,你带着这么多人,夜闯太尉府。意欲何为?”就在周勃奋笔疾书之时,太尉府门口,守门的周勃亲卒拦住了陈豨的去路。

“末将奉太尉之令,有紧急军情面奏,请不要阻拦。”陈豨冷着脸。喝斥道。在一番思谋之后,终于坚定了降秦念头的陈豨与张春、陈处、曼丘臣等亲信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趁夜起兵杀了太尉周勃,再将宛城献予秦军,如此一来,也多多少少弥补了之前犹豫不决的不利印象。

作为宛城的第二把手,陈豨也有摆一摆架子的底气,如果能够喝退亲卒那就最好,如果不能吓退,那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的强冲进去。

“太尉有令,没有虎符,任何人不得擅闯府内。”亲卒后退了一步,依旧坚持着自己的职责。这也为他带着了杀身之祸。

“如此,也罢,汝去通报一声,就说我陈豨有急事求见。”陈豨眸中杀机顿起,在亲卒转身的一瞬那,陈处与曼丘臣从阴影中窜出,一下将不及提防的太尉府亲卒给刺杀于大门口。

随后,大开杀戒的陈豨带着府中宾客、死士冲入太尉府,与周勃的护卫亲卒一场恶战,人多势众的陈豨很快就占了上风,还在病中未愈的周勃得到禀报,刚要起身拔剑抵抗,就被陈豨的人给团团围在了书房之内。

“陈豨,本侯待你不薄,汝为何如此行事,难道不怕遭天谴雷劈吗?”周勃急火攻心,在几名亲卒的携扶下,来到门口。

“天谴雷劈,这又从何说起,太尉方才所言不实多多,试问:什么时候你又厚待过我陈豨,若不是秦军攻城,我陈豨又有何德何能入你太尉大人的法眼,若不是刘肥、刘贾、韩王信等人出逃,这宛城的防御指挥又哪可能轮到我陈豨说了算,所以,太尉之所以任用陈某,不过是为应急罢了,这一点,可莫当陈某是三岁小儿糊弄?”陈豨嘲讽的看着一眼面如金纸的周勃,冷笑道。

周勃被陈豨这一席话噎的无言以对,好半响才始回应道:“陈豨,汝以为杀了我周勃,就会得到李原的重用?你想错了,以李原的性情,又怎么可能用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

“陈某是真小人也好,是伪君子也好,不劳太尉过虑,神武侯要是英明的话,会知晓我陈豨的能耐,看在同僚一场的份上,陈某允太尉自行了断,且留一个全尸。”陈豨盯着周勃,沉声道。

“陈豨,你可别欺人太甚。”周勃愤然道。

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勃的身边,除了几名受伤的亲卒外,没有其它兵士,在宛城城中,周勃的亲信将士多被陈豨借口白天秦军攻城吃紧,派出去守卫城垣去了,这一时也不可能回赶过来,陈豨在时机的选择上,正好选在汉军调防的节点上,这让周勃一不小心就着了道。

第二百四十章 末日竞赛

大火熊熊而起。

映红了宛城城南太尉府的一隅。心力憔悴的拖着病体强撑了一个多月,周勃放弃了。

自焚而亡是他最好的结局,投降秦国或者被俘偷生,是绝不可能的事情。对其他人来说,或许意味着新生,但对周勃来说,死才是解脱。

就是在临死一刻,周勃也在竭力给城内的汉军创造着机会,太尉府的火光冲天,这情形落在那些忠于周勃的将士眼里,不用多想,也能知道周勃出事了,这让本想着用虎符号令全军出城投降的陈豨心头一阵恨恨。

在这一场乱世群雄逐鹿的末日竞赛中,不时有一度领先的参赛者退出,陈胜、吴广战败而亡,曹参、周勃也同样如此。

古有义士。

舍生而取义,为了报答刘邦的拳拳兄弟情谊,周勃和曹参一样,燃烧尽了身体里的每一滴血,至于,他们这样做是否值得,只能自己去体会和理解了。

曹参、周勃相继用行动践行了当初沛县兄弟相聚时的诺言。从这一点上来说,刘邦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陈豨心情复杂的看着周勃身死,对于这个曾经提拔重用过自己的汉国太尉,他有感激,有羞愧,也有一点淡淡的莫名伤感。

“将太尉尸骨收敛起来,厚葬!”陈豨道。

“属下这就去办。”张春点了点头,即回头交待身边的宾客在一堆的废墟之中找出周勃的遗骨。用陶罐收敛起来。

这是对一个尊敬的死者的最后尊重,张春做的很尽心。在这个动荡不息的乱世,周勃死了还能有人收敛,张春不知道自己身死时,有没有会这般好心同样对待自己。

张春当然不会知道,在原本的历史时空,周勃会领兵攻打代地的陈豨势力,张春、曼丘臣、王黄等一干陈系将领最后都被周勃给砍了头颅,首级随后被传檄到长安城。并在城头整整悬挂了二个月之久。

