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秦(晶晶亮) >

第45部分

强秦(晶晶亮)-第45部分

小说: 强秦(晶晶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原的一次次成功,在旁人看来,也许是凭运气,而在跟随着李原一路走来的将士们眼里,李原是拿命搏杀出了一条生路。

阵中,李原和姜丛已经战了十余合,从一开始的对峙,到现在渐落下风,在力量和武器上吃亏的李原只凭着灵活的身法在支撑着,幸好胯下的黄膘马很是骏健,在与对方羌马的较量中完全不落下风。

人在撕杀,马也一样。

李原的这匹马刚满三岁,正是壮年之时,又兼草料喂养精心,黄膘马全身的皮毛油光锃亮,一对巨目也是炯炯有神。

“喝!”

李原拔马回首,冲着本阵败了下去,长枪在刚才与环首刀的对撞中,被震得高高激起,让他的虎口一阵发麻,后背也已是汗水淋淋。

瞧见已阵旗语的李原佯败了,姜丛此时正斗得性起,李原这一败,让他顿时悬在了半空,不着不落的难受之极。

“敌将已败,杀!”好在戚鳃及时给姜丛解了忿恨,戚军将士个个发一声喊,冲着李原军阵冲了过去。

李军大败。

主将斗阵失利,将校无有战心。

面对汹涌杀将过来的戚军士卒,李必等亲将只顾着保护着李原,士兵们连营帐中的一应辎重也来不得带走。

戚军追杀一路,姜丛、戚鳃在前头催促士兵加快速度,还没有杀过瘾的姜丛更加的得意,李原也算是在关中小有名气的秦将,这回他立下大功,等回到部落中,看那些心存顾虑的老家伙还多说什么。

戚鳃不停的催促士卒快进,得意之下,他已然不及去察看追杀的戚军队形已经拉长成了一字长蛇形状。

九龙山。

山首龙形,为西歧部落神圣之地,这里山道险峻,峰峦林立,多处形成死谷的存在,就象一个个张开巨口的陷阱,等待着不及细察陷入的敌人。

“快,追上去!”戚鳃大叫。

从午后开始撕杀到日暮,戚军的锐气已经消磨殆尽,比脚程的话,休息了一上午的李原军明显要快了一些,不过,李军在将校们的授意下,有意无意的开始放慢脚力,等待戚军追赶上来。

日头渐落西山。

戚军长长的行军队伍在戚鳃的催促下,终于步入李原军伏下的死亡峡谷。

王尚指挥的二千将卒已经在此等候多时,强劲的山风,伴着山野里的枯枝、野草在瑟瑟抖动,李原军将士手中,引火的松枝等燃具已经齐备——。

火攻计,这是李原为戚鳃这个叛将招待的第一道大菜。

第一百零一章 陈仓之战(五)

大火熊熊而起。

映红整个九龙山际。

戚鳃、姜丛被山野间劲吹的山火围于谷底,一时脱身不得。

“李贼,真是狡诈之极,悔不听曹参所言,这,这当如何是好?”戚鳃心中一阵懊悔,偷鸡不成失把米,现在的他,不只是鸡没偷成,只怕连性命也将不保。

羌人以火为神,将火神祝融视为神明供奉,姜丛虽然勇悍,但在瞧见漫山火势之际,也已吓得面色刹白。

有力气又怎么样,被火烧死的滋味可不好受。

不及躲闪的戚军士卒被火烧着,惨叫着四处逃窜,却不想,风助火势,更使得身上的火苗越来越旺,更不堪的是,火人不辩路途,见到有同伴在旁,忙不迭的扑上去求救,结果两人一起烧着,哭喊声连成一片。

“快撤!”戚鳃急声大叫。仓促之中,他也不及收拢人马,更无暇顾及还在前头的姜丛的死活,只带着身边的百余名亲兵往后路逃窜。

九龙山口。

李原、蒙虎带着三千精兵从他路绕回,谨守此处,只待戚鳃的败兵逃回,远远的望见通天的大火、还有戚军士卒传来的阵阵惨叫,蒙虎脸上,禁不住露出兴奋的神情。

“李将军,这火攻之计成了,戚军这一回,十停人马能逃出三停,就算逃了性命,也是掉盔卸甲,不堪一战。”蒙虎又喜又忧,李原用计之精妙让他大开眼界,而更令蒙虎佩服的是,李原为了胜利,可以说连面子都不要的那份执着。

败给一个蛮将,这事情说出去,对李原的名望影响不小。在以讹传讹的资讯不发达的时代,李原就是想自辩,也无从谈起。

不知不觉中,蒙虎开始站在李原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这一层改变,也许他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

