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官声 >

第221部分

官声-第221部分

小说: 官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谷被上头用强力手腕扳倒,孙谷肯定不会坐以待毙,牵一发而动全身,归宁的官场定然会动荡起来。而这样的动荡,却非现在的冷梅所能独立面对的,她需要一个帮手。

那么,就只有安在涛最为合适。

一来,安在涛与她一样,都算是张鹏远一系的人马;二来,在这归宁县委里也只有安在涛,与孙谷的牵扯微乎其微,可以跟孙谷斗而毫发无伤;三来。安在涛是省管干部,在归宁天然就具有“高人一等”的先天优势,跟他联手有百利而无一害。

而至于夏庚,冷梅连想都不想就直接将之排除在外,因为夏庚是她未来的竞争对手。

冷梅的手段和心机,远非她外表表现出来的这么淡漠和清高。她憎恶男子,却热衷权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她跟李云秋是同一类型的女人。如果她走到了李云秋这样的位置上,势必就又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

冷梅心念电闪,觉得自己该找安在涛谈一谈了。她认为,安在涛没有理由拒绝帮她上位。而显然,张鹏远也自是这样安排的。

安在涛却不知自己的这一番姿态,引起了各方力量这么微妙的情绪变化。他笑了笑,淡淡道,“孙书记,如果会开完了没有别的事情,那我就回去继续养病了,嗯,最近的身体状况很糟糕,我先走了,下午还要去弄些中药调理调理!”

……

……

安在涛果真就大模大样地回家休息去了,没有去开发区上班,这已经是第二天休假了。

下午2点多,孙晓玲、老路、梁茂才、马晓燕等人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还去安家探病。安在涛正在午睡,突然听到门铃响,就起来去开门,见众人提着东西拥挤在了门口,他愣了一下,讶然道。“你们这是干什么?”

“安书记,我们来看看您。”见安在涛瞪了自己一眼,孙晓玲有些脸红地退了一步,马晓燕赶紧挤上前来,笑道,“安书记,我们来都来了,还不让我们进去坐坐?”

安在涛苦笑了一声,“进来吧。”

众人进去各自坐在了沙发上,来的这些人里基本上都来过安家,只有马晓燕没有来过。她见安在涛家里收拾得这般干净整洁,不由惊讶地笑道,“安书记,没想到你家里这么利索,真不像是单身汉的家呀!”

安在涛淡淡一笑,“单身汉家啥样啊?非得是一塌糊涂跟猪窝一样?呵呵,不过,这都是我妹妹在家收拾的,我这人其实挺懒的。”

马晓燕顿时就想起了竹子,不由嘻嘻笑道,“安书记,竹子妹妹呢?听说她今年中考,应该考完了吧?”

“考完了。刚考完,今天回校去参加一个什么课外活动去了。”安在涛淡淡地说着,旋即就把话题从竹子身上撇开,望着梁茂才和孙晓玲,“老孙,老梁,现在工作这么紧张,你们不把精力扑在工作上,上我这里来干啥?我就是在家里休息两天,过几天就回去上班。”

孙晓玲脸色一红,在众人不注意间流露出来的一抹温柔一闪而逝。“安书记,同志们都比较关心领导,再三要求要来看看领导,我还能不答应?也正好,我们几个也有一些工作要请示安书记……”

安在涛哦了一声,就也坐了下来,突然想了想,又起身去给众人倒水。马晓燕见了,连忙起身去忙活起来,倒似是来到了自己家,一点也不认生。见她忙活,安在涛乐得清闲,也就由她。

“安书记,富成公司的投资马上就要落实下去,左经理找了我好几次,说是要进一步跟开发区确定一下,争取制定出一个比较明确和明细的投资计划书来,具体搞什么项目,在哪里搞,规模多大……他们要尽快上报总部,只有计划书上报回去经过公司董事会批准,他们的投资才会逐步到位!”

梁茂才想了想又道,“安书记,他们认为我们的规划方案在一些细节方面需要修改……左经理带人在资河沿岸考察了两天,他们拿出了一个初步的设想:说是可以在资河东岸一带搞一个集生态种植、养殖和生态餐饮开发的纵深园区,所谓的‘一二三四五’项目——即一个餐饮中心,二个水产品养殖场,三个农产品种植场,五个综合产品深加工基地。”

安在涛笑了笑,“这不是挺好的嘛,与我们的规划方案基本一致,立体化的生态农业工程就该如此的嘛!”

