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官声 >

第175部分

官声-第175部分

小说: 官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安监部门了

监管不力、官商勾结,这是两顶扣在安监部门头上的大帽子。舆论的批评倒也罢了,来自于省市领导的怒火,他们怎么承受得了?张力越来越觉得后悔,自己这个突然被任命的代理局长,简直就是在代人受过充当替罪羊。

张力出门的时候瞥了安在涛一眼,突然止住了脚步,勉强笑了笑,“是新闻办的安主任?你好,我是安监局的张力。”

“您好,张局长。久仰大名了。”安在涛本来是随口说了一句,但听在张力耳中,却成了一抹苦涩和无奈,这些天他频繁地走上报纸电视,张力这个名字的出镜率和见报率格外高,但这却不是什么好事哟!

张力苦笑一声,心里顿时失去了跟安在涛寒暄结识的心思,淡淡道,“呵呵,现在我是热锅上的蚂蚁,不比安主任这个新闻官……”

草草地一握手,张力匆匆离去。

安在涛也不以为意,上前去慢慢敲开了张鹏远的门。

张鹏远正在伏案看材料,见是安在涛,这才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微微一笑,“小安同志,干得不错,首战告捷,以后继续努力!”

“张书记,您工作很忙,我也就不跟您客套了,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需要您和市里的大力支持。”安在涛匆匆走了过去,站在了张鹏远的办公桌跟前。

见安在涛的神色非常得郑重,张鹏远呵呵一笑,“说吧,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我早就说过,市里会全力支持你们的工作!”

“张书记,经过我们的初步调查核实,已经基本上判定,所谓的数十名记者排队收红包不过是一场闹剧,其中的真记者只有寥寥数人,大部分人都是浑水摸鱼的不法分子,冒了外地一些媒体的名字。我让人挨个核实了一遍,名单上的人名绝大多数都是虚构,具名的那些媒体中根本就查无此人。”

安在涛顿了顿,又继续道,“但是,张书记,您也知道,我们这个调查的结果,并不是官方正式结论,所以,我们不能据此进行……但是,如果要等到省委宣传部调查组的结论出来,恐怕就晚了。”

张鹏远沉吟了一下,摆了摆手,“你照直说。需要市里做什么?”

安在涛看了看张鹏远的神色,低低道,“张书记,您在省委机关上工作了很多年,人脉广,我觉得您跟省委宣传部的领导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让省委宣传部的调查组尽可能地加快调查进度,要知道,如果让他们这样慢吞吞地查下去,恐怕一个月也没有一个结果来。”

张鹏远嘴角浮起一抹古怪的笑容来,“小安同志。你倒是对我很了解的嘛!好小子,竟然想让我去动用私人关系?不过,你想得也简单了一些,宣传部调查之所以推进慢,是因为他们程序繁琐,涉及其他地市的媒体,省委宣传部都要挨个发函,完了才能由当地宣传部门配合进行调查,这个进度恐怕是快不了的……”

“张书记,其实我们只需要调查组查实一家就行了,不需要全部查清楚……”安在涛嘿嘿一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有一家外地媒体公开澄清,其记者与本次‘记者收封口费’无关,我想,其他媒体就会纷纷效仿的,不需要宣传部门催促,他们自己就会主动进行自我澄清……”

张鹏远哈哈一笑,“好你个小安同志,狡猾大大滴!也罢,我一会就给省委宣传部的老领导请示一下,看看这事儿能不能特事特办……”

“还有啊,张书记,您如果能亲自指示一下市县公安部门立即对冒名收封口费事件马上进行彻查,那是最好的了。恐怕用不了多久,这事儿就会查出个眉目来。只要能抓住一个冒名领红包的不法分子,再加上媒体的澄清,这事儿基本上就成功了大半……”

安在涛挠了挠头,突然压低声音道,“张书记,滨海晚报是滨海市委机关报的子报,他们炒作这起事件的根源怕不是那么简单……”

张鹏远哦了一声,也没说什么,他的神色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安在涛已经从他一闪而逝的阴沉中发现了他的警惕和防范,以及某种坚定的决心。

而这,就足够了。

“好了。小安同志,你先回去,该做的基础工作先做着,这些难啃的骨头我来啃……嗯,好了,去吧。”张鹏远疲倦地伸了伸腰,“小安同志,要有组织纪律性,注意保密……这起事件涉及方方面面,你拿不准的事情立即向我汇报,知道了吗?”

