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官声 >

第584部分

官声-第584部分

小说: 官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甚至……但安在涛却神色平静,一路行来都保持着异样的沉默。

他的这种矜持,让谭亚宁心里微微有些不爽。作为一个省委常委的秘书,虽然他的级别只是副处级,但下面的地级市的主官谁见了他都很客气,明显有三分敬意。但从安在涛这里,他没有看到一丝半点的“尊重”。

在谭亚宁的逻辑里,不尊重他这个秘书就相当于不尊重周佳这个省委常委……一旦上纲上线,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一念及此,谭亚宁的态度就变得有些冷淡了下来。但安在涛却显然没有注意到他一个秘书的“脸色变化”,犹自步伐加快向周佳的办公室走去。

谭亚宁脚步稍稍停顿了一下,扫了一眼安在涛的背影暗暗冷哼一声,心道你拽个槌子!这回被人举报已经引起了周书记和其他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就怕你要吃不了兜着走!

看着安在涛已经快要走到周佳办公室门口,谭亚宁赶紧定了定神,追了过去。

敲开周佳的门,谭亚宁恭谨地走进去道,“周书记,房山的市委书记安在涛来了,您是……”

周佳正在看报纸,听说安在涛来了,竟然呵呵笑着起身来向门口的安在涛招了招手,朗声道,“在涛同志,来,请进!”

周佳是一个作风低调的省委领导,给外界的印象很是平和,但作为秘书,谭亚宁心里却非常清楚,周佳其实是一个架子挺大的领导,非常讲究等级。周佳能主动起身来向安在涛打招呼,这让谭亚宁陡然吃了一惊。

周佳此次召见安在涛,不是例行公事的组织诫勉谈话吗?怎么……谭亚宁迟疑着站在一旁望着安在涛跟周佳握手寒暄,心里刚才对安在涛产生的某种些许的“不爽”早已自行消散了。

……

……

周佳的真实用意终于在谈话进行了半个小时之后非常“艺术”地流露出来,安在涛(炫)恍(书)然(网)大悟又如释重负。

至于所谓的举报,周佳只是在一开始的时候简单一提,嘱咐安在涛以房山市委的名义写一个书面的说明上报给省纪委,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原来,周佳之所以借机以谈话的名义把安在涛招到省里来,是想要暗示安在涛帮他这个省委常委领导解决一点实际困难。安在涛没有想到,周佳的侄女研究生周燕燕毕业后想要进燕京的龙腾集团总部工作,但现在的龙腾集团是名声显赫实力一流的跨国大财团,薪酬福利很高,门槛当然也很高,不是一般人能进的。

打听到龙腾老板夏晓雪的丈夫在房山干市委书记,而她的叔叔又是省委常委,所以周燕燕就再三恳求当领导的叔叔帮忙说句话通融一下。

第八卷砥柱中流 第656章【赵老的亲笔信】

第八卷砥柱中流 第656章【赵老的亲笔信】

虽然安在涛对周佳的这种近乎“威胁”的做法心里感到不满。但终归是一件小事,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得罪一个省委常委,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安在涛马上就很爽快地答应了周佳的“要求”。

安在涛的应承让周佳很高兴,接下来两人的谈话完全就变成了温和亲切的老领导与亲密下属之间的非正式聊天,直到安在涛走的时候,周佳竟然笑眯眯地送出门口来,虽然他站在门口就不再动弹,跟安在涛握了握手就任由他离去,但这已经给了安在涛很大的面子了。

能让周佳送出办公室的门口来,基本上都是省一级的领导。在省委这边,普通的厅级干部到访或者离开,周佳这个省委常委连屁股都不会动弹,遑论是亲自起身相迎或者相送了。

这只是一个小花絮。但这种看上去无关紧要的小花絮,却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什么。周佳对于安在涛的态度,让他的秘书谭亚宁心神剧震,马上就改变了对安在涛的看法,同时也调整了心里对安在涛的定位,安在涛这个普通地级市的市委书记的位置大幅上涨。

之后不久,省纪委机关乃至全省官场上都渐渐传出省纪委书记周佳跟房山市委书记安在涛私交甚笃的小道消息。甚至,为了佐证这一小道消息的真实性。还有一些附着的“消息”传播开去,说安在涛和周佳是志同道合的渔友,经常在一起钓鱼喝茶休闲云云。子虚乌有的事情,传的是有鼻子有眼的,连两人钓鱼的场所都虚构了一个出来。

后来安在涛知道这个消息后,哑然失笑却没有过多地解释什么。官场上的“流言蜚语”本来就多,并不少于娱乐圈里的绯闻,既然有些好事者愿意这么无聊,就让他们传去。

传言多了就成了事实,谣言被传播一千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既然大家都认为他跟周佳关系好,那就真的是关系好了。安在涛觉得这对自己无害,也就对这种小道消息自由地传播了。