梁茂才犹豫了一下,“安书记,只是这样一来,他们要建设的餐饮娱乐中心就跟阳光公司建设的度假旅游中心有些冲突了。毕竟,在这么小的区域内,如果有两家大型的餐饮娱乐中心同时上马。势必就……阳光公司的路总也提出了不同意见……”

安在涛沉吟了一下。以富成公司和肖氏集团雄厚的实力,就是由他们这一家投资商全部将资河开发区的生态农业工程项目全部吃下,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民泰的路家是第一个进驻开发区的企业,而且人家还是全力为了支持自己……

不能卸磨杀驴!

安在涛在第一时间打定了主意。他摆了摆手,“阳光公司的度假中心已经上马,这个绝对不能停了。再说了,阳光公司当初我们请进来投资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人家已经投入重资,作为开发区,我们要保护投资商的利益。况且阳光公司建设的度假中心依山傍水,位置也更合适——这样吧,老梁,你先跟左向东谈一谈,让他们把这个‘一个餐饮中心’改改吧——没有必要那么教条嘛!”

见梁茂才似有些为难的样子,安在涛微微一笑,“如果他不同意,我会找他谈谈!”

梁茂才点了点头,又道,“安书记,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土地问题。资河东岸要全部划归富成公司经营,势必要征用大片的土地,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农民对于开发区的工作还是蛮支持的,只是——安书记,农民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了收入来源,他们希望在得到补偿之后,能进入富成公司务工——可富成公司却坚持认为,他们只能招收聘用20岁以上、35岁以下的适龄男女作为工人,而且还提出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

听到这里,安在涛皱了皱眉。

第五卷头角峥嵘 第262章【倒孙谷之三】

梁茂才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安在涛的脸色。这才又继续道,“安书记,您也知道,如果按照他们的这些条条框框下来,能满足要求的人恐怕不多啊。40岁以上的不要,文化程度低的不要,有残疾的不要,有慢性病的不要……由此,大量的劳动力就会剩余下来,没有土地、没有收入、闲散在家,这些人都是开发区里不稳定的因素呀。”

“要是这些人闹腾了起来,再去县里市里上访,我们可就要头疼了。”

说实话,梁茂才真的是感到很郁闷很无奈。

他是资河开发区赶赴香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在香港,亲耳听到了肖老作为肖氏集团掌舵人的承诺,责令富成公司全力、不惜一切代价支持资河开发区的生态农业建设。这么听上去,谁都明白这个老人是准备花钱为自己的干儿子仕途升迁铺路了。

他本来以为,有了安在涛的这层关系在,富成公司会很好说话,投资也会很痛快。岂不知。来的这些人非常挑剔,做事不仅雷厉风行还非常较真,很多政策上、制度上以及规划上的细微毛病,都被他们挑了出来,一一揪住不放纠缠不清。

这两天,跟左向东这几个人打交道,梁茂才实在是苦不堪言。有很多东西他都不觉的有什么毛病,但富成公司的人却再三指出,给他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他手下的很多人都叫苦连天。

他却不知,富成公司始终是一个港资企业,拥有规范先进的运营体制模式和企业文化,再加上港商做事与内地人做事风格完全不同,很多细节性的、开发区认为无关紧要的问题,在他们看来都是大事。

譬如合同的用词和语句,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语开发区的人觉得无所谓,但落在富成公司的人眼里,那就绝对不可以。

用左向东的话说,“我们这是做企业,不是喝下午茶,一切都要规范规范再规范!”

全力支持安在涛的事业是一码事,但规范运作却又是另外一码事,不能混淆而论。反过来说,开发区工作人员的表现也让富成公司的人很不满意,认为这内地政府机构不仅效率太低,而且做事很不严谨,拖拖拉拉、动不动就开始推诿扯皮。

一遇到事情。不管大小,就要先请示汇报,等他们绕一个圈子回来,黄花菜都凉了。左向东心里就琢磨着,过两天就亲自跟安在涛谈谈这事儿。

还有这雇佣失地农民务工的事情。富成公司的人提出了好多限制性的条件来,摆出了一副赤裸裸资本家认钱不认人的面孔,丝毫不准备让步。

安在涛叹了口气,“老梁啊,港人做事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是较真了一些,不过,反过来说,这也暴露出我们工作上的某些缺陷了,比如说不注重细节。有这样一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我看有必要买一批回来发下去,让大家都读一读,收获会很大——”

呃!安在涛自己这话才一说出口,他就知道自己说漏嘴了。这本书自然是后世风靡一时的管理学经典之作,但这个时候,这本书的作者恐怕还在写作酝酿当中吧?记得这本书是2004年?或者更晚?

