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秦(晶晶亮) >

第3部分

强秦(晶晶亮)-第3部分

小说: 强秦(晶晶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连连催促御手紧迫上来。

“杀!”

李原眸中森意凛然,这乱世的残酷杀戮已将他心中的柔软抹平,剩下的是一股子求生的强烈意志。

“某纪信,汝为何人 ?'…'”刘军曲长大呼出声,好不容易逮到一个看上去是领头的秦将,纪信感到很幸运很幸运。

“卟!”

李原不复作答,双足于蹬上发力,交错之际一矛疾刺而出,如破革般将纪信战车左翼御马脖子动脉刺穿,飞奔中血液奔腾的马匹顿时血如喷涌。

“嗬嗬……”纪信的车夫未曾料到战马不听使唤,连忙使劲拉住左侧倒伏的马匹,这又如何拉扯得住。

车辕侧翻,纪信站立不住,方想从地上爬起,不想秦军数骑追着李原冲了过来,强力的撞击让纪信飞出去数米。

马踏身躯,如重物压下,纪信身体抽动了几下,便不再有声息。

秦军洪流继续向前,这股子势头与刘邦军相撞,战死者不知多少,纪信不过是其中倒霉的一个罢了,李原已不知刺出了多少次铜矛,矛尖经过多次的相撞和穿透,早已不再锋利,而他的双臂,也开始酸麻起来。

这是连续冲杀之后的必然反应,李原不知道面前的刘军还有多少,但他不能倒下,不能停歇,因为他冥冥中有一种感觉,在不远处的城中,郑成仲等留下来的兵士在瞪着眼睛瞧着他们,看着这一群背负了使命的同伴有没有完成嘱托。

“沛公,左曲长纪信阵亡了!”

“沛公,右翼军阵被秦骑冲散,两部军侯不知生死!”

一个又一个不好的消息传到刘邦中军,让还处在追杀秦骑快感中的刘邦很是烦躁,兵车的速度就算再快,也无法与战马并论,夏侯婴拼力提升速度,也只是截住了这一股秦军的后续一队。

“方才冲阵敌将何人,竟骁勇如斯!”刘邦惊呼出声,脸色刹变。左曲长纪信长得孔武有力,双臂晃开三五壮汉不得近身,在刘邦军中与猛将樊哙并称双雄,却不想今日斩损在了此地。一场稳操胜券的小规模伏击战,在秦军连续斩杀数名刘军军侯、司马一级军官之后,渐渐演化为对峙的状态。

“沛公,敌若困兽,我等莫如放开一条路,随后掩杀即可!”刘军左司马曹无伤方才就在纪信不远之处,秦军决战的势头让他心中震憾不已。

“可恨!”

刘邦恨恨地按紧了腰间的佩剑,肥兔眼看着就要抓到,却不想又从指缝中溜走,这让他如何不恨?然而曹无伤说得又并非没有道理,这阻敌的三千多沛县子弟是他起兵的根本,若是没了这一支精兵,他刘邦在各路诸侯的眼里,也就连温厚的长者都算不上了。

“臭老头子,该死哪儿去到哪儿去。”

“哈哈,这西征军的统帅有能者居之,沛公,汝何不让贤!”刘邦不用多想,就可以猜出一起共事的那帮子所谓的反秦首领的嘴脸。敌兵跑了,还可以下一次交战再一较长短,但若是手中的力量削弱多了,那他刘邦还做什么一军统帅。

“鸣金,聚兵!”

刘邦一声断喝,号令兵赶紧敲起金锣,还要试图截杀秦骑的刘军将卒纷纷向着中军靠拢。

秦军搏杀出阵,诸骑具是人人带伤,李原见杀透敌阵,连忙带着余下的百余残卒向西荥阳的方向而去。

三川重地,荥阳为根本。

李由的副将杨熊、赵贲带着万余兵马守卫于此。

雍丘城外,战事渐歇。

城中,郡所,李由最后的抵抗也已近尾声,这位大秦王朝的忠实守卫者的身边,将卒不到二十人。

“成仲,你说李原突出去了!”李由斜靠在圆柱,全身数处披创,此时的他只凭着一股子劲头在支撑住失血过多的躯体。

“李军侯,军侯在一个时辰前,率骑军出的西门,这个时候,应该在往荥阳的路上了。”答话的汉子强挣着回答,他躺在地上,腹部被箭矢深深扎入,眼见着已无生路。郑成仲,这个粗豪的汉子,在送走了李原之后,又返身杀回城内与李由会合。