当然这是后话了,暂且不提。

当时,见安在涛离开,周佳的秘书谭亚宁笑吟吟地也走出办公室,一路将安在涛送到了楼下。谭亚宁前倨后恭的态度变化,安在涛看在眼里却没有记在心上。

安在涛慢条斯理地向外走着,没走几步,却接到了一个看上去非常陌生的电话。接起手机,一个微微有些低沉的声音响起,“房山的安书记吧?我是省委李书记的秘书董节……李书记让安书记去他的办公室一趟——领导在等你。”

……

……

安在涛扣了电话,觉得有些奇怪。他不明白,李大年突然找自己过去干嘛。李大年找他不稀罕,问题的关键在于,名义上,安在涛此来是接受省纪委领导的“诫勉”。李大年选择在这个时候——在安在涛刚刚离开周佳办公室之后就再次找他上去,这就显得有些意味深长或者非比寻常了……

如果不是官场,这或许不代表什么;但在官场上,尤其是到了厅级以上的中高层官场上,这种看上去漫不经心的言行举动都会是一只亚马逊河边上的美丽蝴蝶,扇一扇翅膀都会引起一连串的后续连带反应。

安在涛慢慢往回走,心念电闪,暗道看起来李大年已经完全掌控住省委的局面,他今天来接受省纪委书记周佳的谈话,刚出了周佳的办公室就接到了李大年秘书的电话……这已经意味着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了。

重新走回到小常委楼的门口,警卫和省委办公厅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再次见到安在涛,不由有些奇怪。不过,还没有等他们再次询问安在涛并要求登记,李大年的秘书董节已经快步走下楼来,站在门口向安在涛微微笑道,“安书记,我是董节。”

“你好,董秘书。”安在涛热情地跟董节握着手,两人说说笑笑地并肩上楼。李大年的办公室在四楼,这幢小楼一共只有6层。两人在说笑着上楼的时候,周佳的秘书谭亚宁正好从卫生间里出来。看到安在涛在李大年秘书的陪同下上楼而去,惊讶地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什么。

犹豫了一会,谭亚宁敲开了周佳的房门。周佳刚跟自己的侄女周燕燕通过电话,心情很好。见谭亚宁进来,就笑笑摆了摆手,“小谭,跟办公厅(这里指纪委办公厅)和信访中心的人打个招呼,过两天房山市委和房山市纪委的材料上来,尽快把安在涛的事情给了了,不要拖泥带水。一个很不错很有干劲和创新意识的好同志,我们要加以必要的保护……以后这种捕风捉影的、涉嫌造谣诽谤的非正常举报我们要建立倒查机制,一律查回去!”

谭亚宁心里一紧,心道周书记跟安在涛的关系果然非同一般。同时,他心里暗暗又浮起一层冷汗,他之前误解了周佳找安在涛进行组织诫勉谈话的“用意”……好在现在还不晚,他也没有因此跟安在涛交恶。

“好的,周书记,我明白了。”谭亚宁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抬起头来恭谨地一笑,“周书记,刚才我看到……”

见谭亚宁欲言又止的样子,周佳皱了皱眉,却没有说什么,只是扫了他一眼。

谭亚宁咬咬牙轻轻道,“周书记,我刚才看到李书记的秘书董节带着安在涛上了楼……”说着,谭亚宁伸手指了指天花板。

周佳一怔,若有所思地沉吟了一下,淡淡一笑。摆了摆手,“你去吧,明天的纪委全会上的发言稿,我改了改,你再拿去重出一份给我报过来。省纪委今后五年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一块你先放一放,等我再斟酌斟酌!”

*************************

董节推开李大年的办公室门,恭谨地道,“李书记,安在涛同志来了……”

李大年坐在那里威严地点点头,“嗯,让他进来,你先去吧。”

董节回头来向安在涛笑笑,“安书记,李书记请你进去。”

安在涛向董节点点头,飘然走了进去。见董节将门关紧,安在涛这才上前几步微笑道,“李书记!”

李大年哈哈一笑,起身向安在涛伸出手来朗声道,“小涛啊,不要跟李叔叔这么见外嘛。来,坐坐,我听说你来了省委,就琢磨着你这小子怎么着也得来看看李叔叔吧?嗯?好家伙。竟然不言不语地就想溜走……这怎么成!”

安在涛也朗声笑着却没有说什么,暗自揣摩着李大年的真正用意。

“李叔叔您工作这么忙,我怎么敢没事来打扰您哟。”

李大年笑着点了点头,“忙是忙一些,省里工作头绪多,我这刚来省里工作,一时间还真是忙了个焦头烂额。在中央机关工作与在地方工作,完全是两码事……到了省里,我这才明白,地方同志确实是工作压力很大啊!”