好在梁茂才等人只顾着点头也没有太注意,安在涛暗暗松了口气,这才赶紧又岔开了话题。“失地农民务工的问题不是一件小事,老孙,这事儿你靠一靠。一方面,多跟群众沟通一下,积极为群众拓宽就业渠道,未来开发区还会有很多企业入驻,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将来选择的余地会更大,把这个跟群众讲明白;另一方面,与富成公司再深入谈一谈。让他们再把条件放宽一点嘛,我看年龄可以放宽到40岁左右,毕竟,我们这是生态农业工程,与真正的工厂还有区别!种植养殖的,也不是高科技企业,一般人经过培训还是能做的!”

孙晓玲笑着点了点头。

其实,安在涛心里也很明白,富成公司之所以设定了这么多的条条框框,无非是降低企业管理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本本能。这就是人家的管理理念,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不可能为了资河开发区就改变。只要好好地跟他们协调一下,看在自己和肖老的面上,富成公司的人也不会坚持到底。

事实上,港人一向精明,他们自是另有算盘:如果在一开始就不限制起条件来,一旦放开了口子,什么人都往公司里钻,就算是香港总部不计成本,但也会增加他们管理的难度。所以。一开始就设定了很高的门槛,等着安在涛来跟他们讨价还价。

“我们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做细、做实。”安在涛想了想又道,“老孙,要拿出我们的诚意来,我们开发区要有一个理性的定位,我们既是政府派出的管理机构,又是为投资商服务的后勤保障机构!只有定位明确,我们的工作才会做好。”

孙晓玲点了点头,“嗯,我知道了,安书记。”

说完,安在涛又瞥了梁茂才一眼,“老梁啊,你刚才的话说了半截,还有什么来着……”

梁茂才端起马晓燕放在自己身前茶几上的一杯凉白开水,一饮而尽,“安书记,这个是一个大麻烦,必须要您出面协调了,您要是不管,我们的工作就没法干了。”

“哦?”安在涛心里一奇,“怎么说?”

“安书记,按照我们开发区跟富成公司签订的投资协议书。富成公司将分三期投资2个亿,他们的工程兴建带来了很大的辅助性工程量,比如那些土木工程建设……之前,按照安书记的指示,市里县里的一些建筑企业下一步准备参与进来,也算是拉动地方经济了——但富成公司的人明确表示,他们会在开发区成立一个母公司,然后再根据不同的项目要求成立不同的子公司,总投资细化分解到各个子公司去,由各个子公司独立运作,母公司实行监管——这样一来。他们提出,工程所需的辅助施工企业由他们自行招标选择,要求开发区不能干涉他们!”

梁茂才说完叹了口气,“他们的口气很坚决,似乎……”

安在涛先是一怔,继而大笑起来,“老梁啊,人家这是摆明了不相信我们哟!不过也不要紧,他们毕竟是人生地疏的港资,就算是自行招标也没有什么——把本市的这些企业推荐进去就行了嘛!我们给他们机会,他们能不能竞标成功,那就是他们企业自己的事情了!”

2个多亿的工程,再加上开发区其他的项目投资,这可是一块肥美的唐僧肉。这些试图分一杯羹参与开发区施工的公司,都是市里县里方方面面关系“安排”下来的,其中不乏一些领导的关系,安在涛不好推辞,就只好来者不拒应了下来。

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富成公司肯定是要进行公开招标的!

而就算是富成公司不公开招标,他也会促成招标。只有公开招标才能避免一些没有资质、实力弱小的公司进来浑水摸鱼,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

前两天,路兵还跟安在涛提出,民泰集团也要参与竞标。民泰集团的主营业务就是房地产和餐饮娱乐,在这方面的竞争优势还是很大的。如果没有“幕后操作”的话,几乎可以断定,此次竞标的胜出者9成是民泰集团!

左向东一来开发区,在参观了阳光生态园区的管理模式和施工标准之后,就对民泰集团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私底下跟路兵接触过,流露出可以合作的意思。

梁茂才却不知道这些状况,他是唯恐富成公司不给开发区面子,不让市里县里“安排”下来的这些关系户参与,那么,开发区必然会因此得罪很多人,将来方方面面的关系怎么处理?

所以,听了安在涛地话,他还是有些担心。他清楚这些“关系户”是一些怎样的水准和实力。大多都是一些“半吊子”企业,如果富成公司公开面向社会招标,他们基本上是没戏的。

见梁茂才如此,安在涛笑了笑,“好了,老梁,这些现在先不要管,你当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协助富成公司的人早日将投资意向化为现实工程建设,一定要抓紧!有协调不了的关系就找孙主任、陈主任和谢主任,实在不行,还有我!至于将来的那些花花草草的,由我来处理就好,你们不必担心!”

梁茂才心里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