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秦(晶晶亮) >

第153部分

强秦(晶晶亮)-第153部分

小说: 强秦(晶晶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瓶一类的存在,真实的权力和继承人就是他的大哥:须支赫里。

换句话说,宗日达是须支赫里的代言人,也是派来监视怀恩的人,现在,宗日达一死,匈奴使团中能够压服怀恩的人不复存在,剩下的一些蛮汉就算有些蛮力,也没有什么号召力,所以,只要怀恩一出场,这一场夜袭也基本算是结束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海市蜃楼

次日。

天色渐渐开始亮了,在东面的白龙堆戈壁方向,一轮红日正在渐渐的升起。楼兰城中的居民也在战战兢兢中,迎来了新一天的到来,昨一晚的乌云密布到了早晨,变成了彩霞满天的景象。

最先看到日出的,就是位于高丘顶端的楼兰王宫。二王子安屠耆推开寝宫的窗户,打着哈欠揉了揉红肿的眼睛,不自禁的看向东方的天际,昨晚,城中的杀喊声让他既感到兴奋,又有些担心。

兴奋的是,他渴望的激战大戏终于上演,秦与匈奴,这两个虎视眈眈的强大对手,在楼兰城内的比试,这是难得一见的有趣事情,担心的是,听父王说,阿姐安庆兰昨晚一夜未归,很有可能就陷在匈奴驿馆里面了,这又让姐弟感情不错的安屠耆不安起来。

“咦,那是什么?”

安屠耆揉着眼睛的手停下了,一双未经世事的清澈眼眸大大的盯着西边的天际,一眨也不敢眨一下。

“神城,神仙居住的城。”安屠耆突然大叫起来,在他手指向的地方,下层是漫漫的黄沙大漠,而在彩云之上,却是一座飘浮着的繁荣城市。

中原特有的四方形青石城垣,四角形的城楼,还有城门外面的护城河,河边停靠的几艘来往的舟楫,在码头的附近,甚至还能看到酒肆飘荡的旗幡、赶着驴车的商贾、一队队盔明甲亮正在巡城的士卒——。

神迹显灵。

随着安屠耆的叫喊,王宫之中看到这一幕海市蜃楼的人也越来越多。一阵阵的惊叹和欢呼声也把早上才刚刚睡下的楼兰王安禄给惊醒了,让侍从来报说神迹出现时。这位已入残年的楼兰王激动的从床榻上滚落于地。

这一跌倒,结果就让安禄彻底的与神迹没了联系,一条老腿无巧不巧的骨头开裂,让安禄一边痛声大叫,一边连连的拍打床沿,为自己错过与神灵交流的机会而痛心疾首。

云端的神秘之城,仅仅持续了一刻钟就消失在了天空之中,当日头无遮无挡吹开雾气。直直的照射到楼兰城的夯土城垣上时,一切又都恢复到往常的平静之中,只不过,在楼兰城的百姓那里,昨夜的杀戮与神城的出现,却让他们一个个交头接耳,脸上兴奋不已。

楼兰城的一万二千居民中。以家庭为单位,有近三分之二从事的是与商贸相关的活计,其中直接经营商铺,买卖东西方货物的就占到了一半。

剩下的一部分人中,也多从事着客栈、酒肆、小吃铺等生意,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是这一条东西方沟通的丝绸商路让楼兰城存在着,所以,这些居民最渴望的事情,就是秦国能够战胜匈奴,从而让河西走廊的商路变得更加的通畅。

“嘿。听说了没,昨晚大秦的使者攻下了匈奴人的驿馆。杀了好多人,那血都流到了孔雀河里面,让河里的鱼都变成红色的了。”酒肆中,早早就有喜欢嗜酒的醉汉大着舌头,语无伦次的讲述听到的事情。

“阿里木,你又在胡说了,这孔雀河都冰掉了,就算有血流下去,也一样结冰了,怎么可能还能让鱼变红。”一个弯背的楼兰老者笑骂了一声,道。

“苏可巴大叔,你不相信,要不,等再过一个月,河流开封了,你再打上鱼来瞧瞧。”醉汉阿里木瞪着红通通的眼睛,不服气的辩解道。

“阿里木,你这醉汉,快回家去吧,要不打赌输了,小心你家那悍婆娘又来叫骂。”苏可巴老汉宽容的笑了笑,冲着大伙儿一挤眼。

这苏里巴祖辈都是在孔雀河、盐泽一带以打鱼为生,河泽里有没有红鱼别人不知道,他可是一清二楚的,阿里木与他打赌,显然是找错了对象。

取笑完阿里木,酒肆里关于早晨出现神迹之城的议论又让楼兰人兴奋起来,与王宫内的惊惶失措相比,这些普通的楼兰人倒是要镇定了许多,毕竟,海市蜃楼的浮景之前也发生过好几回,这一次之所以让人惊异,主要还是时间节点太过巧合了。

这样的争论,在楼兰城内每一个聚集的地方都有发生,将秦使夜袭匈奴驿的故事与神城联系到一起,显然对象阿里木这样的八卦众来说,只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的事情,于是乎,传言到了午后,秦国的使者们就从勇士升级为英雄,再升级为神仙了。

