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强秦(晶晶亮) >

第64部分

强秦(晶晶亮)-第64部分

小说: 强秦(晶晶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这最后的一点力量,吸引住更多的汉军,为韩信创造出跳出包围圈的机会,这是韩四唯一能够做的了,他相信,凭着韩信的智慧,一定能猜想到他这么做的用意。

第一百四十五章 壮哉韩四

韩四决死突击!

一早就在心里有想法的韩四瞒了所有的人,包括族弟韩信。

这些天来,对武功山地形地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韩四,将队伍带到了通往帝陵的必经之路上。这是一处并不算十分高大的山峰,没有名字,象这样的起伏高地,在武功山比比皆是,而让韩四看中的,就是它的位置。

从山脚上来的山野小径,在这个山峰的半腰处,折了一个反向的九十度弯角,然后分成两条更为细长的荒陌,一条沿级而上,通向传说中黄帝祭天的帝陵;另一条,则是通向一处左右两边俱是万丈深涧的险峰。

抵达预想中的地点之后,韩四带着一个小队的轻兵下山了。二十人的小队伍,正适合在这种茂密山林间的小规模袭击作战,人数再多的话,长长的行进队伍很容易被发现。

其余的一百八十名轻兵,也没有闲着。这些军卒一边找寻山石,堵塞通往帝陵的小径,另一边在险峰路途上布下一些小小的猎手机关,这些东西自然不可能阻挡住汉军追击的脚步,但却可以成功的让汉军将卒失去理智。

一个时辰之后。

韩四的小队与虫达的先头部队遭遇。

这是两支习惯了山林作战的队伍的交锋,繁茂的树林、陡峭的山岩,都在给双方制造着麻烦,同时,也让更熟悉情况的一方占据了主动,韩四二十人小队依靠山林的遮护,在第一波的袭击中,就造成了汉军近十余人的伤亡。

虫达闻讯,立即从后方奔赴到了发生接触战的地方,这时,韩四早已不知去向,留下的是一地的折断箭矢,还有呻吟的汉军伤卒。

盛怒之下,虫达一边下令知会丁复、朱涓向已军靠拢,一边率领麾下一千余精锐朝着韩四退却的方向急追了下去。

让虫达有些奇怪的是,这一支敌军竟然还打着旗帜,绣面上“韩”字的样子让虫达倏然有一种快要立下大功劳的兴奋感。汉王早已下了急报,这支敌方的轻兵部队,就是由新任秦军校尉韩信率领的,面前的这一杆旌旗,十有八九就是韩信的中军所在。

虫达军一阵急追。

韩四则是且战且退。

两军一路纠缠,在退守的无名山峰的时候,韩四突然爆发,早已守卫在此处的二百余死士连续的抛下斗大的山石,将一路沿阶而上的汉军追兵砸得连连溃退。

“快,冲上去,活捉韩信,赏千金!”虫达兴奋的大叫道。丁复、朱涓还在赶来会合的途中,时间对于虫达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只要将士们能一举攻下前面不高的山峰,虫达就能独自拿下破敌的头功。

垒石如雨。

韩四的这一队轻兵死死的守在隘道的最紧险之处,在这个没有空军的时代,地势决定着战役的胜负,居高临下的轻兵用一次又一次的反击在告诉进犯的汉卒,要想从这里过去,就先留下性命来。

“狗杂种,去死吧!”一名粗壮的轻兵怒吼着,奋起砸落一块斗大山石。

“第一队,连射!”

“第二队,撤退百步——!”韩四声嘶力竭的喝令着,指挥麾下不多的士兵抵抗着越来越猛烈的汉卒的进攻。

在激烈的交战中,叉路口的特殊地况没能引起虫达的注意,或许可以这么说,是韩四不计伤亡的拼命举动,让虫达误以为,前面与他为敌的,就是韩信和他的主力部队,既然敌人就在面前,那他虫达只需要紧紧咬住敌人,不让敌逃脱就可以了,至于会不会弄错,虫达根本没有考虑。

就在韩四舍生忘死与虫达恶战的时候,韩信的队伍就潜藏在直线距离不足一千米的地方,不过这一千米要是真走起来的话,足足需要翻越五、六个山头,走在大半天的时间,也未必能够到达。

山峦之间,喊杀之声在山谷中回荡,让听者无不动容侧目。

“校尉,左面的敌军朝着东面移动了,我们是不是突出去。”一名打探消息的斥候兴奋的赶来禀报。

韩信倾听着韩四麾下将卒的叫喊声,红着眼睛久久不语,这个时候,就算是再不开窍的人,也能明白韩四这么明目张胆的举动是要做什么?