“好的,张书记,我明白了。”安在涛说完,立即扭头离去。而就在他离开的瞬间,他眼角的余光已经发现张鹏远的手正在向桌上的电话机摸去。

其实他很清楚,这事儿张鹏远心里比谁都着急。

===================================

门难进、事难办,推诿扯皮,机关的工作效率一向不高,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譬如企业来申报个项目,如果按照程序走下来,七八个部门,七八个公章,十几道审批签字手续,要想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根本就完不了。

明明一分钟就可以结束的工作,非要拖上一天甚至几天,明明点点头就可以放行的事情,非要“研究研究”或者再斟酌斟酌。

倒也不是有意难为谁,只是机关作风就是如此。倘若不是这样,怎么能显示出权力的优越性来?倘若老百姓或者企事业单位来机关办事都这么容易,那谁还把机关放在眼里?那些过年过节跑到机关大院里来走访的企业,还会来吗?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可还是那句话,不管多么简单的事情,在官场上、在机关上都不那么简单,都有可能蕴藏着某种深意。譬如某部门领导说“再研究研究吧”,这可能就是暗示你需要意思意思,或者,也可能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不好轻易做决定,需要你继续去做工作。

但这样,并不是说,机关就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工作效率了。权力,就是工作效率。只要是领导交代的事情,需要特事特办的事情,没有人敢推诿扯皮,没有人敢拖延时间,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出一个圆满的结果。同样,这也是机关的特色之一。

在当前的这个关键时期,作为房山的一把手,张鹏远亲自安排下去的工作,市县两级公安局岂敢怠慢,张鹏远中午打了电话,房山市公安局下午2点就成立了专案组,当天下午就动用大量警力展开了调查。

这原本就是一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案子,所以,经过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连夜排查,第二天的上午10点多,市县公安局的联合专案组就逮住了四个冒名顶替去李成奎那里领取封口费的人。三个是无业游民,一个是房山纺织厂的在岗工人,经过李成奎表弟和一些当事人的指认,确认无疑。

房山市公安局局长孟宪生立即向市委书记张鹏远作了专题汇报,在汇报的时候,张鹏远把安在涛和新闻办的人也找了去。

“张书记,经过我们的周密排查,根据现有的证据,我们的干警连夜奋战……终于逮住了四个冒名领取封口费的不法分子,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继续顺藤摸瓜,争取将所有不法分子绳之以法……”孟宪生是一个秃顶矮胖的中年男子,他窝在张鹏远办公室里的沙发上,上身微微前倾,脸上挂着深深的谄媚。当然,这种谄媚非一般世俗的那种谄媚。

安在涛和彭军坐在孟宪生对面的沙发上,神色从容慢慢听着孟宪生的汇报,心头渐渐高兴了起来。不需要都抓住,只要有几个人坐实“罪名”,他就可以展开炒作了。

彭军毕恭毕敬地坐在一边快速地作着记录,心头微微有些紧张。他在部队是一个排长,转业回机关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科员,哪里有机会进市委书记的办公室?

他忍不住侧首看了看安在涛,心里又是惊叹:这小安主任的能量似乎真的是很大,昨天才来跟市委书记请求警方调查,这才不过短短一天的时间,市局竟然就有了结果?!这不能说明市局的效率高、多么有敬业精神,而只能说明,市委张书记对小安主任的工作非常的支持!

这种支持的程度和力度令人意外和惊讶!

只不过,张书记为什么会这样支持小安主任的工作,作为一个底层的机关人员,彭军就算是心思比较细腻,也只能往“套路上”猜测了:小安书记有来头?或者跟张书记有某种密切的关系?是张书记的心腹?……

一连串的疑问瞬间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以至于他手下的笔有些迟钝。安在涛清朗的目光投了过来,彭军陡然一惊,赶紧低头认真继续做着记录。

“老孟啊,市局的工作效率很高,市里很满意。嗯,不错,我建议你们,既然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就继续顺藤摸瓜扩大战果,争取早日将所有浑水摸鱼冒名领取封口费、给我们房山市形象抹黑的这些不法分子全部绳之以法!”张鹏远的声音很急促,说着便有了微微的激动,猛然拍了桌子一下。

噗!

他办公桌上的报纸弹动了一下,不锈钢的水杯子微微颤晃着,在窗外绚烂阳光的照射下,一层密密麻麻的烟尘薄雾升腾而起。

而透过这层似有似无的充满着光线弥漫的薄雾,张鹏远那张微微涨红而阴沉威严的面孔,让孟宪生和彭军心里都一震和凛然。

“刁民,娘的,真是一群刁民。”张鹏远心里暗暗咒骂了两声。在这个办公室里,或许也就只有安在涛能够明白和洞悉他此刻心里的愤怒和郁闷。

他才刚刚上任,房山就出现了这么大的事情,负面影响很大,这一段时间,房山和他这个市委书记几乎成为“众矢之的”。如果说矿难是突发的,瞒报或者也是官商勾结的必然,一些干部腐败也难以避免……但是这些浑水摸鱼趁火打劫的熊玩意儿,也太可恶和可恨了!