“曼丘臣,汝速持兵符,带一队人马往城东军营,遇有反抗不从者,杀无赦。”陈豨已经平复下激动的心绪,下令道。

“末将遵令。”曼丘功一抱拳,躬身道。

“陈处。你立即往城外秦营送信,就说我陈豨说到做到,请韩将军速速派兵入城,平息城内乱局”

“末将这就前往。”陈处兴奋的一挥手,大踏步的冲进太尉府。

周勃是汉国的太尉,又是宛城的郡守。三万守军之中,忠于他的军队还有约一万人,这部分士卒目前是最不稳定的根源,陈豨的假传命令能否奏效,一要是周勃身死的消息有没有传到汉军之中。二要看汉军将士的战斗欲望强不强烈,三则是秦军入城的越来局面就越容易掌控。

一场兵变。

在陈豨的精心策划和周勃的放弃下。成功上演。这其中,还要感谢灌婴首级带来的震憾以及白天曹信月氏勇士攻城带来的威慑力。

东城酒肆。

陈豨麾下的校尉王黄正拉着赵午、李齐两名守城校尉喝得酩酊大醉。

赵、李两人曾是常山王张耳的部下,在张耳被陈余击败失势之后,遂随同一道投奔了汉王刘邦。

作为经历了作壁上观的那场恢宏战事的宿将,赵、李二将作战经验自不用说,但汉军多为楚卒,赵、李二将却为赵人,在忠诚度和掌握部队上面,却是要欠缺了些。周勃提拔赵、李二人也是无奈之举,一次又一次的败仗,让汉军内部失血严重,尤其是中下级军官长期缺额得不到补充。

“两位兄长,你们相交多日,感情自不必多说,现在,兄弟我也不满你们,陈公已经和秦国的神武侯商妥了条件,只要我等献了城池,到时候在秦军之中至少也能捞一个校尉当当,就算不想从军,也可以转到地方上,任一县的县尉什么的,这可比在汉国今天不知明天要强了许多。”王黄借着醉意,一边打量着赵、李二人的神色,一边缓缓的说出来意。

“王校尉不是在说笑话吧,汉王大军不日即到,陈豨还敢叛反,当真是不要命了。”李齐脸色一变,急摆手道。

“李兄可误会陈公了,如你所说,汉王这次倒真的遣了援军前来,只不过,援军被秦神武侯的大军阻拦住了,一番恶战下来,汉军猛将灌婴也战死于沙场,白天首级就送到了宛城,李兄、赵兄难道还不相信?”王黄笑说道。

李齐虽然面露惊异,但却没有动怒,这说明赵、李二人不过是担心叛反不成,反误性命罢了,而并不是真正忠诚于刘邦,只要打消了他们的顾虑,这次劝降就可大功告成,也不枉了他多日来的应酬功夫。

“那真是灌侯的头颅?怎么太尉说,这是秦人的离间之计。”赵午惊声问道。

“千真万确。实不相瞒,陈公已经决定,在今夜发动兵变,两位兄长若是瞧得起我王黄,就留在此处什么都不要去管,你我兄弟只喝酒只谈女人,若是瞧不起我王黄,一定要趟这一次浑水,那就休怪王某不客气了。”王黄冷笑一声,举杯摔于地上。

酒肆外头,早已伏在此处的王黄部兵士立即一拥而入,将明亮锋利的刀剑指向了赵午、李齐二人。

“王兄,这是何来,我等二人也没有不同意王兄所说,来,倒上美酒,且喝他一个痛快。”李齐无奈的摇了摇头,道。

作为一个赵人,李齐、赵午对刘邦这个新主子并没有多少感情,甚至于对张耳他们也不过是习惯相随罢了,现在见王黄图穷匕现,要动真刀子,李、赵二人立时就服软了。

赵午、李齐弃了军队,只管躲在酒肆中饮酒作乐,守卫宛城的汉卒群龙无首,乱作一团,被陈豨所控制的军队与试图出逃的士兵在城里各处混战。

“陈豨这狗贼,不得好死。”

“这秦军已经入城了,我等还是早早的脱了这身甲衣,各自逃难去吧。”最坚固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四处的喊杀之声让汉军将卒心惊胆战。

陈处快马加鞭,飞奔至城外秦营,向韩信报告宛城兵变情况,得知陈豨已经将周勃杀死的消息后,韩信当机立断,立即调集秦军将士在陈处的领路下,从陈豨军守卫的两座城门进入城内。