“命令弟兄们,向左突围!”韩信哽咽着下令道。一声声的喊杀之声,在折磨着他的神经,韩四的用意就在用这一声声的呼喊传来,他不能也不忍心负了韩四用生命换来的突围机会。

虫达要独享大功,丁复、朱涓自然不会答应,事实上,不用虫达遣人来送信,丁、朱两路汉军就已经朝着战斗最激烈的中心方向行进了,这使得汉军的包围圈出现了难得的空隙,也为韩信的突围创造了条件。

山岭顶峰。

战至日暮时分,韩四已经退无可退。

不仅是虫达,就连丁复和朱涓两支汉军也已经到达了战场,韩四麾下的二百余轻兵一路死亡,到最后,只剩下了区区十余人。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哈哈,孙子们,来吧,你家韩爷爷等着呢?”韩四已经全身是血,甲衣破碎不堪,若不是麾下将士们拼命遮护,他也坚持不到这最后的一刻。

“对面的敌将,可是淮阴韩信?”虫达得意洋洋的蔑视着即将覆亡的对手,心头一阵畅快。

“韩信,哈哈,你家爷爷姓韩没错,不过排行第四,是你四大爷。”韩四狠狠的啐了一口,大笑道。

“韩四——!”虫达不自禁的低喃了一句,心中掠过几分困惑。

“曲成侯,管他是谁,先剁了头颅再说?”在虫达犹豫的当口,早已不耐的丁复已是率军冲了过去。

“杀!”

虫达一见丁复抢了个先,立时红了眼睛,大叫着指挥兵士扑了上去,这个时候,先砍了对面敌对的首级再说,至于到底是谁,等拎了首级辩认就能知晓。

韩四奋起余勇,连续的刺杀了五名冲近的汉卒,最后力竭之下不支倒地,被几杆长枪穿透胸口,在挣扎了几下之后,韩四气绝而亡。剩余的十余名轻兵力战不支,有二、三人抱着交战中的汉卒跳下深涧,不知生死,其余将卒全部战死。

这一场绝岭之战,韩四以全军阵亡的代价,成功的拖住了汉军多达五千余人的围追步伐,并为韩信的突围创造了条件。

韩四,这个连名字也不讲究的小人物的拼命一击,在秦国复兴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第一百四十六章 精彩大戏

韩四。

于风云动荡的秦末大乱世中,不过是一苟活性命的草民罢了,他的战死,在那些高高在上的诸侯来说,只是战功册上的一个数字,但也正是这一个个没有感知的数字,在无言诉说一场决定了关中命运的大战。

汉军虫达等人冲上山峰,见到了是满身血污,已经辩不清相貌的韩四等一众死士尸体,这时唯一能够给虫达指认的,就是还插在山崖最高处缝隙里的,那一面残破不堪的黑底白字“韩”字旌旗了。

此韩彼韩。

虫达已经不去做什么辩认了,就连韩信都是没什么名气的家伙,更惶论是韩四。

韩四战死!

将生的机会,留给了韩信。

汉军的外围防线,在被韩四牵扯住了大批兵力之后,显得有些支离破碎,刘邦的中军所在已经移到了扶风境内,相比占领扶风这座连接雍歧、陇西、上郡的重要军镇,围剿山区的一小股敌军袭扰,刘邦相信,虫达他们能够做好。

信任,是一个宽厚有作为的君王应该做的,在这一点上,刘邦一直做得不错,当然,这也与他的年龄有关系,一个年近六旬的老者,你让他每一件事都亲历亲为,那岂不是真要了刘邦的老命。

顺利突破了汉军的第一道包围圈的韩信,在武功山外围,与前来接应的章邯军遭遇,若不是陈平就在军中,不知章邯已经归降的韩信,差一点与章军发生激战。

一千六百七十三名死士。

最后跟随韩信活着突围出去的,是二百五十一人,郑国渠畔出征时的众多兄弟,都战死在武功山里了,他们的身体连同这大山一起,化为草木生长的滋滋养份,化为荒陌之间的累累白骨。

韩信回望群山,以剑柱地,单膝跪地,嘶声喊道:“四哥,你放心。我韩信会永远记住这一天,今日的耻辱,来日定当百倍回报!”

韩信身后,二百余幸存死士个个跪倒,面向群山,许下男儿最为庄重和神圣的誓言,这十余天的苦战,留在这些死士心里的,除了艰难困苦外,还有一份份的兄弟情谊,对于把生的希望留给同伴的战友,没有人不从心底感动莫名。

会合了韩信之后,章邯、陈平率军朝着扶风方向攻击前进,他们的速度并不快,这主要是由于章军的战斗力普通不强,高强度的野战态势下,很容易拖垮将士好不容易鼓起的斗志和士气,久经战阵的章邯在用兵方面,有着极为老到的经验。

章邯由反秦阵营重新投入秦军序列,军中的那些来自关中的士卒自然十分的高兴,这些天来,雍歧一带丰收的消息就象插了翅膀一般,让每一个秦人都伸长了脖颈,而对于已经为数不多的楚人来说,这样的结果让他们心往下沉,眼前黑暗一片。

江山变幻,十年沉浮。

皆不过是世上一浮芥罢了。

驰道。

李原亲率骑军,踏着夯土平整之后的古代高速公路,从高奴一路向南,驰援扶风、武功一线。

军事冒险就象赌搏一样,以小押大的结果,其一是中大奖,其二就是输得一干二净,李原现在,就是赌场上最后一张牌还没有出的赌徒,他要想赢的话,就必须让最后的底牌由个位数的小牌变成王牌。