“莫要轻敌,穷寇困兽,也会作惊人之举,蒙都尉,你速领本部边军堵在隘口,勿使一名敌卒逃脱。”李原沉声道。

“多谢将军提点。”蒙虎点头应下。

“李军侯,你等率本部人马协同边军作战,且听从蒙都尉指挥。”李原命令道。

“诺!”李必领令而去。

“白军侯,曹屯将,你等率亲兵本部,随在我后,杀入陈仓外敌营。”李原决定一鼓作气,不仅要让戚鳃追击部队有来无回,就连他的留守部队也一并吞下。

胜利,已经不远了。

戚鳃无法与刘邦、项羽相比,这一场胜利不过是李原众多战绩中垫底的一份罢了,实在当不得有多高兴。

九龙山隘口前头。

王尚早已命士卒堵住了道口,方才李原率军通过的地方,本来就只留下了一个狭窄的缺口,现在缺口一堵,加上堆薪燃烧的热量,就算戚军想要扒开缺口,也是不能。

姜丛已经弃了战马,弃了锦袍,脱了一切让他感到累赘的东西,只手里拿着那把锋芒毕露的环首刀,在乱军之中左冲右突,死在他手上的戚军士卒足有二十余人。

“贼子休走,待吃姜爷爷一刀。”

姜丛口中,还在胡言乱语,用力过度的虚弱渐渐袭上他的心头,尽管他的眼睛瞪得很大,但眼前却是直冒金星,看不清楚应往哪个方向逃跑。

戚鳃先跑了。

这个无耻小人,不想想方才是谁救了他,也不想着叫唤一声。

姜丛气血上涌,对戚鳃怨恨加倍,手底下就不再留情,而那些被他平白无故砍翻的士卒情急之下,也不再顾及姜丛是何许人也。

一时间,狭谷之中,在火势照映下,戚军在逃命的同时,开始自相残杀。

戚鳃逃命的本事,确实有功底。

就在姜丛还在前军的时候,他已经飞快的冲过一里多地,来到了隘口的不远处,前方,一线天光显现,让他有一种死里逃生的虚脱感。

“戚侯,前面有敌兵?”一名亲从惊叫起来。

“冲过去。”戚鳃几乎是头也不回,不顾一切的朝着隘口处的秦边军防御阵上冲了过来,好不容易从火场里逃出生天的戚军士卒乱哄哄的聚在一起,这个时候,什么阵型,什么掩护,都成了一句空话。

“射杀!”

蒙虎压住兴奋,沉声大喝。李原将堵截戚军逃兵的大功劳交到自己手里,若是这便宜的事情还办砸了,那他蒙虎真的就不用在军中混下去了。

边军四百余人在前,李必军一千士卒在后,其中弩兵有五百余人,听到蒙虎在前方发出口令,后面指挥的李必指挥弩兵排成三队,开始向冲过来的戚军逃卒射击。

“卟!”

箭入肉体,带着强劲的力道,让中箭的戚军士卒惨吼连连,扑地不起。

“哎呀!”失去了抵御的红袄和软甲,一众赤裸着身体的戚军将校和普通士兵一样,成为李原军弩兵的靶子。

戚鳃披头散发,在一众亲从的掩护下,终于杀到了蒙虎的边军跟前,此时的戚大将军,身边只剩下可怜的三、五人。

“砍了戚贼首级,献予李将军!”蒙虎冷冷的看着戚鳃一眼,就象看一个死人一样。

对于军中的叛徒,蒙虎一向是看不起的,男儿丈夫,就算是兵临绝境,也要仰首迎着敌人倒下,放下武器投降已是不可原谅,而助纣为虐则更是该杀。

戚鳃死了!

几乎赤身裸体的他,被四、六个冲上来的边军士卒给五马分尸,各取一块。功名利禄,一时皆如尘土。

狭谷之中,羌族勇将姜丛已被烧成一堆焦炭,唯一能够辩认他的身份的,就剩下身畔的那一柄环首长刀。

刀芒依旧,锋芒夺目。

只待下一个主人,让它重放光芒。

陈仓城外,戚军营寨,留守的王陵此时正遭到李原、王尚二路人马的夹击,九龙山的火势让数十里外的王陵军士兵看得真切,情知不妙的王陵兵少将弱,不敢出营去救援,而未等他想清楚接下来如何时,李原军已是杀到。

独眼悍将曹信一马当先,率亲兵一队猛攻营垒,在咸阳乐游原一战中,被楼烦将乌里云扫落马下,曹信足足养伤了有二个月左右,也多亏得年轻力壮,恢复得快,身体无恙,不过,一只左眼还是不保,这使得曹信本就暴烈的性情更加的暴噪。

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兵造

败局已经无可挽回。

王陵左支右挡,面对战意熊熊的李原军将士,士气低落的刘军士卒仅抵挡了一会,即不支败逃。

与戚鳃毫无保留的全力出手不同,一开始就对战局顺利抱有怀疑的王陵好歹给自己留了一点保命的本钱。

从汉中一路跟着王陵的本部兵卒护着王陵从陈仓一路败归蓝田,四千余将兵在李原军的追杀下,最终逃回的不过区区五百余人,这让王陵在看到刘邦驻守蓝田关的将领周緤时,不禁悲从中来。

