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秦(晶晶亮) >

第245部分

强秦(晶晶亮)-第245部分

小说: 强秦(晶晶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马著名将领西比阿和他的情妇们在富丽堂皇的包厢内欣赏着节目,不过,他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在罗马与迦太基持续三百余年的战事中,西比阿和汉尼拔之间的斗智斗勇,是西方军事史上难得的经典。费边的拖延战术,让汉尼拔在最强大之时,没能一鼓作气击败罗马人,这给了西比阿复仇反扑的机会。

而在罗马国内,随着迦太基人已成迟暮之势,西比阿和费边之间,年轻的新生势力与保守势力之间对于元老院实际权力的争斗,也渐渐开始白热化。

费边并不想放弃执政官的位置,但军队的实权,又被西比阿和他的同盟者掌握着,如果罗马军队持续获胜下去,费边这个没有军权的执政官总有一天,会被西比阿替代,而在历史上,在西比阿成功征服埃及之后,费边不得不黯然让出了执政官的位置。

秦军西侵。

让费边找到了对付西比阿的办法,昨天,由他主导的元老院正式作出决议,决定派出一支由五万人组成的大军,去协助希腊人抵抗来自东方的野蛮人的侵略。

被任命为这支罗马军队指挥官的人,正是刚刚在扎马战役中将汉尼拔打败的西比阿,费边的目的很明白,一方面是要调开西比阿,以免声望如日中天的西比阿威胁到他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让这位罗马名将稳住东方的同盟国。

不过,对于东方出现的新敌人,西比阿有些感到茫然而陌生,东方的秦国——,那个生产丝绸的国度,怎么会远涉千里,来到地中海一带,这支远征的秦军部队,难道不害怕失败,不害怕身死异乡,尸骨连家都回不了吗?

秦军将士是怎么想的。

西比阿无从知晓,他也不可能猜想到,在秦国大军的背后,还有一支多达二十万人左右的筑路大军。

他们中间,有安息、匈奴、波斯等国的战俘,有来自于秦国国内的刑犯,还有许多从各郡征发而来的辅兵。这些人一路追随在秦国军队后面,将丝绸之路的通道一直延伸向西,直到海之尽头。

第四百五十二章 占领中东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东有大秦,如日方升!”这激扬的战歌在丝路上回荡,经久不息。

从丝绸之路东端的长安,到地中海东部的中东一带,距离不下数千余里,路途中间更是要经过数个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还有自然界的无穷尽的艰难险阻,但这一切在秦军将士高昂的士气和无畏的勇气面前,都算不得什么?

安息、塞琉古、波斯等地,在秦军经过和占领之后,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前来西方淘金的秦国人,中原一带稳定的时局,社会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人口的不断膨胀,为了获取更多的更好的生存条件,不断有秦人冒险跟随在西征大军的后面。

“有什么好怕的,神武大帝都能去的地方,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去?”抱着这样的想法,不少秦人收拾起行李,踏上未知的西去征途。

九月中旬。

两河流域,巴比伦城。

西征秦军横穿亚洲大陆,最终选择丰饶物美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作为西征军的大本营,这块平原,曾经诞生过灿烂的文明,但在随后的漫长历史阶段,它就象一颗蒙尘的珍珠,被永久的遗忘在了黑暗之中。

李原大本营驻扎于城中,整整五万的秦军中军精锐散布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岸,他们以一校、一侯、一队为单位,将一个又一个原住民城镇纳入到秦军的控制之下。当长安城早早的迎来清晨的时候,还未从黑暗中苏醒过来,巴比伦城的街道上,人也见不到几个。

由于被先后被波斯、马其顿、塞硫古甚至于埃及占领,而原先生活在这里的古巴比伦人。也早就被屠杀干净,剩下的只是一些没有历史渊源缺少归属感的杂居人群,波斯人、埃及人、塞种人还有一早就在此居住的美索尼亚人之间,宗教信仰不同,彼此之间矛盾重重。秦军的到来,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又多了一个参与者罢了。

美索不达尼亚丰饶平原出产的粮食,能够给秦国远征部队提供必要的补给,而随着越来越多秦人的到来,这里的原住民会渐渐淡出。然后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到了那个时候,两河流域一带或许将会形成东方黄种人的第二故乡。

欧洲的白种人在工业革命之后,将足迹踏遍世界各地,并占有了这个星球上绝大多数的资源,而中国人虽然创造了延续五千余年的文明。但却始终固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从来没有踏出过一步。

这样的结果,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想要走向海洋的步伐变得犹为沉重,因为,遍数全世界,中国人几乎没有可靠的盟友。

所以。李原今天要做的,不是无意义狂妄的举动,而是为了不断的拓展种族和民族的生存空间,赋予炎黄子孙不断进取,永不满足、敢于面对一切挑战的精神,这就是李原决定西征的全部意义。