动荡持续了整整二天时间,韩信在进入宛城之后,一面张榜安抚城中民众,一面迅速的出动精锐部队平定了多处汉军逃卒的作乱。

宛城三万汉军被歼。

这一消息让在卧龙岗一带交战的秦、汉两军悲喜两重天,汉军一方,灌婴部的意外覆灭让夏侯婴苦心思谋的计划流产,将近七千人的战亡比例,让这支汉军精锐一下子失去了机动和进攻能力。

无奈之下,夏侯婴不得不选择退后十里扎营。

同时,汉王刘邦在得知前锋不利之后,也是冒着秦骑袭扰加快了行军的速度,两军会合之后,汉军兵力恢复到了九万六千人的规模,与秦军相比,总算又取得了一点点的优势,不过,在士气方面,汉军却是低落的一塌糊涂。

汉营。

凝重的气氛几乎让人窒息。

刘邦端坐在军帐正中,凝望着面前的陶罐,久久无语。陶罐里面,是他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老兄弟周勃的骨灰,陈豨总算还念一点周勃的恩情,差人将周勃的最后一点纪念送到了汉营。

“兄弟,你怎么就去了,你和阿参都走了,留我一个在这世上,又有什么意思,罢了,这仗不打了,这王我也不要了。”刘邦失声痛哭,泪如雨下。

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缘未到伤心处。

在曹参战死时,刘邦还能擦干眼泪,发下誓言要为他报仇雪恨,而在周勃战死之时,刘邦却再也没有力气发出这样的誓愿了。

年近半百。

戎马半生。

多年的拼杀,等来的不是衣锦还乡、封王成侯的喜悦,而是一坛坛的兄弟骨灰,这样的落差之下,就算性格坚韧的刘邦,也不禁开始心灰意冷起来。当一个又一个熟悉的部下离自己而去时,刘邦只感到身上老年人的暮气正在席卷而来。

“大王,且保重身体,军中十万将士还在盼望大王早日康复上阵杀敌,郢都的百姓、家眷也在等着大军凯旋的消息?”相国萧何见刘邦哀痛不已,遂上前劝谏道。

听到萧何的劝说,刘邦终于渐渐的止住了悲切,他看了一眼还在跟前的萧何、卢绾两个沛县老弟兄,泣声道:“阿哙死时,我在妻妹面前说,一定要取了李贼的头颅,报此大仇;阿参死时,我对自己说,等占领了南郡,等汉军拥有了二十万众,我就亲提大军与秦军决一死战;现在,阿勃也走了,我却什么也没有做到,这他日到了九泉之下,我刘季又有何面目见他们——!”

“大王,这都是秦贼可恨,天下诸侯几多,不知那李原小贼是怎么想的,偏偏死盯着我们不放。”卢绾恨恨说道。

时过境迁,卢绾在说起李原时,也早已不复白马之战时的鄙视不屑,在他酸溜溜的话里,更多的是敬畏和恐惧。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决战(一)

卢绾心存恐惧。

不只是他,其他的汉军谋士,也对秦军的强大感到深深的绝望。这是国力的较量,在这一层面上,刘邦初建的汉国完全不能与地域广阔的秦国相比。

“汉王,太尉尸骨送回,军中将士军心动荡,各级将领也是议论纷纷,如果不能加以弹压,只怕全军崩溃。”萧何一脸的忧虑,站起力谏道。

作为汉国的相国,萧何这一年来,劳心又劳力,在南郡和南阳郡这一块陌生的故楚之地,征募了大量的粮秣,这才让刘邦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现在,领兵作战的将领缺乏,萧何不得不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

“萧相,汝传令下去,将辎重库全部打开,让弟兄们吃个饱,再把斩杀秦卒的赏金给我提高十倍,明早一早,我要亲自出征,与李贼决战。”刘邦用袍袖大力的擦试了一下眼际,然后毅然决然道。

“大王,这万万使不得。我军士气不振,要是战事不利——!”还在惶恐中的卢绾大惊失色,连忙劝谏道。

刘邦森然作色,厉声喝道:“卢绾,汝去告知诸军将校,此战,为我大汉生死之战,我刘季当冲杀在前,决不后退,若不应此言,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在大哭一场之后,汉王刘邦终于平静了下来,当他的眼眸扫过帐中时,却失望的发现,曾经人才济济的汉军诸将,现在还站在他面前的。就只剩下了夏侯婴一个了。

这都是李原这小贼造成的。

此仇不报,更待何时。当衰弱一年年的侵袭身体、当病痛一次次的折磨精神时。刘邦其实已经没有了退路。

刘邦的这一重誓,让帐中夏侯婴、萧何、卢绾等几人均感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苍凉,所不同的是,夏侯婴心里涌起的是激动,刘邦赌搏式的决战举动,虽然在卢绾等谋士的眼里,获胜的机率不超过五成,但也正是这一个举动。让夏侯婴感到了一阵温暖。

“阿季,没有变,还是那个让人甘心为他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