日落时分。

楼兰公主安庆兰携秦使白广季、李仲翔入宫晋见楼兰王,仔细禀报了匈奴驿馆发生的事情,为了证明事件的真实性,白广季还差人押了俘虏怀恩、并将宗日达的人头清洗干净,放在胡杨木盒里面带了过来。

楼兰王安禄昨晚惊吓了一夜,早晨又跌了一跤,然后,下午又很不幸的见到宗日达死不瞑目的一张死人脸,顿时吓得摊在榻上动弹不得。

大秦人,惹不得。

这是安禄瞧见杀气腾腾的白、李二人的第一反应,而在听了安庆兰讲述一晚上的倏变后,安禄更是再没了首鼠两端的想法。

昨夜。

大秦三十六壮士,斩杀匈奴使者宗日达以下四十一人,俘虏自折兰王子怀恩等三百余人,以这样的战绩站在安禄面前,秦国使团中的每一个人都挺直了胸膛,脸上神情无比的骄傲。

此役。

秦使之中,阵亡十人,受伤者六人,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白广季、李仲翔以大无畏的勇气和魄力让猖狂不可一世的匈奴人吃尽了苦头。

怀恩降秦。

大儿安贵远在漠北,留在楼兰城的安庆兰、安屠耆又都心向大秦,秦与匈奴之间的天平开始向着秦国方向倾斜,特别是在听到有着百胜名将称号的神武侯李原率大军亲征河西,安禄终于下定了决心。

“白使君、李使君,我楼兰国的安危,就要靠你们了,本王已经差人往姑师、于阗、精绝等国送信,请求他们派遣军队前来会合,至于联军的统帅人选,本来本王是当仁不让,可惜我这腿不争气,这样好了,就由庆兰公主代为统帅,请李使君为副帅,率领联军东出白龙堆,与大秦军夹击河西的匈奴人。”安禄眼珠溜溜的转动着,满脸堆笑道。

西域诸国,同忾连枝。

其中:楼兰位于河西走廊与大漠的最东首,也是附近十余小国中最大的一个,楼兰王的号令一出,各国或多或少都会派出军队前来,这样的一支联军,从战斗力来说,基本上弱得可以,纪律性也根本不可能与秦军相比,但对于西域诸小国来说,能够下决心与匈奴人决战就已经很难得了。

白广季见李仲翔有些发愣,连忙喜出望外的上前,道:“大王如此安排,最是妥当不过,我这李兄弟是大秦军中难得的猛将,他若是出马,不说别的,匈奴蛮子单单听他的名字,就望风而遁。”

李仲翔被白广季这番自吹自擂说出面红耳赤,一边又有安庆兰脉脉注视,更让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安庆兰为统帅明显只是一个摆设,他若是副帅的话,就能掌握这支军队的控制权,这对于一直苦无力量的白、李二人来说,不亚于是上天的恩赐。

西域诸国联军开始组建,这让秦国在对抗强大的匈奴人的时候,终于有了另外的一张底牌,白广季、李仲翔虽然还有些不满意,但除此之外,他也不可能再变出一支强力的军队来。

这张底牌从兵力配备来说,对匈奴人的影响微乎其微,但能够联合楼兰、于阗、姑师等国,对于目前的秦国来说,就已经是很大的运气了。历史上的西汉虽然屡次派使往西域寻求同盟者,但却一直没有什么效果。这中间,主要还是错过了联合的时机,一心想打完内战再和匈奴决战的老刘,从一开始就在河西走廊的争夺战中输给了对手。这一失去,也就被匈奴人彻底切断了汉与西域的联络和信任。

一月二十三日,秦骑军一部逼近谷水、乌鞘岭,与匈奴的须支部落遭遇,两军交锋,骆甲率秦骑斩杀匈奴二千余骑,追亡逐西百余里——。

须支部落的败亡,让沿途的各匈奴小部落再无交战之心,他们一边紧急向在焉支山驻防的匈奴右贤王告急,一边向河西走廊东首的最大城池盖藏城靠拢。

盖藏城。

昔日月氏人的牧地,今日已成为匈奴人炫耀武力的所在。在盖藏城的西面,是河西最大的两处高山牧场。

祁连山和焉支山。

这两个过冬歇息草场是匈奴人立足河西、窥伺西域和关中的根基,在大月氏、小月氏人被打败之后,匈奴人在西起弱水、居延海,东至大河、南至祁连山、北靠大漠的广阔地域内繁衍生息,各部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财富,这为他们入侵西汉创造了条件。

现在,李原挥师西征,这一记重拳稳、准、狠的打在立足未稳的匈奴人的腰眼上,秦军的西进兵锋一路如破竹之势而进,让散落在祁连山脚下的各个匈奴部落惊惶失措,甚至于他们连帐篷等一应物品也没有时间去搬走。

一月二十八日,秦军先锋部队一部进抵盖藏城外围,与此同时,闻知东线战事吃紧的匈奴右贤王折兰松花大为震怒,亲率控弦勇士五万余众前来迎击,由此,秦与匈奴争夺河西走廊的大决战正式打响。