敌弱我取。

两河流域一带,阿拉伯人还没有崛起,这里的民众正处于信仰缺失的时代,这正好给了东方文明传播的机会。

军队的强势占领,天师道的快速传播。然后是大批新移民的涌入,相信再过去十年之后,两河流域一带,一座座由秦军控制,居民以秦人居多的移民城市会逐渐兴盛起来。而这是李原最想要见到的。

西亚中东一带,在后世就是中东火药桶,阿拉伯人、犹太人之间的战争不死不休,而造成这一切的,除了地下丰富的让人迫切想要得到的石油资源外,还有数千余年积累下来的历史宿怨。

对于石油这种不可再生的天然能源,李原也一样情有独钟,要知道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为油所困的局面依旧存在,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还在加剧,而要改变这一切,现在正是时机。

秦人可以趁着西征胜利的机会,通过一次次的移民,将两河流域变成秦国的另一个丰饶之地,而只要在两河流域站稳了脚跟,那么,这里的石油资源对于贫油的秦国来说,就是发展科技力量的最好补充。

安纳托利亚半岛的西部。

希腊半岛的北端,后世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一带,色雷斯人是那里的主要定居人群,他们大部分生活在亚欧海峡的两岸,一部分生活在黑海的诸多小岛上,过着半渔猎半农耕的原始生活。

公元前195年,九月末。

四处逃窜的匈奴人在秦军的追击下,逃亡到了这里,在这一路上,赫连壁的部众在不断的西迁途中失散,对于未来的绝望,对于大单于临阵脱逃的不满,不断累积起来,最终让一个又一个匈奴部落抛弃了大部队,选择各自逃生。

他们中间,有一部分选择东返,希望回到祖先居住的漠北一带,就算那里已经成了秦国的领土,也不能阻止他们回归。至于向秦人屈膝投降,这虽然让匈奴汉子们感到羞愧,但只要能保全部落的生存,这一点的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匈奴人选择向北方流亡,那里的自然条件更加的恶劣,冰原地带对于部落的繁衍提出了更严苟的要求,不过,匈奴人此时显然无暇顾及到这一点,他们只想着如何摆脱秦军的一路尾追。

赫连壁、中行说这对难兄难弟,在亚欧海峡一带试图从色雷斯人那里抢得一个港口,然后率军继续西迁,对于这群远来的强盗,色雷斯人毫不客气的给予了回击,结果双方在海峡一带爆发了一场大战。

战事的结果让人意外。

一直以来都有上佳表现的匈奴人,竟然在这一役中吃了败仗。大单于赫连壁力战色雷斯人不敌,亲信部众一万六千余人全军覆没,其本人也被色雷斯人俘虏,其后被押往色雷斯人的居住地枭首。

至于另外一个西逃的重要人物中行说,则在泛船于海上逃亡于溺水,最终不知所踪,其丧身于鱼腹的可能性极大。

第四百五十三章 第二波西征

苍狼部落的旗帜。

在博斯布鲁斯海峡的风暴中彻底迷失。

赫连壁,这位生不逢时的匈奴英豪,带着无尽的不甘与羞辱离开了这个世界,虽然还有一部分的匈奴人逃亡到了北方,但匈奴要想重新崛起,没有五、六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积累,是想都不要想的。

东有大秦。

西有罗马。

在地球上最为广阔文明也最为发达的亚欧大陆上,东西方文明第一次交汇在了一起,而这种必然的碰撞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谁也无法意料。

九、十月间,秦军占领中东、中亚的大片领土之后,长安朝廷立即派出了大批的官员跟进,一座座敌国的城池被重新命名,而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七座大城。

位于天山南麓的孔雀城。

伊犁谷地天池之畔的朝天城。

两河流域的新安城。

里海边上的西雍城。

咸海药杀人畔的旧大夏国王城:碎叶城。

地中海东岸,靠近闪米特人祖先发源地的东阳城。

座落在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的炎黄城。

这七座大城就象北斗七星连珠一样,串连起了秦国西部边陲的安危,同时,也保护了来自于欧亚大陆之间丝路的安全,在秦军进抵地中海东岸之后,以往危险重重的亚洲东端丝路危险程度大大降低,相反,倒是欧洲大陆上,各个诸侯王国之间的战火让商队的运输变得十分的艰难。

罗马共和国是这个时代欧洲大陆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但它还远远没有达到后来罗马帝国之时横跨地中海、成为西方第一大国的高度。

在罗马人的东面,色雷斯人的实力依旧很强。而在北面,生活在北部冰冷丛林中的日耳曼部落依旧骁勇,在南方,失败了二次的迦太基领袖汉尼拔虽然失去了指挥军队的实权,但他还活着——。

