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秦(晶晶亮) >

第197部分

强秦(晶晶亮)-第197部分

小说: 强秦(晶晶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月中旬,从鸿沟败退的周殷、项悍在颖水被秦军包围,周殷在季布的说服下。率部归降楚国,项悍试图逃跑,结果被秦军生擒活捉。随后,隶属楚国的九江郡、陈郡、砀郡或举兵响应,或被秦军占领。原本拥有七郡之地的西楚,在顷刻间丧失了半壁江山。

八月十六日。

从多个渠道得知项羽死讯的项庄,在无奈之下,下令所部的一万余楚军将卒从济水一线撤退。这些天来,他所图谋的除掉钟离昧,然后吞并常山军的阴谋。连开始实施的机会都没有,就草草的完结了。

以钟离昧的老到,对付项庄的这些私下里的阴暗手段,自不在话下,盛怒无助之下,项庄一剑刺死了那个献计的仲生。急急拔营向彭城而逃。

与此同时,韩信军经过十余天的集结,军队数量达到了令人感到震惊的五万余众,这些刚刚扔了锄头的农夫连象样的武器和统一的甲衣都没有,就呐喊着冲过济水,若是换到正常的情形,韩信匆匆组建起来的这支乌合之众很难与楚军对抗。但这一回,他们幸运的等到了楚军毫无斗志逃跑的机会。

项庄一败涂地。

开始时,他还试图收拢部队,给予后面追击的韩信军一些教训,但让他失望之极的是,项伯这个只想着喝酒却口无遮拦的家伙,在到达军中的第一晚,就将项羽败亡的消息给透露了出去。

得知项羽战死。

楚军将卒在震惊之后,立时对接下来的战事失去了所有的兴趣,他们只想着跑回到自己的家乡。然后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农夫。

什么功名利禄?

都他妈的是一场徒让人耻笑的笑话。

项庄不战自溃。

韩信军在追出数十里后,也不得不放弃了追击,钟离昧的常山军还有抵抗中,韩信担心秦军一旦跑散,会让钟离昧抓住机会。来一个突然的反击。

两日后。

被包围在济水南岸钟离昧接受韩信的劝降,率部众六千余人放下武器,至此,齐地全境悉数归并秦国。

李原兵进彭城,一路之上,不断有各路的秦军分散部队会合过来,首先是来自南线战场的陈豨,这次陈豨的部队在陈郡、九江郡一带进展顺利,留守的楚国郡兵在面对秦军时可以说全无抵抗之力。

彭越的盗寇部队随后赶到,不过,他只带着约五百精壮盗寇前来,其部主力由扈辄和栾布指挥,正在一路尾追项庄的残兵。

彭城。

被秦军团团包围。

城中留守将卒,只有武臣拼命收拢起来的楚军败卒二千余众,另外,再加上虞子期旧部、苍头军的一些老卒,楚军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千来人。单单凭这些人,要想守住城池,就如天方夜潭一般。

无奈之下,武臣、虞子期一番商量之后,又请示了虞姬知晓,决定献城投降。

八月二十一日。

李原在彭城西门一带,接受楚国的降表,楚国的其他重臣,皆逃亡不知去向。代表楚国献表的,是虞姬这个楚霸王项羽的遗孀,面对这样一个全身素色衣衫、不施粉黛的妇人,就连一向对女色自认为不太在意的李原,也禁不住摒住了呼吸。

秀色可餐。

象虞姬这样清丽无双的奇女子,能够一叙,已是上天之幸。

天下一握,如今的李原早过了饥不择食、见着女人就要收入内府的年纪,对于虞姬,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女子,他有的只有尊敬。

东海郡。

小城淮阴,当年韩信胯下受辱的故里。

项庄一路败退,惶惶不可终日,到达淮阴时,手底下的近万将兵,数一数只剩下了不到五千余人。

其余兵卒,不是中途逃跑,就是被秦军追上或杀或俘,项庄这个时候,已经早没了要击败韩信的心思,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逃到江东去。项佗的密信里面提及,这几个月来,秘密运回江东故里的财帛,已经足够项氏支撑好几代人的生存了。

江东。

山高林密,又是故土乡里。

只要能够渡江,项庄就是鱼入大海,秦人要想在江东一带围剿他,没有十倍以上的兵力是绝没有可能成功的。就是有了十倍的兵力,项庄也只需要往番人、越人居住的地方一躲,秦人就是想找也找不到地方。

等风头过去,项庄可以再行召兵买马,杀出山林与秦国再较一个输赢。

“相国,霸王在鸿沟怎么会兵败?前一阵,不是还有消息传来,说是我大楚军战事顺利,秦军被压制于河西不得动弹吗?”项庄见到项佗的第一眼,就急切的问道。

“嘿,这其中的实情,老夫也无从知晓,只知道霸王是中了秦贼的诱敌之计,要是不渡河夜袭,这战事还不至于这么糟糕。”项佗长叹一声,对于指挥作战上的事情,他并不擅长。所以,前线发生的变故究竟如何,他也讲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相国,眼下各郡均已没于秦人之手,我们必须加快行军速度,趁着秦人还没有彻底封锁水道的时候,渡过大江回到江东,不然的话,我们就一个都跑不了了,所以,那些行动不便还有走不动路的家伙,就只能弃在这里了。”项庄冷哼一声,道。