十五日。

这是李原与韩信约定的期限。

今天,是最后的一天,秦军的先头部队距离扶风城还有七十里,就算战马连续不停歇的奔跑,也要在日暮时分才能赶到。

“韩信,有没有成功突围?扶风,能不能顶住汉军最后一天的进攻?”李原心急如焚,时不我待,草原上的争霸战已接近尾声,诸多的小部落在匈奴人吞并的狂潮中,挣扎覆亡不复存在。

这一回北上讨伐鬼方诸部,让他在北伐大草原的理想憧憬中,看到了秦国复兴之后,需要面对的另一个强大的对手,匈奴在崛起,冒顿同样年轻,有这样一个对手竞争着,更激发起了李原心头的激昂之气。

“将军,好消息,章军已策反,韩信从武功山突围而出——!”骆甲一脸的兴奋,策马飞奔过来。

“传令各部,不惜一切代价,增援扶风。有拖延不前者,斩;有耽误战机者,斩;有避战畏战者,斩——!”李原大声喝令。

三连斩的命令,是李原自成军以来,第一次下达这样紧急的命令,雍歧根据地的存亡,关系到李原的根基,一旦让汉军窜入腹地,那么辛苦将近一年的建设成果就会毁于一旦,这对于李原来说,不亚于是晴天霹雳。

一万余秦军精锐,沿着驰道南下,卷起漫天尘土,秦军各部将校士气高涨,十五天的连续征战尽管让他们有些疲惫,但在胜利的刺激下,在韩信、辛胜孤军死守扶风事迹的渲染下,秦军士卒个个奋勇,人人争先。

骆甲骑军日行数百里,先头部队抵近扶风境内。这一次北上讨伐,经受最大锻炼的是骆甲的骑军部队,这一支陇西郡一带新募的骑军在与北方游牧部落的交锋中,展现出了严整的纪律,与部落骑兵松散的队形相比,秦骑兵的纪律更加严明、往往能以集体的力量冲垮个人的悍勇。

后续的秦军步卒在李原的指挥下,也以急行军的速度在快速行进。让秦国再一次崛起,这个梦想始终存在于每一个关中男儿的心里,现在,他们看到了带领他们实现这一梦想的领路人。

无定河畔的流水,在作证,大秦战卒大呼酣战,不惧生死;贺兰山下的积雪,在作证,秦军将卒策马扬鞭,所向无敌;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男儿对胜利的渴望、对军功荣耀的向往、对权倾天下、唯我一人的追求,李原如此,刘邦如此,项羽如此——。

这世上的纷扰,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权与欲的存在。

关中战事,正在以扩大化的趋势弥漫开来,秦军与汉军之间的争夺战,李原与刘邦这两个老对手的斗智斗勇,就如同一出精彩的大戏,在阵阵鼓声中进入高潮部分。

第三卷 诸侯逐鹿篇

第一百四十七章 黎明之前

扶风。

风雨飘摇。

这座重镇,已经成为秦军与汉军争夺的焦点。

汉将灌婴连续攻城已有九日,有四、五天的光景被韩信截断了补给,加上汉军各部意见不一,灌婴有些松懈外,这二日来,由于刘邦亲临一线,汉军的进攻再一次猛烈起来。

老将辛胜、都尉冯宣率领步卒坚守在城垣的第一线,当初留在城中的五千秦卒,到此时已不足三千人,二千士兵的伤亡,换来的是灌婴部足足多了一倍的死伤,面对一支刚刚组建的新兵部队,灌婴的百战老卒已经快要打不动了。

日近正午。

冯宣紧紧的将后背贴靠在城垣的青石上,张开嘴,急促的喘息着。

“北上的大军,应当已快到了,不然的话,汉军不会如此拼命?”冯宣心头既惊又喜,从今天早上开始到中午,汉军就象疯狂了一般进攻,让他既感到压力重重,又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

出身秦国大将军的府上,冯宣的见识比一般的将校要强了不少,这次守城之战,辛胜在城中统筹,而冯宣则在一线指挥作战,一老一少配合默契,才让这支战力不强的秦军步卒坚持了下来。

一山两重隔。

在歧山的东面,战火熊熊,秦、汉两军杀得天昏地暗,在歧山的西面,平静安宁的田园景象让人误以为闯入了桃源境地。

继春小麦一季获得了丰收之后,在关跃、侯喜、张负等内政官员的主持下,新一季的冬小麦抢在落雪之前播种下去,现在,随着严冬的慢慢过去,绿色的嫩芽开始从壳角里面露出一点点头,似乎在向着过路的一队队运粮健妇微笑。

杨老庄。

距离战火正烈的扶风有一百余里,中间有大山间隔,再加上守卫部队,迁居到这里的关中百姓难得的能够在年末的时候,围坐在一起,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

庄子东头的一间草屋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