李原大获全胜。

是役,历时短短的十天时间,共歼灭来犯的刘军兵卒约八千余人,斩杀敌主将戚鳃等将校共二十一人,其中羌人蛮将三人,敌将之中,仅有王陵等三、四人逃脱。

取得陈仓大捷之后,李原即马不停蹄挥师直扑姜水、姬水,这两处地方的羌人部落被戚鳃鼓惑,发动叛乱,现在,该是羌人自食恶果的时候了。

五月间,李原率军横扫两水流域,姜氏部落负隅顽抗,结果被李原军全族诛灭,姬氏见势不妙,遣了族中父老前往雍州说项,还算保全了一脉传承。

在李原军不讲情面的铁血扫荡面前,但凡不降的羌人部落无不被灭族,面对李原报复性的杀戮,有见机早的部落早早的卷起帐篷向西迁移,而那些舍不得走的,又不想投降归顺的,则羌人男丁被杀戮一空,女子则充当侍婢。

民族之间争夺生存权和土地权的战斗,从来都是血腥赤裸裸的,在这一点上,李原崇尚的不是后世那样融合怀柔的做法,而是无情的铁血与征服。

听话的,让你生存下去。

不听话的,那么就彻底的抹去,这才是这个世界生存的法则。

竞争残酷无比。

不想掉队,不想被杀,就必须冷得下心肠,拿得起屠刀。

羌人一败,雍州、上卦、武功诸县皆为李原所有,有了榜样的力量,从关中一带迁移而来的少年、健妇开始沿着河谷丰沃的土地开垦、播种,洒下希望,期待来日收获累累果实。

与往年播种粟稷不同,这一年,在李原的坚持下,雍州一带的百姓播种下的粮食作物是刚刚试点推广的小麦。

小麦最早种植始于中东一带,传入中国并开始推广是在战国时期,到了秦统一六国之后,在关中平原一带,小麦的种植面积相比以往,已经有了不小的扩大,不过,由于小麦的颖果呈浆状,要想磨成粉状,连需要有一种磨小麦的石盘才行。

相比其它复杂的发明,磨面的石盘对于李原来说,要制作出来不算困难,从咸阳一路与李原撤退到雍州的大秦兵造有足够多的工匠,他们对于李原的提议,自然不会有什么反抗的想法,实际上,能够为李原这位秦国力挽狂澜的大英雄做点事,是工匠们的荣幸。

歧山,西。

兵造。

聚集了秦国最有天赋,最为干练的一群工匠。司马印从雒阳撤回的一部分郡匠、加上咸阳大兵造的二百余名匠师,在歧山重起炉火,伐薪炼铁。

兵造的匠师,一般分为四类:大匠师、匠师、工匠、匠人。其中的区分是以技术的高低来衡量的,这方面绝对不可能造假。

他们籍籍无名,唯一留下名字的地方,就是在武器上刻录下年份、编号和自己的名字,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防止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查。

在秦国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中,兵造起到的作用非同寻常。它的存在,让百万秦军有了统一的武器,有了统一的装备。这使得秦军在与关东六国军队的交战中,有了更多的荣誉感,更强烈的取胜欲。

五月中旬的一天,在李原的亲自指点下,兵造的石匠开始打制一种奇怪的石磨盘。

根据李原的叙述,他见到的这种转石盘,是用两个被凿成圆形的一大一小石盘叠加在一起,然后石盘中心的位置被挖成球状,在中轴的地方装上一个石质的实心球体,在小石盘上钻上几个漏斗状的小孔,如此一来,当上方的竹管内的小麦颖果从小孔里掉落时,在两块石盘的挤压之下,颖果壳被挤破,里面的粉状果仁就被一点一点的挤出石盘外。

等到十一月,春小麦的第一季成熟,雍州的百姓就可以用转石盘将小麦磨成面粉,用小麦的果粉摊制的大饼,在若干年之后,也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物,对于李原来说,这就是一种难得的回味“家乡”的美味。

在指点了石匠一番之后,细节方面,自有工匠去揣磨,不需要李原这个门外汉再去多说什么,在司马印的陪同下,李原随后来到了打造兵器的工坊。

莫石是兵造的一名年轻匠师。

与其他匠师一样,入了匠门,一般来说,就是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父辈将技术传到下一代,然后,再传到孙子一辈的手里。

细数莫石的祖上,赫赫有名,春秋时著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是他的先祖,干将、莫邪两位有名的剑师是他的曾曾祖父母,随着战乱的频频,在传承了数代之后,莫石一族开始从江南一带迁移到关中,并最终成为名噪一时的大秦兵造中的一员。

与莫石有相似经历的匠师,在兵造不在少数,对于匠师来说,安定的环境、足够的原材料、还有不错的待遇,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

不是每个匠师都会象干将、莫邪一样为了铸一把绝世神兵而付出性命的,普通人,更多考虑的是好好的活下去。

莫石手里,拿着一把环首大刀,在柄首握处,刀刃卷起处,都已经有些焦黑的地方,这是烈火灼烧后的痕迹。

姜丛死后,环首刀被秦军缴获,这样一柄利器作为最重要的战利品,被蒙虎郑重的送到了李原手里,对于蒙虎来说,这一仗打得淋漓尽致,一扫几个月前失败的阴影,与重振边军将士的信心相比,一柄利器算不得什么。

“莫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