“项庄,你,你这是什么话,你难道忘记了,你也一样姓项吗?”项佗气怒交加,指着项庄喝斥道。

一路急行军。

项庄麾下的那些人,但凡老弱的,都已被抛弃,而项佗这一边,则恰恰相反,拖家带口的项氏族人中,老弱妇孺占了一多半,要是将他们抛下,这些项氏子孙不用等到秦人到来,就会被乱民杀死。

“相国,你怎么还不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要是再这样下去,秦人就赶上来了,到时候,项氏子弟一个都跑不了。”项庄急道。

项佗叹息道:“——!要不这样,项庄,你带着一部士兵先走,我带着族中子弟跟着,要是真走不脱,那也是天意。”

身为一族之长。

项佗不比项庄无牵无挂,他有着太多的顾忌,在老弱之中,项佗的家人也要占了一多半,这些人中,有他的儿孙,有他的亲人,他又怎么能够舍弃。

第三百六十八章 衣锦还乡

楚国覆灭。

这个由项梁、项羽叔侄一手打造的反秦诸侯强国,在失尽了楚地的民心之后,不得不退出历史的舞台。

李原建立起来的新秦重新统一了这片历经动荡、又多灾多难的国土,与始皇帝第一次武力统一不同,这次,秦国不仅仅在形式上完成了一统,在关东的人心向背上,新生的秦国也胜了一筹。

追击项庄、项佗残余的事情,已经不用李原再亲自操心,项庄还没有被歼灭,确实是一个隐患,但这些东西,自有象周殷、丁公这样的降将自动请缨,留着项庄,周殷、丁公等人其实比李原更加的担忧。

项庄的脾气,在很大程度上和项羽很相象,都是疾恶如仇的性子,尤其看不惯两面三刀动摇不定的人,不幸的是周殷、丁公就是这样的人。

九月。

虞姬以项羽夫人、楚王妃的名义颁布了最后一道诏令,恳请楚地百姓放下武器,不再作无谓的抵抗。同时,虞子期、季布、钟离昧等楚国旧将归降后,也是不断游说各郡、县的楚国旧部投降,这让秦军在短时间内,顺利的占领除了江东之外的楚国各郡。

项庄很幸运的躲过了秦军的追杀,但项佗则没有那么的好运,不忍心抛弃家人、族人的他在大江之滨被降将丁公追上,最后全族俱灭。

别的降将,或者对项佗会心慈手软,丁公却不然,这个多年郁郁的楚将把全部的不如意都发泄到了屠杀上面。

“项佗,你也有今天,哈哈——!”在一剑刺入项佗心脏之时。丁公狞笑大呼。

“丁公,你这叛贼,终不得好死!”项佗临死之际的这一句恶毒的咒话,彻底的激怒了丁公,本来还没打算将项氏的妇孺老弱杀死的他。在这一瞬间丧失了全部的理智,他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你咒我死,那么老子就先杀了你项氏全族。

项佗无助的死去。

这位楚国最后的国相,项氏一族的执掌者。经历过人生最为辉煌的一段,拥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但在面对家族和国家的利益选择面前,他却没有能分清楚轻重,他的固执与狭隘,最终让楚国走向了衰亡。

在迅速的平定了江北之后。李原一声令下,以蒋渝、丁公、周殷等部为先驱,渡江追击逃亡的项庄残部,江东是项氏的大本营,如果不拿下这里,项楚的余逆在项庄的鼓动下,极有可能再次作乱。

蒋渝为人持重。在秦军将领之中,从不主动揽事,也不显山露水,但在关健时候却是最值得信任的一个。

要不然,李原也不会坚持把镇守三川郡、防范楚军西进的重任交付于他,要知道在蒋渝驻扎于三川一带的二年里,项羽不是不想进攻秦国,而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换句话说,蒋渝这种敌动我就不动的策略。让项羽空有余力而无从下口。

丁公、周殷俱是楚国降将,这两个人从忠诚度上来讲,比不上季布、钟离昧,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动摇不定,才让李原坚定了用他们追剿项庄的信心。

叛将者。

最不希望听到的。就是前雇主发出威胁的声音,丁公已经举起屠刀杀了项佗,他的双手沾满了项氏的血,这个时候,应当没有谁比丁公更想斩草除根了。至于周殷,这个在鸿沟之战中表现低劣的前楚国大司马,就是江东人氏,对于江东一带的情况,他可以说了如直掌。