“一定要严惩不贷。”张鹏远舒缓了一下心中恼火的情绪,缓缓沉声道,“而且,我希望公安机关能引以为鉴,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管理,坚决要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孟宪生赶紧起身应是。

“好了,老孟,新闻办的小安同志目前需要你们市局的配合……嗯,都是为了市里的工作。”张鹏远摆了摆手,“我还有个会要开,就先到这里吧。”

……

……

有了张鹏远的亲口指示,孟宪生自然态度很亲切很温和,马上就答应安在涛,新闻办需要市局做什么配合,市局鼎力相助绝不马虎。

而这个时候,宣传部调查组那边也反馈回信息来了——同样,权力就是效率,有了张鹏远自上而下的沟通,在省委宣传部高层领导的指示下,调查组很快就查实了一家——所谓绿岛都市报记者马某某领取封口费,纯属冒名顶替。绿岛都市报立即给宣传部调查组传真来了义正词严的声明澄清材料。

彭军拿到了这张复印件,兴冲冲地跑进安在涛的办公室,“安主任,成了,成了!有结果了!”

安在涛也是一喜,接过复印件来扫了一眼,哈哈一笑,“不错,干得很好,彭军!”

“安主任,那么,接下来还需要我们做什么?”彭军笑嘻嘻地站在安在涛的身边,这几天的功夫,安在涛总是安排他一个人的工作,让他觉得跟新来的小安主任关系拉近了很多很多。

“呵呵,接下来,有我来做了——彭军,你先回去休息调整一下,下午给你放假了,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会有一场硬仗要打!”安在涛微微笑了笑,“你先回去,有事电话联系。”

第四卷经营小镇 第218章【别忘了,我还是县委常委】

彭军走后,安在涛舒服地坐在办公桌后面伸了伸腰。脸上浮起了浓浓的笑容。

作为一个拥有前世丰富媒体运作经验的重生者,对于目前还不算很“流行”的舆论炒作,他太轻车熟路了。接下来,只要他轻轻地往前推一步,一架炒作的马车就会旋即被各方力量推动着飞速前行。

而要到了那个时候,自己这个新任的新闻办主任和救火队员,其“历史使命”也就基本告一段落了。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顶多过了春节,他就会再次回到归宁县去,重新开始他的仕途人生。

这一番再回去,就不同于之前的初次上任了。上一次是作为一个后备干部,而这一次,是作为一颗房山市冉冉升起的官场新星。其意义、其影响力,断然是迥异不同了。

而有了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工作经历和业绩,对于他将来的发展也有着莫大的裨益。所谓基层的基础越牢固,向上的根基就越扎实,将来的升迁就会顺畅很多。

安在涛抓起电话,给东山晚报的奕晨打了过去。这个时候,他需要奕晨的帮助。舆论炒作,总是需要有一家媒体打头阵、吹响号角的,而东山晚报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省级媒体。在东山省的影响力够大,而放眼全国,在媒体圈里也有相当的份量和话语权。

奕晨接起电话,“喂,哪位?”

“奕总,我是安在涛。”

“呃,原来是安主任!”奕晨微微顿了顿,哈哈笑了笑,“几天不见,你竟然换岗位了,实在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不过,我怎么总感觉,这是你们市委的张书记弄你过去救火呢?”

“你说的没错,大概就是过来当一个暂时的救火队员。”安在涛淡淡地笑了笑,“奕总,我有件事情需要你帮忙。”

奕晨在电话里听见安在涛有意无意地强调了“暂时”两个字,心头一怔,旋即释然起来,忍不住呵呵一笑,“兄弟,别说废话,有话就赶紧说,我马上还要开一个会。”

“也没啥大事,就是我需要做一个报道……”安在涛尽量用简短的语言说清楚了前因后果,然后又低低道,“不知奕总肯不肯帮忙呢?”

奕晨嘴角抽动了一下,“没问题。我还当是啥大事。这点小事——好了,我马上安排记者过去,嗯,我把你的手机号给她,让她下午到了就跟你联系。”

“好的,咱们兄弟之间,我就不说什么客气话了,改天请你吃饭!”安在涛就要挂电话,却突然听奕晨在那边叹了口气,似是欲言又止。

安在涛眉梢跳了一跳,“套用你的话,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不说我挂电话了啊!”

“哎,还是上回我找你的事情,我那表妹曹晓梅不是在你们县电视台嘛,后来……”奕晨的话还没有说完,安在涛讶然插话道,“我不是已经将她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