“成仲,其实,你不用回来的,咳咳!”李由叹息一声道。

“少将军在哪儿,成仲就在哪儿,丞相大人的恩情,成仲不敢忘。”郑成仲脸上泛起金色,声音越来越弱。

“原哥儿出城了,木子欣欣,如原上蓬草,野火不尽,生生不息。”李由轻声说着,渐渐无了声息。

二世二年八月初十,雍丘破,李由亡,首级为刘邦部将曹参斩获。

第六章 大梁整编

这一场雍丘城外的遭遇战虽然让刘邦堵心,象纪信这般有一定能力,只需要稍加磨励即可成长为一名合格将领的人才对于现阶段的刘邦来说,无疑是最宝贵的。

从古到今,打仗打的就是一个人字。

没有人,就算强横如共工,也只能不甘触不周山而亡。不过,刘邦的坏心情在听到曹参抢在楚军猛将龙且之前割下李由头颅之后便烟消云散了。

头功,还是咱老刘家的。

刘邦心情转好,这城池虽然是项羽打下来的,可咱刘某人也是出了大力的,不信,你看看李由是谁杀的。

刘邦的好心情、好人缘带来的是诸多小股势力的拥戴,与除了江东子弟能打仗其它都是渣渣的项羽相比,刘邦要好打交道的多。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小势力怕的是什么,怕的就是被大势力吞并,与一团和气没有威胁的刘邦相比,项梁项羽叔侄可谓劣迹斑斑。

在波澜壮阔的秦末楚汉争霸战中,雍丘这次战役参与的兵力不算很多,秦军方面三千人,联军方面五万多人,仅从兵力数量上分析,这只能算是一次中型的战事。

而事实上,雍丘一战对秦军与反秦联军的影响远远不止战役的本身,雍丘位于砀郡与三川郡的交界处,旧属魏国,李由率部至此,本是为了支援在定陶与楚军主力作战的章邯,却不想陷入了楚军的重围之中。

李由之败,可能说暴露出了秦军内部不和的弱点,强大一时的秦王朝在失去了始皇帝这个支柱之后,根基已经开始摇摇欲坠。代表赵高势力的少府章邯、代表世袭武将势力的边防军王离、苏角、涧间,再加上以李由、杨熊等为首的地方郡兵,三大集团之间不仅在朝中争权夺利,在军中也是一样。

四天时间,从定陶到雍丘,快马的话不过一日的行程,章邯却始终不发一兵,不仅如此,他还以项梁是楚军的领袖为借口,阻止了原隶属于李由的三川兵一部回援。章邯如此,位于黄河以北赵地的王离军也没有伸出援手。

王离军团从九原南下已近一月,除了在成阳和杠里与刘邦的部队接触外,几乎未取得任何值得骄傲的战绩。

扶苏被赐死、蒙恬自杀,这支显赫一时的秦军精锐在内耗中丧失了作战的勇气,将领毫无斗志,士兵麻木漠然。

另外,雍丘失利让三川郡门户大开,军势大涨的反秦联军可以长驱直入,往南可下南阳、颖川,往西渡河直捣河东。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层,不久之后,刘邦采纳谋士张良之计,转战南阳、汉中,从南面扣关杀入关内;而在北方的巨鹿,项羽面对章邯、王离的联军,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一举将二十余万秦军击败。

历史的惯性不曾因为李原这样一个小人物的出现而发生多大的改变,在李原率余部一路迂回西撤途中,空虚之极的河南、平阴、新安、渑池、阳武等十二县的地方官员已经开始逃亡,这倒让李原忐忑不安的心情放松了下来。

穿越以来,他熟悉最多的是军中事务,和地方官打交道的机会不多,也不太清楚秦朝的地方官员按照怎样的标准来做事,寻思着别在什么方面露了马脚,幸好,侯喜这个掌书记在处理这些事务方面很是得手。

突围的秦骑还有百余骑,虽然不多,这些幸存下来的士卒却是个个精锐,浑身上下杀气腾腾,叫人瞧了羡慕不已。靠着李由的名头,还有手头这一支精兵,李原毫不客气的抢在刘邦西征之前,一路收编指挥混乱的各县郡兵,待到魏国旧都大梁近郊时,李原的部队已经扩充到了将近一千人。

八月十七日。

李原在大梁附近的浚仪小城召开第一次军事会议,以确定新队伍中、下级军官的人选,在选拔军官的方式上,秦军主要采用军功制定爵位、定军职的方式,李原对此并不想作多大的改动,他只是在唯军功的基础上,加入了对个人指挥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这些测试由他亲自把关,逐一面试考核。

军功的优点不用再多说了,秦军将卒在战场上的勇猛已说明了它的价值所在,不过,若是单一将此作为军官晋升的方法,也有点以偏盖全,一个优秀的军官,也许在上阵杀敌方面个人不怎么样,但在指挥作战、把握战机方面却很敏锐,这样的人才在唯论军功制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被埋没掉,韩信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甲兵王老六,斩首十二级!”

“步卒周兴,斩首七级!”

“掌书记侯喜,求荐为辎重营司马!”

“掌旗骆甲,请任亲兵营骑将!”