在调度安排了追击项楚余逆的人选后,李原没有在彭城多作停留,他的车驾一路随同韩信军在彭城附近迂回了一圈后,经济水、齐鲁然后抵达东海之滨的大河入海口。

李原这一次北上,主要是为了安抚韩信,并且安顿那些受了鼓惑参加秦军的齐地青壮,这些精力无处发泄的青壮如果处置不当,将给秦国在齐地的治理带来诸多的麻烦。

韩信在占领了楚国北境之后,有意无意的多次向李原暗示,自己希望能辞去燕地的职务,回到家乡楚地为官。

功名利禄马上取。

衣锦还乡显声名。

韩信想要回到故乡淮阴,向那些看不起自己的故人显示自己现在的与众不同,这份异样的心思让李原一下看破。

在思谋一番后,李原亲自陪同着韩信回到淮阴,并将当初施舍给韩信饭食的瓢母接到了官衙,韩信见到白发苍苍的恩人,一时也是情绪激动禁不住落泪下来,而那些昔日欺凌他的无赖少年们,则纷纷跪倒于地,乞求原谅。

逃跑!

是不可能的。

连霸王项羽都败在了李原、韩信等人手下,他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更是没有可能逃脱,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请求韩信原谅。

“韩将军,算了吧,如果没有他们,焉有你的今日?”李原扫了眼跪在韩信面前的那些衣衫褴褛的汉子,劝说道。

“你们,都起来吧,我韩信的剑下,不杀无赖鼠辈!”韩信恨恨的瞪着面前几个战战兢兢的家伙良久,终于恨恨的放下了剑。

李原说的对,当年如果不是这几个无赖的辱骂,他也不会愤然出走,去参加项梁的起义队伍,要知道那可是丢脑袋的事情。

在解了多年心头的积怨之后,韩信也就再没有了挂念和不舍,正如李原开导的一样,未来的秦国并不是高枕无忧了,来自草原的敌人匈奴人已经张开了獠牙,这个时候,秦军迫切的需要一个有经验有胆识有智谋的将领镇守在燕北,而韩信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大军路过齐地。

那些被鼓惑的齐地青壮,有一部分被留了下来,原因或是因为年龄过大,或是因为在竞争中被淘汰,而更多的人,则随同着秦国大军向着苦寒的燕北进发,在那里,他们会经历人生中最为严峻的一次生存考验。

只要能够挺过这一个冬天,他们就是一名合格的秦国军人,有朝一日,他们也会象这些征战沙场多年的前辈一样,成为手握兵器、身披铠甲的守边勇士。

第三百六十九章 神武王

平静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转眼间,轰轰烈烈的秦楚战事行将结束,江东的追剿项氏残余的战斗,将只作为一场郡内的局部战事来对待,当十月的北风吹来的时候,李原的车驾沿着昔日齐国与燕国相间的道路一直北行。

如何安定北方,或者是消除来自大草原上匈奴人的威胁,对于新生的秦国来说,是必须面对又很难面对的困难。

北风。

如凛如冽,刮在脸颊上,有一冲寒冷刺骨的痛。

李原弃了车驾,骑上高大如骏的红色战马,在韩信、李仲翔等将领的陪同下,策马扬鞭,一路向北。

九年。

弹指一挥间。

在不间断的撕杀与求生存的争斗中,李原经历了一手打造新兴秦国的全部过程,九年间一共打了多少阵仗,又有多少次险滩激流闯过,李原真心记不得了。在他的心底,唯一忘不了的,是来自未来的记忆。

这一生,或许已难以回去。

灵魂穿越的时空机器,在李原来的那一年,还没有出现,估计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也很难有这样的科学奇迹。

既然注定要在这个时代滞留,那就要好好的活下去,用全部的人生经历,来书写属于他李原的一段传奇。

今天,他终于能够自豪的说一声:他做到了,始皇之后,唯李原耳。

神武侯之名,在秦国如日中天,和皇帝并没有什么两样,在长安的朝中,陈平、李政、关跃等大臣已经在开始酝酿着上奏。提请李原晋升“王位”。

神武王。

这是继“始皇帝”之后,又一个相当霸气的称谓,但却得到了秦国上下,包括了关中的老秦人、关东的新秦人,还有巴蜀、河西等地的秦国百姓的一致认可。其实,从各地汇总上来的意见来分析,许多地方的条奏更是激进,直接上陈要求李原继“皇帝”位。

谁给予了好的生活,谁就是当仁不让的皇帝人选。就是在老秦人最为聚拢的关中,也很少再有人还会在纠结赢姓的血统。象征着宗族势力的残余,在经过了陈棣、赢氏两场失败的变乱之后,已经被肃清殆尽,仅剩的个别漏网之鱼,也惶惶不可终日的躲藏了起来。

沉浸在幸福喜悦中的秦国百姓,更在意的现在和将来。而不是过去。至于关东的新秦人,则更期望看到一个不同于赢秦的新生帝国。赢氏代表着残酷,代表着等级的不同,老秦人和新秦人之间的不同,就象鸿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