“那是啊,李叔叔要统管全省的党政工作。现在又正好是全省经济资源整合实现再次跨越的关键时期,您一个人身上担负着一个经济大省改革稳定发展的重担……”

“好了,咱们不谈工作……”李大年温和地一笑,然后突然压低声音道,“小涛啊,赵老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就是7月中旬,你有没有打谱给老爷子送点生日礼物?”

安在涛一怔,他确实是很意外。赵老的生日到了?孟菊从来没有跟他说过这个……但是,当着李大年的面,他却不能暴露出内心的真正情绪来。他神色不变,模棱两可地笑了笑,他知道李大年肯定是有下文。

果然,李大年根本就没有想安在涛竟然会不知道赵老的生日,也没有太过关注安在涛那瞬间的细微的神色变化,径自又继续道,“小涛啊,赵老自律甚严,他每年的寿辰从来都不声张、不铺张……但是,咱们却不能不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你是肯定要去给赵老贺寿的,至于我呢,我现在身份不一样了,再去赵老家里也不合适,怕给首长造成影响不好……我的意思是这样,我准备一份礼物,你去的时候帮我带过去?这么多年,赵老一直拿我当自家的子侄看待,老人家过寿辰,我不能亲去拜寿,心里难受啊!可是,也没有办法,就像首长经常说的那样,‘这是事业的需要!’”

说着,李大年有些动情地感慨万千,眼圈竟然红润了起来。安在涛并不清楚李大年对于赵老的这种感情究竟是真是假,是真情实感还是故作姿态,但其实他心里也很明白。不管是真是假,没有赵老就没有李大年的今天,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赵老都对李家恩重如山。李大年对赵老感恩戴德,也是人情之常情理之中。

李大年在赵老身边呆了这么多年,跟老人家的感情肯定是有,但至于是不是像他表现出来的这么“深厚”,那就只有李大年自己心里有数了。不过,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说着,李大年又感叹道,“就算是到现在,老人家还经常记挂着我,有时我打电话向老人家请安,他还非常严厉地嘱咐我,要我勤勤恳恳地为党和人民工作,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喏,小涛啊,你来看看,这是老人家最近给我写来的一封亲笔信。”

李大年小心翼翼地拉开自己的抽屉,从里面取出一封信来。信封上,安在涛一眼就认出了赵老那用毛笔写的苍劲飘逸的行楷小字:东山省委 大年同志收讫。

李大年取出赵老的信函来,推了过来。

安在涛犹豫了一下,匆匆扫了李大年一眼,见李大年神色没有太大的变化,也就笑着接过来仔细看去。

“大年,我是高处不胜寒,想到的总是党的工作、人民的愿望和刚正公平,想到人言可畏,想到永远不做亏心事。”

“作为领导干部,到了你们这种高位上,尤其要谨慎,对自己、对亲属都应严格要求,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忠厚好,谦让好,吃亏好,这对后代好!我知道你是会想事,会是瞻前顾后的明白人,也希望你会理解我的苦心……”

看完这封信,安在涛这才(炫)恍(书)然(网)大悟:原来当初李大年逼着李南辞职,竟然是赵老在背后的授意。或许赵老没有明说,但李大年在赵老身边工作这么多年,有些话还需要明说吗?一点就透了。

……

……

“小涛啊,老一辈中央领导同志的高风亮节,他们的无私品德,他们的广阔胸怀……率先垂范,光照古今,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要传承下去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李大年摆了摆手,“我这里有赵老亲笔写给我的几封亲笔信,还有几封首长前几年写给其他一些地方领导的亲笔信的复印件……我准备公开赵老的这几封亲笔信,在最近的省委全体会议上给省里的同志看看……”

安在涛眼前一亮,慢慢就开始猜出了李大年的真正心思来,嘴上没有说什么,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

他这样做,一来是想要给赵老歌功颂德,二来是向外界广而告之自己是赵老的亲密下属,可谓是两全其美。当然了,他既然有这种心思,肯定是经过了赵老的默许。甚至,这本就是赵老乃至中央核心领导层的某种具有深层含义的政治行为,不过是借李大年的手来推动完成罢了。

安在涛笑而不语。这种事情,他也插不上话。而李大年跟他说这些,其实也不过是想通过他的嘴向赵老转达一下。

“好了,咱们言归正传。老人家一辈子清正廉洁高风亮节淡泊名利,如果咱们送他什么名贵礼物,他肯定也会不高兴……我想来想去,突然有这样一个想法。我在赵老身边工作十几年,收集和整理了老人家在业余时间写下的一些文稿……”

“很多人都知道,赵老喜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