由李原担任主考官,经过两天的层层评定和选拔,王老六等共十三人成为了这一支劫后余生秦军的军官。

对秦国朝廷的失望,对李斯下狱、李由惨死的同情,还有对李原能力的认可,让大多数秦军士兵认可了这种综合性的军官选拔方式,军功是主要的,但其它方面有擅长的话也有机会,在不知不觉中,李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影响身边的其它人。

随后的军事会议,参加的主要对象除了李原之外,还有:司马侯喜、两名什长周兴、王老六,还有刚刚来投的浚仪县胡壮、阳武县何平两位长者,其他五名选拔产生的伍长,与会总人数为十二人,由侯喜担任文书记录。刚被任命为骑将的骆甲担任本次会议会场的警戒工作。

会议形成一致意见的有:同意将部队人数扩充到一校千人的规模,由李原担任军中都尉,这就实际上认可了李原是这一支军队的新领导者。周兴、王老六和一名叫甘厚伯的人分别担任部曲长,侯喜任司马兼职文书、书记。

在没有得到朝廷任命和上级准许的情况下,李原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整编了麾下这支小部队,这在律法严明的秦国来说,已是大逆之罪。只不过现在,咸阳那个由赵高把持的朝廷在侯喜等三川郡兵心里,已没了多少的份量。

第七章 大盗彭越

在胡亥、赵高等人的专权下,秦帝国由盛至衰的速度让人侧目,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渐渐形成。

秦军内部矛盾给了李原钻空子的机会,章邯想伸手遭到抵制,王离想吞并够不着,至于杨熊、赵贲,对李原部的情况知晓寥寥,李原又在荥阳与定陶之间活动,兵力不足的杨熊也只能徒乎奈何。

大梁整编对一直以来军律严明的秦军而言,是打破常态的意外之举,李原穿越者的身份、郡兵与朝廷之间尖锐的矛盾、缺少足以和李原对抗的高级军官、加上从死亡线上又保全性命的庆幸,这多方面的因素叠加起来,让李原军走出了从附庸到独立的第一步。

深挖洞,广积粮。

李原现在的想法很简单,羽翼未丰,这千余人的家底薄得不能再薄,没有地位、名望、钱粮,振臂一呼从者云集、有名的能人竞相来投只是神怪小说里的妄想。

大梁周围皆是实力强悍的群豪,不去说项梁、章邯、项羽、刘邦这样的劲敌,就是杨熊、赵贲之流的实力也要比李原强了许多。抓紧时间对军队进行整编,把军权牢牢的抓在手里,是李原的当务之急。

不管是周兴、王老六、还是胡壮、何平,这些人的名字李原没有在任何史籍上见到过,换句话说,这几位都是籍籍无名之徒,靠这些人与项羽、刘邦等一群猛人较量,李原还没有自大自狂到无知的地步。

人才是靠培养的。

既然踏出了独立自主的第一步,那么开弓就没有回头箭,李原可不想没过多久,就成为某个强大势力的牺牲品。

八月二十七日。

秦军在大梁休整到第十天,平静的局面突然被打破。一直都与刘邦等人有联系的大梁巨盗也开始盯上了这支人数不多、又是新败的秦军。巨野泽大盗彭越召集数路小股群盗,自封巨野君,率五千余盗寇,号称上万梁地好汉杀来浚仪。

大盗彭越,字仲。这个与韩信、英布齐名的大汉开国功臣不是一个易对付的对手,彭越是游击战术的始祖,敌进我退、敌驻我打、敌疲我追,把霸王项羽袭扰的苦不堪言。好在李原不是项羽,彭越的这一套东西在后世早被太祖给实践化了,论起实际运用,李原的水平不比彭越差多少。

家大业大,顾虑的地方才多;一穷二白,李原现在也没什么可顾虑的,他的应对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将部队紧缩于浚仪城中,一部监视群盗,其余继续操演,让彭越等人找不到什么破绽。

对峙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九月上旬,李原见招拆招,并不理会彭越的那点盘外招,彭越终于没了耐心,而随着整编的深入推进,秦军的战斗力也在不断提升,这让彭越如坐针毡,五千群盗,要吃要喝,隶属不同,彼此之间看不顺眼的不在少数,内讧拔刀子的事件越来越多,这让彭越烦躁不已。

九月十一日,首先耐不住气的彭越约下战书,要与李原来一场阵前单挑。

将领之间在阵前约战,一决胜负这样的事件在冷兵器时代并不少见,彭越也对自己的武力有十足的自信,胜了李原,他在群盗之中的威信只会更高,到时打压一些不服从的盗寇也能顺畅许多。

彭越是这个目的,李原也正为如何快速树立军中威信而伤脑筋,与贼寇长期对峙,李原也不是完全没有压力,刘邦军西进在即,水混才会有鱼,要是被长久堵在大梁就不妙了。

竖日,正午时,两军列阵于大河之畔,秦军在西,盗寇在东。

彭越年约三旬,近一米八五的身高,比李原足足高出半个头,满脸络腮胡子,一对豹眼圆瞪有如铜铃,容貌极为骇人,胆怯之人站他当面,怕是连话都说不出来。

“李原小儿,某彭仲为兄弟纪信寻仇而来,今你我一决胜负,如何?”彭越声若洪钟,大步踏出,力图先声夺人。

“彭大首领,壮哉!”

“诛杀秦贼!”

群盗信奉力量,见彭越声势十足,纷纷大声叫喝,为彭越的举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