秦军第一次西征的战果丰硕。

横贯整个亚洲的大秦军队。以无可阻挡之势,杀到了亚欧大陆的交接点处,当初出征时的二十五万大军,在如此广阔的地域范围内驻守,渐渐的显现出兵力紧张的窘境来。

东方。

长安城。

在晨曦中,迎来新一天的黎明。

这个诞生于战乱废墟上的国家。在李原离开之后,并没有偏离它原有的发展轨迹,李烨这个少年帝王性格中温和的成份要多一些,加上又有陈平、汲黯等文官的熏陶,在治政方面,倒也颇有几份贤明君王的样子。

当然。这贤明能持续多久,谁也无法预料,毕竟,李烨现在只是名义上的君王,真正的大秦控制权,还在李原的手里。

城西。

灞桥上。

一对对来往的百姓正在兴高采烈的谈论着什么,其中更有一、二个兴奋之极的说客。直接挽起袖口,跳上一旁牵马的石条,对着众人大声呼喝起来。

“话说这一日,我大秦天兵追杀匈奴败兵甚紧,忽然天上一阵惊雷响起,不一会儿,电闪雷鸣,暴雨大作,神武大帝闻声抬头,大喝一声。兀那雷公,还不快快退下——!”

说书的信口胡语。

听书的明知是妄语,却一个个听的津津有味,自从李原率领着秦军西征以来,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传回。让一向崇尚武力的秦人倍感自豪。

“嘿,听说了吗?朝廷下了诏令,准备组建第二批西征的部队,这一次,咱哥几个可不能再拉下了。”

“你这话可是真的?”

“这还有假,在城门口刚刚贴出布告,不信你去瞧一瞧——!”

守卫城门的秦军将卒们一边看着热闹,一边小声的议论着,这些守卒之中,年轻一点的是未经过血与火的新卒,对于李原的名字并没有切身的体会,而那些老卒则一个个神情激动,恨不得胁生双翅飞往西方。

城楼上。

秦军守城校尉马金神情复杂,目视西方,口中喃喃着,作为军中的中级将领,他对于朝廷有意组建第二批西征部队要更早一些时候知道,受秦军连战连捷的胜利消息影响,这一次,朝廷决定再度征发大军二十万,增援兵力日渐紧张的前方部队。

第一波西征的部队中没有马金的名字,一方面是负责选拔的将领考虑到马金有家属在关中,怕他心有挂念,另一方面也是马金本人没有表现出多么强烈的参与愿望。

大秦统一了全国,四境的战事也差不多平息了,是该到了回家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舒坦日子了,有这么一个想法的人,不仅仅是马金一个。

想想过去一年的那些黑夜里,能够拥着媳妇丰润结实的身体,强而有力的兄弟在领地里面纵横奔驰,马金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但现在,他却后悔了。

毫无疑问,他错过了一个男儿最为壮怀激烈的一段岁月,错过了建立不朽功业、成就青史留名的机会。

“武侯,你还记得我吗?兄弟们,等着我——!”当西边的日头余辉落下时,马金终于下定了决心。

有着加入第二批西征军队的,不仅仅只有马金一人。

镇守在楚地的年轻将领甘勇,被任命为第二批西征军的先锋将,随同他一并出征的,还有从岭南回归的杨玉、周平,这三个出身于亲卫禁军的年轻人,如今刚刚三十出头,正是血气方刚最为强壮的时候。

有先锋,自然就有主将。

负责军情司事务的前廷尉蒙虎,不出所有人意外,被秦国太子李烨被任为第二波西征军的主将。

蒙虎离开军中虽已有六、七年,但他辖下的军情司,这些年来一直关注着秦国周围各国军情变化,由他领军出征,当是合适人选。

秦历十一年,十月十日。

蒙虎率西征援军在乐游原誓师,代领皇帝权力的少年君王李烨,丞相陈平、御史汲黯,及一干文武官员,均前来送行。

大秦的国威!

在猎猎作响的旌旗下,显现出让人振奋又耳目一新的气势!

而随着援军部队的跟进,一度显出势头受阻的前方秦军部队,很快又再度活跃起来,秦国与罗马之间围绕地中海东岸一带的争夺战开始打响。

第四百五十四章 犹太人的复国梦

大秦的脚步,无可阻挡!

秦军占领安纳托纳亚半岛之后,受到海峡阻挡,大军兵锋转向,径指位于地中海和死海一带的犹太人的世居之地。

在打通了亚洲大陆上的丝绸之路之后,李原的目标,迅速的调整为赢得一个地中海的海上港口通道。不过,土耳其半岛的沿岸,缺少合适的可供船只躲避风暴的天然良港,相比之下,位于耶路撒冷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