第二百九十三章 左车献计

正月末的河西。

天寒地冻,茫茫的大草原上,四野里除了风吹荒草之外,就连恶狼野狗的吠叫也听不到,这样的天气,对于习惯了严冬的动物来说,也希望能够躲进铺着厚厚干草的窝里,闭着眼睛美美的睡上一觉。

谷水河谷。

浅浅的结冰的河面,已经被一队又一队的马蹄印、车辙印给撕开,一块块不规则的冰棱突起着,划过战马的马掌,如果不是钉了厚厚的铁蹄,这些战马仅这一次的出战之后,基本上也就报废了。

战马与挽马、骖马之间,最明显的差距,就在于是否具备长距离奔跑的脚力和耐力。

李原中军淌过谷水,行不及远,即与骆甲的前部骑军相会合,在谷水和乌鞘岭的西首,即是河西大城盖藏城。

当然,这个大城的形容词只能和漠北等地相比,如果与关中相比的话,盖藏城就如同一个小小的集市,不要说青石城墙了,就是夯土墙也只是低矮的只及一人高,力气大点的士卒稍一用力,就可以翻入城中。

城墙的防御功能,对于象匈奴、月氏这样的游牧民族来说,基本废弃无用,草原民族的血液里面,浸透的除了进攻还是进攻,要不就是撒开缰绳逃跑得无影无踪。

秦、匈两军对峙于乌鞘岭一线。

骆甲的秦骑先锋部队四千骑在二日前,与增援而来的匈奴骑兵一万人迎头碰撞,秦骑毫无惧色的迎了上去。

这一场大撕杀从正午一直杀到晚上。双方折损将卒无数,秦军一方由于装备了精良的铁马掌、马鞍。再加上统一更换了制式的长矛,在战斗力方面已经和擅长马上作战的匈奴轻骑不相上下。

甚至于在纪律性方面,秦骑要比匈奴部落士兵更加的严格,越发激烈的战事让骆甲作为骑军主将也亲自加入战团,最后,匈奴人在冷血嗜杀的秦骑面前,终于心理先行崩溃,失去斗志的部落汉子开始时是一、二个。然后是一队又一队的撤离战场。

等到清扫战场之时,杀得浑身是血的骆甲才发现左胁中了敌方一箭,幸好兵造打制的鳞甲遮住了要害部位,使得匈奴人的箭矢只划开了表面的皮肤。

秦军是役,战死四百余人,伤七百余人,斩杀匈奴骑兵三千余众。在兵力少于对方的情况下,有如此的战果,实在不易。

一场试探之后。

匈奴人吸取了教训,天时、地利、人和三样都在他们这一边,右贤王最后决定不再狂妄的寻求与秦军的野外决战,他们开始围绕着盖藏城和乌鞘岭扎下营帐。布置防线,以期依靠山势和地形挡住秦军的进攻。

匈奴人身后,大片的牧场就是他们天然的补给地,而秦军远道而来,除了骑军方面战马可以就地食草外。将卒对于河西一带的气候一时也适应不了。

至于当地牧民的支持方面,原先生活在河西东部的小月氏人、羌人早已经被匈奴人不是驱逐就是同化掉了。在这里,秦军不可能得到什么援助和支持,所以,秦军的补给将完全要依靠从陇西的大后方长远运输而来,这条补给线是否安全,将对这次西征起到关健作用。

秦军中军大帐。

李原一脸凝重,眼睛自打盯牢了河西走廊的沙盘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匈奴人对河西一带的渗透让他感到了重重压力,骆甲军的初战看起来是秦军占了上风,其实却是两败俱伤谁也没占得什么便宜。

匈奴这个部族,几乎全民皆兵,三千骑伤亡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小部落在内讧中消亡罢了,根本动摇不了筋骨,而要想彻底的解决河西问题,秦军就决不能被匈奴人拖在乌鞘岭、盖藏城这一线。

“武侯,楼兰国白、李二位将军差信使来报,他们已经成功斩杀匈奴使团,并开始组建各国联军,一旦时机成熟,随时可以发兵东向。”随军司马李左车一脸喜气的进帐,冲着李原回报道。

李左车在秦赵大战中归降了秦国之后,因为在北线战事中的突出表现,很快得到李原的重用,对于这位赵国名将的后代,李原从内心来说,是对他的未来非常期待的。

历史上韩信与李左车关系不错,在韩信被诬反叛之后,李左车也悄然退出了我们的视线,早早的退隐,就连生卒年也落了个不详的结局。或许,正是因为老刘的这一番猜忌和杀戮,才造成了后世白登之战无将可用、只能亲征的下场。

与韩信相比,李左车的智谋不相上下,而在野心和驾御方面,则要小得多,这样的一个智囊人物,正是秦军目前最急需的人才。

李原点了点头,示意李左车召集诸将一并过来,这是一个军司马的职责,也有助于让李左车尽快的融入到秦军团队之中。

众将之中,以资历来论,骑军主将骆甲无疑是第一号人物,他的脸色有些腊黄,一战受伤,且损失了千余骑,这对于三万初上战场的秦骑军将士来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